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单项选择题(共 20 小题, 每题 2 分, 共 40 分, 每道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焉。”《论语》中这句话表达的教育思想是〔〕。
A.启发诱导
B.因材施教
C.有教无类
D.诲人不倦
答案:C
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是主动给我十条干肉作为见面礼物的,我从没有不给予教导的。这句话表达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2.小学教育要抓住儿童开展的“关键期”,这是由于个体身心开展具有〔〕。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C
解析: 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开展的不平衡性, 要适时而教, 即要在儿童开展的关键期或最正确期及时地进展教育。
3.1990年结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宗迪恩会议上提出:“每一个人——无论他是儿童、青年还是成人一都应能获益于旨在满足其根本学习需要的受教育时机。”这是提倡教育应具有〔〕。
A.全面性
B.全民性
C.根底性
D.义务性
答案:B
解析: 全民教育是指教育必须面向所有的人, 即人人都有承受教育的权利, 且必须承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4.2023年公布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 明确提出, 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核心是〔 〕。
A.公民教育
B.教育
C.纪律教育
D.核心价值观教育
答案:B
解析:2023年公布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在国民教育领域系统规划和科学安排了法治教育的目的定位原那么要求和施行途径, 提出了以社会核心价值观为主线; 以教育为核心, 以权利义务教育为本位, 以贴近青少年实际进步教育效果为目的。 以构建系统完好的法治教育体系为途径的明确要求, 为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理论指引。
5.做“好老师”应该具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的特质。这是由以下哪位党和国家____提出的?〔〕。
A.____
B.江____
C.____
D.
答案:D
解析: 四有好老师是指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 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 好老师。 出自 2023 年第 30 个老师节前夕, ____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勉励广阔师生的讲话。
6. 在设计教育调查问卷时, 应防止将权威论断、 个人观点包含在问题之中。 这表达的问卷设计原那么是〔〕。
A.面向对象
B.价值中立
C.语句简洁
D.防止社会认可效应
答案:B
解析: 价值中立是指在设计问题时, 应防止印证权威论断, 也不应把个人的认识、观点和价值判断包含在问题之中,以防止对被调查者产生暗示作用,导致特定的有倾向性的答复。 社会认可效应是指被调查者按照社会标准、 社会期望进展反响,而不是反映自己真实的观点、看法和态度。这种现象一般出如今答复有关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问题时出现,因此设计这类问题时,应少用是否式答复,可以用情境式问题或两难问题代替。
7.小学生疾跑后不能立即站立不动或坐下, 须继续慢跑一小会儿, 主要原因是〔〕。
A.防止低血糖晕倒
B.有利于氧债的归还
C.防止重力性休克
D.有利于心功能恢复
答案:C
解析:疾跑后不要立即站立不动疾跑后,尤其是较长时间的疾跑后,由于感到劳累,常常站立不动,或者坐下,甚至躺下休息,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因为这样会引起重力性休克。
8.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假设要求学生完成较容易的学习任务,老师是把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度控制在〔〕。
A.较高程度
B.较低程度
C.中等程度
D.任意程度
答案:A
解析: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说明,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正确的动机程度。动机缺乏或过分强烈都会导致工作效率下降。此外,动机的最正确程度还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动机强度的最正确程度点会低些;在学习任务比拟简单时:动机强度的最正确程度点会高些。
9.小学生在背诵一篇较长课文时,往往中间局部比开头和末尾局部遗忘较多,这是因为其记忆受到了〔〕。
A.前摄抑制
B.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C.倒摄抑制
D.倒摄抑制和干扰抑制
答案:B
解析:中间局部容易遗忘是因为存在前对后的干扰和后对前的干扰,即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10.划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主要根据是〔〕。
A.学生是否主动学习
B.学习目的是否为解决问题
C.学生是否理解学习材料
D.学习内容是否由学生发现
答案:C
解析:理解材料即为意义学习,不理解即为机械学习
11.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得到老师的关注、 赏识与期望后常常表现出更积极的学习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
A.蝴蝶效应
B.鲶鱼效应
C.马太效应
D.罗森塔尔效应
答案:D
解析:罗森塔尔效应:老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老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老师的预言似乎自动地应验了。
12. 在创造性思维训练中, 老师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地举出“杯子” 的用处。这侧重培养的是〔〕。
A.思维的独创性
B.思维的灵敏性
C.思维的流畅性
D.思维的深入性
答案:C
解析:思维的流畅性是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该特征代表心智灵敏,思路通达。对同一问题所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即表示他的流畅性越高。
13.校歌、校徽、校标等是学校课堂的一局部,这类课程属于〔〕。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答案:D
解析:隐性课程是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校歌、校徽、校标都是隐性课程。
14.将课程编制过程划分为确定目的、选择经历、组织经历、评价结果四个阶段,并被誉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A.卢梭
B.杜威
C.泰勒.
