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学历史教学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3 09:46:13
文档

中学历史教学

《中学历史教学》第1~12期目录第1、2期2007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优化设计主编:朱世光朱可戴加平专题一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朱世光//01-02—04专题二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制度/朱可//01-02—09专题三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戴加平//01-02—13专题四近代中国的民主/黄怀球//01-02—17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对外关系/周长森//01-02—21专题六人文主义与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毛宏良//01-02—25专题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毛宏良
推荐度:
导读《中学历史教学》第1~12期目录第1、2期2007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优化设计主编:朱世光朱可戴加平专题一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朱世光//01-02—04专题二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制度/朱可//01-02—09专题三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戴加平//01-02—13专题四近代中国的民主/黄怀球//01-02—17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对外关系/周长森//01-02—21专题六人文主义与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毛宏良//01-02—25专题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毛宏良
《中学历史教学》第1~12期目录

第1、2期

2007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优化设计

主编:朱世光  朱可  戴加平

专题一  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朱世光//01-02—04

专题二  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制度/朱可//01-02—09

专题三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戴加平//01-02—13

专题四  近代中国的民主/黄怀球//01-02—17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对外关系/周长森//01-02—21

专题六  人文主义与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毛宏良//01-02—25

专题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毛宏良//01-02—29

专题八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周长森//01-02—33

专题九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朱世光//01-02—37

专题十  中国古代的经济文明/朱可//01-02—41

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戴加平//01-02—45

专题十二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难探索/朱能//01-02—49

专题十三  走向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与经济全球化趋势/朱世光//01-02—53

专题十四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朱能//01-02—57

专题十五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周葳//01-02—61

专题十六  亚洲的民族运动和亚洲国家经济的发展/周葳//01-02—65

专题十七  中国社会主流思想的演变/黄怀球//01-02—69

专题十八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与对外交往/朱可//01-02—72

2007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优化设计参//01-02—76

新时代的历史观·导言/黄仁宇//01-02—01

学术茶座

呼吁尊重中华传统文化——从“昭君出塞”、“寝则同床”、“孟姜女”、“聊斋”谈起(二)/臧嵘//01-02—81

教学研究

鸳鸯绣出凭君看,欲把金针度与人——2006年广东省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观摩与交流研讨会综述/鲁力//01-02—84

教材分析

我们到底可以拥有什么样的历史教材?/周建定//01-02—

国家统一与世界近代史的主线/张彦//01-02—93

新课标教材中的“宜侯矢铜簋”及其他/徐丙利等//01-02—104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与马寅初的“新人口论”盛全生//01-02—109

高考研究

热点·重点·冷点·冰点——考点分级,增强历史高考复习的针对性/段家次//01-02—95

如何上好高三历史试题评讲课/王红兵//01-02—98

高考历史新课程复习线索表解(六)/陈伟国//01-02—99

试题集锦

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曹朴//01-02—102

初中园地

初中历史教学现状亟待关注/潘金传//01-02—105

历史博览

“爱国者”的歧路三例/粟真//01-02—106

历史英文:美利坚民族:美国历史迫近的危机(3)/陈其//01-02—110

图说历史

邮票图说世界通史(九):佛教诞生/黄牧航//01-02—112

世界文化遗产:历史名城罗马和“城墙前”的圣保罗大教堂/(封面)

2006年广东省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观摩与交流研讨会掠影/(封二)

第3期

中国学校制度之批评/傅斯年//03—01

学术茶座

华夏文明的广泛传播与江南黄帝祠的修建/李凭//03—04

呼吁尊重中华传统文化——从“昭君出塞”、“寝则同床”、“孟姜女”、“聊斋”谈起(三)/臧嵘//03—08

教学研究

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以“”史的教学为例/周凌,陈杰//03—12

从纪连海老师上央视百家讲坛说起/傅元根//03—17

小议乡土文化教育中学校和家庭的互动关系/赵东亮,巫云龙//03—19

公开课应不应该“作秀”?/展会//03—43

教材分析

简洁·清晰·生动·深刻——谈《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对历史课堂教学的启示/夏武荣//03—21

