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填空题
1.半导体集成电路主要的衬底材料有单元晶体材料Si 、Ge 和化合物晶体材料GaAs 、InP;硅COMS集成电路衬底单晶的晶向常选(100) ;TTL集成电路衬底材料的晶向常选(111);常用的硅集成电路介电薄膜是SiO2、Si3N4;常用的IC互连线金属材料是Al、Cu。
2.画出P型(100)、(111)和N型(100)、(111)单晶抛光硅片的外形判别示意图。
3.硅微电子器件常用硅片的三个晶向是:(100)、 (111)、 (110)画出它们的晶向图。
4.热扩散和离子注入是半导体器件的最常用掺杂方法。P、As是Si常用的施主杂质;B是Si常用的受主杂质;Zn是GaAs常用的P型掺杂剂;Si是GaAs常用的N型掺杂剂。
5.摩尔定律的主要内容是:晶体管特征尺寸每三年减小到约70%,30年内有效,也可表示为,集成电路的特征尺寸每三年缩小30%;集成度每三年翻二翻;集成电路工艺每三年升级一代;逻辑电路的速度每三年提高30%。
6. 集成电路用单晶硅的主要制备方法是 提拉法和区熔法。
7.半导体材料的缺陷主要有 点缺陷 、 位错 、 层错 、 孪晶 。
8. 半导体晶体的晶胞具有立方对称性, Si、Ge 、GaAs 晶体为金刚石结构。用密勒指数 h,k,l 表示晶胞晶面的方向。
8.
9.电子 和 空穴 是半导体的主要载流子,N型半导体中电子浓度高于空穴浓度,而 P型半导体中空穴浓度高于电子浓度, 本证半导体中的两种载流子浓度相等。
10. 半导体单晶材料
中的电子能级由于价电子的共有化成能带,价带是0 K 条件下被
电子填充的能量最高的能带
,导带是0 K 条件下未被电子填充的能量最低的能带
,导
带底与价带顶之间称禁带。
10.施主能级靠近导带底,受主能级靠近价带顶。
11.画出N型半导体的能带图。
12.画出P型半导体的能带图。
13.半导体的中,被电子占有的几率为1/2 的能级称为费米能级;对本征半导体,费米能
级位于禁带,表示电子和空穴数相等。费米能级靠近导带,表示电子数多于空穴
数,是N型半导体;费米能级靠近价带,表示空穴数多于电子数,是P型半导体。
14. 扩散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对半导体掺杂,杂质扩散的深度与杂质浓度梯度、扩散温度、扩散时间 有关,服从费克定律。杂质扩散通常分为等表面浓度扩散,也预淀积,和固定杂质总量扩散,也称再分布扩散。预淀积的分布是余误差函数,再分布扩散的杂质呈高斯函数分布。
15. 扩散分布的主要测量方法有:四探针测电阻率、扩展电阻测载流子分布、霍尔效应测电阻率、染色法测结深、二次离子质谱测杂质分布、卢瑟福背散射测重杂质分布。
16. 扩散系统主要有以下四部分组成:炉体与炉管、气体系统、温度和气源控制系统 、 装片系统 。
17. 由于O2在SiO2 中的扩散率远 高 于Si 在SiO2中的扩散率,所以氧化反应是由O2穿过SiO2层,在Si-SiO2界面与Si原子反应。相同温度下,湿氧氧化速率 高 于干氧氧化速率,是因为在SiO2中,H2O比O2有更 高 的 扩散率和溶解度。由于N2 和Si在Si3N4 中的扩散率都很 低 ,所以很难在Si衬底上热生长Si3N4。通常在Si 衬底上用 PECVD 法沉积Si3N4薄膜。
18. Si衬底上热氧化的机理由 迪尔-格罗夫 模型确定。氧化反应的快慢与三个因素有关,即:温度、氧化剂浓度 和 表面电势 。氧化层厚度的理论计算公式为:
式中A、B为与扩散率成正比的常数, 为由 初始厚度 决定的时间修正系数。
19. 氧化时 硅中的杂质浓度与SiO2中浓度出现差别的现象 称为分凝效应。B在氧化硅中的含量高于Si衬底中的含量,分凝系数 小于1;P、As在氧化硅中的含量低于Si衬底中含量,分凝系数大于1。
20. 氧化层厚度的测量方法主要有:比色法
