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酸碱中和滴定——说课稿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3 00:42:09
文档

酸碱中和滴定——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选修加必修).化学》第二册第三章第四节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首先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以启发质疑,引起学生好奇、惊疑,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然后是实验探究,以准确的演示实验现象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这个知识点,掌握科学原理。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属于分析化学的内容,主要讨论定量分析中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酸碱中和滴定操作简
推荐度:
导读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选修加必修).化学》第二册第三章第四节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首先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以启发质疑,引起学生好奇、惊疑,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然后是实验探究,以准确的演示实验现象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这个知识点,掌握科学原理。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属于分析化学的内容,主要讨论定量分析中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酸碱中和滴定操作简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选修加必修).化学》第二册第三章第四节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首先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以启发质疑,引起学生好奇、惊疑,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然后是实验探究,以准确的演示实验现象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这个知识点,掌握科学原理。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属于分析化学的内容,主要讨论定量分析中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酸碱中和滴定操作简便、快速,并且有足够的准确性,因此,该方法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被广泛使用。

2、 教学重点、难点与疑点

 重点是酸碱中和滴定原理。

 难点是(1)中和滴定的准确操作;(2)酸碱中和滴定的计量依据与计算。

 疑点是(1)指示剂的选择与作用;(2)误差的结果分析与误差的避免。

3、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2) 使学生初步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方法。

(3) 使学生了解有关一元强酸和一元强碱中和滴定的简单计算。

(4)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果断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灵活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

(5)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装置美和颜色突变)和激发爱国主义情操。

二、 解决办法

1、 采用中和反应为知识基础,通过旧知识的延伸、增长,使学生掌握、理解反应的实质与变化过程中相关化学量的变化规律。推导出一元强酸与一元强碱反应时,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A与体积VA和碱的物质的量浓度CB与体积VB的关系。CA.VA=CB.VB。

2、 引出中和滴定的定义:在定量分析中,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酸(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酸)的方法就叫做酸碱中和滴定。

3、 应用例题分析加深理解。

4、 通过边讲边操作突破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难点,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 教学方法

1、 学法引导

(1) 通过阅读,了解中和滴定的定义、属性、特点和应用;

(2) 教师指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分析和推导中和滴定的计算依据和计算公式,并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掌握中和滴定的简单计算。

(3) 通过演示和分组实验,让学生从中体会滴定液速度的控制以及终点判断。

2、 教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将教材中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增加探索性实验,设计问题的情景,展示获取知识的过程,按“实验、启思、引探”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通过动画模拟将微观的过程宏观化

四、 教学程度设计

设疑激趣 → 实验引探 →多媒体演示 → 启思诱导 → 小组讨论 → 归纳小结

课时安排为2课时

五、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采用以旧引新的方法,把学生带入课堂,整个课堂的目标完成的设计即是老师组织学生在课堂活动的过程。不断将学生引入学习新的知识,激发思考新问题,使学生有课堂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1、 先通过学生练习强酸、强碱中和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巩固理解中和反应实质。

2、 寻找中和反应恰好进行酸碱物质的量与计量数关系。

3、 溶液中反应的实质:溶质的反应。根据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得出:n酸=C酸V酸 n碱=C碱V碱

4、 如何把酸碱恰好反应的物质的量与计量数关系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体积之间建立起“数学模式”关系?

5、 从这一数学关系式为基本原理研究化学基本计算关系:四个量中已知三个量就能求出第四个量。CAVA=CBVB

6、 中和滴定操作(1)检漏;(2)润洗;(3)装液;(4)调液面;(5)取液;(6)滴定;(7)记好数据;(8)数据处理。

六、 板书设计

第五节 酸碱中和滴定

一、 碱中和滴定

1. 原理

(1) 中和反应实质

H+ + OH- == H2O

n(H+)== n(OH-)

根据此种关系,我们可以通过酸碱相互反应来测知未知液浓度

(2)不同酸碱的定量关系

HCl + NaOH === NaCl + H2O

1mol 1mol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1mol 2mol

H3PO4 + 3NaOH ==== Na3PO4 + 3H2O

1mol 3mol

(3) 溶质的物质的量(mol)=物质的量浓度(mol/L)x溶液体积(L)

n = cV

定义:用已知物质的量的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

(在化工生产和化学实验中,经常需要知道某种酸或减的标准浓度,例如:在实验室有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溶液,怎样测定他们的准确浓度呢?这就需要利用上述酸碱中和反应中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来测定。)

2、 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

3、操作过程:

(1) 查:

(2) 洗:先水洗,后润洗。

(3) 盛,调:

(4) 取:待测液、指示剂

(5) 滴定:

(6) 记录读数:

(7) 数据处理

4、指示剂的选择:强酸滴定强碱:甲基橙

强碱滴定强酸:酚酞

二、 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a) 酸碱中和滴定反应实质:即H++OH-=H2O,酸碱中和滴定的计量依据和计算:酸和碱起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它们化学计量数比。如何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进行完全,即中和滴定终点的确定,中和滴定操作步骤为(1)检漏;(2)润洗;(3)装液;(4)调液面;(5)取液;(6)滴定;(7)记好数据;(8)数据处理。

b) 布置作业

i. 指导家庭小实验“改变花的颜色”。

ii. 完成P72一、二、三、四

文档

酸碱中和滴定——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选修加必修).化学》第二册第三章第四节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首先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以启发质疑,引起学生好奇、惊疑,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然后是实验探究,以准确的演示实验现象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这个知识点,掌握科学原理。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属于分析化学的内容,主要讨论定量分析中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酸碱中和滴定操作简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