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Ξ
祁志强1,2 彭聘龄ΞΞ2 许翔杰1 柳恒超2
(1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上海,200433)(2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100875)
摘 要 分别用图片命名和词汇判断的方法考察了汉英双语者的语言切换过程。实验一发现,当被试分别用英语和汉语对图片进行命名时,只有汉语出现了切换代价,而英语没有出现。在实验二中,当被试进行词汇判断时,切换代价的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只有英语出现了切换代价,而汉语没有出现。研究表明,双语者语言产生与理解中语言切换的认知过程有本质的差异。关键词 语言切换 切换代价 语言产生 语言理解
1 前言
语言切换指双语者在语言使用过程中由一种语言转向另一种语言的过程,可在语言产生与理解两个层面进行。产生过程中的语言切换指双语者在说话过程中同时使用了两种语言。理解过程中的语言切换指双语者阅读包含两种语言的文字材料,或通过听觉接受两种语言[1]。
研究者探讨了语言产生中的切换过程,发现当双语者产生一个单词时,如果之前出现的单词与它属于不同的语言,那么产生该单词的速度要比在相同语言条件下慢,这种现象称为切换代价[2]。切换代价与具体的实验任务无关,研究者在数字命名、图片命名等任务中均发现了切换代价[3,4]。进一步研究发现,切换代价的模式受两种语言相对熟练程度的影响:Meuter 等采用数字命名任务研究了语言切换过程,发现熟练语言(母语)比不熟练语言(第二语言)的切换代价更大[3]。随后,在Costa 等采用图片命名任务的研究中,也发现了这一结果模式[5]。由于母语是一个人最先掌握并且经常使用的语言,因此双语者使用母语一般比使用第二语言熟练。当他们讲母语时,不会受到第二语言的干扰,但是当他们讲第二语言时,会受到母语的强烈干扰,此时必须将母语抑制下去,才能保证双语者顺利的使用第二语言。也就是说在语言切换过程中母语受到抑制的程度比第二语言大,因此母语从被抑制的状态中恢复的时间比第二语言要长,这导致母语比第二语言表现出更大的切换代价。
语言理解中的切换研究相对较少。Grainger 等使用词汇判断任务,探讨了英法双语者两种语言的词形相似性对切换代价的影响[6],发现当实验刺激中的英语单词存在与之词形相似的法语单词,法语单词也存在词形相似的英语单词时,出现切换代价;
反之,当实验刺激在另一种语言内不存在形似单词时,切换代价就消失了。因此他认为两种语言的词形相似性是产生切换代价的原因。但Thomas 等更加严格地控制了实验材料,发现当实验刺激在另一
种语言内不存在形似单词时,切换代价仍然存在[7]
。这表明两种语言的词形相似性与切换代价无关,因此有关结果并不一致。
前人的研究发现,在语言产生过程中,熟练语言比不熟练语言产生更大的切换代价,那么在语言理解过程中切换代价的模式是什么?与语言产生相比有何异同?这是本研究主要关心的问题。研究将以汉英双语者为被试比较语言理解与产生过程中语言切换的特点,包括两个实验:实验一采用图片命名任务考察语言产生过程中切换代价的模式,实验二采用词汇判断任务考察语言理解过程中切换代价的模式。
2 实验一
211 目的
采用图片命名作业,考察汉英双语者在语言产生过程中的切换代价模式。212 方法
21211 被试 30名在校大学生,第二语言均为英语。由于大学生均在初中阶段开始学习英语,因此他们使用英语没有汉语熟练。所有被试的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21212 设计2(刺激类型)×2(切换条件)被试内实验设计,其中刺激类型分为英语和汉语两个水平,切换条件分为切换和非切换两个水平。英语和汉语条件是项目间变量;切换和非切换条件是项目内变量,切换和非切换条件按照对抗平衡的方法在所有被试间进行平衡。21213 材料 28张实物图片,图片来自儿童识字卡
ΞΞΞ通讯作者:彭聘龄。E 2mail :pdl3507@bnu.edu.cn
