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弹性力学基础(程尧舜_同济大学出版社)课后习题解答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3 09:48:01
文档

弹性力学基础(程尧舜_同济大学出版社)课后习题解答

习题解答第二章2.1计算:(1),(2),(3)。解:(1);(2);(3)。2.2证明:若,则。证:。2.3设、和是三个矢量,试证明:证:。2.4设、、和是四个矢量,证明:证:。2.5设有矢量。原坐标系绕轴转动角度,得到新坐标系,如图2.4所示。试求矢量在新坐标系中的分量。解:,,,,,,,,。,,。2.6设有二阶张量。当作和上题相同的坐标变换时,试求张量在新坐标系中的分量、、和。解:变换系数同上题。,,,。2.7设有个数,对任意阶张量,定义若为阶张量,试证明是阶张量。证:为书写简单起见,取
推荐度:
导读习题解答第二章2.1计算:(1),(2),(3)。解:(1);(2);(3)。2.2证明:若,则。证:。2.3设、和是三个矢量,试证明:证:。2.4设、、和是四个矢量,证明:证:。2.5设有矢量。原坐标系绕轴转动角度,得到新坐标系,如图2.4所示。试求矢量在新坐标系中的分量。解:,,,,,,,,。,,。2.6设有二阶张量。当作和上题相同的坐标变换时,试求张量在新坐标系中的分量、、和。解:变换系数同上题。,,,。2.7设有个数,对任意阶张量,定义若为阶张量,试证明是阶张量。证:为书写简单起见,取
习题解答

第二章

2.1计算:(1),(2),(3)。

    解:(1);

(2);

(3)。

2.2证明:若,则。

证:。

2.3设、和是三个矢量,试证明:

证:。

2.4设、、和是四个矢量,证明:

证: 

    

    。

2.5设有矢量。原坐标系绕轴转动角度,得到新坐标系,如图2.4所示。试求矢量在新坐标系中的分量。

    解:,,,

        ,,,

        ,,。

      ,

      ,

2.6设有二阶张量。当作和上题相同的坐标变换时,试求张量在新坐标系中的分量、、和。

解:变换系数同上题。

2.7设有个数,对任意阶张量,定义

    

    若为阶张量,试证明是阶张量。

证:为书写简单起见,取,,则

在新坐标系中,有

                                                         (a)

因为和是张量,所以有

比较上式和式(a),得

由于是任意张量,故上式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即是张量。

2.8设为二阶张量,试证明。

    证:。

2.9设为矢量,为二阶张量,试证明:

    (1),(2) 

    证:(1) 

            

            。

        (2) 

            

2.10已知张量具有矩阵

     

     求的对称和反对称部分及反对称部分的轴向矢量。

     解:的对称部分具有矩阵

     ,

     的反对称部分具有矩阵

     。

     和反对称部分对应的轴向矢量为

     。

2.11已知二阶张量的矩阵为

求的特征值和特征矢量。

解: 

由上式解得三个特征值为,,。

将求出的特征值代入书中的式(2.44),并利用式(2.45),可以求出三个特征矢量为

,,。

2.12求下列两个二阶张量的特征值和特征矢量:

, 

其中,和是实数,和是两个相互垂直的单位矢量。

解:因为

所以是的特征矢量, 是和其对应的特征值。设是和垂直的任意单位矢量,则有

所以和垂直的任意单位矢量都是的特征矢量,相应的特征值为,显然是特征方程的重根。

  ,, 

则有

  , 

上面定义的是相互垂直的单位矢量。张量可以表示成

所以,三个特征值是1、0和-1,对应的特征矢量是、和。

2.13设和是矢量,证明:

(1) 

(2) 

证:(1) 这一等式的证明过程和书中证明式(2.14)的过程相同,在此略。

    (2) 

        

        

        

2.14设,求及其轴向矢量。

     解: 

                  

     由上式很容易得到轴向矢量,也可以按下面的方法计算轴向矢量

     。

2.15设是一闭曲面,是从原点到任意一点的矢径,试证明:

(1)若原点在的外面,积分;

(2)若原点在的内部,积分。

证:(1)当时,有

                                                  (b)

因为原点在的外面,上式在所围的区域中处处成立,所以由高斯公式得

(2)因为原点在的内部,所以必定存在一个以原点为球心、半径为的球面完全在的内部。用表示由和所围的区域,在中式(b)成立,所以

 

  即

  

  在上,,,于是

  。

2.16设,试计算积分。式中是球面在平面的上面部分.

