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目的及范围 | 1、本文件规定了软管接头的设计和规范化管理。 2、本文件适用于公司各产品线常用软管接头的设计和规范化管理。 | ||||
| 编 制 | 农洪进、李国真 | 审 核 | 林建荣 | ||
| 批 准 | 发布日期 | 实施日期 | |||
| 参照标准 | 见标准正文“引用标准和术语” | ||||
本文件规定了软管接头的设计和规范化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公司各产品线常用软管接头的设计和规范化管理。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TW/LG 03.7.03.04.技 – 2010 管接件控制规范
ISO 8434-1:2007 用于流体传动和一般用途的金属管接头
ISO 12151-2:1999 用于流体传动和一般用途的软管管接头
ISO 6162-1:2002 带有分体式或整体式法兰以及米制或英制螺栓的法兰管接头(标准压力系列)
ISO 6162-2:2002 带有分体式或整体式法兰以及米制或英制螺栓的法兰管接头(高压系列)
SAE J518:1993 法兰式液压管接头
QJ/LG 03.38-2010《管接件O形圈选用规范》
3 术语:
各研究所(院):研究院、各主机研究所(院)、各零部件研究所(院)。
4 职责
4.1 各研究所(院)设计人员负责向液压件研究所提供新增软管接头的结构简图及关键尺寸。
4.2 液压件研究所负责对所有软管接头图纸设计和分类管理。
5 活动程序
5.1 软管接头的结构
24度锥软管接头由连接套、接头芯、螺母、O形圈组成。法兰软管接头由连接套、接头芯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软管接头组件
5.2 接头芯的设计
5.2.1 标准接头芯的种类
1)根据TW/LG 03.7.03.04.2010《管接件控制规范》,标准接头芯按连接形式分为两种:24度锥连接和法兰式连接,如图2;
2)标准接头芯弯曲角α包括0°、45°和90°(0°为直接头芯);
3)当弯曲角α为45°或90°时,每种角度对应可选3个高度H列为标准接头芯;其他角度、高度接头芯列为非标管理。标准高度请查阅软管接头对照表。路径如下:Windchill/存储库/通用件库/管接头库/相关查询/相关文档”。
图2 24度锥和法兰式接头芯
5.2.2 自制接头芯设计注意事项
1) 24°锥接头芯元件连接端须符合ISO8434-1:2007标准;法兰接头芯元件连接端须符合SAE J518:1993标准或ISO 6162:2002标准。
2)接头芯孔径D1参照标准ISO 12151-2:1999,法兰通孔扩口直径D3等于对应油口的直径,倒角为30°,如图3。
图3 接头芯连接端
3)接头芯扣压齿形
编织软管、棉线软管齿形结构如图4所示,缠绕软管齿形结构如图5所示。现有接头芯的通径和齿形外径见表1。
图4 编织软管、棉线软管用接头芯齿形
图5 缠绕软管用接头芯齿形
表1 接头芯孔径和外径基本尺寸
| 软管通径/mm | D1/mm | G/mm | 软管通径/mm | D1/mm | G/mm |
| 6 | 4 | 6.8 | 19 | 14 | 19.5 |
| 8 | 5 | 8.5 | 25 | 19 | 25.7 |
| 10 | 7 | 10 | 32 | 25 | 32.5 |
| 13 | 9 | 13.5 | 38 | 31 | 38.5 |
| 16 | 12 | 16.5 | 51 |
,
,
,
式中:P——接头芯对应软管的额定工作压力;
D1——接头芯的内径;
[σ]——许用拉伸应力。对于铜管[σ] ≤25MPa;对于钢管[σ]= σb/n,σb为管材的抗拉强度,n为安全系数。当P<7MPa时,取n=8;当7MPa≤P≤17.5MPa时,取n=6;当P>17.5MPa时,取n=4。