、椭圆偏振仪测试法
、台阶测试
、相干光波长
差测量
、扩展电阻测试
、扫描电镜测量。
21. 用C-V测试可以测定二氧化硅薄膜的:界面态密度、可动电荷密度 和 固定电荷密度。
22. CMOS集成电路的栅氧化层要求:针孔密度低、界面态密度低、可动电荷密度低 和 固定电荷密度低 、介电击穿高。通常用 含Cl 氧化降低其界面态密度,用 含N 氧化降低其针孔密度和提高介电击穿强度。
23. 注入离子的射程主要由 离子能量、离子种类 和 衬底材料决定。确定注入离子分布的主要参数是 平均投影射程 及其 标准偏差。注入离子分布的一级近似为 高斯分布。 可写成:
24. 沿晶体沟道注入离子的射程远大于随机方向注入离子射程的现象 称为沟道效应,可以用 硅片相对注入束偏转5-7的注入角 、表面生长氧化层 和 硅注入表面预非晶化来避免。其中,硅片偏转5-7的注入角 是最常用的方法。
25.离子注入机的对Si衬底作P型掺杂的源气常用 BF3,N型掺杂的源气常用 PH5和AsH5。对GaAs做N型掺杂的源气常用SiH4。
26.为了降低注入离子对衬底由于热沉积产生的温升,在高剂量、大束流离子注入时,可以采用 混合 扫描方式,在低剂量、小束流时一般用 全电扫描 方式注入。
27.浅结制备的常用方法是: 降低注入离子能量、分子离子注入 加 快速热退火。而 P型浅结 比 n 型浅结更难制备。P型浅结常用 BF2 + 离子替代 B+注入、 降低B+注入能量、硅注入表面预非晶化 来获得。
28.CMOS工艺中,阱注入的计量为 1012/cm2 量级;源、漏注入的剂量为 1015/cm2量级;
开启调整的注入剂量为 1011/cm2量级 ;场注入的的剂量为 1013/cm2量级;离子束合成SOI 材料SIMOX的O+注入计量为 1018/cm2量级。
29.快速热处理设备(RTP)的主要热交换机制是 热辐射 ,常用热源是 钨-卤灯。RTP 的主要优点是 时间短可减少杂质的再分布、灯光加热无污染。
30.光刻工艺的主要工序有:涂胶、前烘、对位、曝光、显影、坚膜、介质刻蚀、去胶 组成。
31. 光学光刻机主要有 接触式 、接近式 、投影式 和 分步重复光刻机 等几种。非光学光刻机主要有 电子束光刻机 和X射线光刻机。
32.光学光刻机的主要曝光光线的是波长为 436nm 的 g线和 365nm 的i线,适合1微米以上特征尺寸的光刻。常用 248nm的KrF和 193nm 的ArF准分子激光做1微米以下特征尺寸的光刻光源。
33. 光刻胶的三种主要成分是:感光剂、 基体材料 和 溶剂。正胶的感光剂是 重氮醌 ,曝光使其 长链分子断裂,正胶的
33.曝光区在显影后 去除; 曝光使负胶的感光剂 交联,使曝光区在显影后 保留。
34. 前烘的目的是 去除胶膜中的大部分溶剂 使胶膜中的溶剂只有初始浓度的 5% 。从而,使胶的 曝光 性能稳定。对正胶,前烘过度会使非曝光区的胶 部分溶解;前烘不足,会使胶的感光度 提高,对比度 降低,线条边缘不陡直。所以,必须严格控制前烘的 时间 和 温度。
35. 光刻工艺的分辨率决定于:光刻机的分辨率 、光刻胶的种类 、 光刻胶的厚度 、光刻胶的对比度 和 曝光、显影、刻蚀条件的正确控制。正胶的分辨率 高 于负胶的分辨率;光刻胶越薄,分辨率越 高 。
36. MOS场效应晶体管的开启电压指的是:MOS管栅下半导体表面开始强反型时的栅极电压。所以,NMOS管的开启电压为 正 ,PMOS管的开启电压为 负 。
37. 开启电压(阈值电压)的高低与栅下半导体中的 载流子浓度,栅氧化层的 厚度 、固定电荷密度、可动电荷密度、界面态密度 等有关。载流子浓度越高,开启电压的绝对值 越高 ;栅氧化层厚度越厚,开启电压的绝对值 越高 。
38. 闩锁效应(可控硅效应),是CMOS电路遇到的 破坏性 问题。在CMOS电路正常工作时,由于 寄生晶体管 的突然被激发,器件电流突然 大幅上升,甚至很快因Al 连线熔断,使电路失效。
