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沧江中学
使用Photoshop特效设计海报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沧江中学
授课人:赵建初
二〇一〇年一月二十五日
使用Photoshop特效设计海报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沧江中学
赵建初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以图片欣赏为辅,以自主创作为主,介绍利用特效进行主界面背景的制作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利用特效进行主界面背景的制作。
2、技能目标:
(1)掌握利用特效进行主界面背景的制作的基本方法;
(2)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乐于帮助、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个性化创作精神;
(3)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二、教学重点
Photoshop使用渐变工具进行渐变填充,利用滤镜制作特殊效果。
三、教学难点
Photoshop渐变工具和选择工具的使用。
四、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选自佛山市《信息技术》第四章第3节 “Photoshop图形图像的加工”,这一节的内容比较多,本节课主要学习内容就是使用Photoshop特效设计海报。使用的工具软件是Photoshop图像编辑软件。主界面背景以设计《快乐的校园》为例,由于学校没有配套教材和教学光盘,所以没能给学生观赏到实际的效果图。制作过程主要包括新建图层,使用渐变工具进行填充,利用滤镜中的扭曲和模糊制作特殊效果,最后使用椭圆选择工具删除所选内容和描边。
五、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八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在上学期,他们已经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掌握了上网获取信息的相关操作技能(如:浏览网页,从因特网上获取信息、收发电子邮件等等)。在这学期里,前面已经学习了多媒体技术的相关概念及应用、多媒体作品的规划与设计和多媒体信息的类型及其特征。学生对多媒体很感兴趣。为了使本节课内容更好的让学生吸收,我已经在上节课中给他们简单介绍了Photoshop图像编辑软件和构图设计的两点要求。
六、教学方法及策略
新课程改革理念告诉我们,要努力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层面上的信息素养都可以得到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的新型学科,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有所变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场所以及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这节课内容,本人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并且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应用了不同的教学策略。分别是:
1、演示法:
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通过演示辅助教学课件,实时讲解,并把实例操作过程演示给学生观看,使学生在这种计算机数字化了的“集体讲授模式”下更容易接受本节课的知识点。
2、任务驱动法:
多数同学对任务都会产生一种急切完成的动机,而完成任务又能给他们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通过布置任务,驱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3、小组协作法:
采用小组协作法能炼就他们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而且小组成员的知识程度、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都有差异,可以通过讨论、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拓展思维。
4、分层教学法:
布置两个任务:任务一,完成老师的教学范例;任务二,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大胆尝试制作一个具有个性的背景(结合小组协作法,可共同商讨完成)。以达到分层教学。
小组成员在分组时先自由组合,再适当调配。
七、教学准备
1、设置教学环境,确保能够访问因特网和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正常运行。
2、准备好教学所需资料。
3、学生分组:先自由组合,再做适当调整,每组5人,设立一组长。
八、教学过程设计
流程图
九、教学过程
| 教 师 活 动 | 学 生 活 动 | |
| 引入课题 2分钟 | 打开辅助教学课件,课件主界面的背景就是本人利用特效制作的一幅非常生动活泼的背景图片,用以触动学生的视觉系统,并让学生欣赏Internert上各种不同风格的背景图片,提高他们的审美观念,从而为该节课创设了美好的情景,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 观赏背景图片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
| 讲授新课 10分钟 | 以图4-7为例,介绍利用特效进行主界面背景的制作: 1、打开Photoshop软件,建立一个800*600像素的新文件窗口。 2、新建图层(通过一个形象的例子“绘画”说明图层的概念)→选取颜色→使用渐变工具(在属性栏中设置前景色到背景色、线性渐变、正常模式等参数)填充图层,做出图4-9的效果。 3、选取颜色→使用渐变工具(在属性栏中设置前景色到背景色、径向渐变、变亮模式、反向等参数),在图层中多次做渐变填充,做出效果如图4-11。 4、从菜单中选择“滤镜”→“扭曲”→“旋转扭曲”命令(设置角度为628度)。 5、从菜单中选择“滤镜”→“模糊”→“高斯模糊”命令(设置半径为6.3像素)。 6、使用圆形选取工具,拖出一个椭圆,从菜单中选择“选择”→“变换选区”命令,旋转椭圆选区至合适位置,按回车键或者是双击鼠标,再按[Del]键将中间部分删除掉。 7、从菜单中选择“编辑”→“描边”命令,弹出对话框后设置合适参数如图4-13,确定即可。 | 通过示例的讲解,让学生明白“图层”的概念。 用演示法向学生介绍该节课的内容,并且通过演示整个制作过程使学生掌握制作基本步骤。 |
| 学生创作 25分钟 | 一、布置创作内容: 通过两个任务实现分层教学 任务一:做老师的教学范例 任务二: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大胆尝试制作一个具有个性的背景 二、巡视指导 | 学生创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完成任务一;然后组织部分组员创作任务二,这样不但实现小组协作互相学习,而且还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 |
| 展示评价 创作结果 3分钟 | 将每组的设计作品展示给大家观看,各组的成员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 通过展示和互评,使大家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新课程强调,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明确信息社会中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伦理与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为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提供必要的保证。
以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日常生活与活动经验。实践立足于学生的经验和生活,倡导课程向学生生活世界的回归,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这样的过程,把各种知识和技能综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并促进物理学个性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模式,要大力倡导学生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
本节课教学力求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模式”,采用了“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协作法”、“分层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相互协作、相互激励的学习环境,同时又能够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始终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种教学方式驱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相互协作、相互激励、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在这节课中,我始终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中心,让他们亲身体验创作的过程,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实践活动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气氛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上课的收效良好与否,教师的“引导”作用是尤其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