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高中历史教学教学案例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3 09:54:07
文档

高中历史教学教学案例

高中历史教学教学案例——第一节《鸦片战争》教学目标1. 基础知识鸦片战争前夕世界形势及清的腐朽没落统治;鸦片走私;禁烟运动;鸦片战争的时空过程;中民的反侵略斗争。2.能力培养①通过鸦片战争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讨论、分析,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地”看问题的观点、“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②通过探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问题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③通过鸦片战争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和掌握历史事件的基
推荐度:
导读高中历史教学教学案例——第一节《鸦片战争》教学目标1. 基础知识鸦片战争前夕世界形势及清的腐朽没落统治;鸦片走私;禁烟运动;鸦片战争的时空过程;中民的反侵略斗争。2.能力培养①通过鸦片战争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讨论、分析,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地”看问题的观点、“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②通过探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问题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③通过鸦片战争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和掌握历史事件的基
高中历史教学教学案例——第一节《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1. 基础知识 

鸦片战争前夕世界形势及清的腐朽没落统治;鸦片走私;禁烟运动;鸦片战争的时空过程;中民的反侵略斗争。 

2.能力培养 

①通过鸦片战争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讨论、分析,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地”看问题的观点、“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探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问题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③通过鸦片战争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和掌握历史事件的基本方法、使用历史地图的能力以及阅读史料获取信息、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等。 

3. 德育目标  

①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在清王朝封建统治危机四伏、不堪之际,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为开辟海外市场进行全球殖民扩张的必然结果。 

②通过讲述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教育。 

③通过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分析,教育学生奋发图强,为国家强大而读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原因。 

难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分析。 

课前准备 

利用电脑制作动态鸦片战争示意图,虎门硝烟电影录像片段、鸦片战争相关历史图片。 

学生:组织学生做好预习。如:采用问题式教学法或“导学式”教学法,课前可将预习提纲和课上重点讨论的问题印发给学生,适时布置学生进行预习。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说明】 

1.本节课是高中学段第一节历史课,教学设计的基点在于贯彻落实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知识、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个方面的基本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与 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关于鸦片战争的重点和基本的历史知识,开始培养和训练 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理论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近代中国国情和人文精神的思想教育。 

2.高中历史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是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应从起始年级抓起。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要紧密结合高一学生的学段和年龄特点,开始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历史思维能力训练,使学生在掌握重点历史知识的同时,使历史思维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3.新课程教学目标的侧重点是对学生进行以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素质教育,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采用“问题式”和“双主导学”(导学式)教学模式和思路,在教师恰当的主导作用下,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前预习、课中自学阅读、质疑答疑、分组讨论、检测练习等形式,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在教材的处理上,应突出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等重点、难点内容,点拨思路,启导分析,给学生留下较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借以逐步培养学生思考、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和基本能力。 

4.在教学媒体手段上,本节教学设计适时播放影视录像片段、鸦片战争演示战争进程示意图、介绍相应历史资料,借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以及适度增加信息量。 

【课堂实录】 

(多媒体课件画外音导入)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一个半世纪以前的岁月。 

在那时,千年的中华帝国,连同它光辉灿烂的文明被 

一场外来的血与火打败了,中华民族开始沦落为殖民 

地、半殖民地。 中英两国远隔万里,为什么会在19世纪的上半叶 

发生了一场血与火的较量呢?首先,我们一起来听一个 

发生在200多年前的一个小故事。 

 (师生一起聆听马戛尔尼子爵访华的故事录音,同时屏 

幕呈现文字内容;通过学案材料一,探讨马戛尔尼子爵 

访华的原因,略) 

师:1792年的时候,马戛尔尼来了,试图通过和平外 

交的方式打开中国大门,但遭到了中国的拒绝。那么, 

接下来英国会怎么做? 

    生:会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 

下面我们一起研究学案材料二:自乾隆末年以来, 

官吏士民,狼艰狈獗,不士不农不工不商之人,十将 

五六。……自京师始,概乎四方,大抵富户变贫户, 

贫户变饿者。四民之首,奔走下贱。各省大局,岌岌 

乎皆不可以支日月,奚暇问年岁? 

