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装◆◆◆◆◆◆◆◆◆◆◆◆◆◆◆◆◆◆◆◆◆订◆◆◆◆◆◆◆◆◆◆◆◆◆◆◆◆◆◆线◆◆◆◆◆◆◆◆◆◆◆◆◆◆◆◆◆◆
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质量检测试卷
(全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得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24分)
A.挚痛(zhì) 懊悔(ào) 澎湃(bài) 田垄(lǒng)
B.祈祷(qí) 镐头(gǎo) 嗥鸣(háo) 斑斓(nán)
C.哺育(bǔ) 亘古(gèng) 污秽(huì) 默契(qì)
D.土壤(rǎng) 屏障(píng) 怪诞(dàn) 谰语(lán)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1)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2)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课了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 !
(3)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 着血液一样。
(4)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 ,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A.气概 懊恼 喷涌 吵闹 B.气概 懊恼 喷发 喧闹
C.气魄 懊悔 喷涌 喧闹 D.气魄 懊悔 喷发 吵闹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 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
B. 国王听了,立即调集,山调达带路,浩浩荡荡地向着九色鹿的住地进发了。
C.逆潮流而动者,只能碰得头破血流,自古以来,亦复如是。
D.除了扑朔迷离的案件疑云,《大侦探福尔摩斯》还加进了大量极具娱乐及刺激性的动作场面,让人仿佛看见了几许“007邦德”的影子。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据新华社报道, 缅北地区发生军事冲突,已有至少2万余缅甸籍边民涌入中方境内临时避战。
B.我们不能把课常上的认真听讲、合作交流作为衡量一个学生品德好坏的标准。C.作为信息时代的公民,对扑面而来的海量信息要进行批判性思考和鉴别的能力。
D.华亭县关山莲花台风景区成为我省继崆峒山、 麦积山、敦煌鸣沙山风景区后第四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5.根据与划线处语言结构一致、内容相连的要求填入下面语段横线上最正确的一项是(2分)
黄河在这里跌入百尺之峡,如水入壶,腾荡急旋。于是飞沫起虹, ;成瀑成湫,如挂如帘。
A.溅珠落盘 B.马嘶虎吼 C. 龙腾搅谷 D.激流飞湍
6.诗文名句填空。 (8分)
(1)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 。
(2)人家说了再做, 。 人家说了也不定做, 。
(3)《木兰诗》中描写环境环境艰苦的句子是: , ;体现战争惨烈持久的句子是: ,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6分)
故乡的唢呐是斑lán( )多姿的。像一阵暖风掠过寂寞的田野,像一团炽焰燃遍漫漫荒原,像一只骅犁豁开黄土地板结的肌肤。节日的唢呐,是胸膛压抑了一整年郁闷的喷yǒng( )。节日的唢呐,吹出了铜质的月光和天籁,那么柔软、甜美。那些风中摇曳的高梁山,是唢呐的声音染红的吗?
