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工厂化鲜品食用菌市场调查报告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3 09:48:07
文档

工厂化鲜品食用菌市场调查报告

第一部分工厂化鲜品食用菌市场调查报告1、生产模式的发展趋势  目前食用菌生产的模式有三种:①传统农户种植模式;②企业+农户模式;③工厂化生产模式。在产品品质、安全卫生、周年化供应能力和品牌效应等方面,工厂化生产模式具有其他两种生产模式不可比拟的竞争优势,是最具现代农业特征的产业化生产方式,另一方面,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模式是近十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模式,2009 年其市场份额仅占2.2%,市场空间巨大。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模式符合食用菌行业的发展趋势,具备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将逐步替代传统农户生产模
推荐度:
导读第一部分工厂化鲜品食用菌市场调查报告1、生产模式的发展趋势  目前食用菌生产的模式有三种:①传统农户种植模式;②企业+农户模式;③工厂化生产模式。在产品品质、安全卫生、周年化供应能力和品牌效应等方面,工厂化生产模式具有其他两种生产模式不可比拟的竞争优势,是最具现代农业特征的产业化生产方式,另一方面,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模式是近十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模式,2009 年其市场份额仅占2.2%,市场空间巨大。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模式符合食用菌行业的发展趋势,具备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将逐步替代传统农户生产模
第一部分 工厂化鲜品食用菌市场调查报告

1、生产模式的发展趋势

  目前食用菌生产的模式有三种:①传统农户种植模式;②企业+农户模式;③工厂化生产模式。

在产品品质、安全卫生、周年化供应能力和品牌效应等方面,工厂化生产模式具有其他两种生产模式不可比拟的竞争优势,是最具现代农业特征的产业化生产方式,另一方面,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模式是近十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模式,2009 年其市场份额仅占2.2%,市场空间巨大。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模式符合食用菌行业的发展趋势,具备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将逐步替代传统农户生产模式,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目前我国食用菌行业三种生产模式处于并存的状态,由于工厂化生产模式属于近十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模式,其市场份额相对较小,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同时由于其具备其他两种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其发展空间也远大于其他两种模式。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是具有现代农业特征的产业化生产方式。其采用工业化的技术手段,利用生物及工业技术控制光、温、湿、气等环境要素,在相对可控的环境条件下,组织高效率的机械化、自动化作业,实现食用菌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周年化生产。工厂化生产实现了不受区域和季节变化的食用菌周年生产,产品可全年均衡生产和供应,产品品质高、产量稳定。食用菌生产除需具备农业知识外还涉及其他多学科知识,如微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栽培学、气象学等,而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在此基础上还需具备制冷、机械、建筑、保温等工业技术,并应用农业企业化管理方式,属于现代化高科技农业生产模式。与其他两种模式相比,工厂化生产模式具有以下优势:

① 生产效率更高。工厂化生产采用瓶栽或袋栽方式进行,生产过程实现机械化,生产的机械化进一步推动生产的标准化,从而实现产品品质和产量的稳定提高,在同等条件下,工厂化生产的效率比传统模式高出约40 倍。另外,传统生产模式的产量会受气候等因素影响而变得不稳定,而工厂化生产模式产量稳定率平均可达到90%以上,远高于传统生产模式。       

② 更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工厂化生产便于建立无害化食用菌杂菌感染和病虫害的防治体系,便于对原辅材料进行检测和选择,便于对生产环境的检测和监控,在产品安全卫生品质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目前,少数技术水平高的工厂化生产企业可以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农药,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要求。

③ 产品质量更高、更稳定。工业技术的应用,使得工厂化生产中的菌丝体和子实体所处的环境基本一致并且稳定,为生产出品质高的产品奠定了基础。由于工厂化生产的食用菌生长环境可控,生长需要的温、光、水、气、营养需求等均能定量化,因此工厂化生产出的食用菌的产品质量稳定可控。而传统生产模式生产的产品的高度、含水量、菌柄的粗状、菌帽的大小等无法达到统一,产品品质也不够稳定。

④ 能实现周年化生产。工厂化生产环境可以进行人工调节,不受气候影响,因此工厂化生产可以实现周年化,能够常年稳定地供应市场,有利于公司销售和客户的稳定,同时有利于保持客户对公司品牌忠诚度。

