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评分标准 | 标 准 分 | 姓名 | |||||
评估患者 | 评估病人病情、缺氧程度,及心理状态(患者对给氧的认识及合作程度)并核对患者,解释操作目的 | 3 | |||||
| 评估患者鼻腔情况(检查患者鼻腔有无分泌物堵塞,有无鼻中隔偏曲) | 4 | ||||||
| 操作准备 | 护士准备:着装整洁、洗手(按六步洗手法)、戴口罩 | 5 | |||||
| 用物准备:中心吸氧装置一套、无菌湿化瓶、无菌棉签、一次性吸氧管、治疗碗一个(内盛少量清水)、连接管、纱布2张、洗手液 | 3 | ||||||
| 操 作 流 程 | 携用物至床旁,核对患者,询问有无其他需要(如上卫生间) | 5 | |||||
| 协助患者取适宜体位 | 5 | ||||||
| 洗手,清洁鼻腔,清洁中心管道接口,打开中心管道旋钮,上流量表,开流量表(试流量表),关流量表,上湿化瓶 | 10 | ||||||
| 连接一次性吸氧管于流量表上,开流量表,调节流量,检查氧气流出是否通畅,开始吸氧。(鼻塞法:将鼻塞塞入一侧鼻孔鼻前庭内,妥善固定,松紧适宜。用鼻导管或鼻塞时,轻度缺氧者氧流量为1—2L/分,中度缺氧者为2—4L/分,重度缺氧者为4—6L/分,小儿氧流量为1—2L/分,面罩法一般需6—8L/分) | 8 | ||||||
| 询问患者,再次核对,告知注意事项及呼叫器 | 6 | ||||||
|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 | 5 | ||||||
| 洗手,记录吸氧时间、流量、患者目前的状态,致谢 | 5 | ||||||
| 整理用物,终末处理 | 5 | ||||||
| 停止吸氧:洗手、戴口罩 | 6 | ||||||
| 携用物至床旁,核对患者,观察缺氧改善情况,告知患者遵医嘱停止吸氧 | 5 | ||||||
| 取下鼻导管,关闭流量表开关,卸下湿化瓶及吸氧装置,用纱布擦拭鼻部 | 7 | ||||||
| 整理床单元,取舒适体位 | 5 | ||||||
| 洗手,记录停氧时间及用氧效果,交代呼叫器,致谢 | 5 | ||||||
| 整理用物,终末处理 | 5 | ||||||
| 理论提问 | 3 | ||||||
| 总分 | 100 | ||||||
1 氧气疗法的目的: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 增加动脉血氧含量,促进组织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
2、氧气疗法的注意事项 :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做好四防:防震、防火、防热、防油,距火炉5米、暖气1米。
3、(1)用氧时先调节好流量后插管,停氧时先分离鼻导管再关闭总开关。
(2) 氧气压力表上指针降至5公斤/平方厘米时,即不可再用
(3) 未用或已用完的氧气应分别挂满或空的标志。
(4) 严密注观察病人血氧饱和度、脉搏、血压、精神状态等情况有无改善,及时调整用氧浓度。 (5) 湿化瓶每次用后均须清洗、消毒。
4、 缺氧程度的判断及用氧指标:
(1)轻度低氧血症:呼吸困难不明显,动脉血氧分压>6.67 kpa(50 mmHg),SaO2 >80%,无发绀。
(2) 中度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紫绀明显。动脉血氧分压4~6.67kpa(30~50 mmHg); SaO260%~80%
(3) 重度低氧血:三凹征明显(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显著紫绀。动 脉血氧分压<4kpa(30mmHg),SaO2<60%。
5 用氧指标:血气分析检查是用氧指标,当病人的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67 kpa则应吸氧。
6 常用湿化瓶液有冷开水、蒸馏水。急性肺水种用20%~30%酒精,具有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肺泡泡沫破裂、消散,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的作用。
7 鼻导管吸氧的缺点:吸氧流量在 5L/min 以上时,对局部有刺激作用,7L/min 以上病人 不能耐受。
8 鼻导管氧浓度和氧流量的换算公式 吸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
9 湿化瓶用于湿润氧气,以免呼吸道粘膜被干燥所刺激。瓶内装入1/3或1/2的冷开水,通气管浸入水中,出气管和鼻导管相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