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类文本专题
(盐城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史学大家王先谦
15.D( A.不是所有注释著作都被后代史学史专家评为“王氏所作补注、集解诸作,都是校注书中标准的著作”;“《十朝东华录》”至今仍是研究清史的基本史料。B.王先谦撰写的是“《释名疏证补》”。C.“《尚书孔伟参正》”被评为“兼疏今古文,说明精确,最为善本”。)
16.(1)史学方面遵循乾嘉学风,注重校勘,终成大家。(2)经学方面花费心力,撰有著作,地位显赫。(3)语言文字学方面,颇有造诣,卓有贡献。(4)创作方面,作诗为文,自成格调,蔚为大观。(4点,少1点扣2分。共6分)
17.(1)自幼苦读,锲而不舍,废寝忘食。(2)博采众长,不拘泥门户。(3)继承务实传统,重求实,反臆断。(4)不武断曲解,善于“存疑”。(5)发现错误,立即纠正。(6)痛恨空谈,坚持实事求是,严谦治学。(6点,每点1分。共6分)
(宿迁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五院院士”张立纲
乙、实用类文本
16.D(“很不如意”错。)
17.C(A“一生只能做好一件事”错;B曲解文意;D“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处理学术争论”与
“被推举为科大理学院院长”无因果关系,且时序颠倒)
18.科学家一一他头顶5个院士头衔,在科研上颇有建树。(2分)
行政人员一一建校艰难时期,超脱个人恩怨,主持公道;放弃科研,集中全部精力为科大创造
优良学术环境:放弃带硕士博士,忠实本职工作;为科大做成了几个世界级项目。(4分,每点1分)
19.知恩图报;爱国报国;忠实本职,尽职尽责;超脱个人恩怨,秉公直言。(每点2分,答出
三点即可)
(苏州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第一次美洲航海日志(节选)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15.D(A中“波西亚岛”应为“圣萨尔瓦多岛”,芦荟树并不是作为标本保存。B中“从此再也没有回来”不对。C句与文意不符)
16.景色优美迷人。民风原始淳朴。特产丰富多样。(按点得分,每点2分,意思对就可)
17.美洲人见到欧洲人因为陌生而感到恐惧,弃家而逃;(3分)欧洲人见到美洲人主动接近,尝试交换东西。(3分)(意思对就可)
(无锡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楚辞专家
17.D(“探索”不合文意,原文有“较成熟的学术思想体系”)。
18。①考进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一批学术大师,进行读书和学术研究。②成为章太炎的入室弟子,结交了诸多学术界和文化界的人士。③恩师王国维自尽,发愤撰写《屈原赋校注》以寄托哀思。(每点2分)
19.①清华求学,在王国维指导下,完成了研究生毕业论文,确立了中国传统学术研究的正确思维与方法。②借助目录学、版本学的深入研究,提出“个别分析、综合整理”的主张。
③汇集历代《楚辞》研究资料,多学科人手,多方面进行长期深入的研究。④淡泊名利,全身心投入学业,并执着追求。(每点2分,答对任何3点即可得6分)
(通州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草木知音吴征镒
乙:
15、A
16、长期坚持,一丝不苟,忘我工作,富有创新精神。
17、吴征镒收集了大量植物卡片,发现和命名了很多植物,提出了不少新的观点,推动了中国植物研究的发展,他一生都在与植物打交道,是植物的知心朋友。
(泰州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感佩陈寅恪
16.①学识渊博,成就卓著;②专心治学,无悔无怨;③不慕官位,固守己见。④勇于创新,超越自我。(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7.①他提出这样的要求并不表明他反对马列主义。②他知道自己提出这样的要求一定得不到许可,这样便能委婉地拒绝“当官”,以便潜心治学。③他有非凡的勇气,在政治压倒一切的年代,敢于坚持己见,坚持学术研究的性,不让政治干扰学术研究。(评分说明:①1分,②③各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8.主要以其精神和人格魅力的表现为线索。(1分)先说成就,再说取得成就的原因,符合人们的认知心理。(2分)
