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至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1.急诊医疗服务系统
即院前救护、急诊室救治、重症监护治疗所形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
2.急救护理学
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危急重症病人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应用学科。
3. 院外急救
指各种遭受危机生命的急危重症病人自发病或受伤开始至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首要环节。
4. 重症监护病房(ICU)
是指专业医护人员将各类危重病人集中管理,应用现代化的医疗设施和先进的临床检测技术对病人进行严密的监护,有力的治疗和护理,从而使病人能度过危险期,为康复奠定基础,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和治疗率。
5. 心脏骤停
又称心源性猝死是指心脏有效收缩和泵血功能突然停止而导致循环中断,及时,正确和有效的现场复苏是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6. 脑死亡
是指大脑皮质和脑干电活动完全停止,无自主呼吸,神经反射消失,脑电图呈直线,此三联征持续24h以上可宣布脑死亡
7. 生存链
第一目击者、急救调度、急救服务人员、急救医生和护士作为团队,共同为抢救生命进行的有序工作。
8. 预检分诊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防止医疗机构内交叉感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对来诊的患者预先进行有关传染病方面的甄别、检查与分流制度。
9. 基础生命支持亦称基础复苏。其目的是迅速恢复循环和呼吸,维持重要器官供血与供氧,维持基础生命活动,为进一步复苏处理创造有利条件。基础生命支持包括心脏骤停或呼吸停止的识别、气道阻塞的处理、建立气道、人工呼吸和循环。
10. 心肺脑复苏
是通过机械生理和药物学方法来恢复心搏呼吸停止病人生命体征的急救医疗措施,是急诊医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11. 心肺复苏
仅是特定治疗前的保守治疗,是脑复苏的开始,其目的是迅速恢复有效通气和循环,维持脑组织灌注,最终完全恢复脑功能
二.填空题
1. 院外急救具有突发性、紧迫性、艰难性、复杂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2.院外急救的原则有先排险后施救、先重伤后轻伤、先施救后运送、
急救和呼救并重和转送与监护急救相结合。
3.在检伤与分类中必须采取边检伤边分类和边抢救同时并举的原则。
4.现场救护的“生存链”包括早期通路、早期心肺
苏、早期出颤和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5.根据心脏活动情况及心电图表现心搏骤停可分为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心脏电机械分离,心搏停止四种类型,其中以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最常见。
6.
7.诊断心搏骤停的依据中,最可靠而且出现较早的临床征象是意识突然丧失并伴有大动脉(如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
8.完整的心肺脑复苏(CPCR)
9.BLS等环节。
10. 舌向后坠是造成心搏骤停病人呼吸遭阻塞最常见的原因。
11.心肺复苏时常用的呼吸支持方法包
括、、、
、、和
等。
12.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如急救者只人工呼吸,那么通气频率应
为次/分。婴儿人工呼吸的频率为次/分,8岁以下的儿童为次/分。
13.胸外心脏按压时,成人下压深度为 cm,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按压频率为次/分。
14.心脏按压必须同时配合人工呼吸。在气道建立前,无论是单人或是双人CPR,按压/通气均要求为:。
15.胸外心脏按压有效的指标
是和。
16.对室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
17.心前区捶击,捶击次数不得超过次,并
以次为宜距离胸壁高度,垂直向下捶击。
18.胸外按压部位是胸外按压部位是。
19.开放气道的手法有仰头举颏法、仰头抬颈法和双手抬颌法。
20.脑死亡的诊断主要包括①昏迷②各种反射消③自主呼吸消失。④如果不以人工维持,血压急剧下降。⑤甚至给予刺激,脑电图呈直线。
二、简答题
1.使用止血带时应注意的事项是什么?
2.简述院前急救的特点。
(1)社会性强,随机性强(2)时间紧迫(3)流动性大(4)急救环境条件差(5)病种多样复杂(6)以对症治疗为主(7)体力强度大
3. 简述院前急救的原则。
4. 简述院前急救的常规护理措施有哪些?
5. 简述气管内插管术的适应证。
6. 简述气管内插管术的禁忌证。
7.简述环甲膜穿刺术的适应证。
8. 试述心脏骤停的依据?
9. CPR有效的指标有哪些?
四、病例分析题
1.当你在野外见有人突然晕倒在地,作为第一目击者,请问:
(1)你将按什么步骤进行现场急救护理?
(2)应从哪几方面对病人进行现场快速评估?
