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拼写
在下面段落中的横线上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注意把字写美观。
北京申办 2022 年冬季奥运会成功,这是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bēi) 。首都北京获得了“双奥之城”的头(xián) 人们将这份荣(yù) ,(zhuǎn) 化为投身体育运动的积极行动。不论是夏日炎炎,还是(là) 寒冬月,总能看到人们(duàn) (liàn) 的身影,热爱体育的人们使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洋溢着(bó) (bó) 生机。
2. 填空
“撇”字中的第四笔是 ;“魔”字的部首是 。
3.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下列每一行中都有一个带点字读音是错误的,用“√”标出。
(1) A.剥削xuē B.一缕lǚ C.幅度fǔ D.哄堂大笑hōng
(2) A.窜过cuān B.瑰丽guī C.凶悍hàn D.卓有成效zhuó
(3) A.喧哗huá B.鼻祖bí C.憧憬chōng D.养尊处优chù
(4) A.英俊jùn B.侵蚀shì C.阻击zǔ D.积劳成疾jí
4. 单选
下列每一行中都有一个错别字,用“√”标出。
(1) A.插秧 B.残暴 C.生绣 D.赤裸裸
(2) A.捐赠 B.栗子 C.揉皱 D.杂绊儿
(3) A.展览 B.抽屉 C.机械 D.麦牙糖
(4) A.耸肩 B.裂逢 C.匪徒 D.圣诞树
5. 单选
下列带点字与“语重心长”的“重”意思一样的一项是
.重于泰山 .尊师重教 .情深义重 .军事重地
6. 单选
把“孰为汝多知乎”中“孰”字的正确解释,用“√”标出。
A.你 B.谁 C.判断 D.成熟
7. 单选
与“通国之善弈者也”中“通”字意思一样的一项是
.通夜不寝 .畅通无阻 .中西贯通 .通晓古今
8. 单选
结合情境,请你选择最恰当的语句补充妈妈的话。
喜爱舞蹈的小林问妈妈,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舞蹈水平。妈妈说:“要学会一种技艺,可不是容易的事。正所谓‘ ’没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就不会有很高的造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9. 课外书屋中推荐阅读了题材小说,如《红岩》《铁道游击队》《红日》《小游击队员》《赤色小子》等。很多同学阅读后认为,当下的学生读题材小说有着重要的意义。结合你阅读过的一本题材小说,说说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
10.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课文《匆匆》节选段落,再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 作者在描写时间怎样匆匆流过时用词不同,如“过去”“跨过”,请你从文中再找出至少三处类似的词语,先用横线画出词语,再将这些词语联系起来看,你体会到了什么?
(2) 根据重点语句,填写表格。
| 重点语句 | 蕴含的复杂情感 |
|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 | |
| 我掩着面叹息。 |
11.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阅读短文,完成下面各小题。
小嘎子和老钟叔
老钟叔是地区队的侦察排长,叫钟亮。他多年从事侦察工作,多次出色完成侦察任务。因为生病,老奶奶将他隐蔽在偏俯的韩家祠堂里。韩家败落,已十多年不住人了,满院子尽是野草藤蒿,荒得像座古庙。又因为这地方的大门终年给一把铃铛大锁倒锁着,不论是敌人,还是一般群众,都没有对这儿生过疑心。一年多中,很多同志秘密在这里养伤,从不曾出过岔子。
这老钟叔虽然三十多岁了,身上又有病,可嘎子缠着他时,他却没有一点儿不耐烦。一天到晚乐阿呵的,唱小曲、破谜语、编快板、说笑话儿,给小嘎子讲英雄故事……转眼就和嘎子成了撕不开扯不断的朋友了。
现在,小嘎子揣好给老钟叔的食物,打北屋出来,兴奋地直奔东墙根去。在那里,一排儿戳着十几个苇个子,好像贴墙立着一扇大屏风。他若无其事地走上前去,假装转圈玩,回身看看四下无人,便把第三个苇个子轻轻挪开,一侧身,就从缝儿里钻进去了。然后又回身把苇个子原封摆好,猫着腰,在那苇与墙之间的小夹道中往前摸,又钻过一个窟窿,几经辗转才轻悄悄来到南屋,推开那块独扇的小门儿。
屋子里一片昏黑,老钟叔坐在烂草上,“凿壁偷光”似地就着一道亮儿在弄一件什么东西。小嘎子近前一看,惊喜得跳起来。原来老钟叔削成了一把木头手。啊,削得多么精巧呀!
