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甲、乙两国2000年产业结构图,回答1~2题。
1.甲为东半球某国,乙为西半球某国,则甲、乙可能是()A.德国、巴西 B.阿根廷、英国C.印度、美国D.中国、法国
2.下列关于甲、乙两国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甲国的劳动力大量流向乙国,则这些劳工主要是从事第一产业
B.若乙国到甲国办企业,则主要由于甲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
C.若甲国产业结构向乙国产业结构转化,则甲国第二产业吸引劳动力最多
D.从两国产值结构看,甲国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大于乙国,其农业生产水平高于乙国读我国某城市1979~2003年年末从业人员数及本市生产总值图,回答3~5题。
3.下列时段中,年末从业人员增长率最大的是
A.1980~1985年B.1985~1990年
C.1990~1995年D.1995~2000年
4.下列对该城市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B.人口迁入是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C.2000年以后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加快D.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
5.目前该城市产业发展正逐渐丧失的区位优势是
A.地租B.技术C.市场D.资金
读下面两区域局部图,回答6~9题。
6.图中两个区域
A.同属一个大洲 B.同临一个大洋
C.同处一个半球 D.同为发展中国家
7.甲、乙两城市的气候
A.高温期与多雨期均相同 B.高温期相同,多雨期不同
C.高温期不同,多雨期相同 D.高温期与多雨期均不同
8.下列地理事物分布在甲所在国家的是
A.金字塔 B.五大湖 C.大堡礁 D.埃菲尔铁塔
9.乙所在的国家
A.多火山地震B.东部有寒流经过
C.中部水资源缺乏D.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下图为即将建设的厦深铁路规划示意图,近年来,厦深铁路规划沿线地区城市都先后出现了严重的咸潮。据图回答10~11题。
10.关于厦深铁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起点和终点都是我国的经济特区
B.沿线人口稠密,很多地方被称为“侨乡”
C.有助于完善我国的交通网和巩固国防
D.沿线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甘蔗、油菜生产基地
11.该地区冬季容易发生咸潮危害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抽取地下水
B.沿海地势低平,台风使海水大量涌入变成
C. 海平面上升,冬季河流径流量又小
D.城市规模扩大,工农业发展,水质污染
12.鸦片战争后,我国东南沿海农业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主要“新”在A.增加了许多农业新品种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
C.出现了近代大农业D.生产方式出现了质的飞跃
13.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哪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
A.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
B.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
C.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影响
D.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视船坚炮利14.下面是著名诗人闻一多的诗句:“再让我看守着中华最古的海,这边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母亲,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将,我有一座刘公岛作我的盾牌。快救我回来呀,时期已经到了。我背后葬的尽是圣人的遗骸!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 应出自
A.《七子之歌·威海卫》B.《七子之歌·》C.《七子之歌·九龙》D.《七子之歌·大连、旅顺》
15.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6.据学者研究,甲午战争之前的三百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有l29种之多,而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却只有12种;但是之后的十几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仅有l6种,而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却达到了958种,其中多数为政治、法律类书籍。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必须进口日本图书
B.日本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制造政治
C.日本的文化交流由开放转向封闭
D.中国知识分子主张通过日本学习西方
17.“五九国耻”指的是
A.袁世凯与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大借款》
B.袁世凯复辟帝制
C.袁世凯基本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D.日本出兵山东
18.“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是孙中山的一句名言。孙中山自己也一直是不断超越自己,紧跟历史发展潮流,与时俱进的。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甲午战争爆发后,抛弃改良幻想,走上反清道路
B.同盟会成立时,把原兴中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斗争纲领发展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
C.辞去临时大总统,把这一职务让给袁世凯
D.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
19.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建设和国防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主阶级抵抗派曾提出建设一支新式海军的主张
B.在黄海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C.百日维新开启了中国国防近代化历程
D.中国的近代化是从国民军开始的