郡县制度起源研究的新进展/周群,李耀均//03—23

如何理解两个“最早”——《汜胜之书》与《齐民要术》/刘梨//03—11

对新课标教材中梭伦像的疑惑/刘琴//03—22

对“长乐未央”瓦当的解读/谯全春//03—45

何为“有理、有利、有节”/温晓霞//03—52

高考指导

追寻历史知识的真正意义——《2007年高考(广东卷)历史科考试大纲的说明》分析/黄牧//03—26

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实现科学备考——2007田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解读与最后阶段的复习对策/林桂平//03—33

2007年山东新课程《考试说明(文综历史)》解读/宋景田//03—37

高考历史新课程复习线索表解(七)/陈伟国//03—40

试题集锦

浅析高考“考古文物类”选择题/于云雁//03—42

创新性试题汇编(16)/潘勇,孙美艳//03—44

初中园地

2006年全国中考试卷特点简析/张炜//03—46

师爱无价/蔡文华//03—49

历史博览

中学历史教科书没有写到的严复的那一面/马执斌//03—51

《文物讲读历史》序/朱启新//03—53

历史英文:美利坚民族:美国历史迫近的危机(4)/陈其//03—54

图说历史

大权在握/胡胜章//03—07

相煎何太急?!/史秀鱼//03—25

邮票图说世界通史(十)荷马史诗/黄牧航//03—56

世界文化遗产:历史名城佛罗伦萨//03—(封面)

学者选介:聂幼犁教授//03—(封面)

读者来信//03—50

第4、5期

2007年高考历史综合模拟题

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模拟训练

主编:赵鸿超  李栋山

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模拟训练一//04-05—04

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模拟训练二//04-05—06

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模拟训练三//04-05—08

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模拟训练四//04-05—10

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模拟训练五//04-05—12

文科综合模拟试题

主编:李栋山  赵鸿超

文科综合模拟试题一//04-05—14

文科综合模拟试题二//04-05—19

文科综合模拟试题三//04-05—24

文科综合模拟试题四//04-05—29

文科综合模拟试题五//04-05—34

历史单科模拟试题

主编:王溅波  赵士祥

历史单科模拟试题一/李赛娥//04-05—39

历史单科模拟试题二/饶超英//04-05—43

历史单科模拟试题三/陈叙通//04-05—47

历史单科模拟试题四/黄永友//04-05—51

历史单科模拟试题五/赵士祥//04-05—56

历史单科模拟试题六/赵士祥//04-05—60

2007年高考历史综合模拟题参//04-05—

中国:传统与变迁/费正清//04-05—01

学术茶座

“浓妆淡抹总相宜”——陈寅恪与中国通史/代继华//04-05—79

教学研究

网络环境下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初探/吴磊//04-05—81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有效性的思考/徐为章//04-05—84

在高中开展历史漫画创作活动的尝试/刘琴//04-05—86

教材分析

中国传统上对农民等级的划分/邰英盛//04-05—

高中课标教材选修Ⅰ教师教学用书拾疑/刘剑//04-05—92

关于人民版历史必修第一册12处表述的商榷/周仕德//04-05—93

过渡时期的几个易混易错问题/冯红梅//04-05—94

中国近代史规谬三则/曾润虎,何青//04-05—80

“太平天国”的“国”字为何少一点?/王鸿娣//04-05—111

高考指导

开放了,还要不要戴上“标准”的紧箍咒?/施福荣//04-05—95

高考备考与应试中的心理调整/林起汛//04-05—97

网络阅卷环境下文科综合主观试题的答题规范/李永达//04-05—99

高三历史学习中如何处理试卷/胡胜章//04-05—91

试题集锦

高考主观性材料题创设浅析——以2006年文科综合(全国卷Ⅰ)第37题为例/蒋兆强//04-05—100

创新性试题汇编(17)/邢新宝,杨富丁//04-05—103

初中园地

初中历史开卷考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任岩兵//04-05—96

关于“鹿延第四将带器械”铜版上的阿拉伯数字/黄波//04-05—88

对《卡尔·本茨和他制造的汽车》一图的质疑/蔡宝芳,张秋香//04-05—106

历史博览

司马迁的教训/冯一下//04-05—105

谈谈罗斯福新政中的“倒牛奶”现象/谢璇娟//04-05—107

容闳——中国近代留学教学的先驱/李积权//04-05—108

历史英文:美利坚民族:美国历史迫近的危机(5)/陈其//04-05—110

图说历史

阿尔萨斯和洛林:法德恩怨的见证/吕琮//04-05—85

邮票图说世界通史(十一):爱琴文明/黄牧航//04-05—112

世界文化遗产:吴哥古迹//04-05—(封面)

