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理论课程论文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3 00:31:37
文档

理论课程论文

教学中心:分数:_______北京大学现代远程教育作业论文论文题目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课程名称____理论_________年级___2012年秋__行政管理___专业层次_____专升本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2013年6月10日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姓名:学号:内容摘要:新一界党和国家领导人总在就职讲话里着重提到了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伟大愿景让所有中国人都感到无比激动并深受鼓舞。自鸦片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奋
推荐度:
导读教学中心:分数:_______北京大学现代远程教育作业论文论文题目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课程名称____理论_________年级___2012年秋__行政管理___专业层次_____专升本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2013年6月10日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姓名:学号:内容摘要:新一界党和国家领导人总在就职讲话里着重提到了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伟大愿景让所有中国人都感到无比激动并深受鼓舞。自鸦片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奋
教学中心:        

   分    数:_______  

北京大学现代远程教育作业论文

论文题目     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课程名称___   _理论_________

年    级___2012年秋__行政管理__  _  

专业层次____    _专升本 __________

学    号 _____             ________

学生姓名   __           ___     ___

2013年 6月10日

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姓名:         学号:     

内容摘要:新一界党和国家领导人总在就职讲话里着重提到了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伟大愿景让所有中国人都感到无比激动并深受鼓舞。自鸦片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奋起保家卫国,民族复兴之路便已拉序幕。同志作为中国党的第一代领导人,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建立了自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中重要的一员,同志也立下了赫赫战功。建国后,“三落三起”的同志最终成为了中国党的第二代领导人。在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国党领导集体的带领下,中国党勇于直面错误,及时进行了拨乱反正,带领全国人民走上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道路。始终坚持和发展生

产力,坚持改革开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民族复兴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曾经创造了灿烂文化、为人类文明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中华民族被甩在了世界发展大潮的后面。国家四分五裂,社会战乱不已,人民水深火热。近代中国的历史就是中国人民奋起抗争、追赶潮流,救亡图存、奋发图强,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中国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建设更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并从此揭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幕。多难兴邦,虽然之后历经了文化大等种种波折,但随着同志的复出并于1978年主持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各项路线、方针、又恢复到了正常的轨道上来。改革开放后,中国更是以一日千里的发展速度迅速崛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又重新走上了康庄大道。历史始终会铭记这位历史伟人——(1904-1997)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党、中国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理论的创立者。

同志的观点和对问题的方法就是我们所说的“理论”。在拔乱反正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理论为此指明了方向:思想、实事求是就要一切从本国的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道路、正是理论和实际的结合的过程中产生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个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推进了新的阶段。三中全会以后,同志多次指出:党在现阶段的政治路线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个现代化。同志还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伟大的。在这场伟大的中,我们是在不断地解决新的矛盾中前进的。他根据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的原理以及我国的历史经验,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必须从中国和特点出发,适合中国的情况,走出自己的道路,这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同志指出工作重心应该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他为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进行了巨大努力。第一,他首先抓了思想路线问题。他说:“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我们的政治路线就是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他对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和阶级斗争做出了科学的分析和正确的估量。第三,他反复论述了我国当前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第四,他努力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第五,他以其远见卓识和精神,提出要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和组织制度问题。第六,他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必须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在,在党的正确路线的指导下,我们可以全神贯注的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注意力的集中点。同志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归结到对社会主义本质及概括。这个新的概括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决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 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同志从不同视角作过回答,如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少数人富裕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况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水平总是停留在较低水平不能叫社会主义等等。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有力地说明,我们必须按照理论的要求,始终把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把经济建设放在中心地位。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同志曾说:“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的实质是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人民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改革,包括经济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对内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中国走向富强,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 有了改革开放,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才有了强劲的动力。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我国目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里包含两种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于是,为了解决如何实现这一阶段的发展,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执行这一基本制度呢?首先,要做到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接着,又一个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在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才能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呢?到底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呢?这也是理论集中回答的一个问题。 1.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通过不断改革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达到和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在改革过程中, 处理好各种关系, 尤其是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从而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 为改善人民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2. 实行对外开放, 并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积极成果, 尤其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积极成果。在汲取了社会主义国家因自我封闭而造成发展滞后的教训后, 理论将对外开放确定为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国策。在对外开放过程中, 按照“三个有利于”的原则, 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成果, 达到发展自己的目标。指出: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 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也曾有人因为社会上所发生的一些变化,而分不清究竟当时的社会是姓“社”还是姓“资”。为此,明确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正是这一标准的提出,从根本上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对于我们思想,大胆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是我国的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二是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总体上进入了小康水平;三是初步建立了一个适应经济发展的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中国基本成为一个市场经济国家的共识开始形成。很多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表明,我国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已经基本确立;四是建立了稳定和谐的发展氛围。1997年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表明了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在世界地位的提高;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面对四川发生了里氏8.0级的特大地震灾害,党、领导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难以想象,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怎么会有抵御和战胜特大自然灾害的国力和民心。五是法治更加健全,人民民主更加充分。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基本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立了以全国及其常委会的立法活动为核心、坚持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同时又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具有比较科学、完整的立法制度,人民民主法律制度得以日益完善, 公民的权利得到进一步的实现和保障;社会主义民主实践和民主制度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民主形式、民主渠道逐步扩大,中国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渠道得到拓展,一大批党外干部被提拔使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进一步深化,广大人民直接对所在基层组织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民主自治。六是融入了世界主流文明,锁定了中国的发展道路。对外开放,不仅要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还要学习西方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学习西方文明,进行制度变革。中国大批留学生到国外学习,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才。通过相互学习,使人们的思想更加,视野更加开阔,开放意识和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尤其是加入WTO后,对我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已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我们将在一个更为稳定和谐的国际环境下,以平等的条件参与国际竞争,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而且,WTO的共同规则还将对稳定我国多边外贸关系、加强世界贸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历史证明,改革开放是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机制的必然要求和根本动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八十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同志就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自同志在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来,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都始终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上,同志提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次,同志提出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同意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最后,同志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政治上,同志提出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们当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坚持中国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坚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文化上,同志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根本任务,坚持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大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实力,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也有了显著的提升。历史和现实无可辩驳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在新的伟大实践中所作出的历史性选择,是一条光明之路、吉祥之路、希望之路,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而没有别的什么旗帜能够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社会群体的智慧和力量,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什么道路能够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没有别的什么主义能够引领中国的发展进步。