20.下列各项事件的首创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A.总理衙门的设立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
B.派与保皇派的论战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C.《中华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
D.萍浏醴是同盟会成立以后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
21.仔细观察下列图片,如果用一个主题概括图中事件的教训,最突出的应该是
A .必须尽快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A .必须尽快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B .必须掌握的领导权
C .必须走适合国情的道路
D .必须武装反抗反动派
22.第四套人民币100元背面的风景是地处江西省西南部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的中段,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在中国史上,在此地区
A .成立了中华苏维埃临时
B .中国党的工作中心开始由城市转向农村
C .开创了第一个农村根据地
D .开创了第一个抗日根据地
23.之所以说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为核
心
的新的党的正确领导”,主要是指
A .会议确认了军事思想的正确性
B .被选举为党的最高领导人
C .会议自主地运用思想解决了党内长期存在的问题
D .会后由掌握了军事领导权
假如A 国和B 国生产同样数量与质量的布料和洗衣机,其消耗的劳动量如下表所示。回答24~25题。
24. 一个精明的商人从上面的表格中捕捉到的商机应该是( )
A .从A 国贩卖布料到
B 国 B .从A 国贩卖洗衣机到B 国
C .从B 国贩卖洗衣机到A 国
D .从B 国贩卖布料到A 国
25. 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A 、B 两国都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最有可能的选择是
A .A 国扩大布料生产,减少洗衣机生产
B .A 国扩大洗衣机生产,减少布料生产
C .B 国扩大布料生产,减少洗衣机生产
D .B 国既减少洗衣机生产,又减少布料生产
南昌
A.4万元3万元B.5万元2万元
C.5万元3万元D.4万元2万元
27. 2008年3月18日,总理在会见中外记者时表示,如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抑制通货膨胀,不仅是老百姓关注的问题,也是的重要任务。老百姓和都十分关注物价上涨,是因为()
①保持物价稳定是宏观的主要目标之一②物价上涨必然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③物价是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④物价上涨必将增加企业的经营收入
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②④28.2008年的机构改革也称作“大部制”改革。“大部制”改革把加强和改善宏观作为重点之一,强化管宏观、抓大事的职责。这是()
A.市场调节自发性的表现B.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要求
C.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D.市场经济一般特征的要求
29.新华网2008年6月26日报道,通过与企业重组,宁夏国有企业户数近5年来减少了近一半,而资产总额却增加了近一倍,达1300多亿元。国有企业重组有利于()
①提高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力②逐步降低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③实现生产的集中和优化④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30.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国产动画在与进口动画进行市场博弈中屡遭败绩,最大的问题在编剧环节。国产动画虽然拥有强大的绘画与制作力量,但创意和故事大都是国外的,而中国动漫企业绝大多数在为外企做后期加工,做低端制作。这说明()
A.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B.我国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C.我国企业要坚持自主创新,促进增长方式转变
D.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不再占主导地位
31.在全国培训就业系统工作会议上,有关负责人指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将重点解决好下岗职工、大学生和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要顺利实现就业,下岗职工、大学生和新生代农民工需要()
①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②加强技能训练,提高职业能力
③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④更新就业观念,主动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08年3月31日,东航云南分公司18个航班飞到目的地上空后又集体返航,导致l 500多名旅客滞留机场。回答22~23题。
32.据调查得知,东航云南分公司飞行员的利益诉求长久以来没有真正得到东航高层的重视,是公司管理层失职造成了此次返航事件。这说明()
A.只要管理得法,就能消除企业与职工间的一切分歧
B.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形成和谐稳定的劳资关系的前提
C.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奉行拜金主义金钱观的人越来越多
D.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已经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33.旅客的合法利益受损、飞行员的职业操守被质疑、东航因受罚而被压缩航线与企业形象严重受损——这是“返航门”带来的“三输”结局。这一事件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消费者要学会依②企业职工要遵守职业道德③企业职工要提高职业技能④企业经营者要坚持以人为本、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008年5月12日14对28分,在四川汶川县境内发生8.0级强烈地震,并波及周边地区,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回答24~25题。
34.震灾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援。地震发生后,从个人到团体都纷纷加入捐献爱心的队伍,其中,巾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在5月15日这一天就组织会员企业捐赠l万只马灯、500多顶帐篷、300多只睡袋并运往灾区。这里的l万只马灯、500多顶帐篷、300多只睡袋等救灾物资()
