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2014修订)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3 00:34:10
文档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2014修订)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课程编号:418003、418004学分:3学分、3学分总学时:96学时理论学时:85;实验学时:11;上机学时:0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普通心理学”的教学对象是本科心理学专业一年级学生,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历时一学年。课程主要包括课堂讲授、作业练习和实验室实验等三个部分。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现状和发展有所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
推荐度:
导读《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课程编号:418003、418004学分:3学分、3学分总学时:96学时理论学时:85;实验学时:11;上机学时:0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普通心理学”的教学对象是本科心理学专业一年级学生,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历时一学年。课程主要包括课堂讲授、作业练习和实验室实验等三个部分。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现状和发展有所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课程编号:  418003、418004

学    分: 3学分、3学分

总 学 时: 96学时   理论学时:85;实验学时:11;上机学时:0

适用专业:  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普通心理学”的教学对象是本科心理学专业一年级学生,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历时一学年。课程主要包括课堂讲授、作业练习和实验室实验等三个部分。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现状和发展有所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了解并实践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明确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范式;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教学基本要求 

“普通心理学”课程以基础知识为教学核心,重点在于介绍心理学关于认知、动机与情绪、能力与人格和人的心理活动与发展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和基本研究方法,同时也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实验操作的动手能力,为进一步的心理学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普通心理学”课程的许多内容涉及到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问题,因此,在学《普通心理学》之前,学生应具备一定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其次,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和物理学知识,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具有与人合作和协调的能力等。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课堂讲授和实验两部分。教学时间为一学年,总学时为102课时,平均每周2-4学时(第一学期每周2学时,第二学期每周4学时),其中课堂讲授共92课时,实验10课时。 

(一)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1、教师讲授学时分配

章 节内   容讲授学时实验学时备  注
第一学期共45

实验课时结合讲授或课外开放安排,主要为演示实验
第一章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发展历史6 0
第二章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80
第三章  感觉 82实验必修
第四章 知觉 74实验必修
第五章 意识和注意74实验必修
第六章 记忆92实验选修
第二学期共51

第七章 思维92实验选修
第八章语言62(自学为主)
第九章动机92实验选修
第十章情绪和情感92实验选修
第十一章能力92实验选修
第十二章人格92实验选修
2、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课内实验学时数为10学时。安排在第二学期有关章节课堂教学内容完成后开设,主要为5个演示实验。另外争取学生动手操作的开放性实验数达到10——20个左右。主要实验教学内容如下:

主要普通心理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一揽表

序号实验项目学时实验性质备注
演示验证设计综合必做选做
1暗适应2
2错觉图形演示2
3痛阈测定2
4知觉的选择性2
5知觉的整体性2
6深度知觉2
7彩色后像与颜色混合2
8时间知觉2
9注意集中2
10注意分配2
其他略(主要为自选实验、演示实验,约20个)
3、主要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学期(第一章——第六章,共45学时)

第1章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发展历史

【课时安排】 6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心理现象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三、心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第二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二、科学的态度与方法 ;三、具体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一、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西方主要的心理学派别 ;三、心理学的研究取向和发展方向 

【重、难点内容】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1.简述心理学的渊源与发展; 2.阐述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3.描述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范畴; 4.辨析心理学的不同研究方法。 

本章重点和难点: 1.心理现象的科学理解; 2.具体研究方法所针对的课题; 3.心理学各流派的主要观点。 

第二章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课时安排】 8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脑的进化 

一、神经系统的发生 ;二、动物的神经系统进化 

第二节  神经元 

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二、神经冲动的传递 ;三、神经回路 

第三节 神经系统 

一、周围神经系统 ;二、中枢神经系统 ;三、大脑的结构与机能 ;四、神经系统的发育 

第四节 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一、定位说 ;二、整体说 ;三、机能系统学说 ;四、模块说 

第五节 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 

一、什么是内分泌腺 ;二、内分泌腺的分类与机能 ;三、神经-体液调节 

【重、难点内容】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了解神经元和神经系统的基本构造和功能;2.了解神经信号的传导过程; 3.了解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4.了解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对心理现象的影响。 

本章重点与难点:1.重点为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脑功能的各种学说。2.难点为神经冲动的传导的机制、神经冲动化学传导的机制; 大脑皮层的结构与功能。 

第三章 感觉 

【课时安排】 8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感觉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感觉 ;二、近刺激和远刺激 ;三、感觉的编码 ;四、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第二节 视觉 

一、视觉刺激 ;二、视觉的生理机制 ;三、视觉基本现象 

第三节 听觉 

一、听觉刺激 ;二、听觉的生理机制 ;三、基本听觉现象 

第四节 其他感觉 

一、皮肤感觉;二、嗅觉和味觉 ;三、内部感觉 

【重、难点内容】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1.了解感觉的基本特性与种类; 2.了解各种感觉现象及其生理机制; 3.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本章重点和难点: 

