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石油地质学》试题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3 09:47:01
文档

《石油地质学》试题答案

B卷一九九八—一九九九学年第二学期《石油地质学》期末考试试题(卷)专业年级地96姓名学号教研室石油地质考试日期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2030102515100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2分)1.氯仿沥青“A”:岩样未经HCI处理,用氯仿抽提的产物。2.油型气:与成油有关的干酪根,在热演化过程中达到成熟、高成熟及过成熟阶段所生成的天然气。3.凝析气藏:在地下深处高温高压下的烃类气体,经采到地面后,温度压力降低,反而凝结为液态,成为凝析油,这类气藏就是凝析气藏。4.含油气盆地:地壳上具有统一的地
推荐度:
导读B卷一九九八—一九九九学年第二学期《石油地质学》期末考试试题(卷)专业年级地96姓名学号教研室石油地质考试日期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2030102515100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2分)1.氯仿沥青“A”:岩样未经HCI处理,用氯仿抽提的产物。2.油型气:与成油有关的干酪根,在热演化过程中达到成熟、高成熟及过成熟阶段所生成的天然气。3.凝析气藏:在地下深处高温高压下的烃类气体,经采到地面后,温度压力降低,反而凝结为液态,成为凝析油,这类气藏就是凝析气藏。4.含油气盆地:地壳上具有统一的地
                                         B  卷

一九九八—一九九九学年第二学期

《石油地质学》期末考试试题(卷)

               专业年级    地96          

               姓    名                  

               学    号                  

               教 研 室   石油地质        

               考试日期                   

题号总分
得分2030102515100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2分)

1.氯仿沥青“A”: 岩样未经HCI处理,用氯仿抽提的产物。

2.油型气:与成油有关的干酪根,在热演化过程中达到成熟、高成熟及过成熟阶段所生成的天然气。

3.凝析气藏:在地下深处高温高压下的烃类气体,经采到地面后,温度压力降低,反而凝结为液态,成为凝析油,这类气藏就是凝析气藏。

4.含油气盆地:地壳上具有统一的地质发展历史,发育着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及圈闭条件,并已发现油气田的沉积盆地,称为含油气盆地。

5.油气二次运移:油气进入储集层之后的一切运移称为二次运移。

6.油气藏:指单一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7.资源量:地壳内部或地表天然生成的矿藏,在目前或将来,从经济上讲是值得开采的,而在技术上又是能够开采的油气总和。

8.有效孔隙度:岩石中相互连通的,在一定压力下能够渗滤流体的孔隙的总体积占岩石总体积的百分比。

9.干酪根: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非氧化型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10.二次生油:在地质发展史较为复杂的沉积盆地,生油岩中的有机质由于埋藏较浅尚未成熟就遭遇上升,直到再度沉降埋藏到相当深度后,方才达到成熟温度,有机质仍然可以生成大量石油,称为二次生油。

二、填空(共30分)

1.石油的烃类组成包括 烷烃     ,环烷烃   , 芳香烃  ;非烃的组成包括

 含氧化合物   , 含氮化合物   , 含硫化合物   和  沥青质  。(2分)

2.聚集型天然气的类型有 气藏气     , 气顶气       , 溶解气      和

  凝析气          。(2分)

3.油田水中的主要无机离子有 K+ 、(Na+ )、Mg2+ 、Ca2+ 、Cl- 、HCO3- 、SO42-       ;按苏林分类油田水可分为 CaCI2 ,  NaHCO3 ,  MgCl2  和 Na2SO4      四种水型,其中   Na2SO4      水型环境不利于油气藏的保存。(2分)

4.影响沉积有机质形成的因素有:有机质的聚集机理,水体中有机物的产率和类型, 沉积环境 , 沉积物颗粒大小 及岩石类型。(2分)

5.在干酪根类型划分中,依据不同生物来源划分为        腐泥型        和

   腐殖型        两类;按H/C、O/C原子比则划分为    Ⅰ    ,  Ⅱ    和

      Ⅲ  三种类型干酪根。(2分)

6.生油岩层的特点是   暗色          ,   细粒        ,   富含有机质      

及 黄铁矿   ; 储集层的特性是  孔隙性        和   渗透性       ;盖层的特征是  细粒              ,   致密        ,   无裂缝        ,

    具有高的排替压力          ,    厚层   和  分布稳定  。(3分)

7.评价生油岩的丰度指标有  剩余有机碳       ,  氯仿沥青“A”          ,

     总烃     和     氨基酸       等;成熟度指标有 镜质体反射率     ,

  饱粉颜色和热变指数 ,   干酪根颜色及H/C、O/C原子比  , 正烷烃分布特征和正烷烃奇偶优势比  ,自由基含量, 生物标记化合物 。(2分)

8.影响碎屑岩储集物性的因素有  矿物成分       ,  碎屑颗粒的粒度     ,

  分选    ,  磨圆和排列方式      , 成岩作用和后生作用              ,

   胶结物的含量性质及胶结方式  。(2分)

9.连续的生储盖组合类型包括   下伏式    ,  上伏式   ,  互层式    ,

    测变式    和   封闭式   。(1分)

10.初次运移中石油的相态有   水溶相   ,   游离相    和  气溶相   ;

天然气的相态有  水溶相  ,  油溶相  ,    气相    和  扩散相  。

在有机质演化至高成熟-过程熟阶段烃类运移的相态主要是  气相    和

   扩散相 。(2分)

