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椰子是一种开发潜力巨大的热带经济作物,不仅在食用方面经济效益大,同时也是较高经济价值的油料作物,其应用价值广泛。本文综述了椰子壳、椰肉、椰子水、椰子花及椰子木开发利用及研究情况,同时针对国内现有的开发利用出现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椰子;综合开发;利用
1前言
椰子(Cocos nucifera L)是棕榈科椰子属的多年生热带木本油料作物,椰子树的主要产物为椰果,其形状近球形,由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种皮、种仁(胚乳)、胚、椰子水等部分构成。椰子的外果皮和中果皮俗称椰衣,一般占全果质量的33%-35%;内果皮俗称椰壳,占全果质量的12%—15%,呈黑褐色,质地十分坚实,可制椰壳炭和椰壳粉;种仁供食用,故称椰肉,占全果质量的28%-30%,为椰壳所包覆,富含油脂、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种仁与壳之间有一层紧附在椰肉上的褐色种皮,富含油脂,种皮占去衣椰子质量的3.6%-6.0%.椰子水占全果质量的22%-25%.椰子可供食用的部分为椰肉和椰子水,为全果质量的50%—55%。椰子树的经济寿命为60-70年,在更新椰子树时,椰木的开发利用不容忽视[1]。
椰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整体或部分都可以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2 椰子开发利用
2。1椰子壳的综合利用
椰子外壳即椰衣,据研究,平均每个椰子含有0.4千克的椰衣,其中30%可制成商品椰衣纤维,70%为椰糠.椰糠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为:水分15.37%,灰分6.19%,纤维素24.15%,戊聚糖27。31%,糖醛17.40%,木质素54。78%,氮0。3%等[2].
其中椰衣纤维坚韧而富有弹性,耐腐蚀,防火性能好,可加工成纤维垫、栽培基质、纤维网、扫帚、绳索以及地毯、床垫、隔音板和防震包装材料等[1].椰衣纤维网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优良环保用材,椰衣栽培基质也广泛应用于大棚育苗及培养中。此外,加工椰衣产生的椰糠还是一种性能良好的土壤改良剂。
椰子内壳即椰子硬壳,椰子硬壳质地坚硬,不但可以雕刻成精美别致的工艺品,还可以用来生产活性碳。椰壳活性炭因其强大的吸附性能和综合功能,用途十分广泛,在石油化工、黄金提炼等工业中几乎不可替代。据《本草纲目》记载,椰壳还是一种中药材。椰子硬壳经精细研磨成椰子壳粉末,可用作暗色塑料和硬质橡胶的填充料,将椰壳粉加热至高温,它会软化,经高压模压成各种形状,冷却后能熔合在一起,并保持其形状,而且具有椰壳原来的硬度,椰壳这一性质,使其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3].椰子硬壳还可以用于制作各种精美的海南特色的纪念品,在旅游业中会有一定经济效益。由于椰子壳的木质素含量较高,而且在潮湿环境下椰子壳不易分解,十分耐用,因此椰子生产国已形成将椰子壳雕刻成各种工艺品和制作灯罩、乐器、碗、勺等用具的行业[4]。
2.2椰肉的综合利用
2。2。1直接食用椰肉
椰子肉营养丰富,香甜可口,既可生食,也可制成椰片、椰丝、椰角、椰蓉、椰子饼,或加工成椰子油、椰子汁、椰子粉、椰子糖、椰子酒、椰子酱、椰子糕等营养丰富的特色食品。近30年来,全球食品椰干(DCN)出口量由11万t增至目前的25万t,增长率约达130%,椰干的主要进口国为德国、孟加拉国、韩国、日本[5]。
2。2.2提取椰子油及利用
椰子的出油率高达60 %,为其它油料作物所莫及(油棕仁为46%,花生仁为44%,大豆为17%)。椰子油可食用,含大量的月桂酸及其它活性成分(如中碳链脂肪酸甘油酯、VE等),具有抗氧化、抗菌、提高人体免疫力、防止动脉硬化、预防肥胖等系列保健功能,是重要的保健食品和医药试剂原料[1]。椰子油可用于化妆品,生产防晒霜、护肤品、口红及唇膏等,也可用于工业制造机械润滑油、高级洗涤剂、香皂、牙膏等[1]。
原生态椰子油(VOC)用湿法加工在控制温度的条件下直接从椰奶中提取的保留了绝大多数不皂化成分例如多酚化合物和 VE具有许多有益的功能[6]。
2。2.3提取蛋白质
利用磷酸盐缓冲溶液从椰子肉中提取椰子分离蛋白质,椰子蛋白质中含有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营养价值高;而且椰子蛋白有降血脂、降低胆固醇、抑制高血脂症等保健功能[7]。虽然单个椰子的蛋白质含量比较低,但由于椰子产量很大,因此椰子蛋白质也是丰富的植物蛋白质资源.
