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应力管桩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3 03:36:13
文档

应力管桩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预应力管桩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深圳市兆业工程顾问有限公司卢国林二00四月二十六日1、引言我市的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第四系冲洪积层和全风化花岗岩层地基分布广泛,预应力管桩因其具有工厂化生产质量可靠、节约材料、造价较低、施工速度快、文明施工等优点,在我省的民用建筑和人民防空工程建设中得到普遍应用。桩基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建筑的正常使用甚至影响到结构安全。做好桩基施工质量控制与经验总结具有重要意义。这里就预应力管桩基施工中发生的质量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以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2、
推荐度:
导读预应力管桩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深圳市兆业工程顾问有限公司卢国林二00四月二十六日1、引言我市的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第四系冲洪积层和全风化花岗岩层地基分布广泛,预应力管桩因其具有工厂化生产质量可靠、节约材料、造价较低、施工速度快、文明施工等优点,在我省的民用建筑和人民防空工程建设中得到普遍应用。桩基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建筑的正常使用甚至影响到结构安全。做好桩基施工质量控制与经验总结具有重要意义。这里就预应力管桩基施工中发生的质量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以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2、

预应力管桩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深圳市兆业工程顾问有限公司卢国林

                                                                        二00四月二十六日

  1、引言

  我市的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 第四系冲洪积层和全风化花岗岩层地基分布广泛,预应力管桩因其具有工厂化生产质量可靠、节约材料、造价较低、施工速度快、文明施工等优点,在我省的民用建筑和人民防空工程建设中得到普遍应用。桩基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建筑的正常使用甚至影响到结构安全。做好桩基施工质量控制与经验总结具有重要意义。这里就预应力管桩基施工中发生的质量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以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2、预应力管桩基础常见质量问题

  2.1桩入土深度不够,桩端未进入设计规定的持力层;桩最后贯入度太大,但桩深已达设计值。

  2.2桩身倾斜过大。

  2.3桩身断裂,桩顶碎裂。

  2.4桩接头处断裂。

  2.5桩位偏移过大。

  3、原因分析

  3.1桩入土深度不够,桩端未进入设计规定的持力层;桩最后贯入度太大,但桩深已达设计值的常见原因:

  3.1.1桩尖碰到了局部的硬夹层或其他硬物。

  3.1.2中断沉桩时间过长。由于设备故障或其它特殊原因,致使沉桩过程突然中断,若延续时间过长,沉桩阻力增加,使桩无法沉到设计深度。

  3.1.3接桩时,桩尖停留在硬土层内,若时间拖长,很可能不能继续沉桩。

  3.1.4建设单位为了降低地质勘探费用,勘探点位,造成地质勘探资料精度不足,勘察报告所提供的地质剖面、地基承载力等有关数据与实际情况有出入,导致单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

  3.2桩身倾斜过大的原因:

  3.2.1桩顶面倾斜、桩尖位置不正或变形。

  3.2.2桩锤、桩帽、桩身的中心线不重合,产生锤击偏心。

  3.2.3桩端遇石块或坚硬的障碍物,插桩初压即有较大幅度的桩端走位或倾斜。

  3.2.4桩距过小,打桩顺序不当而引起强烈的挤土效应。

  3.2.5基坑土方开挖不当。

  3.2.6桩架与地面不垂直。

  3.3桩身断裂、桩顶碎裂的原因:

  3.3.1桩倾斜过大而产生断裂。

  3.3.2桩制作质量差,混凝土龄期不足、强度未达设计值,施工单位为抢工期而违规操作。

  3.3.3桩起吊、运输、堆放的吊点和支点位置不当。

  3.3.4沉桩过程中,桩身弯曲过大而断裂。如桩制作质量造成的弯曲,或桩细长又遇到较硬士层时,锤击产生的弯曲等。

  3.3.5锤击次数过多,如有的设计要求的桩锤过重,设计贯入度过小,以致于施工时锤击过度,而导致桩断裂。

  3.3.6桩制作时没能保证桩顶面与桩身垂直,致使锤击沉桩时,桩顶所受应力不匀而破坏。

  3.3.7土方开挖不对称,而使桩身受到过大侧向土压力而断裂。

  3.4桩接头处断裂的原因:

  设计桩较长时,桩分段预制,分段沉入,各段之间常用钢制焊接连接件做桩接头。这种桩接头的断裂现象比较常见,其原因有:

  3.4.1上、下节桩中心线不重合。

  3.4.2桩接头施工质量差,焊缝尺寸不足等。

  3.4.3上、下节桩中心线不重合。

  3.5桩位偏移过大的原因:

  3.5.1测量放线差错。

  3.5.2沉桩工艺不良。如桩身倾斜造成竣工桩位出现较大的偏差。

  3.5.3回填土不按规范要求分层回填,致使表层地基土软弱,在施工中放好线的桩位因打入桩时桩身挤压偏移原位。

  4、防治措施

  4.1.1发生管桩沉不下去时,应会同监理、设计单位分析原因,找出对策才能继续施工,切不可盲目强行沉桩。

  4.1.2地质勘察一定要委托有资质的勘察单位。建设单位切不可贪图价低而委托无资质的个人及单位。

  4.2.1在关注桩身的质量的同时同样关注桩尖的质量问题,对制作成型较差、粗制滥造的桩尖严禁进场。

  4.2.2提高桩基工程的市场准入门槛,桩机硬件较差,设备配备简陋的不准承揽程;例如:用吊线坠代替仪器。管理班子、操作人员素质较低,配备不齐不准承揽工程。

  4.2.3加强桩基施工作业人员职业道德及素质教育、培训,熟练掌握打桩的技术要求。 做好施工组织设计,根据打桩施工区域内的地质情况和基础几何形状,要合理选择打桩顺序。

  4.2.4在打桩施工前应摸清地下障碍物的分布区域、障碍物的材料构成并采取相关措施清障或合理避开障碍物。

  4.3.l断桩、桩顶破裂的质量问题与桩的制作质量关系较大,管桩一般为高强预应力混凝土,制作工艺要求高。施工过程中注意A型桩与  AB型桩不能混同使用;严格控制混凝土材料级配、水灰比等指标;加强桩身制作的过程控制和监管。

  4.3.2桩的堆放起吊支点必须按照要求来做(支点及起吊点应在桩两端L /5位置,L为桩长)。堆放:现场堆放时场地应坚实、平整,且必须按二支点法设置垫木。管桩在柴油打桩机附近存放,应单层放置且须设支垫,在静压桩机附近或距柴油打桩机15m以上存放时,不宜超过4层(D400mm)和3层(D500-600m时,底层必须设支垫。吊运:单节管桩吊运可采用两头钩吊法、竖起时可采用单点法。多节管桩焊接后的吊运和起竖应重新计算最佳吊点位置和吊点数量。

  4.3.3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等级标准值以上,现场要求要有一定量的存桩,按“先进场桩先打”的原则,满足管桩的强度要求。目前的房地产热中管桩供不应求,因此更要特别地注意对混凝土龄期的控制。

  4.4.1控制沉桩过程。

  4.4.2焊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4.4.3接桩时要注意新接桩节与原桩节的轴线一致,两施焊面上的泥土、油污、铁锈等要预先清刷干净。接桩时可在下节桩头上安装导向箍,以便新接桩节的引导就位。对称点 焊4-6点加以闭定,管桩焊接施工应按照技术规程的要求认真进行:施焊第一层时,宜适当加大电流,加大熔深。采用手工焊接,第一层用φ3.2或φ4.0的E4320型焊条,第二层以后用φ4.0—φ5.0的E4320型焊条,要保证焊接质量。

  4.4.3焊缝自然冷却约8 ~ 10分钟(严禁用水冷却或焊完即压),防止高温的焊缝遇水变脆而被压坏。

  4.5.1桩位线放好后要做到复核,并接受监理人员验线准确无误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5.2沉桩过程中做好垂直度控制:管桩施工时,应在桩机正面和侧面按正交方向分别架设经纬仪,监控下桩垂直度,整桩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1/200L(L为桩长),对于首节桩施工,尤应特别注意,发现偏移或倾斜时,应及时校正,切防偏心。由于环形截面对于偏心受力较为敏感,在施工过程中,应最大限度避免偏心施压或偏心锤击的产生。

  4.5.3选择合理的打桩施工顺序,能减少桩的侧向位移,施工时遵循“对称施工”的原则,确保了基础内挤压应力的平衡。

  5、结束语

  随着预应力管桩的广泛应用,人们对管桩的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工程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预应力管桩在施工中的常见通病会逐渐减少和避免。预应力管桩在今后人防工程建设中也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静压桩施工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摘要:静压预应力管桩由于具备单桩承载力高;施工进度快;噪音小、污染少;穿越土层能力强;现场施工方便;质量好控制;桩身耗材较低、单桩造价低的特点,对预应力管桩在沉桩过程中异常情况进行一些认识如下: 