5)接头芯是由以上三部分(齿形、芯杆、连接端)组成的,如图7,设计图纸要求接头芯整体加工,特殊情况时接合处(图中画圈处)可以采用焊接组成。图中尺寸A为软管接入位置到接头中心的距离,在设计软管总成时用于确定软管长度。
图7 接头芯整体结构图
5.2.3 外购接头芯的设计和使用原则
1) 外购类的接头芯随着外购软管总成扣压后组件配送,要求在软管总成上标注连接尺寸,确保连接端标准与自制接头芯标准一致。
2)组装外购软管总成时,尽量使用软管接头库里符合使用要求的自制标准接头芯进行装配。所有新增外购接头芯一律按柳工自制形式的图纸入库,保证一个接头芯既可用于自制也可用于外购,提高通用性。
3)外购接头芯扣压处尺寸可以和自制接头芯尺寸一样,也可以直接使用厂家标准尺寸。
5.3 连接套的选用
常用规格的连接套图纸已齐全,并由生产部门通过实验验证,满足扣压、使用要求。根据钢丝层数、软管通径和软管剥胶情况选用相应的连接套。如表2:
表2 软管接头用连接套
描述
| 通径mm | 一层钢丝编织软管 | 两层钢丝编织软管 | 四层钢丝缠绕软管 | 低压/棉线软管 | |||
| 剥外胶 | 不剥胶 | 剥外胶 | 不剥胶 | 剥内、外胶 | 不剥胶 | 不剥胶 | |
| 6 | 39A0443 | 39A0484 | 39A0453 | 39A0527 | - | - | - |
| 8 | 39A0444 | - | - | - | - | - | 39A0514 |
| 10 | 39A0445 | 39A0487 | 39A0454 | 39A0488 | - | - | - |
| 13 | - | 39A04 | 39A0455 | - | - | 39A0491 | 39A0460 |
| 16 | 39A0446 | 39A0493 | 39A0456 | 39A0495 | - | 39A0497 | - |
| 19 | - | 39A0501 | 39A0459 | 39A0503 | 39A0498 | 39A0505 | 39A0496 |
| 25 | 39A0447 | 39A0509 | 39A0462 | 39A0510 | 39A0483(4SP) | 39A0515 | 39A0481 |
| 39A0480(4SH) | - | ||||||
| 32 | 39A0474 | 39A0519 | - | - | 39A0475 | 39A0521 | - |
| 38 | 39A0476 | 39A0522 | - | - | 39A0469(4SP) | - | - |
| 39A0482(4SH) | - | ||||||
软管接头为24°锥接头芯时,需装配一个螺母,供连接用。螺母分套入式、扣压式和穿钢丝式3种,使用扣压式和穿钢丝式两种。软管接头配套的套入式螺母,规格已齐全,按表3选取。
表3 软管接头用螺母
| 螺纹规格 | PDM | 螺纹规格 | PDM | 螺纹规格 | PDM |
| M12×1.5 | 03A0402 | M24×1.5 | 03A0407 | M42×2 | 03A0420 |
| M14×1.5 | 03A0403 | M26×1.5 | 03A0408 | M45×2 | 03A0422 |
| M16×1.5 | 03A0404 | M27×2 | 03A0409 | M52×2 | 03A0423 |
| M18×1.5 | 03A0405 | M30×2 | 03A0414 | ||
| M22×1.5 | 03A0406 | M36×2 | 03A0418 |
依据QJ/LG 03.38-2010《管接件O形圈选用规范》选用。
5.6 软管接头组件
1)在设计完接头芯和选好连接套、螺母、O形圈后,组装成为软管接头。用标准接头芯组装的软管接头为标准软管接头,用非标接头芯组装的软管接头为非标软管接头。