小嘎子咂着小嘴儿,像眼珠子一样捧在手里:“哎呀呀,叫我可怎么谢你吧?”
你当这是给你的吗?”老钟叔故意慢吞吞地逗他说。
不给我给谁?”嘎子疑惑了。
给呀—给一个勇敢、坚决抗日的小英雄!”
他是谁?他在哪儿?”
你猜。”
小嘎子两个眼珠子骨碌一转,叫一声:“猜着啦!——就是我!”说着,他做个拉栓的姿势,闭上左眼,朝着坯缝儿一瞄,喊道:“狗汉奸!哪厢逃走!一啪!”
嘘——街上都听见了!”老钟叔连忙指指窗外,止住他,可一股柔和的笑纹,却从心底涌上脸来。“好,送你就送你吧。可你要当得起勇敢、坚决的小英雄啊!”
那是当然!”小嘎子把“手”往腰里一别,挺起小胸脯,“一二一,一二一!”满屋子开起正步来,刚刚转得两圈,却忽地朝前一扑,搂住老钟叔的脖子满怀期待地问:“老钟叔,我想跟你当个侦察员去,要我不?”
老钟叔把大手扣在他头顶上,笑了笑,一股老侦察员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好嘎子,当侦察员要经得住考验和历练。不光得勇敢,还得遇事沉着!”
啊!那怎么就能沉着了呢?”
一句话,得有一颗到底的铁心!”老钟叔挺直了腰板,“你要真想干我们这一行,我就再讲个英雄的故事给你听。”
小嘎子被老钟叔感染了,他拿定了主意,要做一个保家卫国的战士,激动得连忙收起“手”,一曲腿跪坐在老钟叔的对面,庄重地凝起神来听。
(节选自徐光耀《小兵张嘎》有删改)
(1) 边读短文边思考,照样子,简要填写表格。
| 自然段 | 概括主要内容 | 老钟叔的特点 |
| ①——② | | 特点 1:侦察经验丰富 |
| 特点 2: | ||
| 特点 3: | ||
| ③——⑰ | 特点 1: | |
| 特点 2: | ||
| 特点 3: |
A.韩家祠堂的居住环境好,适宜生病养伤的同志好好休息。
B.韩家祠堂地方偏僻,大门终年给一把大锁锁着,不住人。
C.韩家祠堂满院子尽是野草藤蒿,而且院子中岔路较多。
(3) 把短文中描写嘎子情感变化的词语,填写在括号里。
兴奋—— —— —— ——激动
(4) 在阅读这篇短文后,老师和同学们对嘎子的形象进行交流。老师说:“我们在阅读小说时,把握住主要情节,抓住具体的细节描写,可以更好地感受人物形象。读了这篇节选,你认为嘎子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呢?”