39. 避免可控硅效应的方法从 降低 寄生管的总增益,以及消除寄生晶体管出发,主要有:1. 增加基区宽度(即P-N MOS 管的间距和阱深);2. 增加基区掺杂 ;3. 使用可以吸收注入电荷的 保护环 ;4. 采用深槽隔离;5. 最可靠的是 采用SOI材料作衬底,可以消除所有寄生元件的产生。
40. 半导体器件隔离的种类有: P-N结隔离 ;介质隔离 和 沟槽隔离 三种。P-N结隔离适合低密度、低成本 的器件。目前大多数CMOS器件采用 介质 隔离,绝缘介质场区氧化层采用 局部氧化(LOCOS)工艺生长。
41. 金属-半导体接触分:肖特基接触 、欧姆接触 和 合金接触 三种。当半导体衬底浓度 低于1017/cm3 时,只能产生 肖特基接触,当半导体衬底浓度 高于1020/cm3 时 可实现 欧姆接触 。
42. 肖特基接触呈现 二极管特性,肖特基结的高低由 金属功函数和半导体表面功函数 差决定;欧姆接触呈现 线性 特性,接触电阻可以低到 10-7欧姆·厘米。IC的互连线金属要求与半导体衬底实现 欧姆接触 ,所以,源、漏、多晶硅等的掺杂浓度必须高于1020/cm3 。
43. 要实现金属互连线与Si的良好欧姆接触,还必须做 合金化 处理。为了避免铝钉扎和电迁移现象,常用 Al-Si 、Cu-Al合金 和 Cu 替代纯铝。铝合金化工艺的条件是: 450C,30分,N2/H2(4:1)。
44. 为了避免电迁移现象,可用 Cu-Al合金 和 Cu 替代Al-Si 。
45. 为了降低台阶高度对金属互连线的影响,在沉积金属层前必须对圆片平坦化。平坦化的方法主要有 回流 和 化学机械抛光。沉积的回流介质主要有:硼硅玻璃(BSG)、磷硅玻璃(PSG) 和 硼磷硅玻璃(BPSG)。
46. Al栅CMOS 的极限特征尺寸是5微米,在6微米以下,一般采用 多晶硅栅 工艺。
47. 离子注入掺杂剂量偏差的原因主要来源于:中性原子注入、 二次电子效应 和 可能的相同荷质比离子的注入。 例如:当作28Si+ 注入时,可能有真空系统中剩余气体产生的 N2+ 也会同时注入。
48. 辉光放电 、射频放电 产生等离子体是等离子溅射、刻蚀、PECVD、RIE工作的必要条件。
49. 实用的等离子体刻蚀工艺必须满足下列条件:1.反应产物是挥发性的;2.选择比率高;
3.刻蚀速率快;4.具有好的终点灵敏性;5.有好的各向异性刻蚀速率 。
50. 干法刻蚀的终点检测有许多方法,通常采用的是 残余气体质谱分析、等离子室光发射谱分析 和 激光干涉 终点检测方法。
51. 圆筒式等离子刻蚀的方向性差,刻蚀速率慢,过刻蚀性能好,适用于 去胶 工艺;反应离子刻蚀,方向性好,刻蚀速率高,可以用通入不同的工艺气体,实现好的选择性,适合于对SiO2、Al、Si3N4 和 多晶硅 的刻蚀。
52.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采用 绒化 表面来增加表面积,用沉积Si3N4作 减反膜 膜来降低入射光的反射,用在扩散层表面氧化生长 10~25 nm的钝化层,改变表面层硅原子价键失配,减少表面复合,提高短路电流。用PECVD法沉积Si3N4时,反应中大量的原子H可以降低钝化层与表层硅界面的 介面态 。
二、问答、计算题
1. 课本P63 ,7,9。
2. 已知要求氧化层厚度、氧化温度、初始氧化层厚度,从理论和图表求氧化时间。
3. 已知氧化时间、氧化温度、初始氧化层厚度,从理论和图表求氧化层总厚度。
4. 课本P93 ,1,3。
5. 什么是含Cl氧化,含Cl氧化的好处是什么?
在氧化时,将Cl2,HCl,TCE(三氯乙烯)TCA(三氯乙烷)与 O2 混合氧化为含氯氧化。
好处:1. 可以消除重离子沾污;重金属原子与Cl2 反应可生成挥发性金属卤化物。
2. 降低Si-SiO2的界面态密度; 3. 生长速率快,含3% 的HCl,速率提高一倍。
6. 热氧化薄膜和APCVD、LPCVD、PECVD沉积氧化薄膜的性能和工艺特点是什么?