     解:用表示圆,即球面和平面的交线。由Stokes公式得

     。

第三章

3.1设是矢径、是位移,。求,并证明:当时,是一个可逆 的二阶张量。

    解: 

    的行列式就是书中的式(3.2),当时,这一行列式大于零,所以可逆。

3.2设位移场为,这里的是二阶常张量,即和无关。求应变张量、反对称张量及其轴向矢量。

    解:,,,

    

      

3.3设位移场为,这里的是二阶常张量,且。请证明:

   (1)变形前的直线在变形后仍为直线;

   (2)变形前的平面在变形后仍然是一个平面;

   (3)变形前的两个平行平面在变形后仍为两个平行的平面。

    证:(1)方向和矢量相同且过矢径为的点的直线方程可以写成

                                                                 (1)

    其中是可变的参数。变形后的矢径为

                                               (2)

    用点积式(1)的两边,并利用式(2),得

       

    上式也是直线方程,所表示的直线和矢量平行,过矢径为的点。所以变形前的直线变形后仍然是直线。

    (2)因为,所以可逆。记,则

                                                       (3)

    变形前任意一个平面的方程可以表示成

                                                                   (4)

    其中是和平面垂直的一个常矢量,是常数。将式(3)代入式(4),得

                                                              (5)

    上式表示的是和矢量垂直的平面。所以变形前的平面在变形后仍然是平面。

    (3)变形前两个平行的平面可以表示成

         , 

    变形后变成

          , 

    仍是两个平行的平面。

3.4在某点附近,若能确定任意微线段的长度变化,试问是否能确定任意两条微线段之间夹角的变化;反之,若能确定某点附近任意两条微线段之间的夹角变化,试问能否确定任意微线段的长度变化。

    答案:能;能。

3.5设位移场为,其中是二阶常张量,和是两个单位矢量,它们之间的夹角为。求变形后的减小量。

    解:和方向的正应变分别为

        , 

    用和代替式(3.11)中的和,经整理,得的减小量为

      

    又,所以

    。

3.6设和是两个单位矢量,和是两个微小的矢量,变形前它们所张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为,试用应变张量把变形时它的面积变化率表示出来,其中是面积变形前后的改变量。

    解:变形后,和变成

    , 

   对上面两式进行叉积,并略去高阶小量,得

    

    对上式两边进行自身点积,略去高阶小量,得

    

            (a)

    注意到

    

    

    所以,从式(a)可得

    

        

    利用习题2.4中的等式,上式也可写成

    

3.7设在一个确定的坐标系中的应变分量为,让坐标系绕轴转动角,得一个新的坐标系,求在新坐标系中的应变分量。

    解:,,,

        ,,,

        ,,。

    ,

    ,

    ,

    ,, 

3.8在平面上,、、和轴正方向之间的夹角分别为、、,如图3.9所示,这三个方向的正应变分别为、和。求平面上任意方向的相对伸长度。

    解:在平面中,和方向成角的方向,其方向余弦为

    ,, 

    这一方向的相对伸长度为

    

      

      

                 (a)

    利用上式,可得

    ,, 

    解之,得

    ,, 

    将求出的、和代回式(a),得

    

3.9试说明下列应变分量是否可能发生:

    ,,,

    ,, 

    其中和为常数。

    解:如果列出的应变分量是可能的,则必须满足协调方程。将题中的应变分量代入协调方程(3.34c),可以发现,必须有。所以当和不为零时,上述应变分量是不可能发生的。

3.10确定常数,,,,,,之间的关系,使下列应变分量满足协调方程

      ,

      ,

      ,

      。

    解:将所给应变分量代入协调方程,可以得到常数之间的关系如下:

       ,。

    其它三个常数、、可以是任意的。

3.11若物体的变形是均匀的,即应变张量和空间位置无关,试写出位移的一般表达式。

    解:由于应变张量和空间位置无关,所以书中的式(3.36a)简化成

      

     其中是任意的刚体平移,是任意的角位移矢量。

3.12设,,,,其中,,是常量,求位移的一般表达式。

    解:所给的应变张量是,

      

    很容易验证,且有

      

    所以从式(3.36a),得

     

      

      

第四章

4.1已知物体内一点的六个应力分量为:

    ,,,,, 

    试求法线方向余弦为,,的微分面上的总应力、正应力和剪应力。

    解:应力矢量的三个分量为

    ,, 

    总应力。

    正应力。

    剪应力。

4.2过某点有两个面,它们的法向单位矢量分别为和,在这两个面上的应力矢量分别为和,试证。

    证:利用应力张量的对称性,可得

。证毕。

4.3某点的应力张量为

    

    且已知经过该点的某一平面上的应力矢量为零,求及该平面的单位法向矢量。

    解:设要求的单位法向矢量为,则按题意有

      

    即

    ,,                             (a)

    上面第二式的两倍减去第一式和第三式,得

    

    上式有两个解:或。若,则代入式(a)中的三个式子,可得,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必有。将代入式(a),利用,可求得

    。

4.4基础的悬臂伸出部分具有三角柱体形状,见图4.8,下部受均匀压力作用,斜面自由,试验证应力分量

    

    

    , 

    满足平衡方程,并根据面力边界条件确定常数、和。

    解:将题中的应力分量代入平衡方程,可知它们满足平衡方程。

        在的边界上,有边界条件

    , 

    所给的应力分量自动满足上面的第二个条件。将的表达式代入上面的第一个条件,得

                                                                  (1)

    在上斜面上,有,所以斜面上的应力分量可以简化成

    ,,

,                                        (2)

斜面上的外法向方向余弦为

    ,,                                       (3)

    将式(2)和(3)代入边界条件,得

                                           (4)

    联立求解(1)和(4),得

    ,, 

4.5图4.9表示一三角形水坝,已求得应力分量为

    ,,,

    , 

    和分别是坝身和水的比重。求常数、、、,使上述应力分量满足边界条件。

    解:在的边界上,有边界条件

    , 

    将题中的应力分量代入上面两式,可解得:,。

    在左侧的斜面上,,外法向方向余弦为

    ,, 

    把应力分量和上面得到的有关结果代入边界条件,可解得:,。

4.6物体的表面由确定,沿物体表面作用着与其外法向一致的分布载荷,试写出其边界条件。

    解:物体表面上任意一点的外法向单位矢量为

      或 

    按题意,边界条件为

    

    因此

      即 

    上式的指标形式为

      。

4.7如图4.10所示,半径为的球体,一半沉浸在密度为的液体内,试写出该球的全部边界条件。

                  

    解:球面的外法向单位矢量为

     或 

    当时,有边界条件

      即  或。

    当时,球面上的压力为,其中为重力加速度,边界条件为

     即  或。

4.8物体的应力状态为,其中为矢径的函数。(1)证明物体所受的体积力是有势力,即存在一个函数,使;(2)写出物体表面上的面力表达式。

    解:(1)应力场必须满足平衡方程,所以

      

    所以,只要令,就有。

    (2)表面上的面力为

     或。

4.9已知六个应力分量中的,求应力张量的不变量并导出主应力公式。

    解:应力张量的三个不变量为:,,。

    特征方程是

      

    上式的三个根即三个主应力为和

     

4.10已知三个主应力为、和,在主坐标系中取正八面体,它的每个面都为正三角形,其法向单位矢量为

    ,, 

    求八面体各个面上的正应力和剪应力。

    解:,

        ,,

      。

4.11某点的应力分量为,,求:

    (1)过此点法向为的面上的正应力和剪应力;

    (2)主方向、主应力、最大剪应力及其方向。

    解:(1),

           。

    正应力为。

    剪应力为。

    由此可知,是主应力,是和其对应的主方向。

    (2)用表示主应力,则

     

    所以,三个主应力是,。由上面的结论可知,和对应的主方向是,又因为是重根,所以和垂直的任何方向都是主方向。

第五章

5.1把线性各向同性弹性体的应变用应力表示为,试写出柔度系数张量的具体表达式。

    解: 

    所以

    。

5.2橡皮立方块放在同样大小的铁盒内,在上面用铁盖封闭,铁盖上受均布压力作用,如图5.2所示。设铁盒和铁盖可以作为刚体看待,而且橡皮与铁盒之间无摩擦力。试求铁盒内侧面所受的压力、橡皮块的体积应变和橡皮中的最大剪应力。

                    

    解:取压力的方向为的方向,和其垂直的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为、的方向。按题意有