关键词:预应力管桩施工 

1、挤土效应和振动影响 

原因分析: 

静压法施工预应力管桩属于挤土类型,往往由于沉桩时使桩四周的土体结构受到扰动,改变了土体的应力状态,产生挤土效应;桩机施工过程中焊接时间过长;桩的接头较多而且焊接质量不好或桩端停歇在硬夹层;施工方法与施工顺序不当,每天成桩数量太多、压桩速率太快、布桩过多过密,加剧了挤土效应。 

防治方法: 

(1)控制布桩密度,对桩距较密部分的管桩可采用预钻孔沉桩方法,孔径约比桩径小50-100MM,深度宜为桩长的1/3-1/2,施工时应随钻随打;或采用间隔跳打法,但在施工过程中严禁形成封闭桩。 

(2)控制沉桩速率,一般控制在1m/min左右;并制定有效的沉桩流水路线,并根据桩的入土深度,宜先长后短、宜先高后低,若桩较密集,且距建筑物较远,场地开阔时,宜从中间向四周进行;若桩较密集,场地狭长,两端距建筑物较远时,宜从中间向两端进行;若桩较密集,且一侧靠近建筑物时,宜从相邻建筑物的一侧开始,由近向远进行;桩数多于30根的群桩基础,应从中心位置向外施打;承台边缘的桩,待承台内其他桩打完并重新测定桩位后,再插桩施打;有围护结构的深基坑中的静压管桩,宜先压桩后再做基坑的围护结构,这样的施工顺序可以避免由于基坑四周的围护结构使压桩的土体无法扩散,造成先施工的管桩被后施工的管桩挤上来,使桩的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又避免了在基坑的压桩过程中土体扩散而挤坏四周的围护结构及降低基坑围护结构的止水效果;同时应对日成桩量进行必要的控制。 

(3)设置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板,消除部分超孔隙水压力,减少挤土现象;设置隔离板桩或地下连续墙;开挖地面排土沟,消除挤土效应。 

(4)沉桩过程中应加强临近建筑物、地下管线的观测、监护,对靠近特别重要的管线及建筑物处可改其它桩型。 

(5)控制施工过程中停歇时间,避免由于停歇时间过程,摩阻力增大影响桩机施工,造成沉桩困难。同时,应避免在砂质粉土、砂土等硬土层中焊接,制定合理的桩长组合。桩机施工时应注意同一承台内的群桩,需接桩的接头不宜在同一截面内,应相互错开,避免产生土压力以及水压力效应较大时,对整体桩身产生剪切破坏;同时应认真查看地质报告,了解土层分布情况,合理确定桩体组合长度,避免接头处于土层分界处及土层活动较多处,以防土层活动时对桩身的破坏。 

2、沉桩时遇到浅层障碍无法继续沉桩 

原因分析: 

由于地质勘察报告中未能特别强调浅层障碍物及局部的土层分布深度和性质,导致沉桩时遇到浅部(3-4M)的老基础、大孤石,较深部(20M左右)的硬塑老粘土和非常密实砂层、沙砾石层等情况无法施工。 

防治办法: 

(1)打桩前应对场地原有建筑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并安排进行探桩施工;对浅层障碍物可采用挖土机挖除,当无法操作施工时,可采用钻机将障碍物钻穿,然后在孔内插桩后沉桩,严禁移动桩架等强行回扳的的方法纠偏。 

(2)当桩已入土较深,桩无法拔出时,可采用小型钻机将钻具放入管桩中间的空洞中钻孔,将障碍物钻穿后继续沉桩。 

(3)选用的桩机能量大小应与设计要求、桩径、桩长及地质条件相匹配,即桩机选型、配重应符合施工要求。 

3、斜桩 

原因分析: 

(1)静压桩机机械维修不及时,如液压系统漏油导致桩机支撑下滑;

(2)静压桩机自重加配重总重量大,桩机基础如不平整坚硬,沉桩过程中,桩机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桩身极易发生偏移; 

(3)施工中桩身不垂直,桩帽、桩身不在同一直线上; 

(4)接桩时桩身、桩帽不在同一直线上; 

(5)施工顺序不当,导致应力扩散不均匀;尤其是有地下室深基坑的承台相邻桩身过近过密,使先施工的一边已有孔洞,再施工一面时桩身极易滑动。 

(6)沉桩过程中遇到大块坚硬物,把桩挤向一侧; 