性能:在高温下将硅直接与氧气反应,生成SiO2的过程。
特点:氧化层致密,Si-SiO2界面陡峭,界面态密度低,氧化速率不高,获得厚氧化层困难。
性能: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或物理沉积方法对非裸露Si表面沉积氧化层的过程。
特点:工艺温度低,对衬底无特别要求,氧化层疏松,沉积速率高,容易获得厚氧化层。
7. 离子注入掺杂的优点是什么?写出CMOS集成电路制备工艺中用到的离子注入。
1低温工艺; 2注入剂量可精确控制; 3注入深度可控 4.不受固溶度
5.半导体掺杂注入需要退火以激 活杂质和消除损伤
6.材料改性注入可不退火引入亚稳态获得特殊性能
7.无公害技术 8.可完成各种复合掺杂
1.P阱或N阱注入 ~10E12/cm2 2.阈值调整注入 ~10E11/cm2
3.场注入 ~10E12/cm2 4.源漏注入 ~10E15/cm2
5.隔离注入 ~10E15/cm2 6.基区注入 ~10E12/cm2
7.发射、收集区注入 ~10E15/cm2 8.智能剥离氢注入 ~10E16/cm2
9.材料改性注入 ~10E16/cm2 10. SOI埋层注入 ~10E17-10E18/cm2
8. 课本P121 ,1,2
9. 离子注入机的主要结构是什么?讲述分析器、加速器、电荷积分仪的作用。
1. 离子源 在起弧室内产生等离子体 2. 离子吸出系统 从源内引出离子束
3. 磁分析系统 从引出离子束中偏析出所需注入束
4. 加速系统 对注入离子束加速获得所需能量
5. 聚焦、扫描、偏转系统 注入离子束
6. 法拉第电荷计量系统 测控注入离子剂量
7. 装片、注入、出片系统 完成离子注入工艺
8. 真空系统 使束通道达到10-3-10-5Pa的真空度
9. 冷却系统 对离子源、分析腔、注入靶等冷却
10. 注入束中的中性
14.原子是如何形成的?它有什么害处?如何避免?
原因:在离子束的传输过程中,由于离子与残余气体分子的碰撞等原因,离子俘获电子成中性原子
害处:中性原子不带电,如果通过法拉第电荷测量系统注入硅片,会使实际注入剂量超出设定剂量
方法:在X扫描板上加上固定的直流偏压,带电的离子束将向负电板方向偏转
11. 光学光刻机的分辨率的计算。
答:对用于IC生产的投影机,接近理想的光学系统,没有色差、畸变,这时,其分辨率可用瑞利判据确定:
可见,系统的数值孔径越大,其分辨率越高,波长越短,分辨率越高。k是由光刻胶性能决定的常数,其值约0.75。对NA为0.6的系统和365nm的光,投影机最小可分辨0.46微米的图形。为了获得高的分辨率,必须提高系统的数值孔径。
12. 课本P179,5, P168,例7.1
13. 正胶和负胶的前烘和坚膜条件怎样?
1.正胶 前烘:90°C,20分;坚膜:130 °C,30分。
2.负胶 前烘:85 °C,10分;坚膜:140 °C,30分;
过高的前烘温度,将会使光刻胶的光敏剂失效
14. 课本 P472 5
15. MOS管的开启电压有那些因素决定?
由栅下半导体中的载流子浓度、栅氧化层的厚度、栅氧化层的固定电荷密度、可动电荷密度、界面态密度等有关
16. 按先后逐条写出6微米Al栅CMOS 的简要工艺;
1.清洗; (100) N-Si 2-4欧姆厘米 2. 预氧化;500nm
3. P 阱光刻; (1) 4. P 阱注入;2E13/cm2,50KeV
5. P 阱推进;结深7-8µm,1180oC 6. P+ 区光刻;(2)
7. P+注入; B+ 2E15/cm2, 50KeV 8. N+区光刻;(3)
9. N+区注入; P+ 或As+ 5E15/cm2 10. P+、N+退火和再分布;
11. APCVD 沉积SiO2;500nm 12. 致密; 900°C, O2,30min
13. 栅区光刻(预孔); (4) 14. 栅氧化;80nm
15. P沟道光刻;(5) 用P阱反版
16. P沟道开启调整注入;2E11/cm2,注B+ Vt降低,P+升高。
15.
17. 刻孔; (6) 18. Al-Si溅射沉积;厚1.1 µm
19. 刻Al; (7) 20. 合金; N2/H2(4:1),450 °C, 30min
21.
Vt 、Vb初测;Vt~1.0V 22. 沉积钝化层;PECVD SiOxNy,800nm,或PI
23. 光刻压焊点 (8) 24. 钝化层刻蚀。
17.
18. 按先后逐条写出写出P阱 3微米Si栅CMOS简要工艺,它与N阱工艺的差别何在?
1.清洗; (100) N-Si 0.5-1 欧姆厘米(P阱工艺) 2. 预氧化;200nm
3. P 阱光刻; (1) 4. P 阱注入;2E13/cm2 ,不去胶,用胶屏蔽。
5.
6.P 阱推进;4-6 µm 6. 去预氧化层并生长60nm氧化层;
7.