(龚自珍:《西域置行省议》) 

    师:你能简单描述出龚自珍生活年代(1792~1841) 

的一些情况吗? 

    生:清朝从乾隆末年就开始衰落了。当时社会秩序 

十分混乱;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经济凋  敝;吏治十分 

;国库亏空。 

    师:很好!乾隆末年中国社会在思想观念等其他方 

面又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我们接着分析材料三: 

    学案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 

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 

洋各国及尔国所必须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 

洋行,俾得日用有资。(摘自乾隆帝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 

之国书,1793年) 

    师:根据材料判断,当时中国人思想观念是怎样的? 

    生:不了解外面的世界,盲目自大,自以为是。 

    师:很好。那么,你认为中国人对世界不了解的主 

要原因是什么? 

生:清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 

     师:基于上面内容的分析,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生:英国侵略中国是必然的,并且从双方综合国力 

的比较看,战争一旦爆发,中国难以取得战争的胜利。 

    师:很好!十九世纪上半期中英两国社会状况的差 

异决定了中英之战必然爆发,并且也正是中英两国这种 

社会状况的差异构成了中国战败的必然性。马戛尔尼对 

中国社会的描述无疑是对的。但是,大清帝国这一艘破 

旧的战船它并没有马上沉没,而是在这之后摇摇晃晃了 

一个多世纪后才宣告寿终正寝。屈辱和苦难伴随着清政 

府,也伴随着中国。而所有这一切的起点,就是鸦片战 

争,战争的导火线是鸦片问题 

师:1799~1839年英国对华鸦片输入呈现出什么态势? 

    生:迅猛增长。 

    师:是什么驱使着英国商人向中国大量输入鸦片, 

而且是冒着掉脑袋的危险进行武装走私? 

    生:巨额的利润。 

    师:对。问题是,对于万恶的鸦片贸易,英国 

没有加以制止,而是采取了鼓励。这又是为什么呢? 

    生:为了扭转对华贸易的巨大逆差。 

    师:这就怪了。英国是工业国,我国是农业国。为 

什么在中英正当贸易中还会处于不利的地位? 

  (多媒体显示《天仙配》画面和唱段:“你耕田来我 

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 

苦也甜。” ) 

    师:这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的一个唱段。从这四 

句唱词中你能看到什么? 

    生: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家庭生活状况。 

    生:说明当时中国很穷,老百姓没钱买东西;而且 

老百姓没有消费的愿望。 

    师:你们觉得当时中国人的这种生活状态和中英贸 

易状况有没有关系?为什么? 

生:中国人可以自己生产,用不着买。 

生:连想都没想到去买。 

    生:中国人穷,买不起。 

    师:也正因为这样,所以英国的商品,主要是棉布等 

工业品在中国很难卖出去,而相反,中国的茶叶、丝绸等 

却在英国人中很受欢迎。这样,就形成了中英正当贸易中 

,中国反而处于出超地位的状况。为了扭转这种贸易状, 

英国人找到了鸦片。 

(屏幕呈现介绍鸦片图片和文字资料,并传阅罂粟 

果实标本;师生探讨鸦片贸易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屏幕 

呈现鸦片输入相关的图片、文字及数据) 

    师:鸦片的输入给中国带来了太多的灾难,请大家 

描述一下鸦片的大量输入会给中国带来哪些危害? 

生:鸦片的输入会引起银荒兵弱,使国家的财政陷 

入困境,丧失战斗力,严重影响到国家的安全。 

生:吸食鸦片会使人丧使劳动能力,甚至威胁到生命。 

生:吸食鸦片会使家庭日益贫困,一些人为了为有 

足够的钱去买鸦片,不惜去偷、抢、做坏事。 

生:在封建社会,一些人为了为有足够的钱去买鸦片 

,不惜出卖自己的妻子、儿女,搞的许多家庭妻离人散。 

 师:应该说,鸦片的危害,当时的大多数人并都意 

识到了这一点,但为什么吸食鸦片的人却越来越多? 

生:(没有人吱声)  

 师:许多人为什么不能控制自己吸食鸦片的行为? 