学者选介:姬秉新教授//04-05—(封二)

第6期

目录

一个旁观者眼中的/史景迁//06—01

学术茶座

是总统制还是会制?——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治相关问题辨析/杨秀习//06—04

教学研究

小组学习与社会调查/赵亚夫//06—08

新课程标准下历史学习动机的调查与分析/梅莉莎//06—11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断想——以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Ⅰ教材为例/朱可//06—14

论“相似诱导”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苏全有,申艳红//06—17

我为什么不问?/潘金传//06—54

历史教学中的“四节课“/黄庆华//06—51

谈学生课上睡觉/阚新红//06—49

教材分析

浅谈“学习延伸“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以人教版《历史·必修2》为例/冯荣国//06—19

关于先秦时期的历史纪年/汪永臻//06—18

正确看待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王宗信//06—22

对课标教材中程颢、程颐像的疑惑/胡永霞//06—21

全面理解“摊丁入亩“/武旭辉//06—24

再谈“太平天国“的”国“字为何少一点/陆瑞//06—23

张之洞应高“暑两江总督“/孔媛媛//06—07

浅析“大跃进“时期农村工作中左倾思想泛滥的原因/付亦农//06—25

哥白尼学说的最大意义是什么/李国权//06—27

关于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几个问题/刘堂裉//06—10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科书中外大事编年(1)/刘琴//06—28

高考指导

近三年文综高考历史试题与初中《历史与社会》的关系/张志胜//06—32

试题集锦

中国古代典型易错解析/刘森//06—34

世界史双语试题汇编/温才荣//06—38

巧用书信设题一例/潘勇//06—26

初中园地

2007年广东省初中历史优质课观摩暨教学研讨会综述/周朝阳//06—41

真实·趣味·智慧——一堂《历史与社会》公开课的启示/周云华//06—44

关于《世界历史》的两点疑问/段寒冰//06—33

一项至今难以超越的古代中国科技成就/马执斌//06—46

换个角度看李广/史海威//06—48

讥讽袁世凯窃国的对联/宋晓东//06—50

一种特殊的交通运输工具——木炭车/易春梅//06—52

历史英文:古今文明(1)/陈其//06—53

图说历史

曾经把苏联变成历史的人走了/易卉,任俊琴//06—55

关于“门罗主义“的一幅漫画/刘卫萍//06—40

邮票图说世界通史(十二):古代希腊/黄牧航//06—56

世界文化遗产:京都、宇治、大津的文物古迹和花园//封面

2007年广东省初中历史优质课观摩暨教学研讨会掠影//封二

第7期

灯下杂谈/吴晗//07—01

学术茶座

从《新时代国文大观》看初年的中学历史教学/张齐政//07—04

教学研究

历史意识及其在历史教育中的价值/陈志刚//07—07

关于社会生活史教学的思考/范//07—11

试论历史教学设计的现实性与理想性/潘金传//07—55

教材分析

从历史必修Ⅲ看高中历史课标与中学历史教材的得失/周道贵//07—14

对“农奴制改革”提法的质疑/冯一下//07—17

浅析法国大领导机构名称的变化/邢新宝//07—18

陈连升牺牲在何处?/方光禄//07—37

对《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一图的质疑/卓伟//07—43

爱琴文明始于何时?/王宗信//07—45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科书中外大事编年(2)/刘琴//07—19

高考指导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历史//07—23

2007年高考历史试题(广东卷)简评/鲁力//07—27

体现新理念,蕴涵新精神——2007年高考历史试题(广东卷)阅卷教师八人谈/叶炳健等//07—34

坚持探索改革,克服缺陷不足——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Ⅱ历史试题分析/孙双武,沈清//07—38

认真研究2007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做好新高三的历史教学和复习工作/王国华//07—40

2007年全国高考文综卷Ⅰ和文综卷Ⅱ历史部分之比较/杨俊龙//07—53

初中园地

必须在乎的几个课堂细节——《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调研手记/施福荣//07—42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地图教学/梁颖群//07—44

