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引 言 2
2 洞庭湖概况 2
2.1 自然概况 2
2.2社会经济状况 3
3 材料与方法 3
3.1资料收集 3
3.2调查内容 3
3.3 调查方法与数据来源 4
4 洞庭湖湿地资源现状 4
4.1洞庭湖湿地资源种类及特点 5
4.3洞庭湖的动物资源 6
4.3.1东洞庭湖地区 7
4.3.2南洞庭湖地区 7
4.3.3西洞庭湖地区 8
4.4主要植物群落 9
5湿地资源分析评价 10
5.1存在问题 10
5.2保护与管理建议 10
结 论 13
致 谢 14
参考文献 15
1 引 言
湿地是地球上三大生态系统(森林、海洋、湿地)之一。作为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地带,湿地是一种高功能的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生态结构和功能。在提供人类必需的动植物资源、维持生态平衡和水平衡、调节气候、降解污染、提供珍稀动植物栖息地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全球人口的激增和人类对大自然不合理的开发活动,湿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遭到破坏,许多湿地物种、景观及生态系统正在消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已成为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2007年湖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湖南省主要湿地资源分类与评价”其中的子项目“湖南省湿地资源调查与分析”由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经理教研组承担.在吕勇教授的带领下,许多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了实地的调查与分析工作.
2 洞庭湖概况
2.1 自然概况
洞庭湖位于28o38’—29o45’.N,111o40’—113o10’.E,总面积2690 km2(夏季水面),据调查,湖区的水生植物约为130余种,分布着258种鸟类,是中国乃至亚洲较大的鸟类越冬地之一。在水生生物方面,有114种鱼类,为我国鱼类主要产区,每年鱼类的捕捞量约为13万吨,芦苇的产量为60万吨,产值1亿元。
洞庭湖不仅拥有大量的经济动物资源,而且也保存了众多的濒危、珍稀物种和栖息地。如东洞庭湖己发现白鹤、白头鹤、灰鹤、白枕鹤、东方白鹳、黑鹳、大鸨、中华秋沙鸭、白鳍豚、中华鲟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占全省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60%,还有许多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2.2社会经济状况
洞庭湖地区少数民族较多,具有汉族、苗族、土家族、侗族,瑶族、回族、壮族、维吾尔族、黎族、满族、彝族、蒙古族、布依族、朝鲜族、白族等30几个民族。
湖区农业较为发达生产平稳发展,但人民总体生活水平较低.对洞庭湖的不合理开发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恶果.土壤,水质一步步的变坏,对洞庭湖湿地的保护越来越迫切。
3 材料与方法
3.1资料收集
通过各大图书馆和书店,收集、复印和购买国内有关湿地研究的书籍和论文,收集有关湖南省境内湿地方面的所有资料。目前已经收集到的资料有以下内容: (1)志书,如《中国湿地研究》等;(2) 有关论文,如“洞庭湖湿地鸟类的初步研究”等; (3) 工具书,如《湖南省陆生野生动物资源野外调查实用手册》等;(4)考察报告,如《洞庭湖鸟类资源考察》等。
3.2调查内容
对东洞庭湖、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进行详细的调查.这些湿地的主要调查内容是:名称、湿地类型、位置、面积、海拔高度、自然特征、动植物种类、社会经济状况、土地利用情况、受到的干扰和威胁、保护情况、湿地的主要效益和湿地的主管部门。重点调查了湿地动物,特别是湿地鸟类。
3.3 调查方法与数据来源
调查分为内业调查和外业调查。
内业调查:通过各大图书馆和书店,收集、复印和购买国内有关湿地研究的书籍和论文,收集有关湖南省境内湿地方面的所有资料。目前已经收集到的资料有以下内容。志书,有关论文,工具书,考察报告,规程、规划、和地方志合约协议。
外业调查:外业调查分成两大块。重点湿地部分由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承担,一般湿地由湖南省林业厅负责汇总。
通过查找有关资料与实地进行调查得出数据并分析归类。
4 洞庭湖湿地资源现状
洞庭湖的自然地理区划属于东部季风区;华中华南湿润亚热带亚区;北亚热带长江中下游平原混交林。地理坐标为28°38'—29°45'N,111°40'—113°10'E,海拔30—35米,位于长江中游南岸的湖南省境内。
洞庭湖(包括东洞庭湖、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湿地以往被笼统认为属于湖泊类型,其实它的类型多样,主要类型有流速缓慢的河水;河滩沼泽地;淡水湖泊及相邻的沼泽地;小型淡水池塘;季节性淹水草甸及草地;稻田等。
