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白杨礼赞
1.选出加点的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
A.婆娑.(suō) 潜.滋暗长(qián) 主宰.(zǎi) 倔.强挺立(juè)
B.开垦.(kěn) 无边无垠.(yíng) 倦怠.(dài) 虬.枝(qiú)
C.锤.炼(chuí) 秀颀.(qí) 外壳.(qiào) 恹.恹欲睡(yàn)
D.毡.子(zhān) 旁逸.斜出(yì) 泛.出(fàn) 坦荡如砥.(dǐ)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不折不挠
....的不竭动力。
B.王稼祥从间接的渠道了解到朱仲丽的家世、学识修养、道德操守后,对朱仲丽的好感
已经潜滋暗长
....了。
C.现在,日月光华,坦荡如砥
....,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
D.文章写到这个份上,遣词造句都不重要了,一切妙手偶得
....,无处不妥帖,无处不耐人寻味。
3.(遵义中考)语言运用——在下面句中的方框内,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你懂得欣赏一棵树吗苦难的人”老者缓缓地说“对于周遭的环境,树是全面接受的:它接纳阳光,也包容风雨它等待白天,也守候黑夜。正是这种全面的接受,才使它更茁壮、伟岸呀!”
4.(杭州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遭受强烈地震后,尼泊尔面临着饮用水、食品、帐篷等物资短缺,基础设施损坏严重,救援工作很难开展。
B.社区“我为保护古井出份力”活动彰显了这样的理念:“五水共治”不只是的事,它还需要我们每一个市民积极参与。
C.她工作能力强,担任初三(2)班班长和校学生会两个重要岗位,多次组织学校大型的文艺活动和体育比赛。
D.不可否认,无论是岳飞、文天祥还是闻一多、朱自清,他们身上体现了我国传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是一脉相承的。
5.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2)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6.仿照例句,再写出其他两种树木的品质。
例:一排挺拔的白杨是跳动的音符,奏出命运的倔强与坚强。
7.阅读下面的材料,进行综合探究。
材料一: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微风吹/吹得绿叶沙沙响罗喂/太阳照得绿叶闪银光/小白杨,小白杨/它长我也长/同我一起守边防。
(阎维文歌曲《小白杨》) 材料二:白杨树的生命力极其顽强。我刚到阿克苏的时候,曾经育种过白杨树苗。育种白杨树苗,不要种子,只要从已长成的白杨树上劈下树枝,砍成一二十厘米长的木段,密密麻麻地插在地里,浇一次水,过不多久,就能生根发芽,长出新叶,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
(选自《人民日报》,黄也《边疆卫士》) 材料三:摄影作品《绿洲白杨》,赵成摄。
(1)对以上三则材料进行综合探究:人们为什么经常把“白杨树”作为歌咏的对象?
(2)请你为“白杨树”撰写一段“颁奖词”,注意语言要生动,适当使用修辞手法,50字左右。
阅读第五至七段,完成下列各题。
8.第五段结构特点如何?简要说明这种结构的作用。
9.白杨树“决不是平凡的树”,选段从哪两个角度描写了白杨树的不平凡?分别加以概括。
10.下面是从选文中节选出来的语段,读后回答问题。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1)这段文字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简述这种写法的作用。
(2)根据原文表达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白杨树为什么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而是树中
的伟丈夫。
11.文章是怎样揭示出白杨树的象征含义的?你认为四个“难道”句式相对于一般句式有怎样的优势?
