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氓》导学案(教师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3 00:44:53
文档

《氓》导学案(教师版)

《氓》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吟咏并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大意。2.探究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把握人物形象,逐步提升诗歌鉴赏能力,培养正确的爱情观与人生观。【学习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思考人物命运【学习难点】解读、思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方法指导】通过朗读把握情节与情感;通过合作探究悲剧原因来把握人物形象与表现手法,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与爱情观;通过展示点评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预习案】一、掌握文学常识: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
推荐度:
导读《氓》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吟咏并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大意。2.探究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把握人物形象,逐步提升诗歌鉴赏能力,培养正确的爱情观与人生观。【学习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思考人物命运【学习难点】解读、思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方法指导】通过朗读把握情节与情感;通过合作探究悲剧原因来把握人物形象与表现手法,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与爱情观;通过展示点评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预习案】一、掌握文学常识: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
《氓》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1.吟咏并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2.探究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把握人物形象,逐步提升诗歌鉴赏能力,培养正确的爱情观与人生观。

【学习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思考人物命运

【学习难点】

    解读、思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方法指导】

   通过朗读把握情节与情感;通过合作探究悲剧原因来把握人物形象与表现手法,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与爱情观;通过展示点评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预习案】

一、掌握文学常识:

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诗经》也是我国_现实_主义诗歌的源头,(《楚辞》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源头)它首创的比兴艺术手法和写实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 “雅” “颂” 三部分,按表现手法可分为“赋” “比” “兴” 三类,这六要素合称为《诗经》的六义。

③《诗经》自汉代被奉为儒家经典。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是指《论语》《孟子》 《大学》 《中庸》,“五经”是指《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

二、朗读课文,认清字形,读准字音,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氓(méng)之蚩蚩(chīchī)      将子无怒(qiāng)

匪我愆期(qiān)                乘彼垝垣(guǐ yuán)       

载笑载言(zài)  尔卜尔筮(shì)    体无咎言(jiù)                 以我贿迁(huì)   无与士耽(dān)     自我徂尔(cú )   

淇水汤汤(qí shāng)             渐(jiān)车帏裳(cháng)  

咥其笑矣(xì)                  隰则有泮(xí pàn)

三、再读课文,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以及工具书,疏通理解全诗。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意义。

①匪来贸丝:__匪__通 非 (不是) 

②将子无怒; 无  通_毋 (不要)

③于嗟鸠兮:_于___通_吁_(唉)  

④犹可说兮:说 通 脱(解脱,脱身)

⑤隰则有泮:_泮 _ 通_畔_(边岸)

2.重要字词解释。

氓:那个人                  来即我谋:就

至于顿丘:直送到             将子无怒:愿、请

秋以为期:把……作为         以我贿迁:财物 

无与士耽:沉溺               女也不爽:过错

靡室劳矣:无、没有           言既遂矣:助词、没实在意义

静言思之:助词、没实在意义   总角之宴:快乐

四、理顺思路:

四、理顺思路:完成诗歌结构图:

情    节

表现手法事件
第一章:许婚恋爱
第二章:结婚
第三章:劝诫

比兴

婚变

第四章:控诉

赋比兴
第五章:自省

第六章:决绝

赋比兴决绝
【探究案】

1.反复品读,探究:女主人公为什么会遭遇这样的悲剧命运?请结合诗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可从男子或女子身上找原因,也可从其他方面寻找蛛丝马迹。)

(请一、二、三、四组从男主人公这个方面探究本题,第一、三组展示,第二组点评,第四组补充;

   第五、六、七、八组从女主人公或其他方面来探究问题,第五、七组展示,第六组点评,第八组补充。)

2.吟咏诗歌,说说你从女主人公的婚恋悲剧中获得的感悟。 (各组自由发言。)

    【巩固案】

1.下边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氓”应读“méng”  )

A.氓之蚩蚩(máng)   靡室劳矣(mǐ)      犹可说也(tuō)

B.匪来贸丝(fē i)    乘彼垝垣(guǐ)     自我徂尔(cú)

C.夙兴夜寐(sù)     隰则有泮(pàn)     无食桑葚(shèn)

D.载笑载言(zài)    无与士耽(dān)     渐车帏裳(cháng)

2.对下列四句诗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这一句用了“比”的手法。 )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

C.“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用了赋的手法,直接抒发对男子感情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没尽头。

3.选出运用了借代手法的一句( C 。A、B两项是“比”的手法,D项是顶真的手法。 )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D.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4.从《氓》中找出两个现在还常用的成语,并作解释。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2)信誓旦旦:誓言真挚诚恳可信。

5.补写出下列诗句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2)淇则有岸,____________________。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__。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岁为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

文档

《氓》导学案(教师版)

《氓》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吟咏并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大意。2.探究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把握人物形象,逐步提升诗歌鉴赏能力,培养正确的爱情观与人生观。【学习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思考人物命运【学习难点】解读、思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方法指导】通过朗读把握情节与情感;通过合作探究悲剧原因来把握人物形象与表现手法,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与爱情观;通过展示点评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预习案】一、掌握文学常识: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