《急救护理学》课程作业二
第五章至第七章
一、名词解释
1. 休克
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使其循环功能急剧减退,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流严重不足,以致重要生命器官机能、代谢严重障碍的全身性危重病理过程。
2. 休克指数
即脉率与收缩压(mmHg)的比值。比值为0.5提示无休克,1.0到1.5提示有休克,大于2提示严重休克。
3. 机械通气
借助呼吸机建立气道口与肺泡间的压力差,给呼吸功能不全的病人以呼吸支持,即利用机械装置来代替、控制或改变自主呼吸运动的一种通气方式。
4. 昏迷
是最严重的意识障碍。患者意识完全丧失,不能唤醒,无自主运动。按其程度可分为三个阶段:轻度昏迷、中度昏迷、深度昏迷。
5. 呼吸困难
是呼吸功能不全的一个重要症状,是患者主观上有氧气不足或呼吸费力的感觉;而客观上表现为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改变。
6. 咯血
是指喉部、气管、支气管及肺实质出血,血液经咳嗽由口腔咯出的一种症状。
7. 便血
消化道出血,血液自肛门排出,粪便呈鲜红色、暗红色、柏油样便或粪便带血,都称为便血。
8. 鼻出血
鼻衄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俗称鼻出血。可由鼻部疾病引起,也可由全身疾病所致。鼻出血多为单侧,少数情况下可出现双侧鼻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仅为涕中带血,重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反复鼻出血可导致贫血。
9. 抽搐
是由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一时性脑功能紊乱,伴有或不伴有意识丧失,出现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非自主的强直或阵挛性收缩,导致关节运动。
10. 稽留热
体温维持在39~40℃,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可持续数天至数周。
11.弛张热
是指体温常在39度以上,24小时内温差超过1C°,但最低体温仍高于正常体温。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12.间歇热
骤起寒战高热39摄氏度以上,持续数小时,又骤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数天,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如此反复发作。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13. 深昏迷
意识完全丧失,对各种刺激全无反应,全身肌肉松弛,深、浅反射均消失。
14.中心静脉压
是指胸腔内上下腔静脉及右心房内流动血液的压力。受多种因素尤其是血容量的影响。休克扩容时常以此作为调整输液速度及用量的指标。
15. 心脏电复律
是用高能脉冲电流,经过胸壁或直接作用于心脏,消除各类异位快速心律失常,使心脏恢复为窦性心律的方法,又称为心脏电除极。
二、填空题
1.吸气性呼吸困难的表现为吸气性呼吸时困难,可发生喘鸣,出现三凹征
2.有机磷农药“1605”中毒不能用高锰酸钾溶液洗胃,敌百虫中毒不能用碳酸氢
钠溶液洗胃。
3.正常人体温随测量部位不同而略有差异,口腔舌下温度为36.3℃~37.2℃,腋
窝温度为36℃~37℃,直肠温度为36.5℃~37.5℃。昼夜可稍有波动,清晨稍
低,下午或傍晚稍高,但波动范围一般不超过1℃。
4.正常人动脉血氧分压(PaO2)为95~100mmHg。PaO2低于60mmHg为低氧血症。
5. 超高热危象指高热同时伴有抽搐、昏迷、休克、出血。
6.休克最适宜的体位是头胸部与下肢均抬高30度。
7.意识障碍依程度可分为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
8.临床上根据昏迷程度可将昏迷分为浅昏迷、中度昏迷、深昏迷。
9.撤离呼吸机的常用方法有三种:压力支持撤机、SIMV过度撤机、CPAP撤机。
10.体温持续在39℃以上,波动幅度较大,24小时温差达2℃以上,体温在波动
中始终未降至正常水平,此热型为弛张热。
三.简答题
1.试述休克的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答:诊断要点为:①病因和病史:有创伤、失血、脱水、急性心肌梗死、严重感染、药物过敏或过量等病史。②心率超过100次/min,脉搏细弱甚至不能触及。③器官低灌注表现,如皮肤湿冷、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超过2s、尿量少于0.5m1/(kg?h)或少于30m1/h、神志改变。④低血压:收缩压低于90mmHg,脉压差低于30mmHg。原有高血压者,血压下降幅度超过基础血压的30%。⑤缺氧和酸中毒的表现。休克治疗应遵循以下原则:①迅速识别,早期发现。②在明确病因前尽早采取支持措施。③确定休克原因,积极治疗原发病。④处理并发症。
2.简述中毒病人的急救原则?
3.简述中心静脉压监测的临床意义。
答:临床意义
1、低血压,中心静脉压低于0.49kpa(5cm H20)提示有效血容量不足,可快速补
液或补血浆,直至中心静脉压升至0.59-1.18kpa(6-12cm H20).
2、低血压、中心静脉压高于0.98kpa(10cm H20)应考虑有心功能不全的可能。
需采用增加心肌收缩力的药物如西地兰或多巴酚丁胺并严格控制入量.