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项目号30400133和30270462)
356 心理科学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9,32(2):356-359
在非切换条件下,呈现14张图片让被试用中文命名;14张图片让被试用英文进行命名。在切换条件下上述14张用中文命名的图片与14张用英文命名的图片混在一起交替呈现,并在需用英文命名的图片周围加框以提示被试用英文进行命名。在正式实验开始前,让被试先学习一遍图片的英文和中文名称,目的是将图片和英文名称标准化。
213 实验程序
采用DMDX程序,在屏幕呈现图片并要求被试进行命名,如果图片周围没有框,就用汉语说出它的名字;如果图片周围有框,就用英语说出它的名字。做到切换条件时,事先告诉被试无框图片与有框图片是交替呈现的。在被试做出反应后,刺激将自动消失,间隔400ms后呈现下一个刺激。所有条件下,如果3000ms内被试不做反应,这个刺激将消失并出现下一个刺激。
214 结果
数据分析时,大于2000m或低于300ms的数据删去,另外超过和低于平均数两个标准差的数据,以平均数±2个标准差取代。这样共删去和替代了9152%的数据。各条件下的反应时(ms)和错误率(%)见表1。其中汉语切换代价是以切换条件下汉语刺激的反应时减去非切换条件下汉语的反应时来计算的,英语切换代价的计算方法与汉语一样。
表1 非切换与切换条件下的反应时和切换代价(括号内为错误率)
非切换切换切换代价英语1005(219)1046(413)41(114)
汉语813(110)1002(418)1(318)
用SPSS软件包(SPSS1010)分析数据。重复测量分析表明,英语的反应时长于汉语的反应时,F (1,29)=41102,p<0105。这说明被试的使用汉语的熟练程度高于英语。切换条件的反应时长于非切换条件的反应时,F(1,29)=44185,p<0105。交互作用显著,F(1,29)=49152,p<0105。分别对英语和汉语命名条件下的反应时进行简单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在英语命名的条件下,切换效应不显著,F (1,29)=1167,p>0105。在汉语命名条件下,切换条件的反应时长于非切换条件的反应时,F(1,29) =12167,p<0105。
错误率分析表明,语言类型主效应不显著,F (1,29)=0177,p>0105。切换条件下的错误率高于非切换条件下的错误率,F(1,29)=8109,p<0105。交互作用不显著,F(1,29)=2179,p>0105。
215 讨论
实验一发现,在由用英语命名图片切换到由汉语命名图片时表现出了切换代价(F值显著),而由汉语命名图片切换到用英语命名图片时没有表现出任何切换代价(F值不显著),即在语言产生过程中熟练语言的切换代价明显大于不熟练语言的切换代价。这一结果与Meuter等的研究结论一致,说明这一结果模式可靠,不随具体的任务设计而改变。
3 实验二
311 目的
采用词汇判断任务,考察双语者在语言理解过程中的切换代价模式。
312 方法
31211 被试32名在校大学生,第二语言均为英语,未参加过实验一。
31212 设计同实验二。
31213 材料挑选了30个真词与30个假词,真词和假词中,汉语双字词和英语单词各15个,真词全部是名词,假词作为填充材料不参与结果分析。切换条件和非切换条件下刺激材料的安排方式同实验二。切换和非切换条件按照对抗平衡的方法在所有被试间进行平衡。
313 实验程序
有两点与实验一不同,一是要求被试做词汇判断。英语或汉语真词,按右键;否则按左键。二是由于某种原因,我们改用E-prime软件包进行实验。314 结果
数据处理同实验一,共删除和替代了10106%的数据。各条件下的反应时(ms)和错误率(%)见表2。
表2 非切换与切换条件下的反应时和切换代价(括号内为错误率)
非切换切换切换代英语597(616)651(1119)54(513)
汉语511(213)530(114)19(-019)