7.沉积Si3N4,150nm LPCVD 8. 场区光刻,(2)
9. 刻蚀Si3N4; RIE 10.场注入, P+ 3-4E13/cm2
11.场区氧化,1.2 µm
12.去除Si3N4; RIE 或热磷酸腐蚀
13. 光刻栅区; (3) 14. 掩蔽氧化;100nm
15. P沟道区光刻;(4) 16. Vtp 调整注入;2E11/cm2,带胶
17. 去除掩蔽氧化层; 18 生长栅氧化层;60nm
19. 沉积多晶硅;500nm, LPCVD 20. 正面图胶,去除背面多晶硅;
.
21. 多晶硅扩磷;>1020/cm3 22. P+区光刻; (5)
23. 紫外固胶; 24. P+注入;带胶注入 B+ 40kev 2E15/cm2
25. 氧等离子去胶 26. N+区光刻; (6)
27.紫外固胶; 28. N+ 注入;带胶注入,P+或As+ 80kev,5E15/cm2
29. 激活退火;RTA 1100 °C,2min,N2
30. 沉积PSG;450 °C,SiH4+PH3+O2 ;500nm
31. 回流、平坦化;1000 °C ,N2,20min
31. 预孔光刻; (7) 32. 套刻孔; (8)
34. Al-Si溅射沉积;厚1.1 µm 35. 刻 Al-Si 连线;(9)
36.合金; N2/H2(4:1),450 °C, 30min
37. 检测单管特性; Vt~1.0V 38. 沉积钝化层;SiOxNy 或PI
39. 光刻压焊点; (10) 40. 去胶或亚胺化。
19. 6微米铝栅CMOS 工艺要求哪几块光刻版?各有什么作用?
20. 3微米硅栅CMOS 工艺要求哪几块光刻版?各有什么作用?
21. 比较湿法腐蚀和干法刻蚀的优缺点。
1.各向同性,纵向和横向腐蚀速率相同;
2.优良的选择性,对不同的材料采用不同的腐蚀液;
3.工艺控制性差,温度、浓度等对腐蚀有很大影响;
4.工艺过程中产生气泡、颗粒等影响腐蚀质量;
5.通常不会造成衬底的损伤;
6.方便、低价,不需要特殊设备;
7.产生大量废液,不利环保;
8. 适合于2m 以上线条的刻蚀。
1.有较高的各向异性,可以减小横向刻蚀,提高线条精度;
2.等离子刻蚀受工艺温度的影响较小;
3.刻蚀工艺可以很容易地开始和结束,几乎没有滞后时间;
4.工艺中产生的颗粒很少;
5.没有废液,有利环境保护。
缺点是设备价格高,工艺控制相对复杂。
22. 写出常用薄膜 SiO2、Si3N4、多晶硅、Al 和 GaAS的湿法腐蚀溶液配比。
1.SiO2的腐蚀:常用氢氟酸、氟化氨与水的混合液腐蚀;
2.Si3N4的腐蚀:用磷酸腐蚀必须将它加热至180°C;
3. Al的腐蚀:对Al连线的腐蚀通常采用磷酸、冰醋酸和的混合液。
4. 硅和多晶硅的腐蚀 通常用加氢氟酸混合液来腐蚀硅。
3.
4.
5. GaAs 的腐蚀 通常用H2SO4+H2O2+H2O 腐蚀液,也可用Br2+CH3OH腐蚀。
23. 写出 光刻胶、SiO2、Si3N4、多晶硅、Al 和 GaAS的干法刻蚀工艺气体。
24. 什么是leftoff技术?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Liftoff技术是一种有别与干法和湿法刻蚀的介质薄膜,特别是金属薄膜特殊剥离去除技术
优点是:样品不必做实际刻蚀,没有损伤;工艺简单。
缺点是:对薄膜的沉积温度有;表面必须非常平坦;由于边缘效应,阻碍了细线条的沉积;剥离时有金属和胶在沟槽内残留,不能获得高质量的图形
25. 简述对(100)Si定向腐蚀的方法和原理。
26. 有哪些物理沉积的薄膜方法?它们各有什么优点和?哪些薄膜适合于物理淀积?