2.2。4提取不溶性膳食纤维
椰子渣是生产椰汁和椰油的主要副产物,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蛋白质及脂肪,一部分经处理后用作饲料,另有一部分被制成椰蓉.采用酶法提取其中的不溶性膳食纤维,可以更高效的利用椰肉,拓展椰肉的利用途径和方向[8].
2.3椰子水的综合利用
椰子水是椰子果腔内的液体胚乳,主要成分是糖、矿物质、蛋白质、氨基酸及其它微量成分,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饮料[9].其具有促消化、利尿、抗菌消炎等药用价值,临床上可用于辅助治疗肝炎、肠胃炎及口腔溃疡治疗; 微生物学上可作为微生物培养基,还可应用于鲜花保鲜,生产营养饮料、制酒、醋等。
目前椰子水除了作为嫩果直接鲜饮外,主要用于生产椰纤果,椰纤果是一种天然食品原料。它是经优质的椰果采用 100%的新鲜椰子水发酵制成,是一种白色或乳白色凝胶状物质,可添加于杂果罐头、果冻、饮料、珍珠奶茶等食品中,椰纤果不仅可作新型食品加工半成品和添加剂,还可作新型生物材料。相信椰子水还可以开发成其他更有用的产品,应用前景明朗。
椰子水还可用于制作椰子纳塔,以椰子水为主要原料,通过微生物的作用,由培养液表面长出一种乳白色凝胶状厚膜,该膜经加工后制成的罐头类食品.纳塔是一种高纤维低脂肪低热值的食品,它具有减肥和防癌的功能.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微生物纤维素的发酵工艺和用途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10-14]。另外,有关研究人员已以椰子水等为原料研制出纳米微生物纤维素,可望在纳米药物载体、高性能材料和国防上得到广泛应用。
2.4椰子花的综合利用
椰子花主要用途在于它的花序汁液,子花序汁液(椰花汁)是取自嫩的未绽开椰子佛焰苞的纯绿色天然饮品[1].在东南亚,椰花汁的采集与加工已非常普及,其产品有椰子果酒、蒸馏酒、椰子糖浆、椰棕糖、饮料醋等,其中椰花汁果酒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富含维生素和氨基酸的低度酒或饮料。在国内,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已经摸索出椰花汁的采集技术,并开发出了椰花汁果酒、白酒和醋等产品。
将未开放的椰子佛焰苞用木棒敲打,然后用绳子把花苞扎紧,把花苞向下弯曲,约2~3周后就可割取椰花汁。椰花汁用容器收集后让其发酵成酒,或精深加工成饮料、酒、醋和固体饮料等,也可熬制成椰花汁糖[1].
2.5椰子木的综合利用
树龄超过50年以上的椰子木质地坚硬、花纹美观,椰园更新时按市场需要锯成圆木,运回椰木加工厂。圆木锯成板材(边材),心材因质地松一般不用。树高 15—25 m,直径 0.2-0。5 m,材质较粗,表层密度大,坚硬耐用,是海南农村人们盖房子的木材之一。在加工利用上适用于拼花地板、家具、雕刻、嵌板及海岸设施,艺术装饰制品; 树干木炭还可以制造活性炭[14]。但目前我国椰子木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3国内开发利用存在问题
现今国家大力建设国际旅游岛,旅业在海南发展较好,但海南现有的椰子种植不仅不能满足现有需求,还得充国外进口大量椰子.其他种植省份同样存在种植量面积及管理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总产量。
3.1扶持力度不够
椰子种植年限较长,地方种植成本较高,资金回流速率过低,扶持不足的情况下,严重影响椰子的种植面积.同时在科研上对椰子的研究支持较少,导致椰子开发利用不能更深入,附加值较低,经济效益不明显。并且由于推广经费不足,科技成果不能迅速转化为生产力[15]。
3。2技术装备落后
由于椰子的开发研究有限,产品品种价值量低,椰子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落后,大部分椰子产品是采用传统的手工或半手工方式加工的,产品单一,质量差,生产规模小,生产效率低,不能形成产业化,也造成了成本的增加和市场竞争力的削弱;.缺乏深加工的综合利用,无法朝着系列化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椰子资源的浪费,不能有效地刺激整个椰子产业的蓬勃发展.
