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准编制说明
1 项目来源及计划任务
由于近年来煤矿用电缆的技术发展、结构完善和品种增加,原MT 818-1999标准已无法满足技术、生产、检测的实际需要。为此,经复审一致同意对MT818.1~MT818.13各部分进行修订。国家于2006年下达 (2006)1093文,计划项目编号对应为2006-067,正式对MT 818.11进行修订,并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上海分院负责起草。
2 编制过程,包括编制原则、征求意见单位、各阶段工作过程等
针对MT818.11-1999标准,修订时讨论将名称改为《煤矿用电缆 第11部分:额定电压10kV及以下固定敷设电力电缆一般要求》。起草人查阅了国内外的资料、标准以及煤矿安全规程,参考了标准GB/T12706《额定电压lkV(Um=1.2kV)到35kV(Um=40.5 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依据目前国内外煤矿用电缆生产企业所提供的相关技术参数,结合产品检验的实际情况,对原标准MT818.11-1999(以下称原标准)进行了修订。起草人编写了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有关委员、专家、主要制造厂和用户的意见。共发出20份,返回11份,其中完全同意的9份,提出修改意见的2份。起草人员根据返回的意见修改了原稿,形成了送审稿请各位委员和委员代表审查。
工作进度:
2005年11月至2006月6月,进行调研;
2006年7月至2006年12月,完成初稿,发于相关厂家和专家,进行意见反馈;
2007年1月至7月,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发于相关厂家、专家、用户征求意见;
2007年8月至10月;依据意见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
2007年11月至12月,召开标准审定会,对送审稿进行审定,并依据会议纪要对标准进行修改。
2008年1月至今,完成报批稿。
3主要修订内容说明
3.1考虑煤矿用电缆均必须阻燃,且阻燃只是电缆一项特性,修订过程中,将原标准名称中的“阻燃”省略,且标准不再分单元,按部分编写,根据标准各部分统一要求,标准名称改为《煤矿用电缆 第11部分:额定电压10kV及以下固定敷设电力电缆一般规定》;
3.2聚氯乙烯绝缘用于高压电缆时存在安全隐患,删除聚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3.6/6kV及以上产品;
3.3第6章,6.2.3、6.4修改了电压试验参数;
3.4第6章,6.4修改了冲击电压试验参数;
3.5第6章,6.2.2、6.4修改了局部放电试验参数;
3.6第7章,增加了电缆标志依据安全标志管理要求;
4与GB/T12706相比主要区别
4.1 删除铝导体结构;
4.2 电缆电压等级最高为8.7/10kV;
4.3 增加了阻燃性能,符合MT386标准要求;
4.4 增加了电缆标志依据安全标志管理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