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大,现在的学科教学已经不得不做出创新与改革。作为三大主科之一的数学学科,该学科的教学首先就要摒弃之前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将知识的教授与价值的渗透融合在一起,使得数学的发展更为顺利,也使得思政教育内容能够快速有效的渗透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进而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思政教育功能,使得学生既能够掌握数学知识又能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而且通过思政内容的教育学生就能够形成良好的三观,使得学生能够全面健康的成长和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政教育;渗透策略
引言:对于现在的数学教师来说,将思政内容渗透进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之中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且两者的结合也使得小学数学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有了新的教学方向和全新的育人目标。所以,小学数学老师要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数教材中的思政内容,进而能够悄无声息的将思政内容融入到小学数学知识中,让学生切实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讲故事,激发学生爱党爱国
现在是一个全民爱国热情高涨的时代,因此,小学数学的知识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将爱国注意教育内容渗透进来。虽然数学知识与文学类知识不同,但是每一个数学公式和原理诞生的背后都有一个值得学生了解的故事,每一个数学公式和原理都需要很多的数学家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可以在讲解数学公式或者原理时可以将其背后数学家创造这些的故事进行讲述,尤其要给学生讲一讲我国的数学家的故事,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学生受到数学家的启迪,就会更加努力的学习,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为国家做出贡献。
以《圆》这一章中“圆的周长”这个部分知识教学为例,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述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让学生明白正是祖冲之执着不放弃的研究和计算才能最终精确的计算出圆周率,使得学生充分感受到古代数学家的高尚情操,同时也让学生对国家的民族自豪感逐渐被激发出来。通过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发展之路是何等不容易,也让学生了解到我们国家在目前的世界之中处于怎样的地位。学生清晰的看到国家的文化科技与现代世界的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之后,便对国家和社会产生了振兴中华、复兴名族的责任感。学生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和观念,正是依赖于数学知识与思政知识的结合,正是因为这样学生才真正的感受到了数学知识所带来的魅力
二、提高思想站位,从立德树人的角度进行融合
思政理论课程是将对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以落实的主要教育手段,而小学数学课程设立的主要目的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际教学方面,两个课程间也是能够联系的,但并不是单独的。但是,怎样在学校的数学课程基础中将思想思政教育意识渗透到其中,最主要的方法还取决于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小学数学教师要通过持续地认真学习,增强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这样才能更好的从立德树人的角度发挥思政教育的优势,辅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涉及的四大方面,分别为知识技能、数理思维、问题处理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所以,只有将思政教育与数学教学进行结合才能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潜移默化地渗透课程思政教学,从而启迪了学生的心智。
以《角的初步认识》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为例,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展示我们国家的国旗和少先队旗和红领巾。之后,数学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究竟是在那些地方看到过图片中的事物,在看到这些时你们通常会想到什么。这样的方式会让学生对国家的标志和少先队的标志有所了解。之后,教师就可以从数学教学的角度,给学生讲解国旗以及红领巾都是怎样的形状。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掌握角的初步认识的内容的同时接受到思政教育。
三、挖掘好的素材,重视数学历史在小学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中国之所以有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因为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底蕴。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历史化来渗透思政教育,使得数学课堂氛围能更加活跃,学生也会对数学知识再次充满探究欲。有了历史文化的辅助,学生就能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了解中国历史能够让学生形成更好的人格。
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这章中“旋转”这部分知识教学为例,老师也可以直接向学生介绍等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并要求学生确定这个图案是不是可以通过旋转而获得。然后,老师们也可以向学生们讲一讲有关回归的历史故事以及这个事件对我国后来的发展将具有何等重要历史意义。
总结
综上所述,在教育发展新形势下,将思政教育渗透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和教育改革下的必然结果。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做的就是顺应这种趋势并做出诸多改变,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大胆采用创新方法展开教学,从而拓宽思政教育渗透课堂的渠道和路径,让数学课堂迸发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这对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参考文献
[1]李玉安. 小学数学教学渗透思政的实践探究[J]. 新课程,2022(17):206.
[2]蒋琴. 小学数学课堂渗透思政教育的方法[J].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06):135-1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