真空蒸发:优点:设备比较简单、操作容易;
薄膜纯度高、质量好,厚度可较准确控制;
成膜速度快、效率高,采用掩模可以获得清晰的图形;
薄膜生长机理比较单纯。
缺点:
不容易获得结晶结构的薄膜,薄膜附着力较小,工艺重复性差。
溅射沉积:优点:1. 任何物质都可以溅射,包括高熔点金属、低蒸气压元素和化合物;
2. 溅射薄膜与衬底的附着性好;
3. 溅射镀膜的密度高、针孔少,膜层纯度高;
4. 膜层厚度可控性和重复性好。
缺点:1. 溅射设备复杂,需要高压装置;
2. 成膜速率较低(0.1-5nm/S)。
离子镀:优点:
1 膜层附着性好;
2 膜层密度高(一般与块体材料相同);
3 绕射性能好;
4 可镀材料范围广泛;
5 有利于化合物膜层的形成;
6 淀积速率高;
7 清洗工序简单、对环境无污染。
缺点:1.薄膜中的缺陷密度较高,薄膜与基片的过度 区较宽,应用中受到(特别是电子器件和IC)。
2.由于高能粒子轰击,基片温度较高,有时不得不对基片进行冷却。
3.薄膜中含有气体量较高。
激光脉冲沉积
优点:功率可控,从而沉积速率可控,甚至可以实现外延;可以在高真空下完成沉积;由于局部温度可达2000C以上,原则上靶中的各种元素都同时可蒸发沉积,沉积膜的成分几乎与靶相同。
缺点:沉积速率小,沉积面积小,不适合工业生产。对实验室研究较好。
物理淀积在IC工艺中主要沉积 金属薄膜
27. 有哪些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它们各有什么优点和?哪些薄膜适合于物理淀积?
APCVD:特点:低温、常压、生长速率大、沉积膜疏松
LPCVD: 优点:
(1)低气压下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大,反应装置内可以快速达到浓度均一,消除了因气相浓度梯度带来的薄膜不均匀性。
(2)薄膜质量高:薄膜台阶覆盖良好;结构完整性好;针孔较少。
(3)沉积过程主要由表面反应速率控制,对温度变化极为敏感,所以,LPCVD技术主要控制温度变量。LPCVD工艺重复性优于APCVD。
(4)卧式LPCVD装片密度高,生产成本低。
PECVD:优点:
1.低温成膜(300-350℃),对基片影响小,避免了高温带来的膜层晶粒粗大及膜层和基片间形成脆性相;
2.低压下形成薄膜,膜厚及成分较均匀、针孔少、膜层致密、内应力小,不易产生裂纹;
3.扩大了CVD应用范围,特别是在不同基片上制备金属薄膜、非晶态无机薄膜、有机聚合物薄膜等;
4.薄膜的附着力大于普通CVD。
MOCVD:优点:
1)对镀膜成分、晶相等品质容易控制;
2)可在形状复杂的衬底上形成均匀镀膜;
3)结构密致,附着力良好
CVD方法几乎可以淀积集成电路工艺中所需要的各种薄膜,例如掺杂或不掺杂的SiO2、多晶硅、非晶硅、氮化硅、金属(钨、钼)等
28. 哪些薄膜沉积方法在科研上有重要应用?设计一种能获得实际功能薄膜的工艺。
29. 常规外延和分子束外延、MOCVD外延各有什么特点?为了获得不同材料的多层纳米单晶薄膜,请设计一种合理的方法,并清楚指出对材料和工艺的要求。
常规外延(气相外延):常用做同质外延,速率高,成本低,工艺成熟。
分子束外延(MBE):分子束外延是一种最新的外延技术,利用特殊的蒸发手段产生分子束,在超高真空腔体内,对洁净衬底表面实现分子层级的极低速外延,获得纳米级的高质量同质或异质外延层。通常,在外延的同时,还可以随时完成结构、厚度等的超微分析。设备价格和维护成本极高,不适合工业化大生产,常用于薄膜材料、特种器件等的前沿性研究。
MOCVD外延的特点是:1. 可以对多中种化合物半导体作外延生长;2. 设备相对便宜、简单、温度范围宽;3. 均匀性和重复性好;3.原料气体不会对外延层有刻蚀作用,可以生长梯度掺杂膜;4. 只通过改变原料就可生长不同的化合物薄膜。
30.有哪些非光学光刻系统?各适合于什么IC制造工艺?
