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
1.奇奇制作生态瓶时,下面做法合适的是( )。
A.把生态瓶放置避光处
B.植物可以供氧气,所以瓶子里的植物越多越好
C.瓶子内的水用消毒过的自来水
D.瓶子内的生物数量和种类要平衡
2.蚯蚓又叫“地龙”,它喜欢生活在( )的土壤里。
A.干燥、明亮 B.黑暗、潮湿 C.干燥、明亮
3.在研究昼夜交替现象时,由于受客观条件的,不能对研究对象直接进行实验,我们可以采用( )的方式开展研究。
A.对比实验 B.模拟实验 C.控制变量
4.把浸泡一夜的绿豆种子各10粒分别放在两个相同玻璃瓶中密封,其中一只瓶中抽出空气,另一只瓶中不抽。把它们放在箱子中保持20℃,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这个实验操作可以用来研究种子发芽是否必需( )
A.水 B.空气 C.土壤
5.生态瓶中水量的减少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应该( )
A.少些 B.多些 C.不变
6.下列几个环境因素中,对于蚕豆种子萌发有较大影响的是( )。
A.光照的强弱
B.土壤的肥沃程度
C.温度的高低
7.种子发芽时,下列条件不是必需的是( )。
A.土壤 B.温度 C.水
8.常温下两组相同的种子,一组种子受到光照,加适量的水,另一组种子用纸盒遮住,加很少的水。这个实验设计( )。
A.是科学的 B.是不科学的 C.我不知道
9.在自然界,种子春天才开始萌发,这说明( )。
A.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温度
B.种子萌发需要土壤
C.种子萌发需要空气
10.生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下列不能体现光对动物行为影响的是( )。
A.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B.刺猬的身上长满尖刺
C.夏季的夜晚利用灯光诱捕昆虫喂鱼
二.填空题(共10题,共38分)
1.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片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 )。
2.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 )生物。
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话中蕴含的一条食物链是:
4.我们在课堂上,在蚯蚓与环境的实验中发现,,蚯蚓喜欢生活在( ) 、 ( )的环境里。
5.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 )。其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 ),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 )。
6.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 )。
7.种子发芽的条件是( )、( )和( )等。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 )。
9.本学期我们做了生态瓶,我们可以用( )来做生态瓶,在瓶内可以放入( )、( )等生物。
10.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是( )、( )、( )。
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
1.绿豆种子离开了土壤就不能发芽。( )
2.保持生态瓶中的生物数量不变,将生态瓶中的水倒掉一半,生物的生活不会受到影响。( )
3.只要种子完整,就可以发芽。( )
4.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
5.食物链通常是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
6.生态瓶里绿色植物放得越多,越利于动物生活。( )
7.在潮湿的松软的土地中常常生活着蚯蚓,这说明潮湿松软的土地是蚯蚓生活需要的环境。( )
8.如果一种植物灭绝,可能就会有许多依附于这种植物的其他生物的消失。( )
9.生态瓶中的水草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增多。( )
10.水葫芦的生命力很强,对池塘里的生态平衡有积极的作用。( )
四.连线题(共1题,共5分)
1.
五.简答题(共5题,共20分)
1.人类对自然环境干扰破坏可能引发沙尘暴,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应该怎样做?
2.池塘里的生物和非生物之间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请举例说明它们是怎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要求至少写出3种,而且涉及植物、动物、非生物至少各1种)。
3.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应该怎么做?(至少写3条)
4.小林为了探究“种子发芽是否一定需要光照”,他设计了这样的实验:把两组相同的种子,一组种子放在阳光下,加适量的水;另一组种子放在黑纸盒里,不加水。你认为他的实验设计科学、严谨吗?如果不严谨,需要怎样改进?
5.小华调查了本班4名同学每天的饮水量,由此估计出全校600名学生一天的饮水总量。你认为他的这种估计准确吗?为什么?你有更准确的估计方法吗?
六.综合题(共3题,共13分)
1.请你给科学老师提个建议,让同学们更喜欢科学课。
2.连线题。
燕子 深山老林里
鲸鱼 喜欢生活在温暖的环境里
雪狼 大海里
老虎 温度很低的南极
企鹅 冰天雪地
3.我制作的生态瓶中有哪些动物和植物?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参
一.选择题
1.D
2.B
3.A
4.B
5.B
6.C
7.A
8.B
9.A
10.B
二.填空题
1.生态系统
2.许多种
3.树→蝉→螳螂→黄雀
4.阴暗;潮湿
5.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
6.生态群落
7.空气;水;温度
8.食物链
9.透明的瓶子;水藻;小鱼
10.温度;水分;空气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连线题
1.
五.简答题
1.不乱砍滥伐、不过度放牧、不过度开采矿产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2.池塘里的水和土壤可以为水草提供养分,鱼虾又以水草为食,鱼虾排除的粪便有可以增加河泥的肥沃度,从而更适合水草生长
3.1.爱护动植物,不伤害它们。
2.保护森林,不乱砍滥伐。
3.多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的动植物。
4.保护草原,合理放牧。
4.严谨。两组应该加相同量的水
5.答:(1)这种估计不准确。(2)能从取样量少、未考虑学生年龄(也即年级)大小、未考虑性别差异等任一方面提出合理质疑即可;(3)能结合第2条的质疑提出改进的方法。
六.综合题
1.通过亲自做实验,让同学们体会科学的乐趣。
2.
3.动植物:水草、小鱼
水量减少,小于浮出水面的次数增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