1.感觉的概念、感觉的编码,刺激强度和感觉强度的关系; 2.视觉的基本现象以及听觉的基本现象; 3.刺激强度和感觉强度的关系; 4.视觉和听觉的生理机制。 

第四章 知觉 

【课时安排】 8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知觉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知觉 ;二、知觉中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 ;三、知觉的生理机制 ;四、知觉的种类 

第二节 知觉的特性 

一、知觉的对象与背景 ;二、知觉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三、理解在知觉中的作用;

四、知觉的恒常性 

第三节 空间知觉 

一、形状知觉 ;二、大小知觉 ;三、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 ;第四节 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 

第五节 错觉 

一、什么叫错觉 ;二、错觉的种类 ;三、错觉理论

【重、难点内容】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了解知觉的基本特性和生理机制; 2.了解知觉的种类与现象;3.了解知觉加工的过程;4.掌握知觉恒常性的概念并理解其影响因素。 

本章重点和难点: 

1.知觉的概念、知觉中两种加工;2.知觉对象与背景的关系、知觉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知觉恒常性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3.图形的组织原则及产生距离知觉的线索等; 4.知觉的生理机制;5.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的线索; 6.错觉的理论。 

第五章 意识和注意

【课时安排】 7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意识的一般问题 

一、什么是意识 ;二、什么是无意识 ;三、意识的局限性及能动性 ;四、生物节律的周期性与意识状态  

第二节 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一、睡眠与梦 ;二、催眠 ;三.白日梦与幻想-意识的自发漂移 

第三节 注意的一般概述 

一、注意的基本概念 ;二、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三、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与分配性注意 

第四节 注意的生理机制及认知理论 

一、注意的生理机制 ;二、注意的认知理论 

【重、难点内容】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1.区分意识与无意识的概念; 2.了解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3.理解注意的概念和生理机制; 4.理解注意的认知理论。 

本章重点和难点: 

1.意识与无意识的概念; 2.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3.注意的概念、注意的几种形式; 4.注意的认知理论。 

第六章 记忆

【课时安排】9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记忆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记忆;二、记忆的作用 ;三、记忆的分类 ;四、记忆的结构及其加工过程 

第二节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一、记忆的脑机制 ;二、记忆的脑细胞机制 ;三、记忆的生物化学机制 

第三节 感觉记忆 

一、感觉记忆的编码 ;二、感觉记忆的保持;三、感觉记忆向短时记忆的转化 

第四节 短时记忆 

一、短时记忆的编码 ;二、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和遗忘;三、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第五节 长时记忆 

一、什么是长时记忆;二、长时记忆的编码 ;三、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四、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五、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 

第六节 内隐记忆 

一、内隐记忆的一般概念 ;二、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 

【重、难点内容】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简述记忆的概念与作用;2.阐述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3.描述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概念和编码方式; 4.分析遗忘现象及规律; 5.列举提高记忆力的方法。 

本章重点和难点: 

1.记忆的概念、结构和加工过程; 2.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3.感觉记忆、短时记忆的概念、编码方式及遗忘特点;4.长时记忆的概念、编码方式、遗忘规律和提取的特点;5.内隐记忆的概念及其与外显记忆的关系; 6.记忆的脑学说、记忆的脑细胞机制。 

第二学期(第七章——第十二章,共51学时)

第七章 思维

【课时安排】9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思维的一般概念 

一、 思维的概念及特征 ;二、 思维的过程 ;三、 思维的种类 

第二节 表象与想象 

一、 表象 ;二、想象 

第三节 表象与思维的脑机制 

一、表象的脑机制;二、问题解决的脑机制 ;三、推理的脑机制 

第四节 概念与推理 

一、概念的含义与种类;二、概念结构的理论 ;三、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 ;四、推理 

第五节 问题解决 

一、问题解决的概念 ;二、问题解决的策略;三、知识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专家与新手的区别 ;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其他因素 ;五、创造性 

【重、难点内容】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1.描述思维的概念、过程与特征; 2.论述表象、想象与思维的关系; 3.了解概念形成的策略和途径;4.论述问题解决的过程、策略及其影响因素;5.说明创造性思维的特征与影响因素。 

本章重点和难点: 

1.思维的概念和特征;2.表象与想象的概念、表象的特征及想象的综合过程; 3.概念形成的策略和途径,推理的概念和有关推理的理论; 4.问题解决的含义、策略及其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5.表象和思维的脑机制,人工概念形成的途径、策略及问题解决的策略等。 

第八章 语言(自学为主) 

【课时安排】6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语言的一般概念 

一、语言的概念及其特征 ;二、语言的结构 ;三、语言的种类 ;四、语言的表征与加工过程 ;五、研究语言的意义 

第二节 语言的生理机制 

一、语言的发音机制 ;二、语言活动的中枢机制 ;三、大脑两半球的一侧化优势与语言活动 

第三节 语言的理解 

一、语音知觉 ;二、词汇的理解 ;三、句子的理解 ;四、课文的理解 

第三节 语言的产生 

一、语言产生的性质;二、语言产生的单位 ;三、语言产生的阶段

【重、难点内容】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了解语言的一般概念及其特征; 2.了解语言的生理机制; 3.阐述大脑两半球的一侧化优势与语言活动的关系; 4.理解语言的理解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本章重点和难点: 