下面轮到你发言了,你会怎样与大家交流呢?请拟一段发言。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要进院子先得入门,四合院好比一本大书,这大门就是封面。人们见到一本书,都先看封面。了解一下它是谁写的,什么内容?四合院也一样,生人到此,在门前一站,上下左右一瞧,对这家主人就能知道个大概齐。是官宦还是商人?若是又是什么品级?是否王公贵族?有什么爵位?受什么封赏?从这大门上都能找到记号,看到标志。如果要进去拜访,知道这些就不会失礼露怯。
简要批注:
(摘自邓友梅《四合院》有删改)
【材料二】
四合院,顾名思义,“四”就是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合”就是合拢、围合,“院”就是庭院。四个方向的房屋把一个庭院围合在中间。四合院是中国传统住宅建筑最主要的形式。全国各地都能找到具有四合院特征的建筑,其中以北京四合院最典型。
人们在描述四合院规模的时候,一般喜欢用“进”。简单来说,“进”就是院落,一进就是一个院落,以此类推。院落是四合院空间的基本单元,北京四合院是由一个个院落组合而成的。常见的空间类型有:一进院落、二进院落、三进院落、四进院落及一些大型复合型院落。标准的四合院是三进院落。这里所谓的“标准”,是指它包含了北京四合院的所有必要特征,并满足三代同堂这样一种中国普遍的家庭模式的居住需求。
【材料三】
七百多年前的元朝把都城建在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元大都的规划方式,就是把各个四合院住宅进行统一的归置,住宅与住宅间形成的交通空间,就是“胡同”。到了明清,四合院住宅不断发展完善,北京的住宅就有了“北京四合院”这个专有名词。
【材料四】
下面是以三进四合院为例,鸟瞰一个标准四合院的组成。
四合院的建筑有一套固定的规格:北面称正房,坐北朝南;东西称厢房;南面称倒座房。中间是院子,整体由抄手游廊贯通。每个四合院都有一个入口,这就是正门,又叫街门或宅门。中国有“紫气东来”的说法,祥瑞的事物都来自东南方,所以四合院的正门大都修筑在整个院落的东南角。
(材料二至四均摘自谢小振《四合院里的小时候》有删改)
【材料五】
胡同和四合院是一体。胡同两边是若干四合院连接起来的。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体现着城市文化。四合院是一个盒子。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独门独院”。北京人也很讲究“处街坊”。“远亲不如近邻”“街坊里道”的,谁家有点事,婚丧嫁娶,都得“随”点“份子”,道个喜或道个恼,不这样就不合“礼数”。但是平常日子,过往不多,除了有的街坊是棋友,“杀”一盘;有的是鸟友,不约而同,各晃着鸟笼,到天坛城根、玉渊潭去“会鸟”。
简要批注:
(摘自汪曾祺《北京的胡同》有删改)
(1) 结合材料,进行判断,对的写“T”,错的写“F”。
(1)元朝有了“北京四合院”这个专有名词。
(2)标准四合院在建筑形式上讲究东西对称。
(3)正房在后罩房的南面,在倒座房的北面。
(2) 综合运用以上阅读材料,在“各具特色的民居”调查活动中做一次发言。在方格中简要写出你的发言提纲。
(1)根据对材料的整体把握,给发言起个题目,写在表格中。
(2)列出发言提纲(可以用文字、图示等形式呈现)。
具体要求:
题目与提纲相符合;
在提纲中注明详略安排;
详细发言的部分,要体现出对至少两个不同材料的综合运用。
| 题目:《 》 | |
| 提纲 | |
(4) 阅读了以上五个材料之后,我产生的新思考或者新问题是: 。带着新的发现,我将走进书本或者生活中继续学习。
13. 写作
习作(二选一)。
按要求写作。
1.漫画是画家从生活中取材,运用夸张。比喻等手法,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某些事。下面这幅丰子恺先生的漫画《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你能不能体会到画家的用意呢?画家的用意就蕴含在图意中。把这幅漫画的图意以及你的想法写下来,题目自拟。
2.天地之间有许多美妙的声音:泉水的叮咚声,悠扬的乐曲声,朋友的问候鼓励,厨房传来的炒菜声……美妙的声音传递出美好的情感。你觉得哪种声音是美妙的?这美妙的声音中,又传递出怎样美好的情感呢?请以“美妙的声音”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
答案
1. 【答案】碑;衔;誉;转;腊;锻;炼;勃;勃
【解析】此类题考查对常见字字音字形的辨识能力,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和现代汉语的字形,注意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的读音和字形,能够准确辨别和识记。
2. 【答案】、;鬼
【解析】考查笔画笔顺和偏旁部首的识记,平时应注意积累,注意判断。撇的第四笔是丶。魔的部首是鬼。
3. 【答案】
(1) 幅度fǔ
(2) 窜过cuān
(3) 养尊处优chù
(4) 侵蚀shì
【解析】
(1) 考查常见的字音,应该多记多背。幅度fǔ错误,应该为fú。
(2) 窜过cuān错误,应该是cuàn。
(3) 养尊处优chù错误,应该是chǔ。
(4) 侵蚀shì错误,应该是shí。
