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填空题
1.1.29×3.6的积是(位小数,12÷9的商保留一位小数是(。
2.若把电影票上的“6排14座”记作(6,14),那么(21,17)表示(排(座。
3.一本故事书7.5元,50元钱最多能买(本这样的故事书。
4.3.7×0.44的积精确到十分位是(,保留两位小数是(。
5.如果,那么根据等式的性质:(;2m×d=(n+3)×。
6.有7张卡片分别写着数字“5”“5”“5”“5”“6”“6”“3”,小红任意抽一张,她抽到数字(的可能性最大,抽到数字(的可能性最小。
7.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最多可以拼成(种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原来三角形面积的(倍。
8.图中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35cm2。A、B是上下两边的中点,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
9.一个梯形的面积是4.5平方分米,高是5分米,上底与下底的和是(分米。
10.在一条30米的小路一侧,每隔2米放一盆花(两端都放),一共需要(盆花。
11.与6.1×9.9的计算结果最接近的算式是( )。
A.6×10 .6×9 .7×9 .7×10
12.下列各题简算过程所运用的运算定律,和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12.5×7×8=12.5×8×7 .(18-16)×5=18×5-16×5
C.×11=×10+ .25×48=25×40+25×8
13.四边形ABCD,四个顶点用数对表示分别为A(2,4),B(1,2),C(4,2),D(3,4),那么这个四边形是( )。
A.正方形 .长方形 .梯形 .平行四边形
14.空地上有一堆圆木,顶层有2根,底层有6根,一共5层,且每相邻的两层相差1根,这堆圆木有( )根。
A.20 .40 .60
15.图形的面积中,( )最大。(每格面积为)
A. . . .
16.甲袋有m千克大米,乙袋有n千克大米。如果从甲袋倒出10千克装入乙袋,那么两袋大米同样重。下面的等式有( )个符合题意。
①
②
③
④
A.1 .2 .3 .4
17.直接写出计算结果。
18.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
19.解方程。
-1.5=3.2 1.8=7.2 ÷8=0.6
20.某市出租车收费标准如下,乘出租车行驶10.4千米,他应付多少元?
| 路程 | 标准 |
| 2千米以内 | 8元 |
| 超过2千米 | 每千米1.5元(不足1千米的按1千米计算) |
(1)用数对表示A点的位置是( )。
(2)如果再有一个D点,并顺次连接ABCD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D点的位置是( ),画出这个平行四边形。
(3)如果每个小正方形格子的边长是1厘米,连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22.红卫村要修一条长2.千米的村级公路,甲乙两个修路队同时从公路两端往中间施工,8天刚好修完,甲队每天修0.15千米。乙队每天修多少千米?
23.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相距72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经过4小时两车相遇,已知甲车速度是乙车速度的1.25倍,求甲、乙两车的速度分别是每小时行多少千米?(用方程解答)
24.王大伯利用一面墙围成一个鸡舍(如图),已知所用篱笆的全长是11.5米,请你帮王大伯算出这个鸡舍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5.在一条全长4km的街道两边安装路灯(两端都安装),每隔40m安装一盏。一共要安装多少盏路灯?
26.一列火车共有16节车厢,每节车厢长24.4米,相邻两个车厢间隔2.4米,这列火车全长是多少米?
27.用某打车软件打车的起步价是3km以内收费10元,超出3km的部分每千米收费2.7元(不足1km按1km计算),小丽用该软件打车去距离6.8km的奶奶家。她应付多少钱?