生:应该说由于吸食鸦片容易上瘾,人对它有依赖 

性,个人很难摆脱它。 

师:对,大家讲的很好,正是由于鸦片有巨大的危 

害性,人对它有很强的依赖性,所以清最终决定禁 

烟,并接受了林则徐的建议,派林则徐到广州禁烟。 

  (屏幕呈现虎门销烟视频画面,并讲述禁烟运动简况 

,略)。 

    师: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的侵略气焰,损 

害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英国为了保护肮脏的鸦片 

贸易,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中国的战争。1840年6月, 

英国悍然发动了这场蓄谋已久的战争。 

  (屏幕呈现讲述战争过程的多媒体地图并讲解,此略)  

三、鸦片战争的过程(投影板书要点) 

爆发(1840年6月)──扩大(1841年)──结束(1842 

年8月) 

(投影板书) 

人民群众的自发反抗──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清军爱国将士的英勇作战,为国捐躯 

师:中英鸦片战争的最终结局是:握有正义、抵抗侵 

略者失败,野蛮侵略、残暴劫掠者获胜。为什么会是这样 

的一种结局呢? 

(启发引导学生对比战前中英双方发展状况,围绕客观原 

因、主观原因和根本原因进行思考、讨论,穿插林则徐的 

命运,得出相应原因和历史教训。在学生思考、讨论作答 

后,教师进行归纳、补充、概括,并投影板书。) 

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鸦片战争时,英国已 

完成工业,处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生产力发达, 

制度先进,军备优良,战争准备充分。 

主观原因──清王朝的腐朽落后: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 

期,政治、经济落后、军备废弛、战争领导者清朝 

统治集团战和不定、作战组织指挥不力等。 

根本原因──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抵抗新兴发 

展的资本主义。 

  

师:(课堂总结,略)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从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教训中我们 

应该得出哪些认识呢?这个问题作为一个课后的作业留 

给大家。最后我们以林则徐的话来激励自己:苟利国家 

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教学反思】 

本课是新学期的第一节课,由于自己是新面孔,学生对我还有一定的新鲜感。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从我的身上转移到课文中来,也是我在上课之前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上课时,我通过设计几个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来导入新课,让学生回答,将课堂气氛调动起来。随后,让学生带者问题来阅读课文,学生的思路很快转到课本上,课堂教学也顺利地进行。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内容丰富,重点、难点多,可以展开、补充的知识点也很多。在保证教学进度,充分利用课文中文字、图片、小字部分等书本资料的前提下,有选择地补充一些相关知识,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历史事件的把握。 

     在讲课过程中,通过采用设置问题、展开讨论、举例、对比等方法,逐一、分曾剖析、讲本文重点;通过比较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性质、主要矛盾、主要任务的变化,由浅入深,化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难点。 

      高一我带的班级比较多,各班学生配合不尽一致。在最初的两个班,对时间的控制不是太好,时间有点吃紧,但在课后随即进行总结和调整。随着对教材的不断熟悉,对时间的控制越来越好,在其余班基本都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当中,对于发现的一些问题,我都及时的同组里的老师共同讨论,在取得一致意见后,随即调整,也使我认识到了集体备课、集体讨论的重要性。 

  

    总体来看,各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都比较高,上课表现都不错,能够积极回答问题,讨论也很热烈。但是,有些班相对有点沉闷,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比别的班级稍有逊色,需要再好好调动一下。 

     一轮课上完后,发现自己在很多方面还需要改进:充分准备,将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考虑进去,认真备课;课堂语言还要适当简练,减少罗嗦、重复的话;语言的组织和逻辑性还需加强;同时,要和组里老师多讨论、多听课、多学习。 

文档

高中历史教学教学案例

高中历史教学教学案例——第一节《鸦片战争》教学目标1. 基础知识鸦片战争前夕世界形势及清的腐朽没落统治;鸦片走私;禁烟运动;鸦片战争的时空过程;中民的反侵略斗争。2.能力培养①通过鸦片战争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讨论、分析,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地”看问题的观点、“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②通过探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问题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③通过鸦片战争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和掌握历史事件的基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