4. 【答案】
(1) 绣
(2) 绊
(3) 牙
(4) 逢
【解析】
(1) 本题考查的是识别字形的能力。此类题先认真审题,明确题干要求,再调动知识储备迅速识别字形。C 生绣错误,应该是生锈。
(2) 本题考查的是识别字形的能力。此类题先认真审题,明确题干要求,再调动知识储备迅速识别字形。D 选项杂绊儿错误,应该是杂拌儿。
(3) 本题考查的是识别字形的能力。此类题先认真审题,明确题干要求,再调动知识储备迅速识别字形。D 选项麦牙糖错误,应该是麦芽糖。
(4) 本题考查的是识别字形的能力。此类题先认真审题,明确题干要求,再调动知识储备迅速识别字形。B 选项裂逢错误,应该是裂缝。
5.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理解。“语重心长”的“重”意为:郑重恳切。A 项中的“重”意为:价值大。B 项中的“重”意为:敬重。C 项中的“重”意为:郑重恳切。D 项的“重”意为要紧、重要。故选 C 项。
6. 【答案】B
【解析】该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平时要注意积累。遇到不懂的,要经常翻阅《古汉语常用词词典》。在具体操作中,可以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再进行判断。这里的孰是哪个、谁的意思。
7. 【答案】A
【解析】考查词语含义理解。“通国之善弈者也”的意思是:是全国的下棋高手。通就是全部整个的意思。在 ABCD 中,A 的通夜就是整夜的意思,和题干相同。CD 的通意思相同,是了解知道的意思。畅通无阻的通是连接通畅的意思。答案选 A。
8. 【答案】B
【解析】考查名篇名句的识记与运用。从妈妈说的话来看,妈妈是要小林注意多锻炼用来积累经验。
A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这句话出自《孟子·学弈》,意思是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说的是学习应该专心致志。与题目语境不符。
B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出自刘勰的《文心雕龙》。形容掌握很多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很多柄剑之后才懂得如何识别剑器。意思是多加练习,才会积累经验,才会熟练。符合语境。
C“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出自唐朝文学家韩愈的《师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不是生出来就都懂得许多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所以,应该多学习,多求师。不能用在这里。答案选 B。
9. 【答案】我认为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因为题材小说能够让我们知道战争的残酷,让我们能够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比如《铁道游击队》不仅歌颂了铁路工人抗击日寇的顽强意志和英勇战斗精神,也让我们不忘国耻,明白落后就要挨打。
【解析】本题考查课外阅读的知识,要求学生课下注重积累,拓展自己的知识。本题结合题材的小说回答,言之有理即可。例,我认为这个观点是正确的,阅读革题材的小说对学生有重大意义,像《铁道游击队》不仅歌颂了铁路工人抗击日寇的顽强意志和英勇战斗精神,也让我们不忘国耻,明白落后就要挨打。
10. 【答案】
(1) “飞去”“闪过”“溜走”体会:时间是我们人生中最宝贵且珍贵的东西之一,如果不好好珍惜的话,它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溜走,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指缝中的时间,用好生命里的一分一秒。
(2) 复杂情感:①对时光流逝自己却无法去挽留的无奈之情;②油然而生的对时间的珍惜之情;③对时间流逝太快的感叹之情
(3) 日子从操场上溜走,上体育课跑步的时候,陪朋友散步的时候,我尝试着抓住它的尾巴,但它就随风飘走了;日子从和同学的谈笑中流走,在和同学解答数学题的时候,和好有讨论自己的偶像的时候,我尝试着留住它,但它在谈笑声中走掉;日子从黑板上流走,我看着黑板上从一个字都没有到写满一整个黑板再到黑板上的字全都被擦掉,那时我意识到时间随粉笔字一起溜走了。
【解析】
(1)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特殊动词的理解分析能力。在文段中可以找到“飞去”“闪过”“溜走”等表示时间流逝的词语,节选文段讲的是作者通过生活中的各个小小的片段所理解的时间的流逝,主要是想表达自己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时间的珍惜之情。
(2)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通过文章句子来分析情感的能力。本题可以抓住“叹息”这类直接描述心情的句子,直接可以看出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匆匆”一词直接写出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也从侧面写出了作者油然而生的对时间的珍惜之情。