用SPSS软件包(SPSS1010)分析数据。重复测量分析表明,英语词判断的反应时长于汉语,F(1, 31)=133182,p<0105,说明被试汉语的熟练程度高于英语。切换条件下的反应时长于非切换条件下的反应时,F(1,31)=6126,p<0105。交互作用显著F(1,31)=3119,p<0105。分别对英语和汉语命名条件下的反应时进行简单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在英语条件下切换条件下的反应时长于非切换条件的反应时,F(1,31)=2170,p<0105。在汉语条件
祁志强等:汉英双语者语言产生与理解过程中的切换研究357
下,切换效应不显著,F(1,31)=1130,p>0105。
错误率分析表明,英语的错误率高于汉语的错误率,F(1,31)=30169,p<0105;切换主效应显著F(1,31)=6149,p<0105;交互作用显著F(1,31) =9167,p<0105。分别对英语和汉语命名条件下的错误率进行简单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在英语条件下,切换效应显著,F(1,31)=3118,p<0105;在汉语条件下切换效应不显著,F(1,31)=1109,p> 0105。
315 讨论
反应时分析表明,英语有切换代价,而汉语没有切换代价,表明不熟练语言的切换代价大于熟练语言的切换代价。这与实验一的结果相反,说明对汉英双语者而言,语言理解和产生过程中语言切换的机制不同,在综合讨论中我们将详细阐述这一点。
4 综合讨论
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汉英双语者在语言产生与理解中的切换过程。实验一发现在语言产生过程中,熟练语言的切换代价更大。实验二发现,在语言理解过程中,切换代价的模式相反:不熟练语言的切换代价更大。
Green提出了IC(Inhibitory Control)模型解释了语言切换过程中的认知机制,认为切换代价产生的实质是双语者两种语言任务图式之间的竞争[8]。“图式”这个概念来源于人类行为学的研究,Schmidt 认为一个具体的行为,如开车或喝咖啡,都受到行为反应图式的控制[9]。该图式由人对相同类型的行为进行概括而形成,是关于人控制自己行为的指令的陈述性表征。Green认为人调节语言与控制行为有许多共同点:语言可以看作一种交流谈话的行为,这样人就需要建立语言任务图式来控制语言行为(语言产生、词汇判断以及翻译等)。与心理词典相比,语言任务图式处在更高的水平上,可以影响并控制词典中形音义信息的激活情况。双语者由于掌握了两种语言系统,因此就需要建立两种语言任务图式来控制各自的语言过程,两种语言任务图式会竞争,竞争的结果是一种语言任务图式受到抑制,此时被该图式所监控的语言系统也处于被抑制状态。在语言产生过程中,当需要产生目标语言时,非目标语言的任务图式会受到抑制,这样就使双语者产生目标语言而不产生非目标语言。当双语者切换到非目标语言时,先前被抑制的任务图式需要恢复到激活状态,由此导致了语言产生过程中的切换代价。而且语言任务图式受到的抑制量与两种语言之间的相对熟练程度成正比。产生不熟练的语言时,熟练的语言会产生较大的干扰,因此双语者需用较大的努力抑制熟练语言的任务图式,而产生熟练的语言时,不熟练的语言产生的干扰很小,因此双语者几乎不需要抑制不熟练语言的任务图式,也就是说熟练语言的任务图式受到抑制的程度大于不熟练的语言,所以它从被抑制状态恢复到激活状态所需的时间也长于不熟练的语言。
根据IC模型,双语者语言理解过程也是在任务图式的监控下进行的。不过实验二与实验一的结果不同,这说明语言理解中的切换机制与语言产生中的切换机制不同。由于语言理解的认知过程不同于语言产生的认知过程,因此在语言理解过程中建立的图式应不同于在语言产生过程中建立的图式,而且语言理解要比语言产生容易,因此在语言理解过程中,双语者两种语言任务图式之间的竞争程度比语言产生过程中的竞争小很多,而且双语者在识别第二语言的单词时似乎较少受到母语词汇系统的影响,因此不需抑制母语的任务图式。即实验二中被试在识别单词时表现出的切换代价并不是来自两种语言任务图式之间的竞争,那么实验二中,单词识别过程中的切换代价来自哪里?