2)同一接头芯可使用不同的连接套安装,取号时,装一层钢丝编织软管用连接套的软管接头在代号后加-Ⅰ,装两层钢丝编织软管用连接套的软管接头在代号后加-Ⅱ,装低压棉线管的软管接头在代号后加-D。
5.7 二维图的摆放及标注
1)摆放方式:连接套水平放在A4图纸的左边,螺母、法兰靠右水平或朝下放置。
2)软管接头标注:
| 连接形式 | 标注内容 |
| 24°锥 | 螺纹尺寸E;24°锥角度;高度H;弯曲角α(0°、90°不需标注);刚性长度L2。如图8(a) |
| 法兰 | 法兰直径C、D、高度L1;O形圈沟槽外径B、槽宽J、槽深K;弯曲角α(0°、90°不需标注);刚性长度L2。如图8(b) |
图8(a) 法兰软管接头标注
3)序号:1——连接套;2——接头芯;3——螺母;4——O形圈。
5.8 软管接头代号
1) 在PLM部件和PROE三维模型参数的代号里写上代号,例如F20441-16-05(H20)-I。
2) 代号编制规则请查阅“Windchill/存储库/通用件库/管接头库/相关查询/相关文档”中的管接件代号编号规则。
5.9 软管接头安装坐标系与基准点
软管接头三维中要建立以下2个坐标系和1个基准点。
1)建立安装坐标系
安装坐标系位置选定:安装接合平面与安装几何中心相交点;安装坐标系方向确定:安装平面法向向里侧为Z正方向,X及Y方向不做具体要求可按实际确定。
命名要求:管接头的“编号”+“安装”(如:31C0601安装)。
2)管路接入坐标系
坐标系位置选定:放置在轴线上并以入口端面为基准向管接头内偏移一个距离(距离为实际软管接入距离)。
命名要求:管接头的“编号”+“接入”(如:31C0601接入)。
3)引入基准点
基准点位置选定:放置在轴线上并要求点到连接套端面的距离统一取1.5倍的连接套外径。以保证软管管路设计时,接入管接头段是直的。
命名要求:管接头的“编号”+“引入点”(如:31C0601引入点)
5.10 软管接头存放位置
标准软管接头库位置:Windchill/存储库/通用件库/管接头库/标准管接件/软管接头
非标软管接头库位置:Windchill/存储库/通用件库/管接头库/非标准管接件/软管接头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标准审批表 编号:QJ/LG 03.39-2010
| 标准名称 | 软管接头设计和使用规范 | 起草人 | 农洪进、李国真 | |
| 编制说明: 1、 技术标准的任务来源: 汇总现有软管接头并结合国际标准,形成柳工软管接头专业技术标准 2、 目的和编制原则: 规范软管接头形式,控制软管接头数量,提高通用性。 3、 引用标准的情况: TW/LG 03.7.03.04.技 – 2010 管接件控制规范 ISO 8434-1:2007 用于流体传动和一般用途的金属管接头 ISO 12151-2:1999 用于流体传动和一般用途的软管管接头 ISO 6162-1:2002 带有分体式或整体式法兰以及米制或英制螺栓的法兰管接头 (标准压力系列) ISO 6162-2:2002 带有分体式或整体式法兰以及米制或英制螺栓的法兰管接头 (高压系列) SAE J518:2003 法兰式液压管接头 4、 标准内容的说明(特别是同国家标准的差别): 采用流体管接件的ISO SAE相关标准。 5、 同国家法律和法规的协调性: 直接采用了国家法律和法规,同国家法律和法规协调 6、 同专利技术的协调性: 不涉及专利技术 7、 如何实施的意见: 标准通过后,立即实施;旧标准处理意见: 标准号 | 名称 | 旧标准处理意见(保留/被代替/保留老产品使用) | ||
| QJ/LG01.20-2000 | 液压管路元件O形圈平面密封型式尺寸及技术条件 | 保留老产品使用,通过设计审查流程可以控制使用。 | ||
| QJ/LG05.10—1994 | 钢丝缠绕液压胶管 | 保留 | ||