(3)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仿照句子的能力。首先要清楚例句的句式,仿照句子可以适当选择一些修辞手法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仿照句子要围绕珍惜时间这个主题来写。
11. 【答案】
(1) 侦察员老钟叔生病了隐藏在韩家祠堂,和嘎子成为了朋友;热情耐心;见多识广;老钟叔送给了嘎子一把手工,嘎子受到老钟叔感染,也要当侦察员;心灵手巧;小心谨慎。
(2) B
(3) 惊喜;疑惑;期待
(4) 我认为嘎子最突出的特点是聪明机灵,文中“他若无其事地走上前去,假装转圈玩,回身看看四下无人,便把第三个苇个子轻轻挪开,一侧身,就从缝儿里钻进去了。然后又回身把苇个子原封摆好,猫着腰,在那苇与墙之间的小夹道中往前摸,又钻过一个窟窿,几经辗转才轻悄悄来到南屋,推开那块独扇的小门儿。”运用动作描写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嘎子的小心谨慎、聪明机灵。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段落大意的把握。前面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侦察员老钟叔生病了隐藏在韩家祠堂,和嘎子成为了朋友的事。前面的自然段主要写了老钟叔送给了嘎子一把手工,嘎子受到老钟叔感染,也想要当侦察员的事。
(2) 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韩家败落,已十多年不住人了,满院子尽是野草藤蒿,荒得像座古庙。又因为这地方的大门终年给一把铃铛大锁倒锁着,不论是敌人,还是一般群众,都没有对这儿生过疑心。”可以知道之所以没有出岔子是因为韩家祠堂地方偏僻,大门终年给一把大锁锁着,不住人,这里的居住环境并不好,因此这道题的正确答案为 B。
(3) 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嘎子先是看到了,所以很惊喜,然后老钟叔说不是给他的,于是又很疑惑,最后问老钟叔要不要他当侦察员,充满了期待。
(4) 本题考查人物性格特征的内容,要求学生结合短文,找到描写嘎子的段落、句子,总结人物性格特征。文中“他若无其事地走上前去,假装转圈玩,回身看看四下无人,便把第三个苇个子轻轻挪开,一侧身,就从缝儿里钻进去了。然后又回身把苇个子原封摆好,猫着腰,在那苇与墙之间的小夹道中往前摸,又钻过一个窟窿,几经辗转才轻悄悄来到南屋,推开那块独扇的小门儿。”运用动作描写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嘎子的小心谨慎、聪明机灵。
12. 【答案】
(1) (1)F
(2)T
(3)T
(4)F
(2) 北京四合院;略说发展背景,详说具体构造,还有院落。四合院发展于元朝,在明清时有了“北京四合院”这个专有名词,标准四合院在建筑形式上讲究东西对称,四合院的建筑有一套固定的规格:北面称正房,坐北朝南,东西称厢房;南面称倒座房。中间是院子,整体由抄手游廊贯通。每个四合院都有一个入口这就是正门,又叫街门或宅门。
(3) 院落是四合院空间的基本单元,北京四合院是由一个个院落组合而成的。常见的空间类型有:一进院落、二进院落、三进院落、四进院落及一些大型复合型院落。标准的四合院是三进院落。(文中批注:组成四合院的院落)四合院的建筑有一套固定的规格:北面称正房,坐北朝南;东西称厢房;南面称倒座房。中间是院子,整体由抄手游廊贯通。每个四合院都有一个入口,这就是正门,又叫街门或宅门。(文中批注:写岀了四合院的具体构造)
(4) 四合院门上的等级标志都是什么样子的?
【解析】
(1) (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第一小题,是到了明清才有了“北京四合院”这个专有名词,而不是元朝。第二、三小题可以从图片中看出,标准四合院在建筑形式上讲究东西对称。正房在后罩房的南面,在倒座房的北面。第四小题,四合院的正门大都修筑在整个院落的东南角,并不是全部。(2)根据材料四可知,这种说法是正确的。(3)根据材料四的图片可知,这种说法是正确的。(4)根据材料四,“四合院的正门大都修筑在整个院落的东南角”,“大都”表示不是全部,因而这里的说法是错误的。
(2)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作答,注意要有详有略。北京四合院;略说发展背景,详说具体构造。四合院发展于元朝,在明清时有了“北京四合院”这个专有名词,标准四合院在建筑形式上讲究东西对称,四合院的建筑有一套固定的规格:北面称正房,坐北朝南;东西称厢房;南面称倒座房。中间是院子,整体由抄手游廊贯通。每个四合院都有一个入口,这就是正门,又叫街门或宅门。
(3) 本题要求结合学生第二题作答。比如第二题用到了材料中的图片,可以在图片边批注:体现了北京四合院的东西对称。
(4) 本题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言之有理即可。如:四合院门上的等级标志都是什么样子的?