本区共发现鸟类16目46科217种。重要的种类有白鹳、黑鹳、白鹤、白头鹤、白枕鹤、秋沙鸭、大天鹅、小天鹅、鸿雁、豆雁等等。已记录到的鱼类分别隶属于11目22科114种。重要种类有白鲟、中华鲟、胭脂鱼、银鱼等等。调查发现的两栖类有2目7科15种,其中蛙类(Ranidae)资源储存量很高。经调查,我们发现本区有龟鳖目动物5种,蜥蜴目动物8种,蛇目动物19种,合计为3目10科32种。本区哺乳类野生动物种类较少,可以见到的有8目16科35种(名录见附录),其中白暨豚(Lipotes vexillifer)、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在本区还保存有一定的数量。
4.1洞庭湖湿地资源种类及特点
洞庭湖以西,南,东洞庭湖为主体,有一系列大型浅水湖泊,无数小型湖泊,大片淡水沼泽,湿草地,洲滩和相连的水流河道组成.洞庭湖湿地主要分为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2大系统4大类别18种类型,见表1。
表1 洞庭湖湿地类型表
| 湿地系统 | 湿地类型 | 湿地 |
| 天然 湿地 系统 | 河流 类型 | 永久性河流与溪流 |
| 季节性间歇性河流 | ||
| 河心洲 | ||
| 湖泊 类型 | 永久性淡水湖 | |
| 季节性或间歇性淡水湖 | ||
| 湖心洲 | ||
| 沼泽 类型 | 草本沼泽 | |
| 藓类沼泽 | ||
| 灌木沼泽 | ||
| 湿草甸 | ||
| 其他 | 淡水泉 | |
| 温泉 | ||
| 人工 湿地 系统 | 人工 类型 | 水库 |
| 池塘 | ||
| 大型渠道 | ||
| 水田 | ||
| 鱼塘 | ||
| 污水处理厂 |
表2 洞庭湖各种湿地类型面积表
| 类型 | 面积/万 | 比重/% | |
| 湖泊 湿地 | 湖泊水体 | 31.81 | 46.11 |
| 湖洲 | 10.86 | 15.74 | |
| 低湖田 | 16.99 | 24.63 | |
| 河流 湿地 | 河流水体 | 6.30 | 9.13 |
| 河滩 | 0.71 | 1.03 | |
| 低位田 | 2.32 | 3.36 | |
| 合计 | 68.99 | 100 | |
4.2洞庭湖的水资源
洞庭湖南纳湘,资,沅,澧四水,北接凇滋,太平,藕池三口,吞吐长江,过境水量丰富,多年平均入湖径流量3018亿立方米.约占长江多年入海径流量的1/3.其中来自长江三口1119亿立方米,占37.1%;来自四水17亿立方米,占54.6%;来自洞庭湖区间252亿立方米,占8.3%.水资源年内分配不均,年内5-10月多年平均入湖径流量2252亿立方米,占全年的74.6%.洞庭湖江湖天然沟通,湖泊水循环周期短,湖水更新交换频繁,除个别区域存在局部污染外,水质基本为Ⅲ类,总体水质良好.
4.3洞庭湖的动物资源
我们对洞庭湖的动物资源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并分别对洞庭湖3个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进行调查得到了洞庭湖湿地动物的一手资料.洞庭湖湿地动物资源丰富,尤其是鱼类与鸟类资源.我们将湖区的动物资源分类及其所占比重见表3。
表3 洞庭湖动物资源分类表
| 类群 | 洞庭湖 | 湖南省 | 中国 | 占湖南% | 占中国% | ||
| 科 种 | 科 种 | ||||||
| 哺乳类 | 16 | 35 | 23 | 613 | 39.3 | 5.7 | |
| 鸟类 | 46 | 255 | 53 | 397 | 1329 | .2 | 19.2 |
| 爬行类 | 10 | 32 | 14 | 87 | 376 | 36.8 | 8.4 |
| 两栖类 | 7 | 17 | 8 | 59 | 279 | 28.8 | 6.1 |
| 淡水鱼 | 23 | 117 | - | 194 | 1070 | 60.3 | 10.9 |
4.3.1东洞庭湖地区
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中游荆江段南侧地处湖南省东北部,介于28o58'—29o38'N;112o43'—113o15'E之间,北起长江湘鄂两省主航道分界钱,南至磊石山,管理范围包括整个东洞庭湖及其近周平原岗地,总面积19万hm2管理范围。
本区湿地保存的湿地由沿江沿湖大堤圈定,总面积6.54万hm2。但是湿地面积变幅很大,在夏季丰水期,浅水水域面积1.24万hm2,深水水域5.30万hm2;在冬季欠水期,浅水水域面积达4.6万hm2,深水水域1.94万hm2。
我们对东洞庭湖的冬季鸟类进行了数量调查。选择标准样带8个,分别设在采桑湖、大西湖、小西湖、丁子堤、君山、红旗湖、高山望洲和湖心的开阔水面。结合不同环境、不同种类,采用截距法和绝对数量法协同调查,共观察到30种冬季鸟类。
30种鸟类中,有21种是湖南的冬候鸟,9种湖南的留鸟。由于东洞庭湖特殊的地热条件和优越的湿地环境,使大量北方繁殖的种类迁至东洞庭湖越冬,构成了特殊的冬季鸟类结构。
经统计,东洞庭湖的冬季鸟类中,绝大部分(77.8%)是受保护的重要鸟类,《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我国1980年12月25日加入)指定种类3种,《中、日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的协议》(1981年3月3日签订)指定种类14种,《中、澳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的协定》(1986年10月20日签订)指定种类3种。我们国家指定的2类保护鸟类4种,湖南省指定的保护鸟类14种。可见东洞庭湖有着丰富的鸟类资源,是重要的国际、国内重点保护湿地。保护好这块湿地对中国乃至世界环境的保护都有着重要意义。