(1)根抓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了注音。
斑lán( ) 胸膛( ) 喷yǒng(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 ,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3) “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下面三个义项,文中“宣泄”的“泄”意思应为
A.液体、气体排除 B.泄露 C.发泄
(4)选文中主要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
二、综合性学习。(7 分)
8.今年三月份,首次把“全民阅读”写进工作报告,一时间,全国掀起了一股阅读热潮。 学校决定开展以“尚阅读.扬正气”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班级举行“全民阅读”主题班会,为做好发言,某同学搜集了以下两则材料,请根据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论。
材料一: 近几年,我们欣喜地石到众多民向阅览室、图书馆建成,阅读推广公益组织成长起来了,自动借书机、流动借车、流动图书角和24小时书店在各地出现了……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国民阅读率和阅读量开始持续上升。
材料二: 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的全民阅读仍处于起步阶段。截至2017年,我国共有县以上公共图书馆3 117个,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减B0.58册,这和国际标准相比,存在显著差距。“读书无用论”等错误思潮依田基延,此 书店生存艰难。
探究结论:
(2)学校准备举行读报告会,会场上要悬挂副对联, 上联已报好, 请你补写出下联,使之与上联构成对偶。
上联:学习成就人生路 下联:
(3)下面是某同学在学校贴吧发的帖子,请你跟帖。(要求: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至少用一个例子加以阐述,字数60字左右)
某同学的帖子:读书可以养气。腹有诗书气自华,宋濂遍观群书,则有儒雅之气:苏轼饱读诗书,则有豪爽之气。故多读书则气足,气足则文华。
你的帖子:读书可以
三、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村槐(13分)
①故乡的村头,有一棵树冠巨大苍虬蓊郁的槐树。躯干不高,却有几搂粗细。就是在我离家之后这些年,也走了不少地方,所见的槐树,还很少有可以同故乡村槐媲美的。每行走于山野,或读书于窗下,凡触得一个“槐”字,我思乡的心,便被村槐那广阔的浓荫所抱了。
②村槐掩映的场院,曾经是我童年欢乐的世界。清明时分,我和小伙伴就缠着祖父缚秋千。他总是笑笑的,寻出犁上的套绳,携我们到槐树下。起先把套绳挽成一团儿,牵住一头;然后侧身用胳膊划一个有力的弧线,绳团便高高飞向横着的树股;最后,打了结,绑了一截棍儿,就可以荡飞了。开始,我上秋千还有点怯,祖父就一前一后地推着秋千。念叨着《送马马》的山歌。渐渐,我可以一屈一伸,自个儿荡得很高了。树干也以同样的节奏,上下忽闪着,嫩绿的叶片泛着春阳,像无数欢乐的眼睛。我只觉得自己长了羽毛,像槐树上筑巢的鸟儿似的,飞过了绿的云团,看见远处的山了。我低头见祖父伫候在秋千下,那神色是夸我荡飞得高呢,还是担心我摔下?他两只手总微微前伸,像要随时接住掉下来的我似的。其实,我不正是在槐树伸出的胳膊上悠荡,栖在故乡的怀抱里吗?
③尔后,在熏风雨里,嫩绿的叶片即深浓得呈青绿色了。傍晚,枝枝梢梢,暴出了淡黄的槐米,米粒似地浮荡着繁星的海。那浓烈的有点清苦味的芬芳,简直使整个故乡都沉浸在春夜的微醺之中,清晨,被风摇落的花瓣,在场院里软柔柔地铺了一层。我和小伙伴们,赤脚欢跑在这花的暖床上,追逐着,打着滚,直裹一身槐香。又把花瓣用手掬在一起,积成一座座小的香山;或者学着祖父在山地里点种,把花瓣一撮撮种下,希冀故乡有一个美丽如花的丰年。
④自从我背上干粮到十里外的镇上念书,那如花的童年便流逝了。为了换得课本和铅笔,我不得不在星期天到山野里去采药。听说槐树的荚果、种子,还有槐花,也都是药材,就一年两季守着村槐,春采其花,秋采其果,索得一点读书的费用。那么灰暗、粗糙的树皮,那么巨大的树冠,慷慨地赐予我和小伙伴们多少花和果!尽管用它做药材卖是极廉价的,却也给了它的孩子们多少生活的滋养!古槐开的花虽然很香,可结的果实却十分苦涩。祖父说,槐果虽然味苦,却不但可以入药,还能够酒呢!
