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 师 教 案
(2012 ~ 2013 学年第 二 学期)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
年 级:2012级
教 研 室:化学教研室
*******
吉林大学教务处制
教 案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
| 授课教师 | 许迪欧 | 授课对象 | 2012级 本科 | ||
| 授课时间 | 2013.3~2013.6 | 授课题目 | 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 | ||
| 课 型 | 理 论 | 使用教具 | 电脑,投影仪 | ||
| 教学目的 | 了解酸碱质子理论,掌握水溶液中弱酸(碱)的各型体的分布系数的计算,掌握酸碱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了解酸碱缓冲溶液理论,了解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掌握酸碱滴定法的应用、测定原理和计算方法。 | ||||
| 教学重点和难点 | 重点: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和选择。 1)分析浓度和平衡浓度是相互联系却又完全不同的概念,两者通过x联系起来: [A]=Cx。 2)对于任何酸碱性物质,满足 x1+ x2 + x3 + ------ + xn = 1 3)x取决于Ka,Kb及[H+]的大小,与c无关。 4)x大小能定量说明某型体在溶液中的分布 ,由x可求某型体的平衡浓度。 难点:教学难点是掌握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1)滴定前,弱酸在溶液中部分电离,与强酸相比,曲线开始点提高; 2)滴定开始时,溶液pH升高较快,这是由于中和生成的Ac-产生同离子效应,使HAc更难离解,[H+]降低较快; 3)继续滴加NaOH,溶液形成缓冲体系,曲线变化平缓; 4)接近化学计量点时,溶液中剩余的HAc已很少,pH变化加快。 | ||||
| 参考教材 | 化学分析(第二版),邹明珠、许宏鼎、于桂荣、苏星光编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年;分析化学(第四版),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定量化学分析简明教程(第二版),彭崇慧、冯建章、张锡瑜、李克安、赵凤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 ||||
| 教学内容 | 时间分配及备注 | ||||
| 第三章酸碱滴定法 第一节 酸碱平衡定量处理方法 1、酸度对水溶液中弱酸碱型体分布的影响 2、质子条件及弱酸碱水溶液酸度的计算 第二节 酸碱指示剂 1、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2、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3、混合指示剂 第三节酸碱滴定法原理 1、强碱的滴定 2、强碱滴定一元弱酸 3、强酸滴定一元弱碱 4、返滴定法和混合酸(碱)滴定简介 5、多元弱酸碱的滴定 第四节应用 1、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2、酸碱滴定法应用实例 | 本章需6学时 教学方法: 板书+多媒体课件 90 min 45 min 90 min 45 min | ||||
| 课 后 小 结 | 本章重点应理解掌握以下内容: 1、各种酸度下酸碱型体的含量的计算 2、酸碱指示剂变色原理 3、滴定原理(滴定过程即滴定曲线) 4、应用实例解决具体问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