事实上在视觉单词识别过程中,两种语言的词形层均得到了激活,且根据双语交互激活模型(bilin2 gual interactive activation model,简称B IA模型),在双语者的心理词典中,目标语言词形层的输入会激活相应的语言结点(Node),同时被激活的语言结点会返回抑制非目标语言词形层的加工[10]。由此可进一步推测,在切换到非目标语言时,非目标语言的词形层需要克服这种抑制,从而导致了识别非目标语言单词的时间变长。另还可推测由于汉语是熟练的语言,所以汉语语言结点对英语词形层的抑制要大于英语语言结点对汉语词形层的抑制(如图1所示),因此由汉语切换到英语时的切换代价要大于由英语切换到汉语时的切换代价,也就是说不熟练的语言表现出更大的切换代价
。
图1 双语交互激活模型简图
(箭头代表激活,圆圈代表抑制)
358
心 理 科 学
5 结论
(1)对于汉英双语者来说,语言理解与产生中
切换的认知机制是不同的。
(2)语言产生中的切换代价主要来源于两种语言任务图式之间的竞争,而语言理解中的切换代价主要来源于心理词典中两种语言结点产生的抑制。
6 参考文献
1
祁志强,丁国盛,彭聃龄.双语者代码切换的认知与神经
机制—从行为研究到脑成像研究.应用心理学.2006,12(3):280-284
2
K olers P A.Interlingual facilitation in short -term memo 2ry.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ur ,1966,5:314-319
3Meuter R F I ,Allport A.Bilingual Language Switching in Naming :Asymmetrical Costs of Language Selection.Jour 2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 ,1999,40:25-40
4Hernandez A E ,K ohnert K J.Aging and Language Switching in Bilinguals.Aging ,Neuropsychology and Cog 2nition ,1999,6:69-83
5Costa A ,Santestebana M ,Ivanova I.How Do Highly Pro 2ficient Bilinguals Control Their Lexicalization Process ?In 2hibitory and Language -Specific Selection Mechanisms Are Both Functional.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2006,32(5):1057-1074
6Grainger J ,Beauvillain C.Language blocking and lexical access in bilinguals.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 2chology ,1987,39:295-319
7
Thomas M S C ,Allport A.Language Switching Costs in Bilingual Visual Word Recognition.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 ,2000,43:44-66
8Green D W.Schemas ,tags and inhibition.Bilingualism :Language and Cognition ,1998,1:100-104
9Schmidt R A.A schema theory of discrete motor skill learning.Psychological Review ,1975,82:225-26010
Dijkstra A ,Van Heuven W J B.The BIA model and bilin 2gual word recognition.In Grainger J ,Jacobs A (Eds ).Lo 2calist Connectionist Approaches to Human Cognition.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998,1-225
A R esearch on the Switching Process of Chinese 2English Bilinguals in
Language Production and Comprehension
Qi Zhiqiang 1,2,Peng donli ng 2,X u Xiangjie 1,L i u Hengchao 2
(1Shanghai Subcollege Nanjing College of Political Science ,Shanghai ,200433)
(2School of Psychology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Abstract Picture naming and lexical decision task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processing of code switching in Chinese 2English bilin 2guals.In Experiment 1,the subjects were required to name the pictures in English or Chinese.The results showed a significant switching cost for Chinese but not for English.In Experiment 2,the subjects made decisions by pressing the left or right key.A re 2versed pattern of switching cost was obtained showing a significant switching cost for English but not for Chinese.Thes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witching process of language comprehension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language production.The switching cost in language production arises from competition between two schemas ,while switching cost in language comprehension comes from inhibition with 2in the bilingual lexical 2semantic system.
K ey w ords language switching switching cost language production language comprehension (上接第370页)
The Mediating Role of English Learning Strategy Bet w een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English Achievement
W ang Fengxia 1,L u Y unqi ng 2
(1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Hubei University ,Wuhan 430062)(2College of Education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91)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ole of English learning strategy between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English academic achievement ,the English learning strategy scale and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scale were group 2administered to 330freshmen.The results sug 2gested that :(1)Cognitive strategies ,metacognitive strategies partially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English achievement ;(2)Extrinsic motivation had a direct negative effect on English achievement.Cognitive strategies ,metacogni 2tive strategies slightly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trinsic motivaiton and English achievement.K ey w ords English learning strategy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English achievement ,mediating effect.
祁志强等:汉英双语者语言产生与理解过程中的切换研究3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