民族复兴是相对民族衰落而言的。在鸦片战争以后的100多年里,中华民族走向衰落,主要的表现就是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欺凌,被迫一次又一次地割地求和,从而一次又一次地损害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一次又一次地挫伤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尊严和民族自信心。对、澳门主权的顺利回收,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具体体现之一。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成功地运用于解决、澳门问题,最终切掉了19世纪西方殖民主义留在中国领土上的尾巴,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是同志最为关切的问题之一。在他看来,祖国统一“这首先是个民族问题,民族的感情问题。凡是中华民族子孙,都希望中国能统一,状况是违背民族意志的”。早在1979年,他就把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作为中国党在新时期的三大历史任务之一提了出来。为此,他不仅提出了“一国两制”统一祖国的基本方针,还针对“”势力祖国的阴谋,从战略高度表达了解决问题、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心。他表示,我们坚持谋求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但是始终不能承诺放弃非和平方式,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能放弃国家的统一。这一思想,对于我们党确立对台工作的方针,开创对台工作新局面,促进祖国完全统一,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现民族的复兴,不仅要坚定地维护国家的主权和,捍卫民族的尊严,还要为民族的生存发展创造和平的外部环境和有利条件。同志正确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进一步确立和完善了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在国际舞台上树立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和平发展的新形象。20世纪 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同志明确提出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的应对战略。 多年过去了,在这个战略思想的指导下,不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一方面,我们始终坚持一心一意地发展自己,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一个负责任、有作为的大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一个走向复兴的伟大民族的气魄和风貌。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以理论为指导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简单地回复到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古代的辉煌,而是一方面要“回复”到那时曾经有过的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辉煌地位,另一方面要“回复”出崭新的时代内容,即“回复”出一个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以理论为指导的要求去做,走出一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使最广大的人民在奔小康的过程中,在生活由温饱到殷实到富裕的过程中,其根本利益得到最充分的实现。只有这样去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直以来,如何能够更快地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是我们民族所面临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曾几何时,我们也曾为了能够更快地实现这一目标,而犯了一些错误,反而使原本艰难的道路变得更为曲折。  为了使这一目标更为阶段化、具体化,同志于1987年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第一步,从1987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有了这一基本发展战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进入21世纪后,我们走到了民族复兴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本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在坚持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突出发展这个时代的主题和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从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出发,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进一步深入的认识,深刻地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对于我们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完成民族复兴大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充满了艰难曲折,但是,只要我们能坚持以理论为指导,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伟大民族的重新崛起,我们伟大民族的精神和品格的重新塑造指日可待。辛亥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打开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大门;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开辟了民族富强的道路,历史证明了只有在中国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也只有在中国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在同志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设计和建设,使得中国社会主义事业重新焕发了生气和活力,大力推进了中国的各项现代化进程;历史证明了只有改革才能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只有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志以其卓越的才能、实事求是的作风、创新的理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继续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伟业奠定了基础,拓阔了道路。我们一定要沿着开辟的正确道路,高举理论的伟大旗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百科全书(1949-1999)》(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7月版)     作者:邓力群 主编

2、《文选》第3卷《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6.22、23,P59—60) 

 作者:

3、《文选》第3卷 第174 页  作者:

文档

理论课程论文

教学中心:分数:_______北京大学现代远程教育作业论文论文题目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课程名称____理论_________年级___2012年秋__行政管理___专业层次_____专升本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2013年6月10日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姓名:学号:内容摘要:新一界党和国家领导人总在就职讲话里着重提到了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伟大愿景让所有中国人都感到无比激动并深受鼓舞。自鸦片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奋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