让历史风采重现——浅谈初中课堂中历史情境的创设/罗美素//07—46

关于山顶洞人距今的时间/张志胜//07—16

历史博览

百年服饰折射中国朝代变迁/陈倩仪,蒋湘桓//07—48

探体育用语之源  彰人文奥运理念/曹靓//07—47

世界上君主制国家还有哪些?/朱新昌//07—50

历史英文:古今文明(2)/陈其//07—51

图说历史

走向联合的欧洲/张波//07—54

错综复杂的巴尔干漩涡/史秀鱼//07—13

邮票图说世界通史(十三):古希腊的哲学家和科学家/黄牧航//07—56

世界文化遗产:乌尔内斯的条木教堂//07—封面

《时代》周刊封面人物——周恩来/唐加寿//07—封四

教坛精英:胡军哲//07—封二

第8期

史料择别与辨伪学/翦伯赞//08—01

学术茶座

核心领导地位的确立经过/张国镛,陈一容//08—04

教学研究

天堂里没有恐怖——《天堂此时》电影沙龙教学故事/李冰//08—08

用心、用情感受中学历史教学/胡军哲//08—12

回首过去  展望未来——高中历史第一课讲什么?尹燕聪,侯召生//08—14

主题:课堂教学的灵气/刘俊利//08—16

课堂讨论法在高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崔向阳/08—18

历史课堂上的四种互动/张荣才//08—23

教好历史的“四诊法”潘金传//08—36

教材分析

人民版教材编写存在的不足——以必修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为例/陈伟国//08—20

“官撩资本”概念解析/郭景纯//08—22

试析新课标下的高中通史教学/毕茂荣//08—30

“行已有耻”还是“行己有耻”/沈丽平//08—38

关于“交子”与纸币/赵启莲//08—44

关于人教版教材所引《引享文集》中的一段史料/刘志昂//08—34

第二次工业开始于何时?/卓伟//08—07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科书中外大事编年(3)/刘琴//08—24

高考指导

2007年高考全国文科综合卷Ⅰ历史试题品读/汪瀛//08—28

新课改理念在高考命题中的渗透及启示/林桂平//08—31

正本方可清源——从高考卷看教学存在的问题/桂俊//08—35

2007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Ⅱ管窥/范鸿波//08—37

全球史观下“三过程一体化”高三复习模式的构建/林沙沙//08—39

新课标、新考纲下的高三历史教学策略/李泳筠//08—42

初中园地

一节幸福的课/王建新//08—45

“两弹一星”到底指的是什么?/喻维勤//08—52

二战期间在欧洲战场上的中国记者/朱新昌//08—54

历史博览

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评晚清重臣曾国藩/蒋兆强//08—46

华盛顿纪念塔中的中文碑——一道高考题引出的话题/曹靓//08—49

银元中的一段历史变迁/赵鸿超//08—50

南宋宫廷的讽谏戏/郭友刚//08—15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家庭与婚姻/余海琳//08—51

历史英文:古今文明(3)/陈其//08—53

图说历史

战争的代价/吴新风//08—55

“群丑”还是“群美”?/刘玉广//08—17

邮票图说世界通史(十四):雅典卫城/黄牧航//08—56

世界文化遗产:艾斯雷本和维腾堡的路德纪念场所(封面)

如此相似/张齐胜//08—封四

名师选介:汪瀛//08—封四

第9期

历史主义贫困论·序/波普尔//09—01

学术茶座

中日两国早期现代化道路比较:19世纪后半期/赵自勇//09—04

教学研究

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话语霸权与对话教学/陈志刚//09—08

历史漫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教学为例/任俊琴//09—11

浅析美国原始资料教学的特点/吴朝阳//09—15

现实关怀——中学历史教学的“源头活水”/史丹丹//09—18

情景·实践·创新——与曹庆文、龚洁两位老师商榷/王叶军//09—21

历史亲教师如何促成自身的成长?/刘梨//09—26

历史教学中的听、说、读、写/王必闩//09—52

教材分析

读课本——历史学习急需要重新重视的一个问题/桂俊//09—23

中国近代租借地的99年租期从何而来?/杨锦銮//09—25

何处是江南?/欧榆韦//09—27

关于美利坚合众国诞生的标志性事件/丁红军//09—28

人民版《历史》必修第三册指瑕/黄元罗//09—20

新航路开辟的七步学习法/李怀清//09—37

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的时间/焦庆//09—49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科书中外大事编年(4)/刘琴//09—29

