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山东省潍坊市2016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3.4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导学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3 00:44:57
文档

山东省潍坊市2016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3.4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导学案

第四课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考纲定位】考点展示考情分析和命题预测还原高考1、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影响、态度2、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3、文化创新途径、意义1、在当前城镇化、工业化过程中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问题常常是命题的角度;2结合当前文学艺术及科技的发展考察文化创新的途径,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命题。(2015广东卷)32.(2015·安徽)82015•浙江卷)40.(2015天津卷)14(2014·安徽)7传统文化(2015•四川卷)13.(2014天津卷)10文化创新【课前知识梳理】(回扣教材、夯
推荐度:
导读第四课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考纲定位】考点展示考情分析和命题预测还原高考1、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影响、态度2、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3、文化创新途径、意义1、在当前城镇化、工业化过程中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问题常常是命题的角度;2结合当前文学艺术及科技的发展考察文化创新的途径,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命题。(2015广东卷)32.(2015·安徽)82015•浙江卷)40.(2015天津卷)14(2014·安徽)7传统文化(2015•四川卷)13.(2014天津卷)10文化创新【课前知识梳理】(回扣教材、夯
 第四课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考纲定位】

考点展示考情分析和命题预测还原高考

1、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 、影响、态度2、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3、文化创新途径、意义

1、在当前城镇化、工业化过程中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问题常常是命题的角度;

2结合当前文学艺术及科技的发展考察文化创新的途径,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命题。

(2015广东卷)32.

(2015·安徽)8

2015•浙江卷)40.

(2015 天津卷)14(2014·安徽)7

传统文化

(2015•四川卷)13.

(2014 天津卷)10

文化创新

【课前知识梳理】(回扣教材、夯实基础)

核心考点一: 传统文化的继承

1.传统文化的含义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传统文化的继承

 内容(含义)

地位 作用

传统

习俗

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传统

建筑

“凝固的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丰富的艺术装饰,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并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传统

文艺

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等

中国传统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易错易混点拨】正确区分传统习俗与落后文化

(1)二者含义不同: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而落后文化则是指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和庸俗色彩的文化。

(2)落后文化通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但落后文化并非仅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

(3)我国传统习俗中既有前人积累的精华,也存在糟粕性的内容,所以通过传统习俗表现出来的文化也并非都是优秀文化。 

3.传统文化的特点

历史性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继承性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
相对

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鲜明的

民族性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易错易混点拨】区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两个特点

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的角度即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性;而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注意把二者区分开来

4.传统文化的作用(双重性)

积极作用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如果传统文化一成不变,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5.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核心考点二: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1.正确认识和把握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继 承发 展
原因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健康的内容,同时具有消极的、落后的部分。这些积极成分具有重要现实价值

随着社会生产力、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也应随着社会生活而变化

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 素影 响
社会制度

的更替

每当社会制度发生新旧更替时,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

科学技术

的进步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思想运动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新文化运动”“启蒙运动”等都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大大促进了文化自身的发展

教育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课堂活动区】

一、(突破重难点、澄清易混点)

传统文化继承发展

传统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只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才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传统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在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上,反对割裂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对待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1.2015年9月27日,在孔子诞辰2 565年来临之际,济宁市在曲阜举办了第31届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此次孔子文化节的主题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共建文明首善之区”。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遗产?

二、易错易混点辨析

(1)传统文化就是过去的文化

(2)文化总是先继承后发展

(3)新的文化形态代替旧的文化形态没有继承只是发展

感悟高考

1、(2015•海南卷)17.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之美誉的中国珠算 

①产生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     ②体现了实用价值与文化价值的有机统一

③表明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可靠     ④印证了认识工具是认识的重要来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2015•海南卷)18.中国珠算成功申遗 

①提供了创新中华文化的成功案例     ②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③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互鉴           ④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2015•山东卷)3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物日益增加,数字化资源在图书馆馆藏中的比例不断上升。2014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向读者提供了大型数字化产品——《中华经典古籍库》,为读者查阅古籍,了解传统文化提供了方便。由此可见

A科学技术发展决定文化的性质     B.史书典籍印证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C.传统文化的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D.文化传播手段的丰富有助于文化的传承

4、(2015•北京卷)26盘龙藻井变身雨伞,飞檐角上的瑞兽蹲踞在铅笔上,朝珠成了时尚耳机……北京故宫博物院一改人们印象中的“正襟危坐”,以管藏文物和古典建筑为元素创作了多款热销产品。这说明