(原创)
榕树的美髯
秦牧
①如果你要我投票选举几种南方树木的代表,第一票,我将投给榕树。
②一株株古老的、盘根错节、丫杈上垂着一簇簇老人胡须似的“气根”的榕树,遍布在一座座村落周围,它们和那水波潋滟的池塘,闪闪发光的晒谷场,精巧雅致的豆棚瓜架,长着两个大角的笨拙的黑水牛,一同构成了南方典型的农村风光。无论你到广东的任何地方去,你都到处可以看到榕树,在广州,公园里面,旧书店密集的文德路两旁,市郊三元里的大庙门口,或者什么名山的山道,都随处有它们的踪迹。在巨大的榕树的树荫下开大会、听报告、学文化、乘凉、抽烟、喝茶、聊天、午睡、下棋,几乎是任何南方人生活中必曾有过的一课了。
③有一些树木,由于具有独特的状貌和性质,我们很容易产生联想,把它们人格化。松树使人想起志士,芭蕉使人想起美人,修竹使人想起隐者,槐树之类的大树使人想起将军。而这些老榕树呢,它们使人想起智慧、慈祥、稳重而又饱经沧桑的老人。它们那一把把在和风中安详地飘拂的气根,很使人想起小说里“美髯公”之类的人物诨号。别小看这种树的“胡子”,它使榕树成为地球上“树木家族”中的巨无霸。动物中的大块头,是象和鲸;植物中的大块头又是谁呢?是槐树、桉树、栗树、红松之类么?对!这些都是植物界中的长人或者胖子。但是如果各各以一株树的母本连同它的一切附属物的重量来计算,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树能够压倒这种古怪的常绿乔木。榕树那一把一把的气根,一接触到地面就又会变成一株株的树干,母树连同子树,蔓衍不休,独木可以成林。人们传说一棵榕树可以有十亩宽广的树荫。这个估计,其实还可能是比较保守的。我看到一个材料,据说在印度的孟加拉有一个著名的榕树独木林。它生有八百根垂下的钻入泥土的树根,每一根都发展成为树干,它的阴影面积竟超过了一公顷(十五亩)。广东的新会县有一个著名的“鸟的天堂”,江中洲渚上的林子里住满鹭鸶和鹳,晨昏时形成了百鸟绕林的美景。那一个江心洲渚中的小树林,也是由一株榕树繁衍而成的。在那里,已经分不出哪一株树是原来的母本了。
④有些植物,羞涩地把它们的茎也生到地下去。但是,榕树不仅让它的根深入地下,也让它们突现在地面;不仅突现在地面,还让它的根悬挂在空中;甚至盘缠贴附在树身上,使这些错综纠缠和变化万千的树根形成了老榕的古怪的衣裳。再没有一种植物,把“根”的作用显示于人类之前,像榕树这样的大胆和爽快的了。
⑤一个人有时感触于某种景象,常常会涌起一种童稚似的感情。我们念过童话、神话、民间传说,那里面,老树不是像人一样,会说话的么?有时在榕树下乘凉,我就不禁想象:榕树真像那种智慧、慈祥、稳重而又饱经沧桑的老人!他是“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那一流的人物,仿佛他什么时候都在掀髯微笑,像一个旷达的长者那样告诉在他身旁乘凉的小孩(反正我们和他比起来都成为小孩):“根是最重要的!你有了越多的根,你就可以吸收到越多的营养。你的根扎得越深,你和培育你的土地关系越密切,你就越有力量了。一株真正坚强屹立着的树是不怕烈日、风暴、旱患、水涝的。你瞧我,我抚育后代的成长,不怕他们掩盖了我,我具有这样的胸怀,任何从我的身体分出去而成长起来的小榕树,也都维护了我,壮大了我。”每一株长髯飘拂的老榕起码总有两三百岁的年龄吧,想起它们经历的沧桑,想起它们倔强的生命,想起它们亲历了中国百余年来波澜壮阔的巨变,真不禁使人对于榕树感到深深的敬爱。
⑥南海有一座著名的西樵山,入山的道旁就长满了许多老榕。不用说,它们每一株都有一把把美丽的胡子。有一次夜里,我在山道漫步,披着一身月色,听着盈耳泉声,来到老榕树下,却禁不住错愕地止步了。看着那些老树的气根在和风中飘拂,月光使它们更加碧绿、柔和了。我禁不住呆呆站在那儿,像一个梦游病者似的一把一把去抚摸老榕树的美髯,但是又生怕把它们弄断。这时,老榕树真好像我们所敬仰的一些长者似的,教人想起他们由于勤奋吸收,和群众、和大地关系这么密切,因此,他们得以“永葆其美妙之青春”。像榕树的根扎得那么深,伸得那么远似的,他们的信仰那么坚定,因此,万劫不摧,永远那么豪迈安详地屹立着。这时候,我不觉沾染上古代拜物教徒的情绪了,真禁不住想喊一声“榕树爷爷,胡子伯伯!”要是能够进入童话境域去,这些老榕树忽然开口了,和你攀谈了,谈起他对于树根的看法和生活的经历了,该多好哪!