 ⑤ 产品附加值更高,效益更好。由于产品优质、安全、无公害,周年化供应,产品容易受到消费者青睐,便于建立良好的专业品牌,为企业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⑥ 具备良好的可复制性,可实现企业规模的快速扩张。理论上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生物菌种具备无限繁殖的能力,没有严格的地域,因此企业只要具备厂房、设备、资金等条件,可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快速扩张。

 与传统生产模式相比,工厂化生产模式在生产技术、生产工艺、生产设施等方面所具有的先进性和创新性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工厂化生产存在的问题

①单潮生物转化率较低目前工厂化栽培的十余个品种中,除双孢菇的生物转化率较高外,其余品种的生物转化率都低于常规生产。食用菌生产中,许多品种的产量主要集中在第一潮菇,约占总产量的50%。常规食用菌生产通常通过采收三、四潮方能获得全部产量。由于后几潮菇占总产量的比重较低,且出菇时间较长,从生产成本考虑,工厂化生产一般只采收一潮菇。因此,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生物转化率普遍较低,大多数白色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的生物转化率仅有40-50%,转化率高的杏鲍菇为60%~65%。

②专业人才匮乏全国现有240 多家工厂化生产企业,而真正具备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的企业不多,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专业人才日显匮乏。

2、产业发展分析

 受消费习惯的影响,我国食用菌主要消费种类包括香菇、平菇、双孢菇、黑木耳和金针菇和杏鲍菇、真姬菇、白玉菇等,2008 年上述前六类食用菌的消费量分别为309 万吨、434 万吨、237 万吨、190 万吨、135 万吨和150万吨,合计占消费总量的76.6%。        

2.1市场未来发展前景

据报道,当今世界人工栽培食用菌的市场价值估计可达到200-280 亿美元;此外,药用真菌及其提取物也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估计可达80-90 亿美元;野生菌根菌估计也可产生30-40 亿美元的价值。全世界总共市场价值约为310-410 亿美元。

2008 年我国食用菌消费量为1,827 万吨,2009年为2020万吨,按13 亿人口匡算,每年人均食用菌消费量约为15.5公斤,每日人均消费量约为42 克。营养专家提出每人每天应该消费250 克菌类,国内人均日消费量与之还差210 克。 

2000 年至 2009 年我国食用菌产量及产值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13.48%和 19.20%,均保持较高增速。即使每年增长8%(与GDP 增速相当)的速度进行预测,到2015 年,全国食用菌的消费量将达到3205万吨。 

同时我国也是食用菌消费大国,我国生产的食用菌绝大部分自己消费,出口占比较小,约 5%(根据 2009 年食用菌年鉴数据匡算)。近几年我国食用菌出口量相对稳定,占总产量的比重有减小趋势。一方面由于国外食用菌养殖技术较成熟,且贸易壁垒不断提高,另一方面说明我国国内消费增长很快。 

2.2 食用菌行业利润情况

      近几年,我国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产量产值逐年攀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持续增加,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2006 年-2008 年,我国食用菌规模企业的利润及增长情况如下:        

与2006 年相比,2007、2008 年行业利润的增幅有所放缓,主要受两方面影响:一是2008 年金融危机导致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二是农产品价格、运输费用的上升增加了成本。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转趋稳定,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和价格均有所回升,2009 年的行业经营情况明显改善,销售收入与利润的增速有所提升。食用菌作为21 世纪重要的粮食来源,其营养价值越来越得到消费者的认识和认同,短期行业波动情况并不影响食用菌产业长期的增长趋势。

2.3 主要产品的竞争对手和市场竞争情况

根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截止到2009 年12 月31 日,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中生产能力(日产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如下:

               

  上表统计的行业内工厂化生产企业前10 名共有20 家,总产量合计为348吨/天,按一年300 天生产周期折合的产量为104,400 吨/年,约占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20%,(仅占全国食用菌产量的0.49%);另外200 多家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承担了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总量的约80%。

菇类品种的竞争对手分析

杏鲍菇

(1)主要竞争企业

上海丰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最先进的珍稀食用菌研发、生产基地,是集食用菌的研发、生产、深加工、贸易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主产蟹味菇;白玉;杏鲍菇,日产量5吨。

