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是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直线3ax-y-1=0与直线(a-)x+y+1=0垂直,则a的值是( )
A.-1或 B.1或
C.-或-1 D.-或1
参:
D
由3a(a-)+(-1)×1=0,得a=-或a=1
2. 已知函数y=的定义域为( )
A.(﹣∞,1] B.(﹣∞,2] C.(﹣∞,﹣)∩(﹣,1] D.(﹣∞,﹣)∪(﹣,1]
参:
D
【考点】函数的定义域及其求法.
【分析】由根式内部的代数式大于等于0,分式的分母不等于0联立不等式组得答案.
【解答】解:由,解得x≤1且x.
∴函数y=的定义域为(﹣∞,﹣)∪(﹣,1].
故选:D.
3. 高三某班有学生56人,现将所有同学随机编号,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容量为4的样本,已知5号、33号、47号学生在样本中,则样本中还有一个学生的编号为( )
A. 13 B. 17
C. 19 D. 21
参:
C
【分析】
直接根据系统抽样的定义与性质求解即可.
【详解】因为,
所以由系统抽样的定义可知编号间隔是,
所以样本中的另一个学生的编号为,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系统抽样的方法,属于简单题. 系统抽样适合抽取样本较多且个体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的总体,系统抽样最主要的特征是,所抽取的样本相邻编号等距离,可以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解答.
4. 已知圆的方程为,则圆的半径为( )
A. 3 B. 9 C. D.±3
参:
C
将圆的方程化为标准方程可得,由标准方程可得圆的半径为,故选C.
5. 若是定义在(-∞,+∞)上的偶函数,∈[0,+∞)且(),则( )
A. B.
C. D.
参:
B
6. 给出下列结论:①若 ,,则 ; ②若,则;
③; ④为非零不共线,若;
⑤非零不共线,则与垂直
其中正确的为( )
A. ②③ B. ①②④ C. ④⑤ D. ③④
参:
C
7. 函数的零点为1,则实数a的值为( )
A.﹣2 B. C. D.2
参:
B
【考点】函数的零点.
【分析】根据函数的零点为1,即方程f(x)=0的根是1,代入即可求得实数a的值.
【解答】解:∵函数的零点为1,即
解得a=﹣,
故选B.
8. 设为直线,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
A.若,,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
参:
B
9. 已知函数y=f(x)是奇函数,若g(x)=f(x)+2,且g(1)=1,则g(-1)=________.
参:
3
10. 如图,一个空间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俯视图是一个圆,那么这个几何体的侧面积为
A. B.
C. D.
参:
B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1. 直线的倾斜角为 .
参:
【考点】直线的倾斜角.
【分析】设直线的倾斜角为α,则tanα=,α∈[0,π),即可得出.
【解答】解:设直线的倾斜角为α,
则tanα=,α∈[0,π),
∴α=.
故答案为.
12. 已知,则= .
参:
-8
13. 已知直线:与直线:平行,则a=______.
参:
4
【分析】
利用直线平行公式得到答案.
【详解】直线:与直线:平行
故答案为4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平行的性质,属于基础题型.
14. 若函数y=f(x)的定义域是[0,2],则函数y=f(x+2)的定义域是
参:
15. 锐角三角形ABC中,a、b、c分别是三内角A、B、C的对边. 设B=2A,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
略
16. 设A、B、C、D为球O上四点,若AB、AC、AD两两互相垂直,且,,则A、D两点间的球面距离 .
参:
17. 如图,定义在上的函数的图象由一条线段及抛物线
的一部分组成,则的解析式为
参:
略
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8. 已知等差数列{}的公差,,且,,成等比数列.
(1)求数列{}的公差及通项;
(2)求数列的前项和.
参:
解:(1)由题设知公差d≠0,
由,,,成等比数列得:=,…………3分
解得d=1,d=0(舍去)…………4分
故{}的通项=1+(n-1)×1=n. …………6分
(2)由(1)知=2n,…………8分Ks5u
由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得
Sm=2+22+23+…+2n = …………11分
= 2n+1-2. …………12分
略
19. (12分)已知线段AB的端点B坐标是(3,4),端点A在圆(x+1)2+y2=4上运动,求线段AB中点M的轨迹方程.
参:
考点: 轨迹方程.
专题: 计算题;直线与圆.
分析: 利用M、N为AB、PB的中点,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出:MN∥PA且MN=PA=1,从而动点M的轨迹为以N为圆心,半径长为1的圆.最后写出其轨迹方程即可.
解答: 圆(x+1)2+y2=4的圆心为P(﹣1,0),半径长为2,
线段AB中点为M(x,y)
取PB中点N,其坐标为N(1,2)
∵M、N为AB、PB的中点,
∴MN∥PA且MN=PA=1.
∴动点M的轨迹为以N为圆心,半径长为1的圆.
所求轨迹方程为:(x﹣1)2+(y﹣2)2=1.
点评: 本题考查轨迹方程,利用的是定义法,定义法是若动点轨迹的条件符合某一基本轨迹的定义(如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圆等),可用定义直接探求.
20. 若bc-ad≥0,bd>0,求证:≤.
参:
证明:
.
21. 如图所示,已知P、Q是单位正方体ABCD-A1B1C1D1的面A1B1BA和面ABCD的中心.
求证:PQ∥平面BCC1B1.
参:
证法一:如图①取B1B中点E,BC中点F,连接PE、QF、EF,∵△A1B1B中,P、E分别是A1B、B1B的中点,
∴PE綊A1B1.
同理QF綊AB.
又A1B1綊AB,∴PE綊QF.
∴四边形PEFQ是平行四边形.∴PQ∥EF.
又PQ?平面BCC1B1,EF?平面BCC1B1,
∴PQ∥平面BCC1B1.
证法二:如图②,连接AB1,B1C,
∵△AB1C中,P、Q分别是A1B、AC的中点,∴PQ∥B1C.
又PQ?平面BCC1B1,
B1C?平面BCC1B1,
∴PQ∥平面BCC1B1.
22. 已知函数,函数,称方程
的根为函数f(x)的不动点,
(1)若f(x)在区间[0,3]上有两个不动点,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记区间D=[1, ](>1),函数f(x)在D上的值域为集合A,函数g(x)在D上的值域为集合B,已知,求的取值范围。
参:
(1)由题意,有上有2个不同根.
移项得
解得:
(2)易知
①当时,在上单调递减
解得:.
②当时,在上递减,在上递增.
解得
综上, a 的取值范围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