11.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时期是主要生油期之后盆地内第一次大规模构造运动期;主要运移通道是 储层中连通的孔隙 , 裂缝 ,  断层           和

  不整合面    ;主要运移方向是 临近生油凹陷的长期继承性发育的二级构造带  。(2分)

12.按成因,背斜圈闭及油气藏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与褶皱有关的背斜 ,

   与基底活动有关的背斜, 与剥蚀作用和差异压实作用有关的背斜,                   和  与同生断层有关的背斜 。(2分)

13.一个圈闭在相同水动力条件下,对    气   聚集有效,对   油     不一定有效;一个盖层,在相同条件下对    油     封闭有效,对   气      不一定有效。(1分)

14.非构造圈闭的形成是由于岩性的横向变化或纵向上沉积连续性中断造成的;

岩性油气藏的成因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  岩性尖灭型  , 古河道岩性型    ,

   透镜状岩性型  ,  三角洲岩性型  和   生物礁岩性型   。(2分)

15.紧邻不整合面上下的岩层往往可作为  储集层  ,而不整合面上覆岩层可作为    盖层    和    生油层        ,不整合面可作为 油气运移通道 。

(1分)

16.油气田是指  受单一局部构造单位所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其内涵具体为:a.油气田是指油气现在聚集的场所,而非形成地,b.一个油气田总受单一局部构造单位所控制  , c.一个油气田总占有一定的面积 ,d.一个油气田范围内可以包括一个或若干个油藏或气藏 。(2分)

三、判断题(若命题正确请打“√”,否则打“×”,共5分)

1.异戊间二烯型烷烃在结构上呈每四个碳原子有一个甲基支链,它是由若干个异戊间二烯分子加氢缩合而成的。( × )

2.天然气和石油统称为石油沥青类。( × )

3.生油层系是指一定地史时期,在相同的构造背景下形成的若干套生油层的组合。(  ×  )

4.当以层析作用为主时,沿油气二次运移方向,石油的密度逐渐减小,因此,在一系列相邻的溢出点逐次抬高的圈闭中,石油的密度也应有类似的变化。(   ×  )

5.油气的二次运移方向总是由高压区向低压区运移。(× )

6.对于初次运移,生油岩不是越厚越好,小于排烃厚度的生油岩才能有效排烃,而与生油岩紧邻的储集层则是越厚越好。(  ×  )

7.背斜圈闭的构造起伏度越大,则其闭合高度也越大。( × )

8.石油的荧光性取决于其化学结构,石油中的多环芳烃和非烃引起发光,而饱和烃则完全不发光。(  √   )

9.在不同成因天然气中,甲烷碳同位素(δ13C)的取值范围分别是:生物化学气 -55‰~-85‰;油型气 -55‰~-45‰;煤系气 -20‰~-38‰;无机成因气≥-20‰。(  √  )

10.储层中某种相的有效渗透率随该相流体的饱和度增大而增大,直到该相饱和度达到100%时,该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等于绝对渗透率;相反,随该相流体的饱和度减少,有效渗透率逐渐降低,直到为0%,该相流体停止流动。(  ×  )

四、简述题(共30分)

1.简述油气生成的阶段性及特征;(13分)

答:有机质向油气转化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生物化学生气阶段,热催化生油气阶段,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深部高温生气阶段;需回答各阶段的埋深、温度、有机质的转化及作用因素、主要产物及成熟度标志。

2.简述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和作用机理;(8分)

   答:主要动力包括:压实作用、水热作用、粘土矿物脱水转化作用、毛细管作用、渗透压力作用、甲烷及其它气体作用及扩散作用等,解释各种作用的机理。

3.按槽台学说并结合盆地构造特征、沉积发育史,将含油气盆地划分为哪几种类型?含油气盆地中控制油气分布的地质因素是什么?(9分)

   答:含油气盆地的类型划分(5分):

    地台内部坳陷型含油气盆地(台向斜型和断陷型)、山前坳陷型含油气盆地、山间坳陷型含油气盆地、山前坳陷—地台边缘型含油气盆地、山前坳陷—中间地块型含油气盆地。

含油气盆地中控制油气分布的地质因素(4分):

(1)盆地中沉积中心控制了生油区的分布;

(2)盆地中的二级构造带控制着油气聚集;

(3)盆地中大型断层控制着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

(4)盆地内三角洲地区是油气分布的有利地区;

(5)盆地中三级构造和其它因素配合控制油气聚集。

五、图件分析题(共15分)

    下图为某储集层顶界面构造图,储层厚80米,上覆有厚层盖层。1井、2井、3井中水距油层顶界面距离分别为75米、60米、50米。请在图中确定圈闭的溢出点,画出闭合范围,求出闭合高度;画出油藏范围,求出油藏最大含油高度;确定圈闭(油藏)类型和数量(注意标明图例)。

文档

《石油地质学》试题答案

B卷一九九八—一九九九学年第二学期《石油地质学》期末考试试题(卷)专业年级地96姓名学号教研室石油地质考试日期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2030102515100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2分)1.氯仿沥青“A”:岩样未经HCI处理,用氯仿抽提的产物。2.油型气:与成油有关的干酪根,在热演化过程中达到成熟、高成熟及过成熟阶段所生成的天然气。3.凝析气藏:在地下深处高温高压下的烃类气体,经采到地面后,温度压力降低,反而凝结为液态,成为凝析油,这类气藏就是凝析气藏。4.含油气盆地:地壳上具有统一的地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