高考指导

近两年文科综合高考模式下历史试题的特点及2008年命题趋势预测与对策/陈银洲//09—33

“专题式”选择题何去何从?——全国文综卷Ⅰ、Ⅱ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王露忠//09—38

合作学习在高三历史复习中的运用/张书林//09—41

2007年文综卷Ⅰ学生答题问题及教学建议/张叠//09—43

烟标中的历史/徐继宽//09—45

初中园地

最后的盛世,最值得探讨的问题——由研讨课《最后的盛世》引发的思考/施福荣//09—48

常识的魅力/周良梅//09—42

怎样理解“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喻维勤//09—14

历史博览

对质疑穆罕默德“求学问尤当去中国”的探讨/马执斌//09—50

关于“战国铜壶金银错宴乐图”/韩增科//09—24

“军人魂”佩剑的兴替/尚磊//09—40

陈梧桐《洪武大帝朱元璋传》简介/杨润平//09—54

历史英文:古今文明(4)/陈其//09—53

图说历史

战争的戏剧性/胡之柳//09—55

联合,或死亡/刘玉广//09—10

邮票图说世界通史(十五):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黄牧航//09—56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蒂卡尔国家公园//09—封面

名师选介:朱可//09—封二

第10期

士与中国文化///10—01

学术茶座

1946年沈崇事件:南京的对策/左双文//10—04

教学研究

中学历史教育之痒/汪瀛//10—10

网络教研,鲜活挡不住/刘京平//10—12

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的实践策略/王泳//10—14

中学历史教学回顾性提问的设计/王俊伟//10—18

公开课——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催化剂/万成银//10—21

历史课堂语言浅议/杨麒//10—51

教材分析

浅析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教科书第3版的亮点——以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3版与第1、2版对比为例/刘松柏//10—23

如何构建专题教学背景下的历史时空概念/宗加银//10—26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对华交涉全权代表称谓正误/梁建//10—29

如何理解孙中山在护国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刘学林//10—30

以诗纪史话“两税”/张耀军//10—32

何处寻访“丹徒市”?/方光实禄//10—39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科书中外大事编年(5)/刘琴//10—33

高考指导

社会史对高考历史试题的影响/冯一下//10—37

高中历史复习中拓展型知识的应用策略/朱可//10—40

2007年广东高考历史卷特点及应用策略/杨芳//10—42

似曾相识气温图——2006年、2007年两道高考历史题之比较及启示/张小华//10—44

错题本——提高成绩的捷径,师生交流的平台/代俊侠//10—22

电影经典台词设题举例/于京凤,李道海//10—25

高中历史新课程学习提纲/吴安京//10—46

初中园地

驱动内源,因材施教/何启国//10—52

“三限”中考复习训练法/贾兴岽//10—54

中国战略导弹建立时间小议/孟凡永//10—09

历史博览

狗事杂记/刘降有//10—53

图说历史

朝鲜战争/张波//10—55

这把破扇子,哪能抵挡得住外来的狂风骤雨!/史秀鱼//10—11

邮票图说世界通史(十六):亚历山大帝国/黄牧航//10—56

世界文化遗产:遗址城大津巴布韦//封面

读者来信/马天鹰//10—13

“两岸四地中学史地课程研讨会”在澳门召开//封二

第11期

中国史通论·绪言/[日]内藤湖南//11—01

学术茶座

何炳松外国史教科书选材思想的的现实启示/张天明,赵海红//11—04

教学研究

评价—堂历史好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与张显传、李宪老师商榷/陈志刚//11—08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历史教师素养(一)

历史教师的“史德”/徐赐成//11—13

历史课改亟待教师理念的转变/吴自兴//11—16

从杂志缝里找文章/潘金传//11—19

新历史课堂中五种常用课型简介/杨德志//11—53

教材分析

从“黄老刑名之学”到“独尊儒术”——西汉学术思想之变迁/王珺//11—18

浅谈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刘剑//11—20

后期新文化运动两个易错问题的辨析/王俊伟//11—22

“土地私有制”还是“国家授地制”——关于商鞅变法中秦国土地制度的疑惑/黎吉标//11—50

难寻难觅说“交子”/冯一下//11—17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出自谁口?/杨晓晨//11—48

谈谈“绝对君主制”与“君主制”的区别/庞玉姬//11—36

关于岳麓版课标教材的几处表述问题/刘斌//11—38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科书中外大事编年(6)/刘琴//11—24

