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国医科大学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及授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3 00:31:22
文档

中国医科大学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及授予

附件:中国医科大学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及授予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实施方案本实施方案是以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于1998年联合下发的《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基本培养要求及授予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试行办法》和1999年教育部下发的《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临床能力考核标准》以及我校多年七年制和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基本文件与经验为基础,制定出的适应21世纪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要求的方案。本方案体现了现代医学教育思想,坚持了基础理论和临床能力并重,强调了加强学生科研能力和临床能力的培养,注重了课程体系的
推荐度:
导读附件:中国医科大学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及授予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实施方案本实施方案是以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于1998年联合下发的《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基本培养要求及授予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试行办法》和1999年教育部下发的《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临床能力考核标准》以及我校多年七年制和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基本文件与经验为基础,制定出的适应21世纪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要求的方案。本方案体现了现代医学教育思想,坚持了基础理论和临床能力并重,强调了加强学生科研能力和临床能力的培养,注重了课程体系的
附件:

中国医科大学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及授予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实施方案

本实施方案是以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于1998年联合下发的《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基本培养要求及授予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试行办法》和1999年教育部下发的《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临床能力考核标准》以及我校多年七年制和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基本文件与经验为基础,制定出的适应21世纪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要求的方案。本方案体现了现代医学教育思想,坚持了基础理论和临床能力并重,强调了加强学生科研能力和临床能力的培养,注重了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体现了七年制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特点。本方案从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到能力考核要求都做了阐述,对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工作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一、培养目标

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实行“七年一贯,本硕融通,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的培养方式。七年制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医学高层次专门人才,其培养目标主要定位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二、学位授予标准及基本培养要求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崇高的理想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团结协作,愿意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医学事业献身。

2、具有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较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坚实的基础医学理论,一定的预防医学知识和能力,系统的临床医学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英语达到国家大学英语六级水平),能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具有适应21世纪医学科技竞争和社会需要的基本素质和较大的发展潜力。

3、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处理本学科(指申请学位的临床医学二级学科,其中内科学、外科学分别不少于3个三级学科,下同)领域的常见病、多发病,并对实习医师进行业务指导,基本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

4、能结合临床实际,学习并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5、身心健康,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三、修业年限及时间分配

     修业年限为七年。前三年主要安排基础教育,包括早期接触临床和早期科研训练的内容;后四年为临床医学教育,其中,临床实践时间为三年。

     四、课程设置

(一)主干学科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二)主要专业课程

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临床医学导论、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神经科学、诊断学、预防医学、内科学、外科学。

(三)必修课课程体系及时间分配

1.必修课门数59门,总学时4296,专业课理论与实验的比例为1:0.8

2.第一次临床实习36周,实习科目二级学科6科;初级卫生保健实习2周。 

3.第二次临床实习87周,其中临床二级或三级学科实习83周,毕业论文答辩4周。  

4.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必修课模块体系结构及时间分配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必修课模块体系结构及时间分配表

      课程模块课程门数总学时占总学时比例 (%)

阶段

 政治社科与体育

 公共基础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与科研方法

 早期临床

 早期科研训练

12

 6

13

 7

 1

 492

1280

1030

 246

28(1周实习)

8周

11.5

        30

        24

       5.7

       0.7

阶段

临床基本技能

 临床课与见习

 第一次临床轮转实习

 初级卫生保健实习

 第二次临床实习

 毕业论文答辩

 3

17

 6个学科

342

878

36周

     2 周

83周

     4 周

   8

        20

学时总计

临床实习总计(周)

4296

134周(不含临床课间见习)

(四)必修课程

临床前期

1.政治、社科与体育

共492学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政治、社科:教学时数为360。包括①马列主义理论课5门(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理论、自然辩证法);②思想品德教育课4门(思想道德修养、医学伦理学、法律学基础、形势与)。