一、填空题
1. 三 1.3
【解析】
1.29×3.6的积末位数字是4,因数中一共有三位小数,所以1.29×3.6的积是三位小数;小数除法的商保留一位小数时,需要除到小数点后面第二位数字,再根据“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1.29×3.6的积是( 三 )位小数,12÷9的商保留一位小数是( 1.3 )。
【点睛】
掌握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以及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2. 21 17
【解析】
由“6排14座”记作(6,14)可知,数对中第一个数字表示排,第二个数字表示座,据此即可根据数对确定排、座。
若把电影票上的“6排14座”记作(6,14),那么(21,17)表示21排14座。
【点睛】
关键是根据题意,弄清数对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3.6
【解析】
一本故事书7.5元,50元钱最多能买几本故事书,就是求50元里面有几个7.5元。用50除以7.5进行计算,结果用“去尾法”保留整数。
50÷7.5≈6(本)
【点睛】
解决本题根据除法的包含意义求解,注意结果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取值。
4. 1.6 1.63
【解析】
小数乘法法则:(1)按整数乘法的法则先求出积;(2)看因数中一个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精确到十分位看百分位,保留两位小数看千分位,小于5直接舍去,大于或等于5向前一位进一。
3.7×0.44≈1.6
3.7×0.44≈1.63
【点睛】
关键是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掌握用四舍五入法保留近似数。
5. n+3 2d
【解析】
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同时减去、同时乘上或同时除以一个数除外),两边仍相等,据此解答即可。
m÷5=(n+3)÷5,2m×d=(n+3)×2d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等式性质的意义及运用。
6. 5 3
【解析】
总共七张卡片,数一数有数字的卡片各有多少张,数量多的抽到的可能性大,数量少的抽到的可能性小。
有数字5的卡片有4张,数量最多,抽到数字的可能性最大,数字3的卡片只有1张,数量最少,抽到数字的可能性最小。
【点睛】
此题的解题关键是根据实际情况掌握用数量的多少去判断可能性的大小。
7. 3 2
【解析】
根据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推理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3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高等于三角形的高,因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或,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即可判断出平行四边形是原来三角形面积的2倍。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方法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8.70
【解析】
观察图形可知,小平行四边形与大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且大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小平行四边形底的2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可知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小平行四边形面积的2倍,据此解答。
35×2=70(平方厘米),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70cm2。
【点睛】
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找出大、小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是解题关键。
9.8
【解析】
根据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可变形为上底+下底=梯形的面积×2÷高,据此解答即可。
4.5×2÷5
=9÷5
=1.8(分米)
【点睛】
本题考查梯形的面积,熟记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10.16
【解析】
属于植树问题的两端都植,棵数=段数+1,据此列式计算。
30÷2+1
=15+1
=16(盆)
【点睛】
关键是理解棵数和段数之间的关系。
11.A
解析:A
【解析】
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将一位小数近似成整数。
6.1≈6;9.9≈10
结果最接近的是6×10,故答案为:A。
【点睛】
本题考查近似数的应用,采用“四舍五入”法找近似数比较合适。
12.A
解析:A
【解析】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分配律:(a+b)×c=a×c+b×c
A.运用了乘法交换律;
B.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C.×11看成×(10+1)再计算,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D.25×48看成了25×(40+8)再计算,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故答案为:A。
【点睛】
本题考查了乘法运算律,熟记运算律的形式和内容就能做出选择。
13.C
解析:C
【解析】
用数对表示位置时,通常把竖排叫列,横排叫行。一般情况下,确定第几列时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时从前往后数。表示列的数在前,表示行的数在后,中间用逗号“,”隔开,数对加上小括号。
如图,那么这个四边形是梯形。
故答案为:C
【点睛】
关键是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熟悉平面图形的特征。
14.A
解析:A
【解析】
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S=(a+b)h÷2,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即可。
2+3+4+5+6
=(2+6)×5÷2
=40÷2
=20(根)
故答案为:A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梯形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熟记公式。
15.C
解析:C
【解析】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求出A的面积;
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求出B的面积;
结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求出C的面积;
根据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先分别求出左边三角形的面积、中间梯形的面积和右边三角形的面积,再利用加法求出图形D的面积。
最后,比较选出面积最大的图形即可。
A.2×4=8(平方厘米);
B.(1+3)×4÷2
=4×4÷2
=8(平方厘米);
C.4×3=12(平方厘米);
D.4×2÷2+(2+6)×1÷2+2×2÷2
=4+4+2
=10(平方厘米);
所以,面积最大的是C图形。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面积,掌握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16.C
解析:C
【解析】
根据“从甲袋倒出10千克装入乙袋,那么两袋大米同样重”可知:m-10=n+10,由此逐项分析判断即可。
由题意可知:m-10=n+10,由此可得:m=n+10×2或m-n=10×2
综上可知:等式有3个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用字母表示数。
17.2;0.48;7;9.