    ,, 

    由胡克定律得

    

    所以盒内侧面的压力为

    

    体积应变为

    

    最大剪应力为

    。

5.3证明:对线性各向同性的弹性体来说,应力主方向与应变主方向是一致的。非各向同性体是否具有这样的性质?试举例说明。

    解:对各向同性材料,设是应力的主方向,是相应的主应力,则

                                                                (1)

    各向同性的胡克定律是

    

    将上式代入式(1),得,即

    

    由此可知,也是应变的主方向。类似地可证,应变主方向也是应力主方向。因此,应力主方向和应变主方向一致。

        下面假定材料性质具有一个对称面。设所取的坐标系是应变主坐标系,且材料性质关于平面对称。因为,所以从式(5.14)得

    

    若应变主坐标系也是应力主坐标系,则,即

    

    上式只能在特殊的应变状态下才能成立。总之,对各向异性材料,应力主方向和应变主方向不一定相同。

5.4对各向同性材料,试写出应力不变量和应变不变量之间的关系。

    解:由式(5.17)可得主应力和主应变之间的关系

                                                            (1)

    从上式得

                                     (2)

    

    

                                                   (3)

    

                                        (4)

式(2)、(3)、(4)就是用应变不变量表示应力不变量的关系。也容易得到用应力不变量表示应变不变量的关系。

第六章

6.1为什么同时以应力、应变和位移15个量作未知函数求解时,应变协调方程是自动满足的?

    解:因为应变和位移满足几何方程,所以应变协调方程自动满足。

6.2设

    

    其中、、、为调和函数,问常数为何值时,上述的为无体力弹性力学的位移场。

    解: 

    同理。

    由上面两式及和是调和函数可得

    

                                                           (1)

    因、、、为调和函数,所以

                                                              (2)

    将式(1)、(2)代入无体力的Lamé-Navier方程,得

    

    上式成立的条件是

    

    即

    。

6.3已知弹性体的应力场为

    ,,,,。

(1)求此弹性力学问题的体力场;

(2)本题所给应力分量是否为弹性力学问题的应力场。

解:(1)将所给的应力分量代入平衡方程,就可以得到体力场为。

(2)所给的应力分量和已求出的体积力满足Beltrami-Michell应力协调方程,所以给出的应力分量是弹性力学问题的应力场。

6.4证明下述Betti互易公式

其中、、和、、分别为同一弹性体上的两组面力、体力和位移。

证:利用平衡方程、几何方程和弹性模量张量的对称性,可得

。    证毕。

6.5如果体积力为零,试验证下述(Papkovich-Neuber)位移满足平衡方程

其中,。

证:无体力的Lamé-Navier方程为

又,所以Lamé-Navier方程可以写成

将所给的位移代入上式的左边,并利用,可得

因为和是调和的,所以上式为零,即所给位移满足平衡方程。

6.6设有受纯弯的等截面直杆,取杆的形心轴为轴,弯矩所在的主平面为平面。试证下述位移分量是该问题的解

    

    

    。

    提示:在杆的端面上,按圣维南原理,已知面力的边界条件可以放松为

    ,, 

    其中是杆的横截面。

    证:容易验证所给的位移分量满足无体力时的Lamé-Navier方程。用所给的位移可以求出应变,然后用胡克定律可以求出应力:

    ,其它应力分量为零。                                           (a)

    上述应力分量满足杆侧面无面力的边界条件。杆端面的边界条件为

    ,,, 

    式(a)表示的应力分量满足上述端面条件。所以,所给的位移分量是受纯弯直杆的解。

6.7图6.6表示一矩形板,一对边均匀受拉,另一对边均匀受压,求应力和位移。

                  

    解:显然板中的应力状态是均匀的。容易验证下述应力分量

    ,, 

    满足平衡方程、协调方程和边界条件,即是本问题的解。由胡克定律可求得应变为

    

    利用题3.11的结果,可求得位移为

    

6.8弹性半空间,比重为,边界上作用有均布压力,设在处,求位移和应力。

    解:由问题的对称性,可以假设

    , 

    把上述位移分量代入Lamé-Navier方程,可以发现有两个自动满足,余下的一个变成

    

    解之得

    

    其中的、是待定常数。由已知条件得

    

    所以 

    

    应力分量为

    ,,。

    在边界上的边界条件为:,,。前两个条件自动满足,最后一个成为

      即  

    所以最后得

    ,;