高考指导

高考复习在课堂——再谈文科综合中历史科复习策略/胡军哲//11—28

2007年高考历史常识题举例/张波//11—33

专家争鸣与高考命题的动态/王涛//11—35

解读材料解析题的难度系数/夏东平//11—37

歧义重重的邮票题材试题/沈为慧//11—39

徐州市2008届高三摸底检测·历史/陈伟国//11—40

初中园地

历史教学中生成生动态教学资源的捕捉和利用/汤准田//11—45

莫把“祆教”当“袄教”——明末顾大韶的祆教考证/孙常凤,董光奎//11—47

“史载”是这样的吗?——兼谈昭君和亲的历史作用/王爱军//11—49

郑板桥的《兰竹图》印反了/莫宇苍//11—12

历史博览

恪尽职守的循吏/刘隆生//11—51

何谓“韵目代日”?/张保玉//11—54

图说历史

“火山口上”的美国外交/吴新风//11—55

马歇尔计划和西欧经济的恢复/吕琮//11—07

邮票图说世界通史(十七):古代罗马(一)/黄牧航//11—56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奈贾高原上的岩画//封面

读者来信:与你同行——致《中学历史教学》/贾兴岽//11—32

名师选介:周明学//封二

第12期

论教育之宗旨/王国维//12—01

学术茶座

教材所述“二十一条”第五条质疑/刘玉广//12—04

“二十一条”中“第五条”质疑/李佩岳//12—04

“二十一条”的来龙去脉/肖自力//12—04

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历史教师素养(二)——历史教师的“史观”/徐赐成//12—07

有感于一份截然不同的教学诊断/陈春露//12—10

美国中学教材《世界历史》(学生版)体现的“全球史观”及其启示/刘松柏//12—12

对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教学的冷思考/李强//12—14

善待学生的“插嘴”/陈水土//12—19

老师也是“顺毛驴”/韩新萍//12—45

教材分析

走出关于康乾时代的认识误区——兼与操璐璐老师商榷/徐德厚,蒋运文//12—17

浅析雅典的选举方式及希腊城邦的规模城邦的规模/臧书磊//12—20

“权力”与“权利”辨析/陈登鹏//12—21

关于中国最早实行复种制的地区/张继斌//12—37

北魏相州在何处?/唐剑锋//12—22

何谓“盟旗”/贾文治//12—50

内蒙古自治区为什么成立于建国前?/李健//12—39

初、高中不同体例历史教材衔接、整合的策略与思考——以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伟大的抗日战争”一课为例/王露忠//12—23

人教版《历史》必修①新、旧教材主要观点的变化/杜海军//12—27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科书中外大事编年(7)/刘琴//12—30

高考指导

也评2007年高考全国文综卷历史试题——兼与何凡、周明学老师商榷/王俊伟//12—34

高三历史教学提高学生选择题成绩的几点尝试/李明雨//12—38

联系《十七大报告》解读高考历史考点/卢虹//12—40

小议历史高考题中的解题指导语/张应进//12—26

歌曲巧设题/李道海,于京凤//12—47

初中园地

感谢周杰伦/莫宇苍//12—44

浅谈初中生的收藏爱好与历史学习/胡卓尔//12—46

历史博览

陈公博留下的文字资料澄清了“一大”的历史谜团/苗体君,窦春芳//12—48

孔子、孔庙与潮州红学宫/王忠雄//12—51

琉球半岛为何未纳入中国版图/姚焕成//12—54

开国大典为何没留下完整的影像资料/宋仲明//12—09

历史英文:古今文明(5)/陈其//12—53

图说历史

回归/易春梅//12—55

一战前的巴尔干局势/吕琮//12—11

邮票图说世界通史(十八):古代罗马(二)/黄牧航//12—56

世界文化遗产:巴黎苏利桥和第纳桥之间的塞纳河沿岸的迷人风光//12—封面

教坛精英:徐赐成//12—封二

文档

中学历史教学

《中学历史教学》第1~12期目录第1、2期2007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优化设计主编:朱世光朱可戴加平专题一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朱世光//01-02—04专题二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制度/朱可//01-02—09专题三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戴加平//01-02—13专题四近代中国的民主/黄怀球//01-02—17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对外关系/周长森//01-02—21专题六人文主义与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毛宏良//01-02—25专题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毛宏良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