19.⑴赞同。理由要点:①陈寅恪学识渊博,成就卓著,又具有坚忍不拔,积极进取、不慕虚名,不畏流俗的可贵品格,堪称“第一流人物”。②陈寅恪在学术研究上造诣极高,一般人难以领略,但他的“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影响深广意义重大,他不仅是以其学术成就,更是以其人格力量赢得世人的敬仰,因而从时代意义的角度看,其人格力量远胜于单纯的才智。⑵不赞同。理由要点:①居里夫人两次获得诺贝尔奖,是长期以来举世公认的著名科学家,从学术成就上看,把陈寅恪和居里夫人相提并论,有拔高之嫌。②居里夫人积极入世,战争期间毅然走出实验室,投身于反法西斯的正义事业,陈寅恪只是一个独守书斋的学者,其时代意义与居里夫人也难以比拟。(评分说明:①持赞同态度,能说出两点理由,阐述充分有力,最高可给6分。与参不同,言之成理亦可。阐述不够充分,酌情扣分。②作为一篇人物传记,作者引用爱因斯坦的话,意在突出陈寅恪的特点,持反对态度,一般难以服人。除非所阐述的理由特别充分,否则最高给4分。阐述不够充分,酌情扣分。③语句不通,条理不清,酌情扣1—2分。)
(镇江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拯救汉字教学
乙、实用类文本
16.D(“课改的新理念正在深入人心”这种说法不是专家目前在“拯救汉字教学”上的具体行为)
17.C(“更”理由是第5节中“汉字识字教学是挽救汉语沦为弱势语言的基础的基础。”
A.并不缺少编写这种教材的人才。B.没有依据。D.是难写好汉字不是指写错别字)
18.①国人对汉语的冷落,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汉语在社会角色中的失衡,从而也严重削弱了语文学科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②课程改革使语文课时减少,老师们普遍感到语文教学时间不够。
③浮躁的社会风气,对网络上的错别字不苛求,于是以讹传讹。
④目前没有一套适用的的汉字识字教材。(答对一点得2分)
19.①进行基础教育的语文改革特别是小学的识字教学改革,制定一套适用的汉字识字教材。(3分)
②还必须让学生摆脱西方语言学理念的误导。(文章最后一节概括)(3分)
(连云港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江丙坤:两岸和平斡旋者
六、(乙)
15.D(“表明江丙坤缺少民众支持”错误,深绿人士是反对党,不能代表民众。)
16.(1)不被同僚、同事理解、接受,甚至被痛骂。(2分)(2)要以国共平台架空马、赖的事务。(2分)(3)来自于深绿人士的政治喊话和压力。(2分)
17.主要写的和解以及江丙坤对两岸未来走势的判断。(2分)这样写有力地刻画出江丙坤“两岸和平斡旋者”的形象,(2分)同时在文章结构上起点题的作用,深化了文章主旨。(2分)
(扬州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9旬老人吴征镒:学无止境 后来居上
乙:
15.B(A项强加因果,“活字典”原因在于吴征镒博闻强识;C项理解不当,缩小了“发力”“发光”的内涵;D项曲解文意,根据首段“我感觉到学无止境,后来居上”推断,“后来居上”应与“培养、提携后辈”相关联。)
16.吴征镒勤奋、严谨,博闻强识,一辈子献身科学;吴征镒对待科研专心、静心(沉得下去),亲力亲为;吴征镒从科学救国到科技兴国,爱国之心拳拳;吴征镒扶助青年科学工作者,“甘当人梯”,不遗余力。(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得满分)
17.本文通过吴征镒身边同事、助手、学生的陈述,从不同侧面展现吴老的精神品质,体现出通讯的客观性原则;本文大量引述人物的语言,在生动、具体的事例叙述中,展现新闻通讯的形象性;选取的事实,如“活字典”、“搁电话”、“考察宜林地”等,均能反映人物品质,又要言不烦,体现了通讯的典型性。(每点2分,共6分,答案表述不唯一)
(南京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关于俄苏歌曲情缘的答问
乙、实用类文本
15.B(A项“不再译介和研究俄苏歌曲了”错误。C项歌词的翻译两方面都讲究。D项“当代年轻人”错误)
16.①青春的记忆 ②十分广泛的题材 ③崇高的献身精神 ④易唱易记的艺术形式(前两点各2分,后两点各1分)
17.①国家之间要消除隔阂 ②媒体应加强宣传 ③专家要注重引导(每点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