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卷人:吉德华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
1、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描述错误的是
A.物种特化或功能基因的丧失往往是物种绝灭的主要原因
B.乱捕滥猎是物种濒危和绝灭的直接原因之一
C.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导致物种濒危和绝灭的重要原因
D.外来物种的入侵、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也是物种濒危和绝灭的重要原因
2、关于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以下排列正确的顺序是
A、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证据-得出结论
B、作出假设-提出问题-实施实验-设计实验-分析证据-得出结论
C、设计实验-分析证据-得出结论-作出假设-提出问题-实施实验
D、作出假设-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证据-得出结论
3、毛细淋巴管壁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这层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 )
A.淋巴 B.组织液 C.血浆 D.淋巴和组织液
4、下列各组化合物中,都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
A.CO2、血红蛋白、H+、尿素 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
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 D.Ca2+、载体、氨基酸 DNA
5、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运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生病
6、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 )
A.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
B.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
C.外界食物→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
D.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
7、稳态的生理意义是:( )
A.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B.使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
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 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稳态的因素是:( )
A.温度 B.酶 C.pH D.渗透压
9、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
A.由于血浆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C.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免疫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细胞的相对稳定状态
D.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体液、免疫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10、从事高温作业的人,应多喝一些淡盐水,是为了:( )
A.维持水分的代谢平衡 B.降温、维持体温恒定
C.维持内环境成分的相对稳定 D.提高体内的免疫力
11、体内细胞外液的流动方向是:( )
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 B.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
C.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 D.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
12、人红细胞的渗透压与x浓度的食盐水相当。而浸在y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破裂;浸在z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收缩。则这三种食盐水的浓度大小依次为:( )
A.x>y>z B.y>z>z C.z>y>z D.z>x>y
13、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而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就很快地发生一次电位变化:( )
A.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B.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C.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D.膜内外电位不变
14、右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
C.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
D.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15、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分可能是在反射弧的:①传入神经 ②传出神经 ③感受器 ④神经中枢 ⑤效应器
A.②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⑤
16、下图的反射弧中,在S点处给予一定强度的电流刺激,结果是:( )
A.兴奋只向效应器方向传递 B.可使效应器发生反应
C.可使感受器产生兴奋 D.可使大脑产生感觉
17、下图表示一种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若在图中箭头处施一强刺激,则图中a、b、c、d、e能检测到兴奋的有几处:( )
A.2处 B.3处 C.4处 D.5处
18、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种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他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 )
A.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神经递质传递的
B.不同神经元之间的神经递质可能不同
C.所有神经元之间的神经递质可能相同
D.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人意识模糊
19、下列两种激素属于拮抗作用的是:( )
A、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 B、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C、雌激素和孕激素 D、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20、2008年1月12日我国科考队员登上了南极“冰盖之颠”。他们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①体温下降 ②机体耗氧量降低 ③皮肤血管收缩 ④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 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21、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前者随后者而变化的情况与下图走势不相符的是:
A.抗利尿激素分泌量——饮水量 B.T细胞浓度——HIV浓度
C.胰岛素浓度——血糖浓度 D.促甲状腺激素浓度——甲状腺激素浓度
22、给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进行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这主要是利用什么调节: ( )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激素调节 D. 内分泌调节
23、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过程有如下几步,其中正确的是:
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②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 ③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④摄水量增加 ⑤减少尿的排出
A. ①→② →③ →④ → ⑤ B. ② → ① → ④ → ③ → ⑤
C. ① →② → ④或①→③→⑤ D. ② →①→④或② → ①→③→⑤
