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命运的悲歌_曹禺笔下女性悲剧命运探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3 00:41:59
文档

命运的悲歌_曹禺笔下女性悲剧命运探析

XUEBAO2010.04.20[文章编号]1671-802X(2010)02-0094-02命运的悲歌———曹禺笔下女性悲剧命运探析王华玲3[收稿日期]2010-02-28[作者简介]王华玲(1979—),女,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助教,文学硕士,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天津塘沽300451)[摘要]曹禺对他笔下的女性形象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和欣赏,本文通过他笔下的主要女性人物,以女性文学批评为视点,从时代精神,曹禺早期的生活情感体验入手揭示人物的悲剧命运,分析其悲剧的根本原因。[关键
推荐度:
导读XUEBAO2010.04.20[文章编号]1671-802X(2010)02-0094-02命运的悲歌———曹禺笔下女性悲剧命运探析王华玲3[收稿日期]2010-02-28[作者简介]王华玲(1979—),女,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助教,文学硕士,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天津塘沽300451)[摘要]曹禺对他笔下的女性形象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和欣赏,本文通过他笔下的主要女性人物,以女性文学批评为视点,从时代精神,曹禺早期的生活情感体验入手揭示人物的悲剧命运,分析其悲剧的根本原因。[关键
XUE BAO

2010.04.20

 [文章编号]1671-802X (2010)02-0094-02

命运的悲歌

———曹禺笔下女性悲剧命运探析

王华玲

3[收稿日期]2010-02-28

 [作者简介]王华玲(1979—),女,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助教,文学硕士,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天津塘沽300451)

[摘 要]曹禺对他笔下的女性形象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和欣赏,本文通过他笔下的主要女性人物,以女性文学批评为视

点,从时代精神,曹禺早期的生活情感体验入手揭示人物的悲剧命运,分析其悲剧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曹禺;女性悲剧;女性文学;悲剧命运[中图分类号]I 207.34

[文献标识码]A

  中国话剧自19世纪末由西方传入后,经过田汉、欧阳予倩等先驱的戮力笔耕,终获长足的进展,到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话剧真正进入了成熟时期,然而,为这一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当推30年代曹禺及其系列剧作的创作,诚如朱栋霖所言:“《雷雨》、《日出》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文学的成熟。”[1]

说起曹禺,就不能不联想到他笔下那些女性形象,繁漪、陈白露、花金子……曹禺对他笔下的女性人物充满同情与欣赏。他在《雷雨・序》里对繁漪毫不吝啬地洒下他的怜悯之泪,赞赏她雷雨一般超出男子的气质。在《日出》里,所有的场景都紧紧围绕着陈白露的命运运转。

(一)

在曹禺塑造的这三个女性形象中,如果从人的生命角度出发,对她们的悲剧根源细加分析,就会发现这三个女性都有着来自生活和生命方面的压抑。《雷雨》中的繁漪是个性格受到极端压抑的形象。蘩漪在无爱的周公馆被囚禁了18年之久,为了改变囚徒一般的生活,蘩漪什么都做得出来,她先是爱上了周朴园前妻之子周萍,缠住周萍不让他离开,继而要随周萍出走到矿上去,最后当着自己儿子的面揭穿了自己和周萍的乱伦关系。蘩漪的行为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得出来的,这是一个为求得爱的温暖与幸福(当然周萍能给予她多少真正意义上的爱则另当别论),而又最终走上绝望之路女人的困兽犹斗,繁漪精神受到极端的压抑。《日出》中的陈白露当年也曾追逐过太阳,喜欢青春,家道中落的她一个人闯入十里洋场,靠色相维持着虚假的奢侈生活,以至越陷越深,无力自拔,最后走到自杀的绝路。正如作者所言:“‘负

债’不是陈白露死的主要原因”[2]

,她的灵魂清楚地看到自

己的肉体在慢性自杀中腐朽。她承认太阳要出来,但太阳不属于她,她只配沉没在黑暗中。陈白露的痛苦在于:一方面她明白腐朽的生活使她陷入深渊无力自拔,而另一方面她又不甘心再过这样出卖灵魂的生活,陈白露陷入“狭之笼”中,灵魂和精神不能自制。