D.布鲁纳
答案:C
解析:泰勒是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被誉为“课程评价之父”,由泰勒系统阐述的课程开展原理又被称为“泰勒原理” 。 主要围绕“目的、 内容、 方法、 评价”四个问题展开。
15. 在学习《长城》 一课时, 通过阅读课文和观看长城的影像, 学生感受到万里长城的宏伟和壮观,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油然而生。这一教学活动主要达成的教学目的是〔〕。
A.知识与技能
B.认知与技能
C.过程与方法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答案:D
解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强调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起积极的态度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题干中,通过学习《长城》一课,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这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16.教学《圆的认识》 一课时, 老师展示圆形纸片、 硬币, 让学生看一看, 摸一摸,然后总结圆的特点。这一教学过程主要遵循的是〔〕。
A.直观性原那么
B.启发性原那么
C.循序渐进原那么
D.因材施教原那么
答案:A
解析:直观性教学原那么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利用直观手段,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开展学生的观察力和形象思维,并为形成正确而深入的理性认识奠定根底。直观教学可以分为三大种类: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三大类。题干中老师采用的是实物直观的方法。
17. 学期末, 对小明作出的评语是: “这个学期你上课听讲比以往认真, 积极答复课堂提问,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有很大进步。继续加油,我看好你哦!”这种评价属于〔〕。
A.绝对评价
B.相对评价
C.量化评
D.质性评价
答案:D
解析:量性评价方法是根据数学教育目的,通过编制试题,量表等对学生进展测试,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测试结果加以量化分析^p 的一种评价方法。测验就是一种量性评价方法。质性评价方法的根本取向在于对评价信息的搜集,整理与评价结果的呈现都充分发挥教育主体自身的投入,并以非数字的形式呈现评价的内容与结果。观察,访谈,自我反思等都是重要的质性评价方法。
18. 在某些偏远地区的小学, 将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 老师在同一节课里以直接授课和完成作业等交替进展的方式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施教。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属于〔〕。
A.个别教学
B.课堂教学
C.混合教学
D.复式教学
答案:D
解析: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成一班,由一位老师用不同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展教学的组织形式。老师给一个年级讲课,让其他年级学生做作业或复习,并有方案地交替进展;同单式教学(即把同一年级的学生合成一班,在一个教室内由一位老师教学)相对。
19. 王老师在《两小儿辩日》 教学开场时说道: “孔子是我国古代学识渊博的大教育家, 有一次却被两个小孩子提出的问题难住了, 为什么呢? 学习了这篇文章后,你们就知道了。”这种导入方式属于〔〕。
A.设疑导入
B.直接导入
C.经历导入
D.活动导入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表述,老师通过设置问题,带着学生进入本课学习,是使用的设疑导入,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0.老师布置的作业应让学生“跳-跳,够得着”,这表达的作业设计根本要求是
〔〕。
A.形式多样
B.难度适宜
C.尊重差异
D.注重创新
答案:B
解析:“跳一跳,够得着”指的是学生的可承受性,作业难度不易太简单或者太难。太简单的作业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夯实和掌握,以及学生的考虑。太难的作业违犯了作业真实的目的,即难度适宜。
二、 简答题(共 3 道大题, 每道大题 10 分, 共 30 分)
21. 简述皮亚杰认知开展阶段理论的教育启示
21.【答案要点】
〔1〕 认知开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各门详细的学科教学都应研究如何针对不同开展阶段的学生提出适当的开展任务。
〔2〕 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开展。 老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形象的, 有趣的材料促进学生的开展,进步学生的逻辑思维才能。
〔3〕 各门详细的学科应该对不同开展阶段的学生提出既不超过当时的认知同化才能又能定使他们向更高阶段开展而富有启迪作用的适当的内容和教学方法。
22. 简述小学班主任学优生的教育策略。
22.【答案要点】
对于学优生的教育,班主任要注意: 〔1〕 严格要求, 防止自满; 〔2〕 不断鼓励,弥补挫折;〔3〕消除嫉妒,公平竞争;〔4〕发挥优势,全班进步。
23. 简述教育观察法的根本步骤。
23.【答案要点】
第一,确定观察目的、方法和组织形式,拟定观察方案。
第二,创造观察条件,准备观察用具。
第三,进展观察,在观察过程中做准确而详尽的记录。
第四,形成观察报告。
三、 材料分析^p 题(共 2 道大题, 每道大题 20 分)
24. 材料:
在一次关于学生个体差异的研讨会上,一位小学校长将学生比喻成鲜花,他说:“有的学生是适时盛开的花朵,有的学生是还未开放的花苞。只要结余足够的阳光、空气、水分及耐心的等待,未开的花苞总会开放,而且有的迟开的花苞盛开时可能会更新颖、 更长久。 我们用静待花开的心态去对待孩子, 承受他、 尊重他,这样才能帮助他,促进他”。
问题:
〔1〕分析^p 该校长发言中所蕴含的学生观。〔10分〕
〔2〕结合材料谈谈小学老师应树立怎样的教育观〔10分〕
24. (1)【答题要点】
一切以学生的开展为本的学生观:
①学生是开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开展是有规律的。第二,学生具有宏大的开展潜能。第三,学生是处于开展过程中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一, 学生是完好的人。 第二,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宏大的差异。
③学生是具有意义的人。第一,每个学生都是于老师的头脑之外,不以老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2)【答题要点】
树立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新型的教育观念:
①树立以学生开展为本的学生观;
②树立新型的老师观;
③树立新型的教学观;
④树立符合素质教育及新课改理念的评价观。
25. 材料:
修改五年级学生作文时,看到小勇的作文缺乏200字,而且字迹潦草,错别字不少, 这样的作文打60分也就差不多了。 但想, 只给一分数对作文成绩一直不高的小勇不会有什么触动。于是,经过认真考虑,给他打了“100-25-15” , 并附上文字说明: 你的作文选材新颖, 有真情实感, 但是字数缺乏, 层次不清, 减 25 分; 书写潦草, 错别字多, 减 15 分。 小勇根据老师的评语,进展了认真修改。给修改后的作文打了80分。
问题:
〔1〕评析评价作文的方式。〔10分〕
〔2〕如何通过作业评价促进学生的开展?〔10分〕
25. (1)【答案要点】
评价作文的方式是值得倡导的,符合新课改的根本理念。
①的作文评价方式对学生具有导向、鼓励功能。老师的评价能指引学生朝着理想目的前进,激发学生对某个学科的兴趣。改善学生学习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能使学消费生向更高目的迈进的信心和热情。材料中使用正确的评价方式,最终使得小勇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积极改正。
②作文评价方式符合评价观中的评价目的在于促进开展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包括积极地学习态度以及安康的身心品质等综合开展。材料中的对于学生的作文不是单纯的给出最终分值,而是详细分析^p 了问题所在,让学生更容易承受分数并更加积极的修正。
③作文评价方式符合评价观中的评价内容的综合化。评价标准注重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开展的不同需求。材料中的可以根据小勇对于只给最终分数不会触动的特点, 采用了多角度的评价方式, 注重了他的开展需求。 .
④作文评价方式符合学生观中的用开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学生是处于开展过程中的人以及有着宏大的开展潜能。材料中的不是单纯只看到了小勇的问题,而是给出了相应建议。正是的评价作文方式是科学的, 才能极大的促进学生的开展。
(2)【答案要点】
①作业评价应符合学生的层欢和开展需求;
②作业评价应关注开展的过程,最好将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③作业评价方式应该多样化,不单纯是量化评价,应该量化和质性评价相结合;
④作业评价评价主体要多元化,最好多方面力量共同参与。
四、 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有 6 小题, 任选 1 小题作答, 多答只按第 1 小题计分,40分。 考生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 选择作答。 26 为中文与社会, 27 为数学与科学,28为英语, 29 为音乐, 30 为体育, 31 为美术。 〕请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未涂或多涂均无分。
26.请认真阅读以下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以下任务:
〔1〕如指导二年级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的。〔10分〕
〔2〕设计本课识字写字教的主要环节。〔22分〕
〔3〕结合教材和二年级学生特点,设计一项课堂小练笔。〔8分〕
26.【答案要点】
①知识与技能目的:学生会认“葫、 芦” 等 11 个生字词, 会写“言、 盯” 等 8 个生字词,可以区分“挂”和“哇”;可以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②过程与方法目的: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体会同一意思的句子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学生可以结合生活,明白事情之间都是有联络的,不能光看一个方面这个道理。
(2)【答案要点】
〔1〕生字词检查
邻居盯着葫芦藤
①指名读〔2-3名学生〕
②提醒学生加点字要注意读准字音,“邻”是前鼻音,“町”和“藤”都是后鼻音。
③什么叫“盯着”,谁能做做“盯”的动作。
④全班齐读两次。
奇怪慢馒治治
①指名读,开火车读
②注意加点字的字形(左右构造),提示写字时要注意左窄右宽。
③全班齐读。
〔2〕生字书写知道
哇挂
①区分两个生字,让学生区别为什么一个是口字旁,一个是提手旁。
②你还能给它换一个别的偏胖吗?
预设:娃、蛙、洼……
③示范写,生在写字本上描一写一。
〔3〕【答案要点】
续编故事:
第二年春天当万物复苏时那人他又种了一课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这时假如叶子上又出现了蚜虫,他会怎么做呢?
27.题教学设计(数学)
问题: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以下任务:
(1)什么是众数?众数有什么特点?(10分)
(2)如指导高学段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的(10分)
(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的,设计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简要说明理由(20分)
28.英语教学设计
(四张图,依次是TuesdayWednesdayFirdaySaturday)
1.小学英语单词教学的有效方法。(10分)
2.如何指导小学生学习文本,试拟写教学目的。
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的,设计单词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
29.教学设计音乐
歌曲《小松树》
1.简要分析^p 歌曲特点
2.指导中学段学唱,拟定教学目的
3.根据中学段学生特点,结合歌曲学习的内容,设计学唱歌曲1-2段的环节并说明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