3.中心静脉压高于1.47-1.96 kpa(15-20 cm H20)提示有明显的心衰,且有
发生肺水肿可能,需采用快速利尿剂与洋地黄制剂。
4、低中心静脉压也可见于败血症、高热所至的血管扩张。必须指出,评价中
心静脉压高低的意义,应当从血容量心功能及血管状态三方面考虑。当血容量不足而心功能不全时,中心静脉压可正常。故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4.简述呼吸机的撤离条件。
5.治疗休克应遵循哪些原则?
6.临床补液的原则是什么?为什么?
答:①先胶后晶、先盐后糖:脱体溶液分子量大,扩容较晶体溶液作用持久。糖溶液中糖经体内代谢后成为低渗液,扩容作用相对减弱。②先快后慢:为及时纠正体液失衡,早期阶段输液速度宜快,病情平稳后逐步减慢。但需根据病情、年龄、心肺功能给予调整。③宁少勿多:一般先补充丢失量,然后继续补液直到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完全纠正。④补钾四不宜:不宜过早;不宜过浓;不宜过快;不宜过多。
7.休克时运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8.简述超高热危象的降温方法。
(1)物理降温:1)冷敷、冰敷酒精拭浴3)温水擦浴4)冰水擦浴
(2)药物降温:当物理降温效果不佳者,根据医嘱选择药物降温。药物降温后30分钟应复测体温并记录,一般体温应逐步下降,不宜骤降至37℃以下,以防虚脱。 (3)冬眠降温:使用以上措施体温仍高,尤其是烦躁、惊厥的病人,可在物理降温的基础上静滴冬眠药物,达到抑制体温调节中枢、扩张血管、加速散热、松弛肌肉、减少震颤、降低组织器官的代谢和耗氧量,防止产热过多。
9.简述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包括哪些?
(1)呼吸机所致肺损伤:主要与大潮气量和高吸气压通气有关。(2)血流动力学影响:正压通气可使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下降,导致低血压。(3)呼吸机相关肺炎。(4)气道并发症:气管导管阻塞;气管黏膜溃疡、感染。出血及以后的气道狭窄、气管食管瘘;气管切口周围皮下气肿。(5)肺不张。(6)氧中毒。
四. 论述题
1. 超高热危象的紧急救护要点。
2.休克复苏成功的指标包括哪些?
(1)中心静脉压接近正常。(2)尿量大于0.5ml/(kg.min)。(3)心排血量增加(大于或等于4.01/min)和外周灌注改善(皮肤转为红润干燥、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低于2s。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大于或等于60%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大于或等于80%)。(4)心率小于或等于100次/min。(5)神志状态好转。
五.病例分析
李某,男,46岁,因“胃溃疡复发”就诊于急诊科。来时病人面色苍白、手脚湿冷,自述心慌难受,呕吐少量咖啡色液体约30ml,排出少量黑色粪便,未解小便。查血压80/60mmHg,脉搏120次/分。
问题:(1)此时病人处于什么情况?判断依据是什么?
(2)应立即采取什么样的抢救措施?
答:(1)病人处于休克状态。依据①脉搏增快,大于100次/分;②血压降低;③脉压差减小,小于30mmHg;④皮肤色泽与温度改变,如面色苍白,四肢湿冷;
⑤尿量减小,小于30ml/小时。
(2)急救措施:①就地抢救,让病人处于休克体位;②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补液;③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④注意保暖;⑤采血送检查血型及配血;留置导尿;
⑥作好病人心理护理,让病人保持安静;⑦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作好护理记录。
《急救护理学》课程作业三
第八章至第十一章
一、名词解释
1. 多发伤(multiple injuries)
指在同一伤因的打击下,人体同时或相继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的组织或器官受到严重创伤,其中之一即使单独存在创伤也可能危及生命。
2. 复合伤(combined injury)
机体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灌流不足和细胞代谢紊乱、功能受损为特征的病理生理综合征。
3. 中毒
机体过量或大量接触化学毒物,引发组织结构和功能损害、代谢障碍而发生疾病或死亡者,称为中毒
4. 急性中毒
一定量的毒物在短时间内突然进入机体,迅速引起不适症状,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称为急性中毒。
5. 中暑
指高温或烈日暴晒等引起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体热平衡失调、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或脑组织细胞受损而致的一组急性临床综合症,又称急性热致疾患。
6. 淹溺
又称溺水,指人淹没于水中或其他液体中,由于液体、泥沙、水草等杂物充塞呼吸道及肺泡,或因惊恐、寒冷、异物等刺激反射性地引起喉痉挛,引起窒息和缺氧。
7. 触电
触电是电击伤的俗称,通常是指人体直接触及电源或高压电经过空气或其他导电介质传递电流通过人体时引起的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重者发生心跳和呼吸骤停。
8.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患者在各种急性危重疾病(如严重创伤、感染、休克)时,短时间内同时或相继出现2个或2个以上系统、器官功能障碍。
9. 连枷胸
相邻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时,伤部肋骨的前后端失去支持,该处胸壁软化,发生浮动,这类胸廓称为连枷胸。
10.创伤记分
伤情严重程度量化方案的总称。
11. 热痉挛
是大量电解质丢失引起肌挛,病人出现肠绞痛、腹壁痛、四肢痛、小腿、挛性疼痛最常见,多呈对称性、发作性,严重者呼吸肌痉挛可危及生命,此型病人的体温多不高。
二、填空题
1. 冲洗眼内毒物的时间不得少于 5 分钟。
2. 洗胃液的温度以
3
4.口服有机磷杀虫药后,应选择的洗胃液是2%碳酸氢钠或1:5000高锰酸钾。
5
6,瞳孔缩小。
7.
