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能力 | 脆弱性 | |
| 物质/环境:生态与自然环境是否安全、是否会增加灾害发生的可能?有哪些公共设施可以抵挡潜在危险?建筑是否牢固?有无紧急避险通道及通道是否有利于灾害发生时疏散?有无建立避难及救助场所?有无防疫人士、是否建立防疫点、防疫点是否能发挥作用等等 | ||
| 生产/生活:生产方式是否会增加环境的脆弱?哪些生产方式可能会诱发更大的脆弱性?种植及畜牧模式能不能抵御灾害?针对具体的潜在危险,产业结构是否太过单一?有哪些生活习惯应对潜在危险时风险很大或者可以预防灾害发生等。 | ||
| 社会/组织:社会内在关联度、互助程度如何?社会诚信度如何?社会/社区公益组织的数量及人民的参与度如何?社会/社区内部合作程度如何?社会/社区有无组织机制保证相关减防灾工作的落实?各社区有无专人协调减防灾工作?各社区有人可以处理好减、防灾工作、并且他们的经验可以在社区得到有效的传递?社区与外界的联络渠道是否建立并能保持畅通?社区有无建立预警机制并作好分工等? | ||
| 态度/意识:社会/社区成员是否认为灾害是是无法避免的?各个具体社区的传统是否对灾害采取顺从、消极的态度?社会成员是否有减防灾意识?是否希望通过积极的行动,进行减灾、备灾等。 | ||
| /行政:当地的发展计划对减、防灾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地方对环保、防疫等的重视程度及与社区的联结?地方在其它地方(如水源上游)的发展行动对本地会有什么影响,哪些内容会增加社区的抗灾能力、哪些活动会增加脆弱性?地方对当地社区的减防灾是否重视等。 |
生产/生活层面;生产方式是否会增加环境的脆弱?哪些生产方式可能会诱发更大的脆弱性?种植及畜牧模式能不能抵御灾害?针对具体的潜在危险,产业结构是否太过单一?有哪些生活习惯应对潜在危险时风险很大或者可以预防灾害发生等。
社会/组织层面:社会内在关联度、互助程度如何?社会诚信度如何?社会/社区公益组织的数量及人民的参与度如何?社会/社区内部合作程度如何?社会/社区有无组织机制保证相关减防灾工作的落实?各社区有无专人协调减防灾工作?各社区有人可以处理好减、防灾工作、并且他们的经验可以在社区得到有效的传递?社区与外界的联络渠道是否建立并能保持畅通?社区有无建立预警机制并作好分工等?
态度/意识层面:社会/社区成员是否认为灾害是是无法避免的?各个具体社区的传统是否对灾害采取顺从、消极的态度?社会成员是否有减防灾意识?是否希望通过积极的行动,进行减灾、备灾等。
/行政层面:当地的发展计划对减、防灾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地方对环保、防疫等的重视程度及与社区的联结?地方在其它地方(如水源上游)的发展行动对本地会有什么影响,哪些内容会增加社区的抗灾能力、哪些活动会增加脆弱性?地方对当地社区的减防灾是否重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