(2)体育课:两年体育课共112学时;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

(3)军事训练及军事课程:第一学期集中训练4周(包括16学时军事理论课),第三学期安排军事学20学时。

2.公共基础课程

共1280学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外国语:教学时数为722。主要内容是公共英语的阅读、听力、写作和口语。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掌握英语的基本知识,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全面发展,在毕业时达到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合格水平。第四、五学年开设医学专业英语,包括医学英语阅读和视听内容。第二次临床实习期间,要求翻译医学专业英语文章。毕业时,使学生能熟练地阅读和翻译医学专业英语文献。

(2)高等数学:教学时数为96。其主要内容为一元函数微积分、多元函数微积分、无穷级数、微分方程、概率论及线性代数。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数学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创造性和理性思维能力;启迪学生将数学与医学和生命科学知识相联系。

(3)物理学:教学时数为96。物理学是深刻认识生命过程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物质运动和物质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了解当今物理学在生命科学中的作用;具备正确认识物质世界发展规律的思想方法和实践技能,使医学生能用理科的头脑分析解决现代医学问题。

(4)化学:教学时数为196。主要内容包括基础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主要学习物质的化学结构及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各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生物化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等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5)计算机:教学时数为140。主要内容为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通过计算机课的学习,使学生能较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进行文字编辑和数据收集分析等工作,加强七年制学生的程序设计基础和应用能力。

3.基础医学

共1030学时,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原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医学遗传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神经科学、医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

4.预防医学与科研方法

共246学时,包括卫生学、社会医学、医学统计学、科研方法、文献检索、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 

5.早期临床

临床医学导论28学时,实习1周。

6.早期科研训练

七年制学生在第六学期安排8周早期科研训练。主要安排在基础学科,实行导师制教学。学生主要以教师承担的一个课题为载体,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最后完成一个文献综述或小论文。具体安排见医大校发[2002]教字48号文件《关于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早期科研训练的有关规定》。

临床期

1.临床基本技能

共342学时,包括诊断学、影像诊断学、外科学基础(包括麻醉、局解、手术学)。

2.临床专业课与见习

共878学时,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内科学、神经外科学、传染病学、心理与精神病学、急诊医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皮肤性病学、口腔医学、中医学、核医学、法医学、临床药理学。

3.第一次临床轮转实习

临床轮转实习36周。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初级卫生保健实习2周。

4.第二次临床实习

第二次临床实习,即临床定科实习,共83周。学科选择原则及时间分配详见医大校发 [1999]教字25号文件《中国医科大学七年制第二次临床实习培养方案》。

5.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答辩4周。

(五)选修课程

选修课70门左右,其中人文社科20门左右,基础医学类20门左右,临床医学类30门左右。学生毕业前完成16学分。

 五、教学安排和时间分配

                     七年教学安排和时间分配表 (周)

内     容

一学年二学年三学年四学年五学年六学年七学年合计
入学、军事训练毕业教育

教    学

考    试

早期科研训练

第一次临床实习

第二次临床实习

毕业论文

假    期

   5

33

 4

10

   

38

 4

10

30

 4

 8

10

38

 4

10

13

 3

33

 

 3

5

44

3

1

    39

     4

    

5

1

152

19

8

38

83

4

46

合    计

52525252525244 356
六、教学基本要求及特点

(一)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本培养方案的具体体现。课程的内容、时间安排及顺序应科学合理,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除一般课程外,要为七年制学生单独设置一些前沿学科课程,或在教学内容中增加学科前沿知识。具体课程安排见“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进程表”。

    从2002级(88期)开始,将在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课程中,采用基础医学整合课程体系,即将基础医学课程整合为(1)人体形态科学;(2)细胞的化学与生物学;(3)整合人体生理学;(4)遗传学和生殖发育生物学;(5)微生物、免疫与感染性疾病;(6)神经科学;(7)药理学基本原理;(8)基础病理学;(9)系统病理生理学。(该整合体系为我校五年制临床医学课程体系研究成果)具体课程安排见“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进程表(整合课程)”。

(二)教学大纲

各学科均要建立的七年制教学大纲。已编写七年制全国规划教材的学科要以全国教材为基础编写教学大纲;尚未编写七年制全国规划教材的学科要以五年制全国规划教材或七年制正在使用的教材为基础编写教学大纲。教学大纲要体现现代教学目标和新的教学内容,要随着教材的变化而及时更新。

