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材分析:
《竹节人》所在单元为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属于阅读策略单元:有目的地阅读。这是教材编写上的历史性突破,承袭了前面三年级的“预测”、四年级的“学会提问”、五年级的“阅读有一定速度”这三个阅读策略单元。单元导语是著名作家杨绛的一则名言: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强调了读书要有一定的目的,由浅入深,慢慢琢磨,必能达到一定的造诣。
《竹节人》是一篇散文,共29个自然段,以回忆性的文笔通过对“做竹节人,玩竹节人”的过程与感受描写,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眷恋。特别是通过孩童眼睛描述了老师也加入玩竹节人这一童年趣事,将玩竹节人的乐与趣推向了高潮,让读者欲罢不能,进而产生强烈的继承情感与动手制作的冲动,有效体现出“通过事物表达自己真实情感”这一要素。作为阅读策略单元“有目的地阅读”第一课,《竹节人》在课前导读中直接给了三个阅读任务,分别为“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关注不同的阅读内容,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一)故事情节层层深入
首先亮明是小时候的事情,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产生一探究竟的阅读欲望,接下来给出主题:“有段时间,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童年的一段小事就这样呈出在学生面前。此时的文字犹如一条涓涓细流,汩汩而来。做竹节人,玩竹节人层层递进,让人真切的感受到了作者对竹节人的喜爱。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竹节人的乐趣,自然而然产生创新、实践的冲动与想法。
(二)阅读任务层层递进
课前导读中直接根据课文内容呈现了三个阅读任务。这三个阅读任务由物到情,情中见人,浑然成为一个整体,无时无刻不体现着“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这一语文要素。轻而易举的体现了“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又一个语文要素。
(三)阅读策略层层整合
本单元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个阅读策略单元中的最后一个,它承担着对前三个阅读策略单元的总结与提升的作用,也承担着推陈出新的作用。可通过单元导语,课前任务,课文内容,课后习题整体组合,前后联系,逐步呈现“有目的地阅读”这一主题,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让学生的阅读和表达双线并进。
二、教学目标:
1.课前自主学习“豁、凛”等16个生字,随文读准20个难认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有目的地阅读,完成三个阅读任务。
3.体现“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语文学习要素。帮助学生运用“浏览”快速了解文本大致内容;运用“跳读、细读、提炼”等方法学会编写“说明书”;根据阅读目的自由选用合适的阅读方法完成第二、第三个阅读任务,感受阅读策略的合理运用的目的
三、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明确有目的的阅读能提高阅读速度,更快明白作者表达意思。
2、尝试“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合适的阅读方法”完成“玩具指南”的编写。
3、进一步巩固并运用“预测”“阅读有一定速度”等阅读策略。
四、教学重难点:
1、在实践中明白“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2、通过自学与合作完成玩具指南的编写,从而体验“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合适的阅读方法”。
五、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分学习小组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单、教材、一个竹节人及小组合作的竹节人材料六、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形成任务(10分钟)
活动1:生活交流
1、奶奶生病去看了医生,回来却忘了怎么吃药了,就要孙子告诉他。孙子拿着药盒这样告诉他的。(播放音频、药物说明书),奶奶听了半天还是不明白,你能告诉奶奶吗?你是怎么快速明白的?
2、认识策略:根据自己的目的,选择合适的内容去阅读,不仅能提高阅读的速度,还能快速明白作者的意图。这其实是一种阅读的策略——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有目的地阅读。(课件出示阅读主题)
活动2:初读课文1、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带着这样的阅读策略走进一套新的教材,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这套教材就叫统编版教材,下学期1——6年级才开始使用。你们真幸运哦,可以提前尝尝鲜呢!
在尝鲜之前,我想考考大家,你们认识这几种玩具或者游戏吗?(出示图片),这就是老师小时候常玩的玩具。现在你们预感到今天要学的内容和什么有关了吧?(书题)玩过吗?见过吗?想见吗?(出示竹节人)
2、联系课题猜一猜,课文可能会写什么呢?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猜测)
3、初读课文:要知道作者会写什么,还得去阅读课文。老师今天要给一个难题考
要求:1、带着问题去阅读,看你们能不能在高效阅读的同时,提高阅读速度。
2、老师给你们计时,每分钟阅读300个字就是合格的,这篇文章共有
1320个字,你们能在4分钟完成任务就算挑战成功。但不能光讲速度,
到时一问三不知,你的挑战可就失败了。(完成阅读的请举左手,右手
可以继续完成)
(二)选读课文,完成任务,
活动一:交流成果,初试身手
1、(小结阅读时间内完成情况)你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阅读,但阅读的效果怎样呢,还得经过检验。
①第一个任务谁来完成?
做法1——4玩法5——19
老师玩竹节人20——29
②你在完成这个任务时是怎么读文章的吗?
师:当我们只需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时,就可以用浏览的方法。(适时归纳板书阅读任务和方法:内容——浏览)
③你是怎样完成第二个目标的?(板书:跳读)
活动二:细读课文,再展身手
师:在课文的前面有一段阅读提示,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解决第一个任务。
①你怎样理解第一个任务?(写做法和玩法)
②要完成这个任务,应该聚焦哪些自然段?
③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完成玩具指南的编写(10分钟)
2、小组合作展示①还有补充的吗?②我们是怎么完成这个任务的?(抓住
关键句、关键词细读、提炼、整合)(板书:细读)
3、你们编写的玩具指南到底行不行呢?咱们课后可以自己试着做一做,看看还
有哪些需要补充说明的?继续完善制作指南。
活动三:小结学法,引学后文
1. 同学们,老师觉得你们真的很了不起!你们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通过浏
览、跳读、细读等阅读方法,把一篇叙事文章改成了一篇实用文——玩具指南。
根据不同的阅读目标,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阅读速度,还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思。
2.在这一课前面还有两个阅读目标,你会采用什么阅读方法呢?课后大家思考一下,并尝试着做一做,下次课我们再来交流并实践你的阅读方法。
七、板书设计
竹节人
任务阅读策略
内容浏览
做法跳读
玩法细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