(原文有删改) 1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标题“榕树的美髯”的理解。【标题的理解】13.第③段描写松树、芭蕉、修竹、槐树之类的大树,有什么作用?【分析表达方式的作用】
14.请从修辞角度,简要赏析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句子的赏析】
榕树不仅让它的根深入地下,也让它们突现在地面;不仅突现在地面,还让它的根悬挂在空中;甚至盘缠贴附在树身上,使这些错综纠缠和变化万千的树根形成了老榕的古怪的衣裳。
15.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试加以分析。【写作手法的运用】
16.如果“老榕树忽然开口了,和你攀谈了,谈起他对于树根的看法和生活的经历了”,这时,你会对榕树说些什么呢?【拓展思考】
17.本文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来抒情达意。请运用象征手法,选择你最熟悉的事物,写一段话,抒发自己的感触。(200字左右)
【课文片段在线】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写法分析】选段由四个反问句组成一组排比句,层层深入地点破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气势充沛,酣畅淋漓地讴歌了党领导下的广大抗日军民。象征是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
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的表现手法。象征的表现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
参
1.D
2.C(解析:“坦荡如砥”多用来形容大面积的地方很平坦,用在本句中不恰当,可换为“周道如砥”。)
3.,?,;(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标点符号运用能力。语段中,前两个分句是一个完整的问句,所以两处符号应为逗号和问号。说话者在中间,“说”之后自然应该用逗号。后面的内容,“接纳阳光,也包容风雨”与“等待白天,也守候黑夜”为并列关系,所以应填分号。)
4.B(解析:A项中成分残缺,缺少宾语,应改为“面临……基础设施损坏严重的困难”。C 项中“担任……岗位”动宾搭配不当。D项中句式杂糅,“他们身上体现了我国传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是一脉相承的”可以改成“他们身上体现了我国传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或“他们身上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是一脉相承的”。)
5.(1)比喻(2)反问
6.示例:①一枝盛开的红梅是舞动的火焰,演绎生命的骄傲与卓绝。②一蓬苍翠的青松是凝重的诗篇,散发尊严的傲岸与不屈。
7.(1)因为白杨树生命力顽强。(2)示例:美丽的白杨树,我要高声地赞美你,赞美你像大海一样宽阔无比的胸怀,赞美你无与伦比的高尚品格。
8.总分结构,这种结构首先给读者一个总体印象,再从局部细致描写,便于读者理解,层次井然。
9.从白杨树的外形和内在精神两个角度描写了其不凡。
10.(1)欲扬先抑(先抑后扬),充分赞美了白杨树的内在精神之美。(2)因为在树中,白杨树外形并不美,但它适应能力强,富有顽强的生命力。
11.由形到神揭示白杨树的不平凡,最后点明象征意义,水到渠成;四个“难道”句(反问句)连贯紧凑,思想逐步升华,赞美之情达到了高潮。
12.表面上指榕树一簇簇老人胡须似的“气根”,暗含对榕树“有了越多的根,就可以吸收到越多的营养。根扎得越深,和培育的土地关系越密切”倔强的生命力量的敬意。
13.用植物界中的松树、芭蕉、修竹、槐树之类的大树,侧面烘托榕树的“大”,体现榕树独木可以成林,一棵榕树可以有十亩宽广的树荫的特性。
14.本句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突现”“悬挂”“贴附”等词语的使用,赋予榕树以人的情态,还将榕树错综纠缠和变化万千的树根比作“古怪的衣裳”,生动形象地写出榕树把“根”的作用显示于人类之前的大胆和爽快。
15.主要运用象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通过描写榕树发达的气根,表达作者对榕树顽强的生命力的敬畏之情。
16.示例:榕树,你把根扎得那么深,伸得那么远,能够万劫不摧,永远豪迈安详地屹立着,我从中明白了只要勤奋吸收,和群众、和大地关系密切,便能“永葆其美妙之青春”的道理。
17.【例文】我喜欢樟树木质的坚硬,更欣赏那沁人心脾的清香,看似平凡的樟树并不逊色于那贵族化的楠木。若要论起它的品质与气质,就使人想到辛勤耕耘在三尺讲台的人民教师。教师们追求的“桃李满天下”的崇高目标与“活着”为人遮阴,“死后”清香四溢的樟树在质上没有什么不同。樟树有跟红梅一样傲霜斗雪的骨气,有与苍松一样四季常青的本色,这跟无私无畏的教师们也没有什么两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