24、在人体内,都是因为缺乏激素而引起的一组疾病是: ( )
①呆小症 ②糖尿病 ③侏儒症 ④白化病 ⑤镰刀型贫血症 ⑥夜盲症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①②③ D.①③⑥
25、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 )
A.组织细胞 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
C.各级动脉和静脉 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26、下列关于血糖来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淀粉的消化、吸收 B.肝糖元分解
C.肌糖元直接分解 D.脂肪和蛋白质转化
27、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 )
A.突触 B.胞体 C.神经元 D.轴突
28、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切除下丘脑的动物丧失血糖调节能力
B.调节人休生理活动的高级神经中枢是下丘脑
C.机体对刺激作出迅速反应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
D.先天性行为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无直接联系
29、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
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
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
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30、人体绝大部分细胞生活在( )
A.组织液中
B.血浆中
C.淋巴中
D.消化液中
31、右图是细胞免疫中x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的杀伤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x细胞是指:
A.B细胞 B.T细胞
C.浆细胞 D.效应T细胞
32、刚刚痊愈的乙肝患者的血清中,含量比一般人高的物质是:( )
A.相应抗体 B.组织胺 C.脂蛋白 D.转氨酶
33、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一组是:( )
A.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接种卡介苗 B.种牛痘预防天花与皮肤的屏障作用
C.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和注射百日咳针后不再患百日咳
D.溶菌酶的杀菌作用与服用小儿麻痹预防糖丸
34、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
A.造血干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吞噬细胞
35、下列关于过敏原和抗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过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一次进入机体就能引起相应反应
B.过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相应反应
C.过敏原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过敏反应,抗原第一次进入就引起免疫反应
D.过敏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就引起过敏反应,抗原第二次进入才能引起免疫反应
二、填空题
1、(6分)用概念图形式表示免疫系统的组成:
2、(6分)让一个健康人和一个糖尿病患者于空腹时同时口服葡萄糖,服用量按每人每千克体重1克计算。随后,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人的血糖浓度和血液中的胰岛素浓度。
(1)两人血糖浓度变化如上图,其中表示糖尿病患者的曲线是__________。
(2)下列甲~丁4种曲线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变化的是______。
(3)从上述分析中可知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量往往__________,而血糖浓度__________。
(4)下列有关胰岛素生理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多选)
A.提高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血液中的葡萄糖的能力
B.促进肝糖原的分解
C.促进糖原的合成,抑制脂肪等物质转变成糖类
D.抑制葡萄糖转变成脂肪
(5)健康人当血糖浓度偏低时,可通过胰岛A细胞分泌的_________ _使血糖浓度升高。
3、(6分)下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其中A液为________,B液为________。与C液三者共同构成的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__________。
(2)胰腺组织细胞可分泌胰酶和胰岛素,其中__________可以进入血液,参与物质代谢的调节,如果该物质分泌不足,可以使血液中__________浓度升高,导致__________病的发生。
4、(6分)每年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到1999年底,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7316,其中艾滋病患者7例,死亡356例,疫情涉及广泛。据有关专家估计,到目前为止,全国实际感染者约有60万,且一直呈上升趋势,可以说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是关系到民族兴衰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问题,应予以高度重视。请问:
(1)艾滋病是汉语译名,它的全称是________,英文名简称是________(写英文)。
(2)艾滋病是由__________引起的。
(3)艾滋病是由__________, __________等途径传染。
(4)据我国国情,要防止艾滋病流入我国,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6分)8.(6分)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据图回答(在[ ]中填序号,在______上填名称):
(1)在A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_________________。
(2)B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在a、b、c中兴奋部位是____ __________。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_________。
(3)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的原因是在A图的[ ]_________结构中,信号的传递是单一方向的,在此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 。
姓名 班级 学号
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二生物第一次月考答题卡
选择题答题处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31 | 32 | 33 | 34 | 35 | ||||||||||
1、1 2 3
4 5 6
2、(1)
(2)
(3)
(4)( ) 5、
3、(1)
(2)
4、(1)
(2)
(3)
(4)
5、(1) 。
(2) , 。
(3)[ ]_________
姓名 班级 学号
四队中学高二生物第一次月考参
选择题答题处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 A | A | D | C | D | B | D | B | D | C | B | D | A | B | D |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B | C | B | A | D | A | B | C | C | D | C | C | C | B | A |
| 31 | 32 | 33 | 34 | 35 | ||||||||||
| D | A | C | B | C |
1、1 免疫系统 2 免疫器官 3 免疫分子
4 淋巴细胞 5 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写出一个就给分) 6 T淋巴细胞
2、(1) B
(2) 丙
(3) 不足 居高不下 (升高)
(4)(AC ) 5、 胰高血糖素
3、(1) 组织液 血浆 内环境
(2) 胰岛素 葡萄糖(血糖) 糖尿病
4、(1)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AIDS
(2) HIV病毒
(3) 性传播 血液传播 (母婴传播) (性滥交、毒品注射、输血(或用血液制)
(4) 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源
5、(1) 感受器 。
(2) b 局部电流
(3)[ 6 ]__突触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