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时间:2014.4.2 | 地点:101教室 | |
| 参加人员:王诗源爸爸、肖雅菲妈妈、姜思瑜妈妈、胡俊泽妈妈、朱杉妈妈 | ||
| 主题:关于春游相关事宜的安排以及如何做好孩子课后教育工作的探讨 | ||
| 关于春游相关事宜的安排 1、时间:二年级4月4日(星期五)。 2、地点:梁祝公园。 3、早上到校时间:7:50,学生进班,由班主任统一整队带出; 下午返校时间:14:30,到达学校15:10左右。请家长在南、北路队家长止步线等候孩子放学。 4、为便于组织学生活动,要求全体学生穿校服、佩戴红领巾、准备充足的水,可携带部分食物。活动中要爱护公共场所的卫生,每人带一个方便袋,集中将果皮、废纸等垃圾装好投入垃圾箱。在活动过程中,严禁到小摊上买零食、冷饮。 5、春游前各班班主任会认真对学生进行一次安全及纪律教育,在出发前讲安全,活动中抓安全,回校总结安全工作,确保师生万无一失。 (友情提示:大家可根据天气情况给孩子添加衣物。) 如何做好孩子课后教育工作的探讨 做好家庭作业对提高学习成绩很重要。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也认为:孩子一旦能自觉做好家庭作业,对于他今后事业的成功发展,远比我们的想像要大。孩子对家庭作业的态度确实值得我们重视。学生做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因为课外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是学生课外学习的重要手段。认真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意义是很大的。 对于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如:养成认真、、珍惜时间等好习惯。一些创造性的作业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 对于家长:家长检查作业的同时,也是一个及时了解孩子学习动态的过程,还是亲子交流的过程。 数学作为一门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工具。怎样让学生掌握这门科学,真正理解和巩固记忆,课后的作业练习是数学教学诸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布置作业是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步,课本每一节后边都有作业习题,学生所用的教学辅助资料中也有节节练习巩固的习题,并且通常会有基础练习和提高练习两部分,似乎作业布置都是现成的了,只要让学生做好每节课后的各项练习就行。实际上,由于教材的精炼,只是起到一个学习标准指引的作用,其习题配置少而精,对于学 生来讲掌握课后习题是重要的,但仅做课后习题显然不够,因为对于新学的知识需要一个反复巩固,变化应用的过程,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知识。至于参考资料,现今的资料举不胜数,冠以名校名师的招牌,让学生无从下手,甚至老师也要异常谨慎挑选,才能找到相对较适合自已学生使用的资料,不过也只是相对而已,因为在出资料的过程中,编者总是为了瞄准高考,为了显示其内容的丰富,知识规律总结的全面深入,题目设计的灵活变化,有难度有技巧,这样不免使资料偏难偏杂,不能有效的贴近教材贴近我们的学生,更不能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循序渐进的学习需要,所以任何一个参考资料的选用,都需要教师精心挑选,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要及时给予筛选,指导学生用好参考资料,使之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要想更好的发挥作业的功效,应该对其有明确的认识。作业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商的重要方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及时"时习"和"温故是理解、巩固、记忆乃至创新知识的重要方式,能力的形成必 须靠学生的亲身体验,要将知识,能力及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最终融儿学止的系质中,作业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另外,作业是师生评价、改进教和学的重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与否,教师的教学目的是否实现,通过作业检查和批改的反馈信息,教师据此评价自己 的教学。一方面可以总结经验,同时反思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手段之不足,另一方面还可以加强对学生补偿教学的针对性;学生据此评价自己的学习,同样可以明了自己的进步,坚定学习信心,也可以找出不足,及时纠错,减少累积性错误,改进课堂课后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可以说,作业是师生教与学构通的桥梁,也是教与学的"晴雨表透过它,我们才知天气的冷暖。 有了明确的认识,要进一步优化作业的设计。(1)系统性.作业布置要考虑年级段教学的整体性,认真研究教材,既要考虑以往所学知识的不断对比巩固,也要考虑今后所学知识的铺垫。也就是说,作业的设计布置必须针对大纲、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系统 地考虑学段、年级、学期、单元和课时连贯性和一致性。(2)层次性.要想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作业设计布置的分层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使全体学生在各自的起点上共同向前发展,真正实施素质教育。通常可以在必做习题的基础上,布置选做题,供能力较强的学生深入学习。也可私下单独的指导部分学生利用参考资料深入学习,开拓思路,提高能力。对于学习吃力的学生,必需单独交流,指导其完成作业,指导其如何优先完成哪些基础知识作业,不断的督促其坚持抓好基础知识。(3)量变性。知识的学习确需一定量反复才能牢固掌握,技能的熟练也需一定量的训练才能逐渐形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更非几次作业便能养成。作业必须有一定的量才行,切不可因素质教育而走其极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思维能力的发展,作业的量应适当加大,保证在一个较合适的水平上,另外,根据不同的章节内容特点,每一章节从开始到章节复习过程中,作业的量要紧紧结合知识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该加大时要加大,该减少时要减少,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学情。  | ||
时间:2014.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