A.不是商品,因为它的使用价值还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
B.是商品,因为它是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的劳动产品
C.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用于交换
D.是商品,因为它是供别人消费的
35.5月13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财政部宣布紧急下拨地震救灾资金8.6亿元。截至21日14时,各级共投入抗震救灾资金128.67亿元,其中,财政投入93.39亿元。各级财政下拨的抗震救灾专项资金属于()
①积累基金②消费基金③社会物资储备④非生产性基本建设资金
A.①③B.①③④C.②④D.③④
36.区位指数是综合了区域发展的资源环
境、交通、能源、劳力、经济、科技、
管理等多项自然、社会条件的量化
参数。右图是“我国区位指数分布
图”,分析后回答以下有关问题:(30
分)
(1)区位指数大于40的省级行政
区有北京、上海、、、
、。其中甲
地区的区位优势主要表现在
。(9分)
(2)区位指数小于10的省级行政区有、、、甘肃等。
图中乙所处的地形区是,这里的资源优势主要表现在:。(7分) 这里发展所面临的主要困难是:
;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是。(7分)
(3)我国区位指数在地区分布上有何特点 ;(2分)应如何改变这一分布特点
。(5分,答5点即可)
37.阅读下列两图(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26分)
(1)位于C港西南方向且距离最近的世界著名海峡名称是。试分析C 港成为世界著名大港的重要交通位置条件。
(2)分析甲、乙两阴影区的位置及自然环境特征,写出图1中甲阴影区与图2中乙阴影区农业结构的主要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3)甲区以油气开采和化工、机械设备、食品工业为其主导部门。试用你所学地理知识给予合理解释。
3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材料二……系富贵好善,仰体天父、天兄圣心者,题缘而成其举。立医师,必考取数场然后聘用,不受谢金,公义者司其事。……兴跛盲聋哑院。有财者自携资斧,无财者善人乐助,请长教以鼓乐书数杂技,不致为废人也。……兴鳏寡孤独院。准仁人济施,生则教以诗书各法,死则怜而葬之。因此等穷民,操心危,虑患深,往多有用之辈,不可不以恩感之也。
材料三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妇女怀孕后入公立组建的“人本院”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婴院”“慈幼院”抚养;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医疾院”,得到精心高超的治疗;人到了晚年,则可进入社会举办的“养老院”“恤贫院”,受到“公恤”。
——康有为《大同书》整理材料四“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1924年孙中山的《建国纲领》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并分析评价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9分)
(2)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出自何处?该材料主张的社会福利在筹办方面有何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二,与孔子相比,康有为的社会福利主张有何特点?并指出其思想来源。
(10分)
(4)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的民生主张有何发展?(6分) 39.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党经历了哪两次历史性的转变?这两次转变各是在怎样的
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又是怎样实现这种转变的?党怎样从中吸取教训,从根本上保证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23分)
40.(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注: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大都是2.0~3.7∶l,而我国只有1.1∶l。发达国家的食品工业产值约是农业产值的1.5~2倍,而中国还不及1/3,发达国家的加工食品约占饮食消费总值的90%,而中国仅占25%左右。
材料二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业面临的竞争已从初级农产品和单个生产环节的竞争,发展到包括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环节在内的整个产业体系的竞争。我国虽然农业资源人均较少、农业生产成本较高,但劳动力资源丰富,如果只是出口初级农产品,这种优势就无法充分发挥。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农业发展必须强化农产品加工环节,以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弥补自然资源条件较差和农产品生产成本较高的劣势。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8分)
(2)运用经济常识,分析说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现阶段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具有的重要意义。(16分)
41.(28分)下面是有关我国经济发展概况的一组图表。
图1 2003~2007年能源消费总量及其增长速度
图2 2003~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注:吨标准煤/万元是国际通用的能耗指标。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回答:
(1)图l、图2与表l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9分)(2)图l、图2与表1之间有什么联系?(5分)
(3)图2与表1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启示?(14分)2009届高三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一)
地理部分试题答题卡
选择题:
非选择题
2009届高三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一)历史部分试题答题卡
选择题:
非选择题
2009届高三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一)
政治部分试题答题卡选择题:24.25.
