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总则
1.1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作用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作用是降低突发事故的危害程度,将事故控制在最低限度内,他不能替代事故预防,只是作为事故预防措施的重要补充和发生事故后的补救措施。
1.2说明
本预案是分公司级专项应急救援预案,是分公司《综合应急救援预案》的组成部分
1.3编制依据
1.3.1公司《综合应急救援预案》
1.3.2公司《综合应急救援预案》要求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1.4适用范围
适用于天津分公司施工生产活动范围内的施工所有场所的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
1.5目标
一旦发生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应及时有效地自救和外部救援,并杜绝在救护和救援过程中发生二次伤害,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目的。
2、突发事故和危害程度分析
2.1危险分析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是施工现场“四大伤害”中,事故发生率最多、危险程度最大,死亡率最高的伤害事故。
建筑安装工程的施工特点是生产周期长,职工流动性大,露天高处作业多,手工操作、劳动繁重、产品变化大、规则性差,施工机械品种较多,因此,具有很高的危险性。而安全隐患也多存于高处作业。
2.2高处坠落、物体打击重大危害因素
经调查和分析,施工现场高处坠落、物体打击重大危害因素包括:
1)现场用材料、机具、设备较差;
2)“三宝”使用不当、“四口、五临边”防护措施不到位;
3)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4)登高作业未按审批程序进行;
5)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无证上岗;
6)临时搭设的设施未按施工方案实施,搭设不合理;
7)拆除工程违章作业、拆除程序不对;
2.2.1重大危害因素清单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重大危害因素清单
| 序号 | 危险因素 | 可能导致的事故 | 危险级别 | |
| 1 | 无安全技术措施方案 | 管理缺陷 |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 | 重大 |
| 2 | 脚手架未经检验就使用 | 管理缺陷 | 倒塌 | 重大 |
| 3 | 有经审批方案而未进行交底 | 管理缺陷 | 误操作 | 重大 |
| 4 | 搭设的载荷超过设计规定或载荷不均匀 | 违章作业 | 物体打击 | 重大 |
| 5 | 未经允许随意拆除或改动脚手架、安全网 | 违章作业 | 高处坠落、倒塌 | 重大 |
| 6 | 未按程序拆除或抛掷架杆、扣件 | 违章作业 |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倒塌 | 重大 |
| 7 | 直径或边长≥20cm洞口不按规定防护 | 防护缺陷 | 高处坠落 | 重大 |
| 8 | 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或高挂低用 | 违章作业 | 高处坠落 | 重大 |
明确处置突发事件和安全生产事故应遵循的原则
2.2.2.1 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整合资源,综合管理;
依法规范,持续改进。
2.2.2.2 三个优先原则(公司综合应急救援预案)
① 保护人员安全优先
② 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优先
③ 环境保护优先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按照公司《综合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建立应急救援组织,设置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并明确其工作任务和职责。
救援组织、工作小组任务和职责按项目施工应急救援预案执行。
4. 预防与预警
4.1 预防
加强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强化安全宣传;对登高作业人员进行身体检查;遇有六级以上大风和暴雨、暴雪天气应停止施工。同时,做好施工方案的编制;加强“三宝、四口、五临边”的防范措施;夜间施工应增设警示、红色警灯、维护栏杆;机具设备必须做到经常保养和维修,严禁带病作业。
4.1.2 预警
一旦发现高处坠落时,第一目击者立即采取行之有效的救援方式,并保护好事故现场,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4.1.3 应急响应