从作者塑造的这两位女性形象我们可以看出,在以男权为中心的文化传统中,女性在男权社会的压迫下,作为的“人”的权力被剥夺,继而沦为男性的附属品。到了近代,女性在妇女思潮的感召下,逐渐觉醒,并且萌生了自主意识,她们为了争取自身的权利,奋起与男性抗争,但她们的反抗既受到男性的,也遭遇同时代其他女性的排挤和歧视。因此,她们的反抗只能换来失败的结果,她们的命运注定是悲剧。

(二)

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家们曾断言说:文学创作犹如作家的“白日梦”,是他被压抑而得不到满足的愿望在创作过程中的无意识流露。作家与作品是一个完整的意识整体,他们之间客观上存在着一种属于个人隐私性质的内在精神联系;而这种“个人原因与艺术品的关系,不多不少恰好相当于土壤

与从中长出的植物关系”[3]

。曹禺生长在一个封建的家

庭里,父亲的不得志生涯和横蛮的家长制作风,给童年的曹禺带来了无尽的苦闷。与他感情很深的同父异母姐姐万家瑛不堪夫家虐待,含恨去世,更使他对女性的悲剧命运有了更深的独特体会。这种强烈的人生感受,由审美对象所激发。曹禺融合他自己特有的生活和情感体验,塑造了这一系列女性形象,通过她们传达了对命运的关注,体现了他浓厚

492010年第2期第9卷(总第47期)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OF ANHU IVOCATI O NAL COLLECE OF ELECTRON I C S &I N F ORMATI O N TECHNOLOGY No .22010

General

No .47Vol .9

2010.04.20XUE BAO

 

的人文情怀。这些女性青春人生的被毁灭,曹禺用他那“伟大孤独的心灵”投以怜悯和悲哀,这是对整个人类命运的关注。

写《雷雨》是“在发泄着被抑压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

庭和社会。”[4]

写《日出》,更是因为“一件一件不公平的血腥

的事实,利刃似地刺了我的心,逼成我按捺不下的愤怒。”

[5]

他殷切地期冀:“我们要的是太阳,是春日,是充满欢笑的好

生活。”[6]

而“太阳”在哪里?这对当时的曹禺来说是迷茫

的。他只能从人道主义的立场,以他悲悯的心情,同情这些在这一口“残酷的井”中辗转挣扎的不幸女性们。

蘩漪在追求自己幸福的同时,损害了别人的幸福,她不仅毁灭了自己,也毁灭了别人。她的“爱”合乎“五四”个性的精神。因此,当她舍弃名誉、地位、甚至生命得到的爱人周萍对她“始乱终弃”时,她觉得失去生存意义,她变成了一个忧郁阴鸷的女人,并且从心底里升腾出一股不可遏制的力量,这给她困兽般的反抗带上了神圣的悲剧性色彩。陈白露的典型心态,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她爱生活,又厌恶生活”。她厌倦上流社会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醉生梦死的糜烂生活,但又无法抵御这种生活对她的诱惑。

《雷雨》、《日出》为现代文学戏剧艺术开创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剧中的蘩漪、陈白露这两个女性艺术形象,展现了在“五四”思想冲击下,女性在追求个性的道路上,所经历的艰苦曲折的历程。

(三)

曹禺通过他笔下的女性人物对命运抗争的失败以及自身价值的毁灭,回答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女性价值源于自然生成,但受箍于社会历史。曹禺在评价繁漪这一形象时,有一段言辞很值得注意:“在遭遇这样不幸的女人里,繁漪是值得赞美的。她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她敢于冲破一切桎梏,做一次困兽的斗。虽然依旧落在火坑里,热情烧疯了她的心,然而不是更值得人的怜悯与尊敬么?这总比阉鸡似的男子们为着凡庸的生活怯弱地度着一天天的日子更