(7)采用预钻孔法时,钻孔垂直偏差较大,沉桩过程桩又沿着钻孔倾斜方向发生偏移; 

(8)桩布置过多过密,沉桩时发生挤土效应; 

(9)基坑开挖方法不当,一次性开挖深度太深,使桩的一侧承受很大的土压力,使桩身弯曲变形。 

防治方法: 

(1)静压桩桩机施工前注意机械设备的维修,以避免影响施工质量;

(2)场地要平整坚硬,在较软的场地中适当铺设道渣,不能使桩机在打桩过程中产生不均匀沉降,静压桩桩机对施工场地要求较高,由于桩机及配重达500-800吨以上,为防止桩机下陷而造成桩身倾斜、桩机挤压对桩位的影响,影响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必须对施工场地进行局部回填平整,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地基承载力,使其达到静压桩施工要求。 

(3)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好桩身垂直度,重点应放在第一节桩上,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桩长的0.5%,桩帽、桩身及送桩杆应在同一直线上,沉桩时宜设置经纬仪在两个方向上进行校准。 

(4)尽量减少接桩,预制管桩接头不宜超过3个,接桩宜在桩尖进入硬土层后进行。接桩时上、下段桩的中心线偏差不宜大于2mm,节点弯曲矢高不得大于桩段的0.1%。 

(5)制定合理的施工顺序,桩基施工后的孔洞应及时回填,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垂直度的控制。 

(6)当遇到障碍物时应及时排除后再进行沉桩;沉桩时发现不垂直应及时纠正,必要时应把桩拔出重打,桩进入一定深度后,不宜采用移动机架进行校正,以免发生断桩,应采取其他措施。 

(7)采用预钻孔法时,严格控制钻孔垂直度。 

(8)合理布置桩位,桩与桩的中心距不小于3倍桩径。 

(9)桩基施工后应在停歇期后再进行基坑开挖施工,基坑开挖应分层均匀进行,必须加强围护措施,防止土体对桩的侧压力在桩身上产生附加弯矩,以确保桩基工程的桩身结构的完整性。 

4、桩身破坏: 

原因分析: 

(1)施工过程中由于斜桩现象的出现或桩端、送桩杆不平整导致桩端应力集中,使桩帽滑落或桩头爆裂。 

(2)桩机施工压力值超高。 

(3)桩机施工过程中桩机擅自移动机架进行校正桩位、桩身垂直度,导致桩身断裂;施工结束后人工凿桩野蛮施工以及桩机施工后不合理的土方开挖。 

(4)桩身材料质量; 

防治方法: 

(1)选用桩机合理有效的施工方法,控制桩身的垂直度,避免斜桩的发生。 

(2)控制好桩机施工终止条件,对纯摩擦桩,终止条件宜以设计桩长为控制条件;对长度大于21m的端承摩擦桩,宜以设计桩长控制为主,终压力值作对照;对长14—21m静压桩,应以终压力达满载值为控制条件,开挖后采用截桩处理;当压力值未能达到设计要求,但桩顶标高已达到设计标高,宜继续送桩(1m范围内),直至压力值达到设计要求,施工结束后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出具处理方案。 

(3)桩机施工结束后合理的进行土方开挖以及凿桩施工,必须强调土方开挖过程中的施工质量与水平,将直接关系到桩基成功的关键,施工过程中要慎之又慎。 

(4)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桩身原材料的检查验收。 

施工中发生桩身破坏,宜采用小应变等有效的手段检测桩身情况,确定处理方法。 

5、桩身抬高 

原因分析: 

施工过程中由于挤土效应可能引起局部桩身抬高,尤其是端承桩或端承摩擦桩会由此引起基础不均匀沉降。 

防治方法: 

(1)桩基完成后宜对桩身进行复压1—2次,甚至多次,即所谓“跑机”。同时,桩基完成以后应在嵌固期后才能进行土方施工,嵌固期根据土质有不同要求,一般7~21天。 

(2)桩基施工完成后宜进行必要的静载检测,以检验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文档

应力管桩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预应力管桩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深圳市兆业工程顾问有限公司卢国林二00四月二十六日1、引言我市的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第四系冲洪积层和全风化花岗岩层地基分布广泛,预应力管桩因其具有工厂化生产质量可靠、节约材料、造价较低、施工速度快、文明施工等优点,在我省的民用建筑和人民防空工程建设中得到普遍应用。桩基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建筑的正常使用甚至影响到结构安全。做好桩基施工质量控制与经验总结具有重要意义。这里就预应力管桩基施工中发生的质量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以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2、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