0.35;0.6;0.72;1
1.1;20;0.2;0.3
【解析】
18.456;3.23;3.04
【解析】
根据小数乘除法的笔算法则进行计算。得数保留两位小数看小数点后第三位,再根据四舍五入法进行保留;除法用商除数被除数进行验算。
验算:
19.=4.7;=4;=4.8
【解析】
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1)方程两边同时加上1.5,求出方程的解;
(2)方程两边同时除以1.8,求出方程的解;
(3)方程两边同时乘8,求出方程的解。
(1)-1.5=3.2
解:-1.5+1.5=3.2+1.5
=4.7
(2)1.8=7.2
解:1.8÷1.8=7.2÷1.8
=4
(3)÷8=0.6
解:÷8×8=0.6×8
=4.8
20.5元
【解析】
由题意,可把10.4千米看作11千米,先减去2千米,再乘1.5元,计算出属于第二个段位应付车费,列综合算式为(11-2)×1.5;最后再加上8元,就是一共应付的车费。
10.4-2=8.4(千米)
8.4≈9(千米)
9×1.5+8
=13.5+8
=21.5(元)
或10.4≈11(千米)
(11-2)×1.5+8
=9×1.5+8
=13.5+8
=21.5(元)
答:他应付21.5元。
【点睛】
一是要读懂收费标准,理解每一个段位里的计费方法;其次,要懂得把不足整数千米的距离记作整千米数,使其符合出租车计费方法。
21.A
解析:(1)2,6(2)3,4;图见详解(3)6
【解析】
(1)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是: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据此即可解答问题;
(2)先连接AB和BC,过A、C两点再作这两条线段的平行线,相交的点即为D点,然后用数对表示即可;
(3)根据题干可得:平行四边形的底是3厘米,高是2厘米,据此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解答。
(1)用数对表示A点的位置是(2,6);
(2)D点的位置是(3,4),
(3)3×2=6(平方厘米)
【点睛】
解答此题用到的知识点是: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以及面积公式的计算应用。
22.18千米
【解析】
首先根据: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用这条公路的全长除以修完的天数,求出两队每天修公路的长度之和,再减去甲队每天修的长度,就是乙队每天修的长度。
(千米)
答:乙队每天修0.18千米。
【点睛】
本题考查小数四则运算的应用,掌握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3.甲车100千米;乙车80千米
【解析】
根据题意,等量关系:甲乙两车的速度和×相遇时间=两地之间的路程,设乙车每小时行驶千米,则甲车每小时行驶1.25千米,据此列出方程,并求解。
解:设乙车每小时行驶千米,则甲车每小时行驶1.25千米。
(千米)
答:甲车每小时行驶10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80千米。
【点睛】
根据行程问题中的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等量关系,按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24.15平方米
【解析】
(11.5-4)×4÷2
=7.5×4÷2
=15(平方米)
答:这个鸡舍的面积是多15平方米。
解析:15平方米
【解析】
(11.5-4)×4÷2
=7.5×4÷2
=15(平方米)
答:这个鸡舍的面积是多15平方米。
25.202盏
【解析】
4千米=4000米,先求出4000米里面有几个40,即有几个间隔,最后一端还要安装一盏,由此得出一侧安装路灯的盏数,进而求出两侧安装路灯的盏数。
4000÷40+1
=100+1
解析:202盏
【解析】
4千米=4000米,先求出4000米里面有几个40,即有几个间隔,最后一端还要安装一盏,由此得出一侧安装路灯的盏数,进而求出两侧安装路灯的盏数。
4000÷40+1
=100+1
=101(盏)
101×2=202(盏)
答:一共要安装202盏路灯。
【点睛】
此题属于典型的植树问题,解答此题关键是先求出间隔数,再用间隔数加1,就是一侧灯的盏数,由此解决问题。
26.4米
【解析】
车厢之间的间隔数=车厢数-1,用车厢数×车厢长度+间隔数×间隔长度即可。
16×24.4+(16-1)×2.4
=390.4+15×2.4
=390.4+36
=426.4(米)
答
解析:4米
【解析】
车厢之间的间隔数=车厢数-1,用车厢数×车厢长度+间隔数×间隔长度即可。
16×24.4+(16-1)×2.4
=390.4+15×2.4
=390.4+36
=426.4(米)
答:这列火车全长是426.4米。
【点睛】
关键是确定间隔数,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7.8元
【解析】
先分别计算出超出3千米的收费,再据加法的意义加上10元即可得解;
6.8千米≈7千米
(7-3)×2.7+10
=4×2.7+10
=10.8+10
=20.8(元)
答:她应付20
解析:8元
【解析】
先分别计算出超出3千米的收费,再据加法的意义加上10元即可得解;
6.8千米≈7千米
(7-3)×2.7+10
=4×2.7+10
=10.8+10
=20.8(元)
答:她应付20.8元。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分段计费问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将收费分为两部分计算,即3千米的收费和超过3千米的收费两部分,从而问题得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