4.3.2南洞庭湖地区
南洞庭湖位于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泊――洞庭湖的西南部分,有湘江、资水和长江三口及沅澧水汇流注入,总面积1680平方公里。本保护区地跨东经112’18’15//至112o56’15”,北纬28o36’15”至29o3’45”。由于洞庭湖吞吐湘、资、沅、澧和长江三口之水,使南洞庭湖湿地具有水浸皆湖、水落为洲的地貌特征。辖区由沅江市、益阳市资阳区、赫山区、国营茶盘洲农场等单位环抱,周边有19个乡镇(场),其中有一个渔业乡和5个芦苇场。南洞庭湖湿地土壤,主要为潮土、沼泽土和沼泽化草甸土。
我们对南洞庭湖冬季鸟类进行了数量调查,设立标准样带10个,分别定在万子湖、漉湖、沅江、廖潭口、矮围的的开阔水面、草甸沼泽和泥河滩。
共观察到冬季鸟类43个。其中广泛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广布种有29种,东洋界种类12个,古北界种类2个。
43种鸟类中,有24种是湖南的冬候鸟,湖南的留鸟17种。由于南洞庭湖特殊的地热条件和优越的湿地环境,使大量北方繁殖的种类迁至南洞庭湖越冬,构成了特殊的冬季鸟类结构。
南洞庭湖冬季鸟类群落中优势种有3个,常见种有4个,一般种有4个,其余是稀有种。优势种是豆雁、苍鹭和针尾鸭;常见种是小鸊鷉(遇见率是3.%)、斑嘴鸭(遇见率是3.21%)、燕雀(3.17%)和脊鸟令鸟(3.02%);一般种是灰喜鹊(1.43%)、灰背鸥(1.17%)、北椋鸟(1.13%)和乌鸫(1.02%)。
4.3.3西洞庭湖地区
本地区土地总而积35680 hm2,其中湿地面积2696l hm2,湿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75.6%。目平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洞庭湖的西部,是西洞庭的主要组成部分,地理位置为东径114o48’50”—112o16’40”,北纬28o49’50”—29o08’50”。区域范围在湖南汉寿县境内,东以沅江县为界,东南至安乐湖和龙池湖,西至鼎城区,北以澧水为界。
我们对西洞庭湖的冬季鸟类进行了调查,选择标准样带12个,分别设在岩汪湖、坡头、半边湖、目平湖蒋家嘴、打靶台等地的开阔水面、草甸草滩、泥石滩、防护林、稻田、山林、共观察到鸟类38种。
38种鸟类中,有24种是湖南的冬候鸟,湖南的留鸟23种。由于西洞庭湖特殊的地热条件和优越的湿地环境,使大量北方繁殖的种类迁至西洞庭湖越冬,构成了特殊的冬季鸟类结构。
西洞庭湖冬季鸟类群落中优势种有5个,常见种有3个,一般种有9个,其余是稀有种。优势种是黑尾蜡嘴、斑鸫、小鸊鷉、北椋鸟和大山雀;常见种是白脊鸟令鸟(遇见率是6.08%)、豆雁(遇见率是4.71%)、山麻雀(遇见率是4.17%)、一般种是灰背鸥(遇见率是1.04%)、田鹨(1.72%)、绿鹦嘴鹎(1.39%)、棕背伯劳(遇见率是1.39%)、北红尾鸲(遇见率是1.22%)、画眉(遇见率是1.04%)、金翅雀(遇见率是1.22%)、小鵐(遇见率是1.12%)、三道眉草鵐(遇见率是1.39%)。其余21种是稀有鸟类。
4.4主要植物群落
本区沼泽植被主要有芦苇群落、荻群落、弯囊苔革群落、蔗草群落、少花荸荠群落和牛毛毡—灯芯草群落属43科,94属。这些植物主要生长在半陆、半水的湿地生态环境中,滩涂上时干时湿,也有相当一部分植物生长。按照洞庭湖的生态环境,可将植物分为5种类型:湿生植物(约占47%)、挺水植物(约占26.2%)、浮叶植物(约占7.1%)、洞庭湖内水生植物种类十分丰富,根据资料和我们调查的结果共有160余种,隶沉水植物(约占1.3%)及漂浮植物(约占6.0%)。
①. 芦苇群落主要见于洲滩和浣内堤缘长年积水的低洼地及湖泊边缘浅水处
② 弯囊苔草群落广泛分布于洲滩和平原溪沟,主要占据排水不良或季节性积水,土壤过度潮湿,逼透性不良的低洼地。
③ 蔗草群落主要分布在洲滩和垸内低洼积水地方或内湖缘及沟溪浅水边。
④少花荸荠群落主要占据洲滩低洼地,地表季节性淹水或具有浅层积水。
⑤牛毛毡—灯芯草群落主要见于滨湖堤内缘的低洼地,地表季节性积水或具浅薄层积水。
洞庭湖的植被情况见表4。
表4 洞庭湖的植被分布表
| 类群 | 洞庭湖湿地 | 中国湿地 | 占中国% | ||
| 科 | 种 | 科 | 种 | ||
| 蕨类植物 | 6 | 7 | 18 | 34 | 20.59 |
| 裸子植物 | 1 | 2 | 3 | 7 | 28.57 |
| 被子植物 | 65 | 302 | 100 | 1203 | 25.10 |
洞庭湖区湿地是我国中部地区一个重要的大湿地.它蕴藏着巨大的动植物资源,对维持湖南省气候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由于人们对湖区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与开发造成湖区湿地资源的严重退化.通过调查统计,我们由鸟类的统计数表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洞庭湖区目前的资源状况.
5.1存在问题