    ,,。

6.9设一等截面杆受轴向拉力作用,杆的横截面积为,求应力分量和位移分量。设轴和杆的轴线重合,原点取在杆长的一半处;并设在原点处,,且

        。

    答案:,;

    ,,。

6.10当体力为零时,应力分量为

    ,,

    ,,

    , 

    式中,。试检查它们是否可能发生。

解:所给应力分量满足平衡方程,但不满足协调方程,故不可能发生。

6.11图6.7所示的矩形截面长杆偏心受压,压力为,偏心距为,杆的横截面积为,求应力分量。

    解:根据杆的受力特点,假设

    , 

    其中、是待定的常数。上述应力分量满足无体力时的平衡方程和协调方程,也满足杆侧面的边界条件。按圣维南原理,杆端的边界条件可以放松为

    ,,, 

    前面两个条件自动满足,将应力分量代入后两个条件,可求得

    ,,其中。

    所以,得最后的应力分量为

,。

6.12长方形板,厚度为,两对边分别受均布的弯矩和作用,如图6.8所示。验证应力分量

    ,, 

    是否是该问题的弹性力学空间问题的解答。

              

                              

    解:所给应力分量满足无体力的平衡方程和协调(Beltrami-Michell)方程,也满足板面上无面力的边界条件。板边上的边界条件可以放松为

    ,,, 

    容易验证应力分量满足上述条件。同样可以说明应力分量满足板边、、上的边界条件。所以,所给的应力分量是所提空间问题的解答。

第七章

7.1在常体力的情况下,为什么说平面问题中应力函数应满足的方程表示协调条件?

    解:在无体力的情况,不管是平面应力问题还是平面应变问题,用应力表示的协调方程都是

    

    若把用应力函数表示的应力,即、代入上式,就可以得到

    

    所以,上式就是用应力函数表示的协调条件。

7.3设有任意形状的等厚度博板,不计体力,在全部边界上(包括孔口边界上)受有均匀压力,求板中的应力分量。

    答案:,。

7.4图7.5所示悬壁梁受均布载荷作用,求应力分量。提示:假定和无关。

    解:假定和无关,即,于是有

    

    积分两次,得

            (1)

    其中和是的待定函数。将应力函数代入双调和方程,得

    

    上式对任意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                    (2)

    解上面的前两式,得

    , 

    中略去了不影响应力的常数项。由式(2)中的第三个方程,得

    

    所以,有

    

    在上式中略去了不影响应力的常数项和线性项。将求出的函数、和代入式(1),得

    

    应力分量为

    

    

    

    本问题的边界条件是:

    ,                                            (3)

    ,                                                (4)

                                                                (5)

    ,                                     (6)

    由条件(5)可求得

    ,, 

    由条件(3)和(4)可以求得

    ,,, 

    将求得的常数代入应力分量表达式,得

                                  (7)

    由条件(6)中的第一个条件可以求得,由(6)中的第二个条件可以求得

    

    最后的应力分量为

    

    其中,是截面的惯性矩。

7.5图7.6所示的简支梁只受重力作用,梁的密度为,重力加速度为,,求应力分量。提示:假定和无关。

    解:假设

    

    即

    

    经过和上题类似的运算,可以得到和上题相同的应力函数

    

    应力分量为

    

    

    

    由对称性可知,,所以,由此得

    ,, 

    在梁的任意截面上,方向的合力为零,即

    

    故有

    , 

    利用上面求得的结果,应力分量的表达式简化为

    

    

    

    在梁的端部有条件

    

    在梁的上下表面上有条件

    , 

    将应力分量表达式代入上述条件,可以求得

    ,,, 

    最后的应力分量为

    

    ,。

7.6设有矩形截面的竖柱,其密度为,在一边侧面上受均布剪力,见图7.7,求应力分量。提示:假设或。

    解:设,积分得

    

    把上式代入双调和方程,得

    

    因而有

    , 

    所以

    , 

    在和的表达式中略去了不影响应力分量的项。应力函数为

    

    应力分量为

    

    

    

    边界条件是

    ,, 

    , 

    把应力分量的表达式代入上述条件,可以求得

    ,,,, 

    最后的应力分量为

    ,,。

7.7图7.8表示一挡水墙,墙体的密度为,,水的密度为,,求应力分量。提示:设。

    解:设,积分两次,得

    

