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阳县第三幼儿园 马金凤
设计意图:
水对于孩子来说永远充满着神秘的色彩,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常常看到孩子们把东西放到水里去,或是冲,或是洗,玩得不亦乐乎。因此根据幼儿的这一兴趣我选择了“有趣的溶解”这一科学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让幼儿自己动手并观察来获得溶解的知识,来得知生活中有些东西可以溶于水,有些不可以,以及溶解的速度与水的温度有关。
活动目标:
1、感知、发现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作用。
2、喜欢自己动手做实验,感觉探索科学的乐趣。
3、愿意参加科学活动,并能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重点:
让幼儿感知、发现固体物质在水中有溶解的作用。
活动难点:
学习简单记录实验结果。
活动准备:
1、容器、筷子、塑料杯、玻璃杯、勺子、盘子、泡泡水。
2、红糖、砂糖、鸡精、洗衣粉、豆子、大米。
3、记录卡、彩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趣,初步感知溶解的现象。
1.直接出示砂糖,并认识砂糖。
——师:(出示砂糖)孩子们,认识这个是什么吗?(砂糖)说说它是什么样子的。(白白的、细细的、小小的……)
2.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以游戏的形式感知溶解的现象。
——师:砂糖宝宝要和小朋友们来捉迷藏,请你们把眼睛闭起来。然后猜猜砂糖宝宝会藏在哪里?(原来砂糖溶解到了水里了)
——教师总结这种融在水里的现象叫“溶解”
二、幼儿实验操作并观察记录。
1、出示实物,引导幼儿讨论。
——师:看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什么?(大米、鸡精、洗衣粉、豆子)你们猜猜看那些宝宝会藏在水里看不见呢?
2、幼儿动手操作验证,教师指导。
——小组之间相互配合,认真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可以溶于水的打对勾,不能溶于水的打叉。
3、展示记录卡,分享实验结果。
4、迁移生活经验。
——在生活中小朋友有没有发现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中,哪些不可以呢?
三、实验探索:怎样溶解的快?
——师:刚才小朋友在操作的时候,哪个宝宝藏的最慢啊?有没有办法让它藏的快一点?
——教师操作(两个玻璃杯分别倒入凉水和热水,再放入红糖轻轻搅拌),幼儿观察。
——教师小结:水的温度越高,物体溶解的越快。
四、活动结束。
——人们很聪明,利用物体溶解的原理,还制作了许多东西。老师现在手里拿的这是什么啊?(泡泡水)
——泡泡水是用什么制作的?(洗衣粉、洗洁精、水等)
——现在我们一起去院子里玩玩这些好玩的泡泡水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