按高处坠落、物体打击事故情况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启动项目施工应急救援预案响应级别。
4.2 应急响应报警程序
4.2.1 内部报警
项目部应急反应启动。用各种报警工具报警,通知有关人员和现场人员进入应急反应状态。
4.2.2 外部报警
事故第一目击人
项目经理 分公司应急办公室 公司应急办公室
应急小组成员 救援队实施救援 外部救援力量
4.3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应急措施
4.3.1 通讯联络
选择适用的通讯方式进行有效的通讯联络。
4.3.2 事故处置
分析事故的引发因素,事故源的部位,发生的过程情景。
应急措施方法为:
① 初检
按轻、中、重、死亡分类,尽快将伤员分类,便于救护人员识别,并给予不同的处置,初检人员应由有经验的医师担任。将那些有生命危险但经迅速治疗仍可救援的伤员进行紧急救治,并及时送往医院抢救。
② 救治顺序
优先处理的伤员:这些伤员有危及生命的损伤,但处于可能获救状态。
次优先处理的伤员:一般可以在伤员集结地用适当的紧急救治措施来稳定伤员的情绪。
延期处理的伤员:受伤后生理上没有太大变化的伤员。
濒死的伤员:遭受致命性损伤,必然要死亡的伤员。
③ 救治
救治中遵循“先救命,后治病,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的原则,如:对心跳呼吸停止的伤员要给予心肺复苏,创伤大出血引起休克的伤员要立即止血抗休克。
④ 转送
合理安排车辆,按照轻、中、重的原则安排急救型救护车转送。
合理转送医院:根据伤员情况和医院救助力量有针对性地进行转送。避免再度转院,必须注意避免发生延误抢救时间。
⑤ 急救要点
骨折:特别是脊柱骨折时,在没有正确地固定的情况下,除止血外应尽量少动伤员。以免加重损伤。
胸外心脏按压法:用一手掌根按在受伤者胸骨中下1/3段交骨处,另一手压在该手的手背上,双手手指均应翘起,不能平压在胸壁,双肘关节伸直。但手掌根部不能离开胸壁定位点,连续进行15次心脏按压。再口对口吹气,二次后按压心脏15次,如此反复。
4.4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的预防措施
4.4.1安全管理方面的预防措施
1)安全教育:认真搞好以《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为中心的安全教育;
2)持证上岗:攀登和悬空高处作业人员以及搭设高处作业安全设施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及专业考试合格方能上岗。
3)体格检查:没有妨碍从事高处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者,才能上岗。
4)用好“三宝”:“三宝”的采购、保管、使用必须符合响应的规定。
5)尽量减少高处作业:从施工组织到管理上应采取相应措施,变高地作业为平地作业。
6)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前应逐级进行安全技术措施交底,并检查防护措施和防护用品的落实情况。
7)交叉作业:各工种进行上下立体交叉作业时,避免在同一垂直方向上作业,无法避免时,应采取隔离防护措施。
8)设施检查:高处作业的安全防护措施,施工前必须检查与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作业。需临时变更和拆除的作业内容,由监理、技术员同意后,采取可靠的防护方能进行。
4.4.2安全技术方面的防护措施
预防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的措施
1)防护栏杆:尚未安装的“五临边”应架设1.2米的防护栏杆和10厘米防护杆。
2)防护盖板:≥20厘米的孔洞应加设盖板。
3)安全门:各种垂直运输用平台,楼层边沿接料口处,应设置安全门或活动栏杆。
4)脚手架和操作平台:操作前应进行验收检查,合格后方能施工操作。
5)攀登作业:作业人员应从规定的通道上下,不得在非规定的路线攀登行走,也不得利用吊车臂架等施工设备进行攀登作业。
6)悬空作业:作业应有牢靠的立足点,作业所用的索具、吊蓝、吊笼、平台等设施,经技术鉴定或检测合格方能使用。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使用安全帽和安全带。
7)安全标志:施工现场通道附近的各类洞口与坑槽等处,除设置防护设施外,还应设安全标志,夜间应设红灯警示。
4.4.3减轻坠落及打击伤害措施
1)安全网:采购进场的安全网必须具有生产许可和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及准用证。
2)安全帽:必须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准用证检验合格的产品,经检查验收后,方可使用。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正确佩带安全帽,系好帽带,一旦发生坠落和打击,可有效地保护头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