    将上式代入双调和方程,得

    

    上式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 

    解上述三个方程,得

    

    

    

    在上面的三个函数中,已略去了不影响应力分量的项。应力函数为

    

       

    应力分量为

    

    

                  

    

    边界条件为

    ,,, 

    , 

    把应力分量的表达式代入上述条件,可以求得

    ,,,,,,,, 

    应力分量为

    

    

    

    

7.8图7.9所示的三角形悬壁梁只受重力作用,梁的密度为,求应力分量。提示:设该问题有代数多项式解,用量纲分析法确定应力函数的幂次。

                   

解:应力与外载荷(即体力)成比例,所以任意一个应力分量都可以表示成如下形式

        

    应力的量纲是[力][长度]-2,的量纲是[力][长度]-3,和的量纲是[长度],是无量纲的,所以若是多项式,则必是一个和的齐一次表达式。应力函数应是比高两次的多项式,故有

    

    应力分量的表达式为

    

    

    

    在的边界上,有

    , 

    由上面两式得

    

    在斜面上,有

    ,,, 

    斜面上的边界条件为

    

    

    由此得

    , 

    故

    ,。

    把求出的常数代回应力分量的表达式,得

    ,

    ,

    。

第八章

8.1对平面应变问题,试证明极坐标形式的应变协调方程为

    

    证:在极坐标系中,有

所以

协调方程是

。证毕。

8.3在内半径为、外半径为的圆筒外面套以内半径为的刚性圆筒,内筒的内壁受压力作用,如图8.17所示,求应力分量和位移分量。注:按平面应力问题求解。

    解:这是一个整环的轴对称问题,应力分量可以表示成如下形式

    ,, 

    若不计刚体位移,则位移分量的表达式为

    , 

    边界条件为

    

    

    将和的表达式代入上面两个条件,可以求得

    , 

    将求出的常数代入应力和位移的表达式,得

    ,, 

    

8.4设有一块内半径为、外半径为的薄圆环板,内壁固定、外壁受均布剪力作用,如图8.18所示,求应力和位移。

    解:由对称性可知,极坐标系中的应力分量和无关。

        平衡方程(8.8)中的第二式简化成

    

    解之得

    由边界条件得

     即 

    所以。

    平衡方程(8.8)中的第一式和应力协调方程简化成

    , 

    这是齐次方程组,有特解,这一特解满足边界条件。所以应力分量的解是

    ,,。

    利用胡克定律,得

    ,, 

    由于对称性,位移分量和也和无关,所以几何关系简化成

    ,, 

    上面前两式的解是,第三式的通解是

    

    由边界条件可以确定常数,所以位移分量的解是

    ,。

    解法二:根据对称性,可知、和无关。利用胡克定律和几何关系,可得

    ,,。

    把上述表达式代入平衡方程,得

    , 

    由此解得

    , 

    利用边界条件可以确定常数、、、。

8.5图8.19表示一尖劈,其一侧面受均布压力作用,求应力分量、和。提示:用量纲分析法确定应力函数的形式。

    解:任意一个应力分量都可以表示成,应力和有相同的量纲,所以应是无量纲的。根据应力和应力函数之间的关系可知,应力函数应该是的两次表达式,即

        

    将上式代入双调和方程,得

    

    解出上式的解后,可得应力函数

    

    应力分量为

    

    

    

    边界条件为

    ,,, 

    把应力分量的表达式代入上面的四个条件,可以求出常数、、和。

    最后的应力分量为

    

    

    

8.6图8.20所示的是受纯剪的薄板。如果离板边较远处有一小圆孔,试求孔边的最大和最小正应力。

    解:无孔时板中的应力分量为

    , 

    在极坐标系中的应力分量为

    ,, 

    假定小圆孔的半径为。由于孔的半径很小,且远离板边,所以孔的存在只会引起孔附近应力场的变化,因此这一问题的边值问题可以写成

    

    根据边界条件和应力与应力函数之间的关系,设应力函数有如下形式

                                                            (a)

    将上式代入双调和方程,可以得到

    

    把上式的解代入式(a),得

    

    所以有

    

    

    

    把上述应力分量的表达式代入边值问题中的边界条件,可以求得

    ,,, 

    将求出的常数代入应力分量的表达式,得

    

    

    