⑤待我重返故乡,已经是几年之后了。我伫立于村槐下,沐浴着纷纷扬扬的槐花,深情中有一种沉重感。祖父已经去世,而我这长孙又没能送葬,总觉愧疚不已。在我眼前,儿时缚过秋千的树股似在抖动了,绿叶间又似乎垂满了圆筒状的荚果。我记着祖父的话,品着槐香,是清苦的药味呢,还是微醺的酒香?村槐在风雨里,在四季交替中,经历了多少年月?听祖父讲过,是先人捡的野槐栽的,很是远久,可惜不能向祖父仔细问及树的年龄了。一阵芬芳从清风中扑来,直沁肺腑,依旧是儿时记忆里那股浓烈、美丽。抬眼望去,村槐又苍老了几许,它那虬劲地露出地面的根须,深深扎入故乡山塬的土地。正是它对山塬的挚情,才可以有一个年年度度把花和果如此奉献给人间的壮举!由此,我想到了祖父那双青筋暴鼓的茧手,深深插入泥土,紧紧攥着泥土的动作,是那么执著而有力,显示着生命的经久。
⑥我如此地思恋着故乡的村槐。曾伴我长大的槐树,也一定知道我的思恋,也在想念着它的游子呢!在这又一度春深的季节。
9. 这篇文章的叙事线索是 (2分)
A.思乡 B.村槐 C.祖父 D.长大
10.文章按什么顺序展开叙述?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所叙述的三件往事。 (3分)
11.文章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能否去掉?为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 (3分)
12. 扎根山塬,挚情奉献,这是村槐和祖父的共同特征。品读第⑤段,找出两处写村槐和祖父有共同特征的文字,写在下面。(2 分)
13. 品读这篇文章,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分)
雪山下的国庆月夜(14分)
鲁珉
4年前,我喜欢上了户外徒步旅行。
那年的国庆前夕,与友相约徒步穿越泸沽湖亚丁。为避开“十一黄金周”,我们提前几天就进入了宁蒗到木里的无人区。经过3天的徒步穿越,当我们到达川西亚丁雪山下一个叫呷洛的小村子时,正好是“十一”国庆节,农历八月十六。
向导提前联系了一个叫扎西罗布的藏家。傍晚时分我们到达时,热情的扎西大叔把我们领进一间典型的藏式房屋,非常大的正屋,中间是大大的火炉,原木地板。
放下重装包,大家开始动手做晚餐。扎西大叔的女儿白玛拉珠有些害羞,我们做饭时她笑呵呵地围着我们,看我们做汉族菜,还用不太流畅的汉语问这问那。经过一番忙碌,各种炒菜、凉拌菜、汤菜,还有饼干之类的食品,堆了满满一大桌子。
我们热情邀请扎西大叔一家和我们一起吃饭。席间,我把从千里之外带的月饼分给大家,说昨天是中秋节,今天是国庆节,我们一同共庆佳节。
扎西大叔咬了口月饼说:“这辈子还没吃过月饼呢。”我问月饼好吃不?他说:“好吃,很好吃。”他边吃边说,每当国庆时,我们就会在屋前升挂国旗。你看,那红旗在夜里也还是看得清清楚楚。
他起身从一个超级大的木柜子里搬出一个大壶,笑着说,一起喝青稞酒,庆祝国庆节。
那是我们第一次喝地道的自酿青稞酒。那青稞酒虽说有40多度,但入口好,感觉不到有那样高的度数。大家说笑着,互相敬酒,在雪山下度过了一个欢乐的国庆夜晚。
那个国庆节就是一个民族团结的节日。扎西大叔一家是藏族,向导是普米族,马夫是纳西族,湖南驴友是土家族,四川驴友是彝族。大家一起说着,笑着,喝着一杯杯清甜可口的青稞酒,藏家房屋里充满着别样的喜庆。
不知不觉已是深夜。此时,月光从藏家房屋的窗户透了进来,形成道道明亮的线条,把藏式房屋映照得格外美丽,似乎正散发着远古的幽香。透过窗户,还可以清晰地看见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雪山下的夜空里随风飘扬。
高原的天空湛蓝湛蓝,一轮明月高高地悬挂着,丝丝白云时扰时离,犹如点画上去一般。远处的亚丁夏洛多吉雪山在月光下清晰可见,映入眼帘的景象宛如一场梦幻。或许,在极度亮丽的月色下,悠长的情愫会悄悄地生长成对静美雪山夜空的无限依恋。
其实,一年里有很多美好的月夜。只不过“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恰恰又是国庆,这一天就被赋予了许多美好的寄托与思念。在那雪山下的高原上,有种情怀飘然而至:伟大的祖国,60多年来,走过风雨,遇见彩虹,承载着华夏儿女的深情与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屹立在世界东方。
这时,同行的驴友都出来了,仰望着湛蓝的星空,不知谁大声说,我们唱首歌吧,唱《我爱你,中国》!大家立马附和。顷刻,雪山下响起高亢的歌声:“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
月夜里,秋风起,天高云淡。抬眼望去,雪域高原下的祖国山河美丽妖娆。
年年有国庆,但在雪山下不同民族的同胞一起过国庆,却不是年年有。高原雪山下的国庆月夜,令我终生难忘。
那年以后,每年的国庆节假期,我都是背起背包,行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用脚步丈量着祖国的伟大与壮丽。
或许,只有繁荣富强、稳定和谐的社会,才可以让人们以这种自由美好的心,来欣赏祖国的奇峻雄伟与壮丽美好。
14.根据选文内容,按顺序说说“我们”是如何共庆国庆佳节的。
做晚餐→ → → →看国旗,望星空→
15.请简要概括文中“扎西大叔”的人物形象。
16.为什么说“那个国庆节就是一个民族团结的节日”?
