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考复习之送别诗大全 含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3 09:48:32
文档

中考复习之送别诗大全 含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送别诗(一)岭上逢久别者又别权德舆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1.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之情。(2分)2.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4分)答案:1.示例:(久别重逢的)惊喜。2.示例: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二)峡口①送友人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注】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②去住
推荐度:
导读古代诗歌鉴赏——送别诗(一)岭上逢久别者又别权德舆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1.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之情。(2分)2.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4分)答案:1.示例:(久别重逢的)惊喜。2.示例: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二)峡口①送友人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注】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②去住
古代诗歌鉴赏——送别诗

(一)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1.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            之情。(2分)

2.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4分)

答案:1.示例:(久别重逢的)惊喜。 2.示例: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二)峡口①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1.“峡口花飞欲尽春”交代了送别的       和       。“花飞欲尽春”这一景象在诗中

  有什么作用?(3分)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 _   _ 之情。“天涯去住泪沾巾”和王勃《送杜少府

  之任蜀川》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3分)

答案:1.(3分)地点    季节   渲染了凄凉忧伤的氛圉,烘托了诗人的惆怅之情。

2.(3分)惜别    司空曙惆怅伤感   王勃  乐观旷达

(三)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3分)

2.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3分)

答案:1.春风、柳条、藤蔓、黄莺(至少三个,每个1分)。

2.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移情于物(1分),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之情。(2分)

(四)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劳歌:送别歌。

1.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2分)

2.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答案:1.用“红”对“青”,色彩鲜艳,红叶与青山相映成趣。(或静的山与急湍的水对比,动静结合,充满情趣。)

2.写了凄黯(凄清)之景,表达了诗人伤感、惆怅的情感。

(五)送人之松江

宋·俞桂

西风萧瑟入船窗,送客离愁酒满缸。

要记此时分袂处,暮烟微雨过松江。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袂:袖子。诗中“分袂”是分别的意思。

1.《送人之松江》所写送别的季节是      ,《别董大》所写送别的季节是     。(2分)

2.请赏析这两首送别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4分)

答案:1.秋季、冬季

    2.前诗通过写西风烟雨等环境和借酒消愁,来表现诗人离别时沉重、悲伤的情绪,后诗通过劝勉朋友天下到处有知己,来表现诗人离别时乐观旷达的胸襟。

(六)古离别

晴烟漠漠柳毵毵①,不那②离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注释】(1)漠漠,弥漫;毵毵(sān),柳叶纷披下垂的样子。(2)不那,同“不奈”,即无奈。

1.首句写景,请合理运用想象,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来描绘这一画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和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答案:1. 春光明艳,淡淡的烟岚弥漫晴空,垂柳柔条迎风轻拂。

2.作者通过描述在春意盎然的景色中设宴置酒与友人分别的情景,表达一种淡淡的惜别之情。

(七)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1.第一、二句诗中,哪些意象是暗示送别内容的意象?(3分)

2.第三句历来备受赞赏,请简要赏析。(3分)

1.杨柳,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渡头,送客;罟师,船夫,桨,开桨即起程;临圻,交代所去之地(1个一分,写出3个即可)

2.第三句运用比喻的修辞(奇特的想象),把相思之情比喻成春色,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

(八)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是       ,“醉别”表达了作者             的心情。(2分)  

2.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答案:1.橘柚香  惜别知音,借酒浇愁  

2.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2分)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2分)

(九)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1.古人认为“秋”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3分)

2.第三、四句,诗人用第一人称“我”写送别友人后怎样的情景?这一情景给人怎样的感触?(3分)

答案:1. “秋”字,表面上写时令(1分),实际上却是表达人的情绪。萧瑟的秋景增添了离情别绪。(2分)(意思对即可。)  

2.直到傍晚,我还在江畔,望着江北,江面上寒鸦也飞尽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2分) 这一情景给人以孤独、寂静、空虚的感触。(1分)

(十)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唐】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试分析“人自伤心水自流”一句中两个“自”字的妙处。(2分)

2.尾句以景作结,写了什么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分)

参:1.两个“自”字表现出诗人有情而流水无情,更衬托出诗人别离时的伤感之情。

2.末句描绘了在连绵万里的青山间一艘小船独自远去的情景,体现了友人别离后的孤寂,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十一)别滁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注] 滁即滁州,欧阳修于1045年八月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县)知州,在滁州做了两年多的地方官。1048年,改任扬州知州,这首《别滁》诗就是当时所作。

1.从一、二两句中能看出诗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3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2分)

答案:1.春天   阳光明媚、花开浓艳、绿柳在清风中轻摇的美景。。

2.表达出诗人强为欢颜、内心伤痛的别离之情。

(十二)柳枝词

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1.这首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感情?(2分)

                                                                                 2.“载将离恨过江南”一句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4分)

                                                                                  答案:1.这首诗抒发了离愁别恨。

2.诗歌不说画舸将怀着离恨的行客载过江南,却说“载将离恨过江南”,(1分)将离恨拟人化了,化虚为实,(1分)把无形的离恨写成有体积,有重量的可见可触的事物。(2分)

(十三)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1. 诗的前两句,不仅点出送别的     和     ,而且以景衬情,渲染出浓厚的         。(3分)

2.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试分析。(3分)

答案:1.时间  地点  离情别绪

2.看,在诗中指回望(1分)。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1分)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1分)

附:送别诗鉴赏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3.感情色彩: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4.送别诗常见意象:

①杨柳、杨花或柳絮 。由于“柳”、“留”谐音,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

②春草   如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③水  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那送别之情就如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向东流去,连绵不断。 

④春色  王维在《送沈子福归江东》中对朋友相思的比喻更有意思。“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在这首诗中作者把对朋友的惜别之情,比作遮挡不住的江南江北的春色,想象非常新鲜,化抽象的感情为具体的意象。 

⑤送别之地  中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地方表示送别,此后也就成为专有的送别之地。 如“长亭”,它是陆上的送别之地。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南浦”, 水边的送别之所。除此,还有谢亭、西楼、劳劳亭等,都是著名的送别之地。 

文档

中考复习之送别诗大全 含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送别诗(一)岭上逢久别者又别权德舆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1.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之情。(2分)2.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4分)答案:1.示例:(久别重逢的)惊喜。2.示例: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二)峡口①送友人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注】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②去住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