上海佳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落户在青浦现代农业园区的一家工厂化种植菌菇的农业公司,是上海市最大的瓶栽杏鲍菇生产基地。杏鲍菇菌肉肥厚,质地脆嫩,味道鲜美,尤其蛋白质含量丰富,是常规蔬菜的3-6倍,而且杏鲍菇多糖含量丰富,具有润肠美容之效果,属菇类中的上品,具有极高的价值。日产杏鲍菇4吨。

江苏天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厂化生产杏鲍菇,日产量2-4吨。

连云港市香如食用菌有限公司(灌南):连云港市香如食用菌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7月份,总投资4600万元,占地200亩,主要生产品种为杏鲍菇,一期工程建设调温生产菇房18000平米,采取自动化瓶栽和袋栽两种方式,杏鲍菇的生长过程全部由电脑控制和记录,日产15000瓶和50000袋。已于今年初全面投产,建设150栋食用菌大棚,带动周边1000户以上农户发展大棚杏鲍菇、茶树菇、秀珍菇、香菇等食用菌生产,预计年产杏鲍菇等食用菌1500吨。

(2)杏鲍菇产品的国际竞争情况

日本:日本上市公司好菇道株式会社是日本主要生产厂家,成立于19 年,其股票于1998 年10 月在日本上市,目前年产杏鲍菇15,450 吨,真姬菇年产40,100 吨,年产灰树花约10,700 吨,是日本最大的食用菌上市公司,在加拿大、地区设立分公司,目前主要销售地区为日本和欧州等国。

金针菇:

(1)主要竞争企业

2009 年工厂化产品的主要市场供应量约为40 万吨,主要参与市场的竞争企业如下:       

① 珠海市绿阳菌业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2003 年12 月,2004 年7 月投产,珠海市绿阳菌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工业理念、周年化全天候种植金针菇等食用菌的现代高科技农业企业。公司占地50 亩,其中厂房面积近2 万平方米,冷库面积约1 万平方米,配备有全自动化装瓶、接种、搔菌生产线及电脑控制的自动化高温灭菌器,年产量约7,100 吨。       

② 中山和兴养菌场有限公司,是广东省内最早进入中国工厂化生产的外商独资企业,主要产品为金针菇,年产量约3,600 吨,目前主要销售在广东地区和。

③ 上海雪国高榕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日本国株式会社雪国舞茸和中国上海高榕食品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的合资企业,公司成立于2004 年11 月,注册资金210 万美元,项目总投资6,000 万元人民币,占地面积40,000 平方米,年生产金针菇约6,000 吨,目前主要市场在上海,部份产品出口。

④ 上海福茂食用菌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 年,注册资本为2,478 万港元,为外商独资企业,主要经营金针菇产品。该公司生产基地占地面积约为33,300平方米,年产金针菇约7,200 吨,产品注册商标为“玉之山”,产品出口到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东南亚等地区

⑤ 北京富勤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2007 年10 月在北京通州注册成立,是独资企业,总投资300 万美元,主要产品为金针菇,目前年产量约5,000吨。

⑥ 江苏苏州华泰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经营金针菇、香菇等产品,是江苏最大的金针菇生产企业,目前年产量约6,000 吨。

⑦ 河南久芳(郑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 年4 月成立,属于台资企业,年产量约为4,500 吨。

(2)金针菇产品的国际竞争情况

目前金针菇工厂化生产主要集中在亚洲,除中国外,主要生产国家或地区包括韩国、日本和我国的地区。

韩国工厂化金针菇日产量目前约为250 吨,韩国大兴农场是韩国最大的金针菇生产商,日产量60 吨;Green Peace、Dorame、Moshiland 等大型企业日产量约35 吨。根据中国食用菌信息网统计,韩国平均每天出口到中国的金针菇数量由前几年的10 吨增加到目前的20 多吨。

日本国株式会社雪国舞茸是日本食用菌领先企业,成立于1983 年,其股票1994 年在日本上市,目前年产真姬菇12,000 吨,年产杏鲍菇产量约10,000吨,年产灰树花约20,000 吨(资料来源:雪国舞茸公司官方网站)。目前雪国舞茸主要市场除日本本地之外,主要出口到欧美、东南亚等国家。雪国舞茸于2004 年在上海设立上海雪国高榕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目前年产金针菇约4,000吨,2009 年在长春设立长春雪国高榕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预计年产金针菇约6,000 吨。