    在孔边上,有

    , 

    因此最大正应力是,最小正应力是。

    解法二:将直角坐标系转动,得一新的坐标系。无孔时,在新的坐标系中有,,。这一问题可以看成是方向受拉问题和方向受压问题的叠加,所以可以利用书中§8.7的结果和叠加原理求解。在孔边上,有

    ,

    。

8.7楔形体在侧面上受有均布剪力,如图8.21所示,求应力分量。提示:用量纲分析法确定应力函数的形式,或假定和无关。

    解:用完全和题8.4中的分析方法相同的方法,可得

    

    

    

    边界条件为

    ,,, 

    将应力分量的表达式代入上面的条件,可以求出

    ,,, 

    所以,有

    ,,。

8.8在弹性半平面的表面上受个法向集中力构成的力系作用,这些力到原点的距离为,如图8.22所示,求应力分量。

    解:利用§8.10中的式(8.32)和叠加原理,即可得到本题的应力分量

    ,

    ,

    

第九章

9.1设和分别是扭转函数和Prandtl应力函数,试说明方程和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解:方程是用扭转函数表示的平衡方程;方程是用应力函数表示的协调方程。

9.2求图9.11所示等边三角形截面杆扭转问题的应力分量、最大剪应力和抗扭刚度。提示:设应力函数为。

    解:在图9.11中所取的坐标系中,三角形的三条边的直线方程是

    ,, 

    所以猜测Prandtl应力函数为

                 

上式满足在截面边界上为零的条件。应力函数还应该满足方程,将的表达式代入,可以求得,所以

, 

最大剪应力出现在截面的边界上。由于对称性,出现在每条边上的最大剪应力应该相等,所以只要求这条边上的最大剪应力就可以了,在这条边上,有

, 

因此最大剪应力为

                

9.3半径为的圆截面扭杆有半径为的圆弧槽,且,如图9.12所示。求应力分量、最大剪应力以及抗扭刚度。提示:两条圆弧的方程是和。设应力函数为。

    解:两条圆弧的方程是和,所以猜测应力函数为

    

    上式在截面边界上为零。将上式代入方程,可知应取,因此

    

    用表示整个大圆的区域,则和的面积差小于。

    

      

    应力分量为

    

    

    在小圆上,有

    ,;                                        (1)

    在大圆上,有

    ,                         (2)

    由(1)和(2)式可知,最大剪应力发生在小圆的处,其绝对值为

    。

9.4已知截面边界为椭圆

        

的杆,扭转刚度为,求上述边界与椭圆

              ()

所围成的空心截面杆的扭转刚度。

解:大椭圆所围区域用表示,小椭圆所围区域用,截面用表示,。在中定义函数

                                                (1)

容易验证上式满足方程,也满足条件和

常数

所以式(1)定义的函数是本问题的应力函数。因为在上,,所以根据已知条件,有

  。

解法二:横截面为大椭圆的实心杆扭转时,因为小椭圆是应力函数的等值线,所以与小椭圆对应的材料和外部材料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力,这相当于两根的杆件在一起扭转,因此有

9.5一闭口薄壁杆具有图9.13所示的横截面,壁厚是常数。试证明:杆扭转时中间腹壁上无剪应力;并导出用扭矩表示的远离角点处的应力公式和单位长度的扭转角。

                  

解:应力函数在外边界上的值为零,在左内边界上的值为,在右内边界上的值为。由于壁很薄,由书中的式(9.17)可以近似地得到

    ,

    。

    解上面的方程组,得

    

    对本问题的薄壁杆,近似地有

    

    所以

    左右薄壁上的剪应力为

    ,中间腹壁上的。

文档

弹性力学基础(程尧舜_同济大学出版社)课后习题解答

习题解答第二章2.1计算:(1),(2),(3)。解:(1);(2);(3)。2.2证明:若,则。证:。2.3设、和是三个矢量,试证明:证:。2.4设、、和是四个矢量,证明:证:。2.5设有矢量。原坐标系绕轴转动角度,得到新坐标系,如图2.4所示。试求矢量在新坐标系中的分量。解:,,,,,,,,。,,。2.6设有二阶张量。当作和上题相同的坐标变换时,试求张量在新坐标系中的分量、、和。解:变换系数同上题。,,,。2.7设有个数,对任意阶张量,定义若为阶张量,试证明是阶张量。证:为书写简单起见,取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