31.说出RIE的结构原理和工艺特点,以及在IC和MEMS工艺中的可能应用。
结构原理:一个极间耦合电容器与电源串联,硅片放在面积较小的阴极上,它满足高分辨率图形和细小特征尺寸的刻蚀工艺。
低压工作能提供很好的质量输送,减少微观和宏观负载效应。等离子体的二极管性能在硅片表面处提供高的离子能量用于离子刻蚀,在阳极处提供低的离子能量,减少在腔室侧壁的溅射。RIE对氧化层、氮化层和沟槽刻蚀时,是以物理机理为主导的工作模式,而在刻蚀硅/硅化物时是物理和化学混合模式,在刻蚀铝等金属膜时以化学模式为主。
原理:在很低的气压下(1.3~13Pa)通过反应气体放电产生各种活性等离子体,射频电场使活性离子作定向运动,产生各向异性腐蚀;活性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又加速化学反应过程,加快了腐蚀的速度。
特点:1.阳极和阴极的面积比要大于2:1,一般工作在20-400 mTorr。
2.阳极接外壳、接地;
3.阳极面积远大于阴极;
4.射频频率13.56MHz。
5. RIE的反应气压极低
应用:RIE优点:
1.解决一般性的等离子体刻蚀的经济方案
2.简单的操作
3.刻蚀工艺的多种选择:
- 化学刻蚀--各向同性,速率快
-离子诱导刻蚀--各向异性,速率中等
-物理刻蚀--各向异性,速率慢
4.在半导体剥层分析和失效分析中广泛的应用
5.可以刻蚀广泛的材料,包括:
-电介质材料(二氧化硅,氮化硅,等)
- 硅基材料(硅、非晶硅、多晶硅)
- III-V材料(GaAs,InP,GaN,等)
- 溅射的金属(Au、Pt、Ti、Ta、W、等)
- 类金刚石膜
32.LOCOS 工艺的特点是什么?“鸟嘴”效应的危害是什么?有无避免方法?
特点:1.提高寄生管的开启电压,使它事实上处于截止状态,达到隔离的目的
2.可以减少表面的台阶高度
3.和高浓度杂质注入是一次光刻完成的
缺点:1.鸟嘴侵蚀有源区
2.不利于后序工序中的平坦化
3.杂质重新分布
危害:造成器件的有效宽度减小,降低了器件的驱动电流,氧化介质隔离不能满足高密度( >107cm2)、小尺寸(< 0.18 µm)的器件生产要求。
避免方法:侧壁掩蔽隔离技术,用KOH前腐蚀或等离子刻蚀对Si的产生的<111>斜侧壁能有效遏制场氧化时“鸟嘴”的产生。虽然也可用侧壁掩蔽隔离技术来减少“鸟嘴”现象,但最有效的办法是将氧化隔离改为沟槽隔离。
33.什么是短沟道效应?有哪些设计和工艺措施可以降低短沟道效应?
短沟道效应主要是指阈值电压与沟道相关到非常严重的程度,或者沟道长度减小到一定程度后出现的一系列二级物理效应统称为短沟道效应。对单晶材料的轴沟道和面沟道,由于散射截面小,注入离子可以获得很深的穿透深度,称为沟道效应。
方法:离子束在注入硅片时必须偏离沟道方向约7°。通常,这种偏转是用倾斜硅片来实现。除了转动靶片,还可以用事先生长氧化层或用Si、F等离子预非晶化的方法来消除沟道效应。对大直径Si片,还用增大倾斜角的方法来保证中心和边缘都能满足大于临界角。
34.为什么GaAs的场效应管是MESFET 而不是MOSFET?写出制备MESFET的基本的工艺。
答:栅氧层中的电荷和sio2/GaAs的界面态会影响沟道的载流子迁移率。同时影响器件的开关速度,从而削弱了其高频性能
35.说明常用的隔离方法及特点
PN结隔离:工序简单、成本低,但结电容大,高频性能差,存在较大的PN结反向漏电和寄生晶体管效应
绝缘介质隔离:漏电小,耐压高,性能优良,但工艺比较复杂
沟槽隔离:更有效的器件隔离,表面积显著减小,闩锁保护能力,对沟道没有侵蚀,表面平坦,有利于下一步工艺加工。
36.说明金属-半导体接触的种类,实现欧姆接触和肖特基接触的条件是什么?
1。肖特基接触:半导体掺杂浓度较低(如低于5 × 1017/厘米3)
界面处得势垒大,势垒高度是金属-半导体界面性质敏感函数
2。 欧姆接触:半导体掺杂浓度很高(如高于1020/厘米3)时
金属与半导体间有低的势垒高度
37.金属化的目的是什么?谈谈Al-Si金属化的工艺条件和注意问题。
目的:在芯片上淀积导电金属薄膜的互连线及孔填充塞
条件:温度为430-450C的N2/H2(4:1)混合气体(Forming gas)中进行合金,时间约30min。H2的加入是为了降低CMOS 器件的界面态。
问题:退火中的Al钉扎现象,解决采用Al-Si合金(0.5%-1.5%)
38.什么是合金接触?N型GaAs合金接触的常用合金是什么?