(三)教材

各学科均要选择高水平教材和新版教材。学生要有中文教材、英文教材和必要的参考书。中文教材要以全国七年制规划教材为主要选择对象,也可以是高水平和适用的其它教材。英文教材可以是英文原版教材,也可以是协编或自编的英文教材。

(四)教学方法及手段

 在七年制教学中,除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外,均要采用双语教学,即英语讲课,英语版书,对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适当辅以中文,具体要求见医大校发[1998]教字27号文件《关于加强七年制、外语医学班教学的几点补充规定》。

 理论课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开展小组讨论式教学,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使用率至少要达到教育部对国家重点院校要求的水平。对于实验课教学,要加大分析性实验或综合性实验的比例。临床实习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临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临床操作能力的培养。第二次临床实习采用导师制。

(五)考试

考试的一般原则与方法按医大校发[2001]教字22号文件《中国医科大本科教育考试管理有关规定》执行。另外,除了人文社会科学和其它个别学科外,各学科的考试应该是英文命题(多选题除外),学生用英文回答问题;理论试题的认知分级应适当加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试题类型的比例。对适当的内容,可采用论文报告会的形式考核学习成绩。

(六)任课教师及指导教师的选择

七年制的任课教师应该是思想进步,热爱教学工作,为人师表,业务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并具有一定的英语讲授能力;原则上,七年制的理论授课主要由副教授以上的教师担任,实验课、课间实习应由讲师以上担任;七年制轮转实习的指导教师主要由高年资住院医师担任,定科实习由高水平的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导师担任。定科实习的指导教师的选择按医大校发[2002]教字47 号文件《中国医科大学七年制学生第二次临床实习指导教师的选择原则与方法》执行。

 对于自然科学等基础课,即高等数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课程,由理工学部聘请综合性大学或理工科大学高水平的教师承担部分重要或适当内容的教学。具体要求见医大校发[2002]教字32号文件《关于调整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公共基础教学计划的决定》。公共英语课中的口语课由外籍英语教师担任。

七、考核、毕业和学位授予

 (一)课程成绩考核

 1.课程考试:包括七年在校学习期间所要求的所有必修课的考试与考查,选修课的考查。

 2.综合考试:包括第五学年临床综合理论考试、临床实习出科考试、第六学年临床综合考试(包括第一次实习后理论考试和临床技能综合考试)、国家大学英语六级和临床专业英语考试。

(二)临床能力考核(专业学位)

专业学位临床能力考核主要是看学生是否具有规范的临床操作和处理本学科常见病的能力。考核标准以1999年教育部下发的《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临床能力考核标准》为基础。考核内容及过程以医大校发2001年学位1号文件《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考核实施细则》为标准。临床能力考核是由3至5位具有临床医学副教授或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专家(含临床医学硕士生导师1-2名)组成的考核答辩委员会来完成。

(三)学位论文及答辩

 学位论文应紧密结合临床实际,可以是临床病例分析报告,也可以是专题研究论文。学位论文答辩是由3至5位具有临床医学副教授或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专家(含临床医学硕士生导师1-2名)组成的考核答辩委员会来完成,是以论文答辩的形式考核学生的临床科研能力。

    (四)毕业

按照七年制学生培养计划完成全部课程内容,通过课程和综合考试,成绩合格,完成毕业(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德智体全面合格,准予毕业,发给本科和研究生毕业证书。

(五)学位授予

准予毕业的学生,通过七年制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临床能力考核,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医学学士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文档

中国医科大学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及授予

附件:中国医科大学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及授予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实施方案本实施方案是以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于1998年联合下发的《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基本培养要求及授予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试行办法》和1999年教育部下发的《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临床能力考核标准》以及我校多年七年制和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基本文件与经验为基础,制定出的适应21世纪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要求的方案。本方案体现了现代医学教育思想,坚持了基础理论和临床能力并重,强调了加强学生科研能力和临床能力的培养,注重了课程体系的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