17.文章多处运用了环境描写,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18.结合全文说说文章结尾有何妙处。
文言文阅读(12 分)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学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 分)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蒙辞以军中多务
20.下列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项是(2 分)
A.但当涉猎 锐不可当 B.大有所益 开卷有益
C.见往事耳 往事依依 D.刮目相待 刮骨疗毒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2. 文中哪句话证明了吕蒙学有所成? (2分)
23.读了本文,从孙权和吕蒙身上你分别得到什么的启示? (2分)
四、写作(50分)
24.请以“沉醉在 中”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1)请你从“花海”书香”“音乐”“幸福” 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2)选择典型事例,突出文章中心,不要少了600字。
题目
| 200 | |||||||||||||||||||
| 400 | |||||||||||||||||||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4分)
1.D 2.C 3.A 4.D 5.A
6.(1)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2)我是做了再说 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7.(1)斓 táng 涌
(2)高梁 高粱
(3)A
(4)拟人 比喻
二、综合性学习。(7 分)
8.(1)全民阅读的进展令人欣喜(或:我国国民阅读率和阅读量开始持续上升。1分),但发展道路还很漫长(或:但全民阅读仍处于起步阶段。1分)。 (结论合理即可。
(2) 示例:成就人生路 助推/铸造正气魂……(能构成对偶,意思连贯)
(3)示例:读书可以益智。多读书使人知识丰富,眼界开阔,思维深刻。郑樵读古今之书,通百家之学,最终成为知识渊博的史学家。 (观点明确1分,举例分析能支持观点2分,表达顺畅1分。)
三、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9.B
10.时间顺序(倒叙) 槐树上荡秋千(荡秋千) 槐树下嬉戏 采集槐花槐果换书费
11.不能。划线句子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祖父扎根山塬、倾情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极具感染力。
12.①它那虬劲地露出地面的根须,深深地扎入故乡山塬的土地。②我想到了祖父那双青筋暴鼓的茧手,深深插入泥土,紧紧攥着泥土的动作,是那么执著而有力,显示着生命的经久。
13.抒发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家乡的思念,赞美了村槐和祖父扎根山塬、倾情奉献的精神。
14.吃晚饭 发月饼喝青稞酒唱《我爱你,中国》
15.“扎西大叔”是一个热情好客、擅长酿酒、热爱祖国的藏民形象。
16.因为那个国庆节,在扎西大叔家,一起度过这个国庆节的有藏族、普米族、纳西族、土家族、彝族和汉族的同胞,我们就像一个民族大家庭,所以说“那个国庆节就是一个民族团结的节日”。
17.“高原的天空湛蓝湛蓝,一轮明月高高地悬挂着,丝丝白云时扰时离,犹如点画上去一般。远处的亚丁夏洛多吉雪山在月光下清晰可见,映入眼帘的景象宛如一场梦幻。”作用:①烘托出“我们”心情的喜悦;②既表达了对雪山美景的喜爱与赞美,又表达了对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18.深化文章主旨,启迪读者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稳定和谐而努力。
19.现在 托词
20.B
21.(1)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
2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3.读书人分别了几天,就应重新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你为什么这么晚才明白这一道理呢?
四、写作(50分)
24.略。
参考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