非选择题
文综地理参1-5 CBBDA 6-11 BCBCDC36.(1)天津(1分)广东(1分)海南(1分)位于我国南方沿海地区,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经济发达,工业基础和科技水平较高(答对3点得6分)
(2)(1分)(1分)青海(1分)塔里木盆地(1分)矿产资源丰富,光照充足,土地辽阔(3分)气候恶劣,水资源缺乏,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缺乏资金和技术(5分)保护生态环境和水资源(2分)
(3)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降低(2分)加快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及交通建设的步伐,加强环境保护,发展科学教育事业,提高劳动力素质水平,提高的管理水平,促进经济发展。(5分,答5点即可)
37.(13分)(1)英吉利海峡(或多佛尔海峡)(2分)扼北海航线要冲;位于莱茵河入海口;地处亚欧桥西端。(答对2点得4分,共4分)(2)甲区以畜牧业、园艺业为主,乙区以种植业为主。(4分)甲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和多雨(温凉湿润),适宜多汁牧草生长;乙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同季),适宜谷物生长。(4分)(3)油气开采和化工:临近北海油田(4分)。机械设备:近钢铁产地(鲁尔工业区);科技力量雄厚(4分)食品工业:乳畜业发达;消费市场广阔。(4分)文综历史参
12-16 BCACD 17-21 CCABC 22-23 CA
38.(1)主张国君(或)组织救济,不主张个人实施救助。(4分)孔子的主张一方面体现了“仁”的思想;另一方面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担忧个人实施救济会损害国君的权威,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5分)
(2)洪仁玕的《资政新篇》;(2分)鼓励私人参与。(2分)
(3)社会福利制度化,强调救济与社会救济相结合,救济与教育有机结合(6分)继承了儒家的“仁”的思想(大同思想),同时又吸收了西方的民主思想。(4分)(4)将民生问题摆在国家建没的首位(高度关注民生问题的解决);明确提出了以发展经济来解决民生问题的途径;明确提出了通过调节来解决社会福利问题(解决以土地为核心的财富分配问题)。(6分)
39.(1)两次历史性转变:由北伐战争的失败到土地的兴起;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8分)
(2)大失败客观上是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的联合力量大大超过了力量。右派叛变了,对党及其工农群众发动突然袭击,以陈独秀为代表的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大失败后,中国党以开展土地、武装反抗为方针,以为代表的一部分党人走出了一条开辟农村根据地,坚持武装斗争,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道路。(4分)
(3)1934年,由于“左”倾错误在党占据统治地位,剥夺了对苏区党和的领导权,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实行消极防御、分兵把守,结果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被迫实行长征。在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及时结束了“左”倾错误的统治,纠正了军事上、组织上的“左”错误,在事实上确立了以为核心党正确领导,从而胜利完成了长征,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掀起了抗日民族战争的高潮。(4分)
(4)从两次失败中,中国党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必须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并从实践中认识军事思想的正确性,因此确立了的领导地位和新的党的正确领导,从而保证了新民主主义的的胜利。(7分)参
24 A 25 A 26 B 27 C 28 C 29 A 30 C 31 D 32 B 33 C 34 C 35 A
40.(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业生产过于分散、规模小、无法形成统一的农产品质量标准;(4分)农产品缺少深加工,附加值低,产业化水平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4分)
(2)①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能为农产品提供更广阔的市场,使农产品的价值得以实现,有利于维护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价值,使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收益得到保障。(4分)②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能够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延伸农业产业链,这样就从整体上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4分)③农产品加工业能够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4分)④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4分)
41.(1)①从图1可以看出,2003—2007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逐年增长,但总体增长速度在2004年后呈现下降趋势。(3分)②从图2可以看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稳步增长,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总体上处于良好态势。(3分)③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单位GDP能耗整体上呈下降趋势,说明我国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降低能耗。(3分)(2)对比图1、图2与表l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能源消耗总量在增加,但单位GDP能耗在逐步下降,说明我国经济发展在向低能耗转型。(5分)(3)图2与表l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5分)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路子;(5分)③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