由于湿地依赖于上游集水区水源的供给,湿地的质量和数量受集水区的控制,任何的集水区森林采伐和矿物开采等活动将势必影响湿地。
湿地一直受到农业、工业、城镇发展等的压力。从1950年至今,己有16万hm2的湿地被围垦成为农田用地,目前尚有13万hm2的湿地面临开垦的威胁。
在湿地保护和管理上有关部门协调不够,造成了管理上的撞车,如农业、水利和林业等部门在湿地的利用和管理上各有侧重面,往往强调了开发利用而忽视了长久效益和保护的作用。目前,法规还不够健全,缺少一部单项保护和管理湿地的法规,影响湿地保护和管理。经费不足,了湿地保护工作的开展。
水体污染日益严重,动植物种类数量在急剧减少,湿地生态系统在逐渐的被破坏.泥沙淤积,洞庭湖蓄水能力下降,洪水日益频繁.人们的生产生活都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
5.2保护与管理建议
由于湿地的开垦和利用,洞庭湖湿地所固有的生态条件己发生很大的变化,并且存在着一些潜在的威胁和管理上的问题,只有通过有关部门的密切合作,在保护的前提下,最有效地使用湿地资源,并能达到相容利用的目标,才能保护好湿地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资源。同时,采取行政立法、依法管理和应用新技术等措施,加强湿地的保护与监测,并立足于长久的保护湿地资源的思想。在巩固目前已取得的成果基础上,编制湿地管理计划,纳入区域经济建没发展计划,以期获得充足的财政支持,重点保护洞庭湖区的湿地资源,并对未来20年可能出现的环境影响采取预防措施。在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方面,要尽可能地考虑持续利用和生态效益产业,以满足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共同需要。
结 论
通过对洞庭湖湿地资源的详细调查,我们看到了洞庭湖以其优越的地理环境拥有着广阔的湿地面积,丰富的动植物种类以及湿地资源蕴藏的巨大的自然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 但由于湿地资源过度开发和不合利用,湿地的萎缩和生态退化极其严重。洞庭湖曾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泊,被誉为“候鸟天堂”,孕育了丰富多彩的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形成了最为丰富的湿地和沼泽森林区,我国特有的物种如华南虎、扬子鳄、麋鹿、大天鹅、白暨豚等多种陆生和水生野生动物在洞庭湖都曾分布,但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干扰下,洞庭湖的生态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整个湖体水位已经下降到平均2米,最深处仅17米,这些物种基本灭绝。中华鲟、江豚等物种因为闸坝的修建而濒临灭绝;水质污染造成野鱼数量剧减;大面积围湖造田,过量捕杀鱼虾,使这片昔日的“候鸟天堂”已经名不副实。
由于广大湿地地区人民生活水平低下造成了洞庭湖湿地保护和利用的矛盾冲突尖锐。湿地环境遭到巨大的破坏,湿地资源也受到了巨大的损失。又由于湿地保护投入严重不足更加给湿地保护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为了合理的利用与保护洞庭湖湿地资源,我们应该实行自然生态保护工程,抓紧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发展湿地地区,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使湿地环境的保护得到社会各界的共识.恢复和发展湖区的生态环境,恢复生物多样性,加大对鸟类,爬行类动物的保护力度。
致 谢
本文是在吕勇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感谢老师们给予我的指导和教诲,从论文选题、实验设计、研究实施到论文成文,每个阶段都凝聚着老师们的心血。老师们深厚的学术造诣、勇于创新的意识、敏锐的洞察力、严谨的科研作风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我,老师的启发和指点对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无疑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使我受益终生。
在此,谨向吕勇老师和师兄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同时衷心感谢教研组各位老师对我的指点和帮助,感谢和我一起生活的朋友们。在论文的撰写和修改过程及平时的生活中,我的室友及同学们给予了很多无私的帮助和关心,在此向他们表示真诚的感谢!
感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对我四年的培育。另外还要感谢我的家人,感谢他们对我莫大的支持!最后,向参加本文评审工作的各位老师致以衷心的谢意!
参考文献
[1] 陆健健.中国湿地[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2] 陈宜瑜.中国湿地研究[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3] 何春山,朱文中,吴小龙,等.安徽湿地资源与湿地分类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6(2):103-106.