1.语言的概念、语言的结构、语言的表征和加工过程; 2.语言的理解的概念及其影响字词、句子、课文理解的因素; 3.语言的表征和加工过程; 4.语言的生理机制;5.影响语言理解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九章 动机

【课时安排】9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动机的概念 

一、什么是动机;二、动机与需要;三、动机与行为效率 ;四、动机与价值观、意志 

第二节 动机的理论 

一、本能论 ;二、驱力理论 ;三、唤醒理论 ;四、诱因理论;五、认知理论 

第三节 动机的种类 

一、动机的一般分类 ;二、生理性动机;三、社会性动机 

第四节 意志行动 

一、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二、意志行为中的冲突 ;三、意志行为中的挫折 ;四、意志的品质 

【重、难点内容】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1.了解动机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2.描述生理性动机;3.描述社会性动机; 8. 阐述动机的基本理论; 9. 理解动机与意志行动之间的关系。 

本章重点和难点: 

1.动机的概念和意志行动的冲突与挫折; 2.动机与需要的关系; 3.动机的理论。 

第十章 情绪和情感

【课时安排】9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 

一、情绪情感的性质与功能;二、情绪的维度和两极性 ;三、情绪情感的分类  

第二节 情绪与脑 

一、情绪的脑中枢机制 ;二、情绪的外周神经机制 ;三、情绪与唤醒模式 

第三节 表情 

一、面部表情 ;二、姿态表情 ;三、语调表情 ;四、感觉反馈 

第四节 情绪的理论  

一、早期的理论 ;二、认知理论 ;三、动机—分化理论 

第五节 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 

一、什么是情绪调节 ;二、情绪调节的类型 ;三、情绪调节的基本过程 ;四、情绪调节的个体差异 ;五、情绪调节与身心健康 

【重、难点内容】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了解情绪情感的性质、种类与功能; 2.描述表情的意义; 3.理解情绪的理论;4.了解情绪调节与身心健康的关系。 

本章重点和难点: 

1.情绪与脑的关系问题; 2.情绪的调节与心理健康; 3.情绪的机制;4.情绪调节的方法。 

第十一章 能力

【课时安排】9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能力的概念 

一、什么是能力 ;二、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三、能力、天才与才能 

第二节 能力的种类和结构 

一、能力的种类 ;二、能力的结构 

第三节 能力的测量 

一、一般能力测量 ;二、特殊能力和创造力测量 

第四节 能力发展与个体差异 

一、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二、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三、能力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重、难点内容】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1.阐述能力的概念; 2.简述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 3.阐述智力的理论; 4.了解能力测量的方法和手段; 5.描述能力的个体差异及影响能力的因素。 

本章重点和难点: 

1.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 2.智力三元论; 3.离差智商的概念;4.智力测验的标准化过程; 5.能力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第十二章 人格

【课时安排】9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人格的概念 

一、 什么是人格;二、 人格的结构 

第二节 人格理论 

一、 特质理论 ;二、 类型理论 ;三、 结构理论 

第三节 认知风格 

一、 场性—场依存性;二、 冲动—沉思 ;三、 同时性—继时性 

第四节 人格测验 

一、 自陈量表 ;二、 投射测验 ;三、 情境测验 ;四、 自我概念测验 

第五节 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一、 生物遗传因素;二、 社会文化因素 ;三、 家庭环境因素;四、 早期经验 ;五、 自然物理因素 

【重、难点内容】

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能:

1.简述人格的概念与特性;2.阐述人格理论; 3.了解人格的测评方法; 4.综述导致人格差异的因素。 

本章重点和难点: 

1.人格的基本特性,气质和性格的关系; 2.人格理论,认知风格; 3.人格测评的方法; 

4.人格形成的原因分析。 

四、教学方法建议

1.课堂讲授与讨论法相结合。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针对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教学的意识。  

2.主动性学习。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进行自主性地主动学习,在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符合科学的结论。 

3.多媒体演示教学。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平时考试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考核办法。平时考核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的20%,其中包括作业成绩、实验报告成绩等,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占本课程总成绩的80%。 

六、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  材: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修订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3版。

参考书:

1.付建中主编:《普通心理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叶奕乾 等编著:《普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张积家 编著:《普通心理学》(第二版),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孟昭兰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5.黄希庭主编:《普通心理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6.(台)张春兴著:《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7.A.B.彼得罗夫斯基(前苏联)主编:《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8.D.克雷奇(美)等:《心理学纲要》(上)(下),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等。

                                                           修订人:李国强

原撰写人:易小文

审定人:王旭红

2014年6月12日

文档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2014修订)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课程编号:418003、418004学分:3学分、3学分总学时:96学时理论学时:85;实验学时:11;上机学时:0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普通心理学”的教学对象是本科心理学专业一年级学生,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历时一学年。课程主要包括课堂讲授、作业练习和实验室实验等三个部分。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现状和发展有所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