4 发展对策
4.1加大产业扶持力度
地方应当积极扶持当地椰子种植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研发更多的新产品,拓宽椰子的综合开发利用途径.如利用椰子中果皮部分的纤维性可生产纸板、轻质建材板等包装和建筑装饰复合材料、床垫的填充物等[15]。
4。2 技术集成
单一技术构成,其生产产品价值量较低,市场小,竞争力不足.应当综合各种加工生产技术,综合利用,开发更加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同时种植椰子可以与养殖等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自然资源,解决饲料、肥源问题,还增加农副产品的价值,减轻环境处理负荷,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达到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效果.
5结束语
由于椰子的用途广泛,开发利用价值高,市场前景良好,加上海南具有发展椰子产业的独特优势。因此,椰子的开发利用前景是广阔的,但如何更加全面合理地开发利用椰子,是值得研究的问题,还需要作更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工作。
参考文献
[1] 夏秋瑜 等,椰子的利用价值及综合加工技术[J].中国热带农业,2007。3,37—38
[2] Cledualdo B,Perez。 The Philippines recommends for coconut (3)[M]. Manila: Philippine Coconut For Agriculture,Forestry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1993,136—137
[3] 肖红,易美华.椰子的开发利用[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6,21(3):183—1
[3] 孙程旭 等,椰子副产物的应用与发展[J].中国热带农业,2011。1,38:45-47
[5] EMBUSCADO M E , MARKS J S, BEMILLER J N. Bacterial cellulose I: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by Acetobacter xylinum[J]。 Food Hydrocolloids, 1994, 8( 5): 407-418
[6]Nevin K G,Rajamohan T.Beneficial effects of virgin coconut oil on lipid parameters and in vitro LDL oxidation[J]。 Clinical Biochemistry, 2004, 37:830—835
[7] 郑亚军 等,椰子分离蛋白质提取工艺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9,30(01):226-230
[8] 李凤。椰子渣不溶性膳食纤维酶法提取[J].食品科学,2008,29(10):215-216
[9] 刘敏。椰子水营养成分的分析[J].云南热作科技,2001,24(4):38—40
[10] OKIYAMAA, SHIRAEH, KANOH,et al. Bacterial cellulose I: Two-stage fermentation process for cellulose production byAcetobacter aceti[J]。 Food Hydrocolloids, 1992, 6( 5): 471 — 477
[11] HEOMoon—soo , SONHong—joo。 Development of an optimized, simple, chemically defined medium for bacterial cellulose production byAcetobacter sp。 A9 in shaking cultures[J]. Biotechnol Appl Biochem, 2002, 36(1): 41-45
[12] EMBUSCADOM E , MARKS J S, BEMILLER J N。 Bacterial cellulose I: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by Acetobacter xylinum[J]. Food Hydrocolloids, 1994, 8( 5): 407 - 418
[13] BROWN Jr RM。 Understanding nature.s preference for cellulose I assembly: Toward a newbiotechnology era for cellulose[A]. Proc Inter Symp Fiber Sci andTech[C]. Japan : The Society of Fib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94。437—239
[14] BROWN Jr R M。 Emerging technologies and future prospects for industrialization of microbially derived cellulose[A]。Harnessing biotechnology for the 21st Century[C]. Washington D C: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992。 76—79
[14] 刘燕吉,王怀军,张立非.椰子木、抽木、橡胶木等热带木材加工利用的考察报告[J]. 福建热作科技,1991(3):10-13
[15] 曾鹏 等.我国椰子副产物的利用现状及对策[J]。江西农业学报,2011,23(8): 42—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