[4] 姜加虎,张 琛,黄 群,等.洞庭湖退田还湖及其生态恢复过程分析[J].湖泊科学,2004,16(4):325-330.
[5] 陈克林.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指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6] 湖南省山河库湖综合治理与开发规划办公室.湖南省山河库湖综合治理与开发规划[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7]苏祖荣.森林美学概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1~13.
[7] 熊建新.西洞庭湖湿地景观空间结构的完整性分析与优化对策,2004,31
[8] 崔丽娟,湿地价值评价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9] 安树青,湿地生态工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牌社,2003
[10] 曹凑贵,生态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1] 国家林业局等,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12] 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编,湿地管理与研究方法,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13] 何池全,赵魁义,余国营等,湿地生态过程研究进展,地球科学进展,2000,15(2):165~171
[14] 康,湿地与湿地公约,世界林业研究,2001,14(1):1~7
[15] 吕宪国,黄锡畴,我国湿地研究进展,地理科学,1998,18(4):293~300
[16] 吕宪国,湿地科学研究进展及研究方向,中国科学院院刊,2002(3):270~272
[17] 孟宪国,湿地与全球环境变化,地理科学,1999,19(5):385~391
[18] 孟宪民,刘银良,三江平原沼泽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的数量与组成,见:陈刚起主编,三江平原沼泽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39~45
[19] 曲建升,孙成权,赵转军,湿地功能参数评价及其在湿地研究中的应用— 以CH4为例,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1,(4):42~44
[20] Bishop,R.C.1978.Endangered Species and Uncertainty:the Economics of a Safe Minimum Standard.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57:10-18.
[21] Barbier,E.B.1994.Caluing Environmental Functions:Tropical Wetlands.Land Economics.70(2)155-73.
[22] Bromley, b.w.19.Property Relation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heOth-erLand Reform.World Development.1796):867-77.
[23] Common, M.and Perrings, C.1992. Towards an Ecological Economics of Sus-tainability. Ecological Economics. 6:7-34.
[24] Costanza, R.,Farber,S.C. and Maxwell,J. 19. 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Management of Wetland Ecosystems .Ecological Economics .1:335-361.
[25] Craig ,N.J.,Turner,R.E.and Day, J.W.,Jr.1979. Land Loss in Coastal Louisiana(U.S.A).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 3:133-44.
[26] Dugan, P.J.1990. Wetland Conservation: a Review of Current Issues and Re-quired Action .IUCN , Gland, Switzerland.
[27] Ellis, G.M. and Eisher , A.C. 1978. Valuing the Environment as Input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gement .25:149-1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