8、急腹症是以急性腹痛为突出表现,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病情严重而复
杂、需要紧急处理等特点。
9. ,而后转移到右下腹部。
10
11.
延髓呼吸中枢的损害。
12. 食入中毒可采用催吐、洗胃、喝牛奶、大量饮水以排除毒物,但
13
针尾接一橡皮指套,在其顶部剪一小口,使之成为活瓣排气针。
14.气胸可分为自发性气胸、创伤性气胸和人工气胸。
三、简答题
1.如何清除经皮肤吸收的毒物?
应迅速脱去被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清水冲洗皮肤,包括体表、毛发及甲缝。水温不宜过高,以微温为宜,因为热水可使血管扩张,增加毒物的吸收。接触腐蚀性毒物者,冲洗时间可延长到30分钟左右,并选择适当的中和剂及解毒液冲洗。
2. 急性中毒的救治原则是什么?
迅速对生命危险者进行救护,以确保生命安全;尽快协助确诊中毒的毒物、迸人的途径和剂量;清除末被吸收的毒物,切断毒源;迅速清除迸人体内的毒物,及时、准确地使用解毒药或桔抗药;密切观察病情及精神心理变化,注意综合治疗,防治可能发
生的并发症。
3. 简述有机磷中毒病人的护理要点
4.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病情观察包括哪些?
1)循环系统: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及心律、CVP、PAWP。2)呼吸系统:呼吸频率及节律,动脉血气分析,经皮血氧饱好度的监测。3)神经系统: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神志、瞳孔、反应等变化。4)肾功能监测:监测尿量,计算肌酐清除率,规范使用抗生素,必要时行CRRT治疗。5)定时检测肝功能,注意保肝,必要时行人肝治疗。6)肠道功能监测与支持:根据医嘱正确给予营养支持,合理使用肠道动力药物,保持肠道通畅。7)观察未梢温度和皮肤色泽。
5. 简述多发伤的临床特点
答:(1)伤情变化快、死亡率高。(2)伤情严重、休克率高。(3)伤情复杂、容易漏诊。(4)伤情复杂、处理矛盾。(5)抵抗力低、容易感染。
6、先兆中暑与轻症中暑现场急救措施有哪些?
先兆中暑与轻症中暑现场急救措施有:(1)将病人撤离高温现场,移至阴凉通风处或装有空调的房间。(2)平卧休息,松解或脱去衣服。(3)用冷水擦拭皮肤,达到清洁皮肤、扩张血管、以利皮肤散热的目的。(4)口服含盐清凉饲料或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5)用清凉油、风油精擦拭太阳穴、风池、合谷等穴位。(6)必要时静滴葡萄糖氯化钠液,如有明显低钠和水中毒,可给高渗盐水。
7.简述淹溺的救治原则与护理要点。
8.简述触电的现场救护措施。
触电事故发生后,首先要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并且要马上进行现场急救。
(1) 脱离电源
对低压触电,若触电地点附近有电源开关或插销,可立即拉开开关或拔出插销,断开电源。当电线搭落在触电者身上或被压在身下时,可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绳索、木板等绝缘物作为工具拉开触电者或挑开电线,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对高压触电事故,应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停电,或戴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用相应电压等级的绝缘衣拉开开关。
(2) 现场急救
触电者脱离电源后需积极进行抢救,时间愈快愈好。
若触电者失去知觉,但仍能呼吸,应立即抬到空气流通、温暖舒适的地方平卧,并解开衣服,速请医生诊治。
若触电者已停止呼吸,心脏也已停止跳动,这种情况往往是假死,一般不要打强心针,而应该通过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的急救方法,使触电者逐渐恢复正常。
四、论述题
1. 试述多发伤的急诊室救护。
2.医疗急救人员到达灾害事故现场后应该对多发伤伤员采取哪些救护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