A文化继承的核心是发掘其经济价值     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需要保持稳定

C文化遗产与当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求可以对接

D应当通过市场运作,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5、(2015·安徽)8.回首三十多年来的神州大地,许多人远离故乡,漂泊打拼于异地他乡,乡愁何寄?乡愁是不可泯灭的记忆,是挥之不去的乡音缭绕,是故乡的风土人情在灵魂上的烙印。由此可见

①乡愁的影响深远而持久               ②乡愁增进了文化归属感  

③乡愁是乡土文化的标志               ④乡愁是民族文化的灵魂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课后检测试题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央视春晚小品《扶不扶》凭借诙谐的语言演绎了“老人摔倒了该不该扶”的社会话题,既收获了笑声,也通过“人倒了咱不扶,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等平实的台词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这表明我国(  )

①文化创新首先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②文艺作品只有扎根现实才具有生命力

③艺术作品应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发展的根本任务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这说明

①推动文化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②推动文化发展,关键在于创新

③创新是发挥文化作用的基础           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安身立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对我们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富有启迪意义。这说明(  )

①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②先进的现代文化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③弘扬传统文化就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④我们要善于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4.国学大师季羡林在生前曾强调:一个国家应该重视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和传承。之所以要重视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因为(  )

①本民族传统文化是至高无上的,是优越于其他民族文化的

②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文化也就不能丰富发展

③传统文化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有人主张,传统民俗节日应考虑恢复一些对现代有积极作用的古俗,还应扩充其新的内涵。如在春节宣传一些振兴中华文化的内容;在清明节提倡植树来缅怀亲人与先烈,在中秋节宣传和谐团圆;在重阳节宣传敬老爱幼等。下列对上述主张的价值判断正确的是(  )

A.错误,因为传统文化有相对稳定性,应保持不变

B.错误,因为传统文化有鲜明的民族性,扩充其内涵就是否定其民族性

C.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只有因时而变,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

D.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只有彻底改变,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

6.贴窗花,写春联,辞旧迎新;年夜饭,压岁钱,阖家团圆;发微信,拜大年,走亲访友;花各异,韵相同,岁岁年年。中国式过年魅力无穷,在于它

A.涌动着人们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    B.引领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潮流

C.汇集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全    D.展现各民族和睦相处的美好图景

7、“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古便是有识之士所遵从的信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春节期间,电视台播出“家风”系列报道后,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请你运用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完成下表。

网友观点体现的道理
甲: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诗礼传家的内涵会随时代变化,但不管如何,诚信、正直、勤奋等核心的价值观念应被长久坚守

乙:社会在发展,家风可以注入新的元素和时代精神

丙:传统的家风强调长幼尊卑的秩序和礼节,但将这些礼节苛求后辈都做到,则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

丁:向上、向善的家风,于家庭、于个人都有积极的作用。而且,好的家风也有利于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文化生活  第四课参

重点难点突破

【解析】既要回答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又要辩证对待传统文化,看到其双重性;既继承又发展传统文化。

答案:(1)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传统文化遗产作为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我们应珍惜和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反对只注重文化遗产经济价值的错误观点。

(2)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我们要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实现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

易错易混点辨析

(1)Ⅹ(2)Ⅹ(3)Ⅹ

感悟高考

1、A   2、D  3、D   4、C    5、A 

检测

1、C  2、A  3、B   4、D    5、C 6、A 

7、【解析】以“家风”系列报道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读甲、乙、丙、丁观点中的有效信息,提取传统家庭教育中诗礼传家的内涵随时代变化、注入新的元素和时代精神、礼节苛求、积极作用等关键信息,归纳出文化生活中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的作用等知识点。

答案: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又能够因时而变 ②对待传统文化要不断推陈出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③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④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能对社会与个人起积极的作用。

文档

山东省潍坊市2016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3.4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导学案

第四课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考纲定位】考点展示考情分析和命题预测还原高考1、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影响、态度2、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3、文化创新途径、意义1、在当前城镇化、工业化过程中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问题常常是命题的角度;2结合当前文学艺术及科技的发展考察文化创新的途径,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命题。(2015广东卷)32.(2015·安徽)82015•浙江卷)40.(2015天津卷)14(2014·安徽)7传统文化(2015•四川卷)13.(2014天津卷)10文化创新【课前知识梳理】(回扣教材、夯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