13. 【答案】1.
互助同乐
夏天,小弟弟从爸爸那里拿到了一只香瓜,好好吃啊,嘴馋得只想吃。可是有皮,要削了皮才好吃。“妈妈,妈妈,请你给我削削皮!“我哪里有空!自己削!”妈妈说过就忙着进厨房去了。可孩子太小,还不会削。只得去求姐姐。“姐姐,姐姐,请帮我削削瓜!”“这么热的天,我要扇扇子,一只手怎么削瓜!”弟弟赶紧把姐姐的扇子抢过来,说:“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好一个聪明的弟弟!姐姐寻思着,说:“行!我们互相帮助!”
2.
我听到最美的声音
今天,我和妈妈去图书馆还书,刚到马路上,就听到各种声音首先听到的是风声,那北风“呼呼”地吹,令人感到阵阵凉意。我不禁瑟瑟发抖。那北风好像在说:“天冷了,天冷了,小朋友们要加衣啰。”
嘀嘀嘀!”一阵刺耳的喇叭声传入耳中,只见一辆小汽车飞驰而过,身后顿时尘土飞扬。在经过一片树林时,各种各样的鸟鸣声传入耳中,“叽叽喳喳”小鸟们那悦耳动听的声音,仿佛在开一场演唱会呢。那风吹树林的“沙沙”声,不就是最好的配音吗?
经过一条热闹的街道,小摊上各种叫卖的声音传过来,“香蕉十元钱四斤!”“苹果两块钱一斤!”一位叔叔大声吆喝着。一位阿姨也不示弱,她拿着手里的衣服,一边抖一边喊:“T恤便宜卖喽,大家快过来看一看,瞧一瞧!”这场面真是热闹非凡啊!
好不容易来到了图书馆,四周顿时安静了下来。除了几个小朋友正在窃窃私语地讨论着什么,耳边只剩下翻书的“哗哗”声了。我轻轻地走过去,拿了一本书也看了起来。
今天,我听到了最美妙的声音。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看图写话的能力。写作前要仔细研读材料,充分把握材料的内容和要求,明确了写作的方向,然后再行文。本题要求根据漫画蕴含的图意进行写作,所以要仔细观察漫画,理解漫画的特点和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的意图,将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本文主要写了姐姐坐在椅子上帮弟弟削瓜,弟弟在帮姐姐打扇,互帮互助的故事。
2.本题考查话题作文的写作。对话题作文,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一、对话题进行理解和分析。一般来说,话题具有一定的自由度,有较大的发挥空间。根据话题,可以延伸岀很多作文的主题和内容。所以,理解话题是关键。美妙的声音,是能给人带来陶冶、精华,或者让人觉得舒服、高兴等,这样的声音才是美妙的声音。如果是噪音,必然不美妙。但有些声音,却要分场合才能判断美妙不美妙。比如在很危险的时候,一个人的尖叫恰好能救到很多人的命,那么尖叫也是美妙的声音。当然,在生活中,比如在家中听到妈妈做饭的声音、爸爸看书打字的声音,这些都是美妙的声音。所谓平平淡淡才是真嘛,这些声音的背后,其实是亲情。又如果你在图书馆,声音太大就不会美妙,相反,翻书的声音、写字的声音才是美妙的声音……
二、选择写作内容和文体。确立了写作方向后,就可以先在脑海中构思写作的内容和文体了。常见文体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诗歌等。记叙文注重描写和叙事,议论文注重观点和论据层次。诗歌则注重韵律、节奏等。相对来说,诗歌的写作要求较高,所以写作的时候要更加慎重。如果题干有文体要求,就严格按照文体来写。在这里,就必须采用记叙文。所以,一定要围绕“美妙的声音”来进行写作,不能记流水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