合金接触:采用合金法形成接触
合金:N 型GaAs接触合金是GeMoW和NiAuGe,接触孔 完成彻底的清洗后,先沉积150nm的Au(88%)-Ge(12%)共晶体,再淀积10-50nm的Ni。在Ni的上面可再淀积难融的阻挡层金属和Au,以减小金属线电阻
39说明用Cu替代Al作互连线的原因和多层金属布线应注意的问题。
原因:1.Al是目前集成电路工艺中最常用的金属互连材料,但Al连线也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电迁移严重、电阻率偏高、浅结穿透等
2. Cu、Cu/Al合金连线工艺有望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
问题:1.电容值,电容的大小直接影响器件的工作速度
2. 连线阻抗,对高频微波电路特别重要
3. 电迁移效应, 所谓电迁移是指:当连线中电流携带的电子把动量转移给导电的金属原子,从而在大电流时产生互连线中金属原子的移动现象。在金属原子消耗的地方互连线断开,积累的地方形成小丘。从而使 器件失效
4. 空洞效应,在多层布线时,有时会在线条上形成小缝或小块,这是由于金属与周围介质的热膨胀差异造成
41. 简述闩锁效应的产生原因和防止方法
原因:在CMOS电路正常工作时,由于寄生晶体管突然被激发,器件电流突然大幅上升,甚至很快因Al连线熔断,使电路失效
方法:1. 增加基区宽度(即P-N MOS 管的间距和阱深);2. 增加基区掺杂,使两个晶体管的增益都小于1;3. 使用可以吸收注入电荷的保护环;4. 采用深槽隔离;5. 最可靠的是采用SOI材料作衬底,可以消除所有寄生元件的产生。
42. 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是什麽?
制作太阳能电池主要是以半导体材料为基础,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光电材料吸收光能后发生内光电效应,将光能转换为电能
43.太阳能电池有那些主要技术指标?
1. 光生伏特效应
2. 短路电流
3. 开路电压
4. 异质结、肖特基势垒
5. 半导体的PN
44.示意画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结构。
45.写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工艺。
答:1. 去除损伤层
2. 表面绒面化
3. 发射区扩散
4. 发射区钝化氧化
5. 边缘结刻蚀
6. PECDV沉积SiNx
7. 丝网印刷正背面电极浆料
8. 共烧形成金属接触
9. 电池片测试。
46.目前正在研究那些高效太阳能电池材料和高效太阳能电池结构?
:材料:1.多晶硅
1.非晶硅薄膜
2.多元化合物薄膜
3.聚合物薄膜
4.纳米晶材料
5.光电子倍增材料
结构:1.叠层结构
2聚焦镜头
3全光谱利用结构
47.从短期看,太阳能电池的发展趋势怎样?
今后发展的重点仍是硅太阳能电池特别是多晶硅和非晶硅薄膜电池,提高转换效率和降低成本是太阳能电池制备中考虑的两个主要因素。今后研究的重点除开发新的电池材料外,应集中在如何降低成本上来。在如何保证转换效率仍较高的情况下降低衬底的成本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是今后太阳能电池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48.GaAs微波集成电路的结构特点。
49.说说GaAs光电子器件的优点和可能前景。
50.写出制备NPN晶体管的基本工艺,近年来TTL工艺有什么发展?
51.讲出BiCMOS工艺的产生原因、工艺特点和前景。
52.体微机械工艺应具备什么特殊要求?以Si压力传感器为例,写出具体工艺流程。
53.表面微机械工艺的特点是什么?结合悬臂或微桥制造,写出具体工艺。
54.已知表面浓度NS不变,作B的表面预淀积,在T的温度下,经过t时间后,对衬底浓度为Nb的n型硅片,可以获得多深的pn结? 可以知道余误差函数值。
55.已知深度为x处的As杂质浓度和As的推进温度T,以及温度T时的As的扩散系数,经过t时间后,对衬底浓度为Nb的P型硅片,可以获得多深的pn结?
56.已知杂质在硅中的中性空位、+1价和-1价空位的扩散率,以及杂质浓度,求:杂质在温度T的扩散系数。
57.对表面已有0.2微米氧化层的(100)硅片,已知该条件下的氧化系数A、B,在温度T下作5小时的湿氧氧化,可以获得多厚的氧化层?
58.已知温度T时干氧氧化的氧化系数A、B,为了在裸露的(100)硅片生长0.2微米厚的氧化层,在温度T下需要多长时间的干氧氧化?
59. 对表面已有0.2微米氧化层的(100)硅片,已知该条件下的氧化系数A、B,在温度T下作湿氧氧化,氧化多少小时后可以获得0.5微米的氧化层?
60. 假设注入离子满足高斯分布,且能完全激活,退火没有偏离注入分布。已知注入B+离子的能量为100KeV,注入剂量为2E14/cm2;设衬底Si为N型,杂质浓度2E16/cm3;
100KeV时的Rp = 330nm, ΔRP = 70nm。.
计算(1)注入Si衬底的结深。
(2)在深度为250nm处的注入杂质浓度。(和可从图5.9 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