值得人佩服吧。”[7]在一个雷雨之夜,她像一道闪电,把周朴

园竭力维护的“最、最有秩序”的封建家庭劈得粉碎。

从繁漪身上,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五四”以来个性思想对她乃至整个社会所带来的深刻影响,而且更能看到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封建制度对她的压制和摧残,使她变成一个“雷雨式”的人物。与繁漪相比,陈白露是一个更为激进的女性,她没有像繁漪那样身陷封建家庭的牢笼,而是勇敢地走向了社会。她以一个天真善良纯洁的女大学生的身份,怀着飞的愿望来到上海大都市,寻找她所向往的自由、理想的精神家园。与诗人的结合又分离,对于把爱情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她来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在失去经济援助的情况

下,她不得不选择做上海高级交际花,堕入了“舞女不是舞

女、娼妓不是娼妓,姨太太又不是姨太太”[8]

的境地。一个风

尘女子是低贱的,没有人格尊严,只是男人玩弄的对象,人们对她们的鄙夷多于同情。这样的结果是陈白露不愿甘心接受的,她不愿屈辱地活着,最终只能选择自杀,以死来获得新生。曹禺笔下一个个美丽鲜活的生命被窒息、被异化、被扼杀了,她们无论怎样挣扎,都无法摆脱悲剧命运。

作者一直把他的创作活动视为是生命的创造,在作品中注重的是个体生命主观感情的投入与升华。所以我们往往能从曹禺作品中人物命运的起落感受到作者对人的生存处境和情感痛苦的思考。作为新时代有着鲜活生命个体的女性,追求爱的自由与幸福是她们的权利,但是她们把爱的价值与生命的价值相提并论的想法却是相当危险的,因为她们把希望寄托在了男人的身上,而这些男人又怎能实现她们的救赎呢?不管男权注意如何强大,聚顶命运还是靠自己,虽然社会、历史等外在因素也是剧中女性悲剧命运不可否认的前提条件,但是女性形象经久不衰的魅力,正是在于剧作家捕捉与把握了女性在爱的追求上的偏执与局限,因为在文本中曹禺合理地表现了女性主体意识的残缺与悲剧命运的的紧密关系关系,而不是先验地演绎先决条件下的一般结果,即把造成女性悲剧命运的全部原因推给社会、历史与他人。那些全然置女性应该具有的主体性不顾而言他的解读,实际

上是一种严重的误读。[9]曹禺对女性价值本身被否定、被摧

毁,是深感悲哀的。戏剧情景中蕴涵了深刻的人物命运悲剧,这种悲剧使得现实主义主题得到了巨大的升华,这种升华揭示了社会进步是历史的必然。

[参考文献]

[1]朱栋霖.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册)[M ].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1999.

[2]张葆莘.曹禺同志谈剧作[N ].文艺报,1957,(2).[3]胡经之、王岳川主编.文艺学美学方[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4]曹禺:〈雷雨〉序[A ].《曹禺文集》第一卷[C ].中国

戏剧出版社,1988.

[5][6]曹禺:〈日出〉跋[A ].《曹禺文集》第一卷.中国

戏剧出版社,1988.

[7]曹禺.<雷雨>・序[A ].中国现代名剧丛书<雷雨>[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8]田本相.曹禺代表作[M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

[9]章立明.女性主体意识及其主体性残缺—曹禺四大

名剧女性命运悲剧解读[J ].云南社会科学.2002.(6).

59理论研究王华玲———命运的悲歌———曹禺笔下女性悲剧命运探析第2

文档

命运的悲歌_曹禺笔下女性悲剧命运探析

XUEBAO2010.04.20[文章编号]1671-802X(2010)02-0094-02命运的悲歌———曹禺笔下女性悲剧命运探析王华玲3[收稿日期]2010-02-28[作者简介]王华玲(1979—),女,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助教,文学硕士,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天津塘沽300451)[摘要]曹禺对他笔下的女性形象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和欣赏,本文通过他笔下的主要女性人物,以女性文学批评为视点,从时代精神,曹禺早期的生活情感体验入手揭示人物的悲剧命运,分析其悲剧的根本原因。[关键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