| QJ/LG06.02-2006 | 24°管接头O形圈密封形式尺寸及技术条件 | 保留,内容没有冲突 | ||
| QJ/LG06.08-2007 | 液压管路元件O形圈角密封型式尺寸及技术条件 | 保留,内容没有冲突 | ||
| QJ/LG06.09-2007 | 液压管路元件O形圈压板压盖型式尺寸及技术条件 | 保留,内容没有冲突 | ||
| QJ/LG06.10-2007 | 液压管路元件O形圈平面密封型式尺寸及技术条件 | 保留老产品使用,通过设计审查流程可以控制使用。 | ||
| QJ/LG06.18-2007 | -液压管路元件O形圈角密封(美制)型式尺寸及技术条件 | 保留,内容没有冲突 | ||
| QJ/LG06.19-2007 | O形圈外观检验标准 | 保留(本新规范没有相关内容) | ||
| QJ/LG06.20-2007 | 钢管设计规范 | 保留(本新规范没有相关内容) | ||
| QJ/LG06.23-2009 | 燃技术标准 | 保留(本新规范没有相关内容) | ||
| QJ/LG06.24-2009 | 水管技术标准 | 保留(本新规范没有相关内容) | ||
9、 技术审查的情况:
技术审查人员名单:蒋拓、高英达
| 标准修改意见汇总处理表 见附件 | ||||
| 主管部门 审查意见 | 分技术委员会:液压气动专业技术标准委员会 同意实施 签字:蒋拓 2010年12月13日 | |||
| 标准化部门 审查意见 | 签字: 年 月 日 | |||
| 标准化委员 会审批意见 |
| |||
| 发布日期: 年 月 日 实施日期: 年 月 日 | ||||
| 签字: 年 月 日 | ||||
标准修改意见汇总处理表
| 序号 | 章条 | 修改意见 | 提出单位 | 审查处理结果 |
| 1 | 5.1.1 | 现在Windchill上没有建非标件管理文档 | 叉车所 | 采纳,相应规范内容已更改,调整之后,该章条号已变动或不存在 |
| 2 | 4.1 | 与5.1.4中的b:“自制非标软管接头由各研究所(院)按柳工取号规则对接头芯、螺母、连接套和软管接头取号,用ProE 画出三维及二维图形,存入非标管接件的软管接头库,其中审核环节必须是液压件研究所”这条矛盾 | 叉车所 | 采纳,相应规范内容已更改,调整之后,该章条号已变动或不存在 |
| 3 | 5.1.2 | 是否直接写按哪一条,哪一个执行更好,方便设计人员查找,如写“按5.1.4中的b及d执行 | 叉车所 | 采纳,相应规范内容已更改,调整之后,该章条号已变动或不存在 |
| 4 | 5.2.2 5.2.3 | 在图中要求须标注的特征中,是否要加上“图中须标注接头芯处螺纹的伸出长度” | 叉车所 | 采纳,相应规范内容已更改,调整之后,该章条号已变动或不存在 |
| 5 | 职责 | 建议所有软管接头由液压所设计 | 装载机研究院 | 采纳,已经增加相应内容 |
| 6 | 1、采用24度锥后的管接头,通径与所使用的软管、钢管相比的差异; 2、比较完差异后,请以一个机型为例计算一下管内、接头处的流速差异、压力损失差异。 比较完成后,建议检查设计和使用规范,确定是否需要修订; | 小型工程机械研究所 | 说明: 1、使用24度锥后的管接头,通径尺寸都按ISO标准设计,管路都按DIN标准选择,管接头和管路的设计是标准匹配设计,本规范主要还是标准设计。 2、相关计算在后续管路改进项目中进行 | |
| 7 | 关于该规范 | TW/LG 03.7.03.04.2010《管接件控制规范》文中未引用到 | 技术标准研究所 | 采纳,已更改相关内容 |
| 8 | 无意见 | 质量管理部 | ||
| 9 | 无意见 | 采购部 | ||
| 10 | 关于该规范 | 确定新标准发布后,旧标准处理意见 | 技术标准研究所 | 采纳,已增加相关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