企业 从1995 年进入广东市场,逐步向上海、北京、河南、江苏、四州等地发展。部份产品通过后转口进入中国。

3、真姬菇

与金针菇不同,真姬菇由于技术含量较高,没有农户模式的产品,工厂化生产的厂家也比较少,除发行人外,全国目前国内生产真姬菇的厂家主要包括上海丰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深圳市天蕈生物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等。 

上海丰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食(药)用菌研发、生产、加工、销售的高科技股份制企业,主要生产真姬菇和白玉菇,是国内最大的真姬菇工厂化生产基地,目前年产量约为5,000 吨(含白玉菇)。

上海天厨菇业有限公司是工厂化专业生产食用菌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占地面积18,000 平方米,注册资本5,000 万元人民币,年产2,000 吨食用菌鲜品。

深圳市天蕈生物食品开发有限公司,1999 年成立,占地面积4.5 亩,年产真姬菇约700 吨。

2.4 不同品种在生产制作上的相同之处

(1)不同品种除生产工艺流程基本相同外,在装瓶工艺上、灭菌的时间和温度也是相同的,可以共同利用。

(2)不同品种在培养阶段所使用的培养房是可以互相利用的。杏鲍菇和金针菇的菌丝培养周期为26-30 天,真姬菇菌丝的培养期相对较长,但是这3 个品种在培养阶段所使用的培养房可以互相利用。

(3)不同品种除在出菇架车、搔菌机、包装机上存在不同外,其他各个工艺流程和厂房的设计都大致相同,各产品生产设施和应用的技术都可以互相利用。

2.5 食用菌生产的利润情况

(资料来源:星河生物(股票代码300143-食用菌行业龙头企业)投资分析报告(2010年)。

3、产业发展分析

3.1  消费量的增长

2009年我国食用菌产量为2020万吨,按13亿人口计算,平均每人消费量为15.5kg,每人的日消费量为42克,按照每年GDP增长的速度8%的发展计算,到2015年,全国食用菌消费量将达到3205万吨。

图  我国2010-2015年食用菌消费量预测

根据发达国家每人消费150克计算,我国的食用菌消费量将达到7214万吨,是目前的3.6倍。

3.2 产业竞争结构

我国食用菌生产分散,区域分布广,产业化程度低,仍然以传统的纯农户生产为主,工厂化生产只占总量的2.2%,2009年,全国的工厂化生产食用菌月44.4万吨,只占全部产量的2.2%。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分散的、村农民生产食用菌的方式由于劳动强度大,产品质量不稳定和季节性强等缺点,将逐步被工厂化取代,给工厂化食用菌生产的市场腾出了一定的空间。

3.3 上海食用菌市场的调查和预测

    按我国人均食用菌的消费量为15.5kg计算,上海1300万人口的消费量为550吨/天。

    根据上海曹安农产品批发市场调查的数据,每天的流转量在300~400吨鲜菇(80余家鲜菇批发站,抽样15家,平均批发5吨左右)。

    曹安市场的杏鲍菇每天的流转量在150~200吨左右(批发量的一半为杏鲍菇)。

3.4 食用菌出口情况

    根据《中国农产品出口分析报告2009年》的分析,全球食用菌总产量的10%~15%进入了国际贸易,主要出口国为中国、波兰、荷兰、西班牙和加拿大等几个生产大国。主要进口国为日本、美国、德国和东盟等国家和地区。2008年,我国食用菌出口实现创汇11.9亿美元,同比增加1.7%,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但增长部分主要来自食用菌罐头及少数野生菌和药用菌出口。

我国是全球第一香菇生产和出口大国,年产香菇大约10万吨(干重) ,占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我国每年出口香菇2~3万吨,占世界贸易量的95%以上。日本、美国、东盟和中国是我国香菇的主销市场,其中,日本作为最大的进口国,进口量占我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日本厚生省自2005年8月11日对我香菇及其加工品实施“命令检查”,该措施增加了检验检疫费用,延长了通关时间,降低了鲜香菇的品质,导致对日鲜香菇出口骤减,而对美国和欧盟的鲜香菇出口则逐年增长。干香菇受“命令检查”影响相对较小,2007年出口走势基本平稳,出口数量和金额同比分别有13%和6%的上升。

2008年,干、鲜香菇的出口数量和金额均出现了下降。

表 2004-2008年我国的鲜香菇出口

表 2004-2008年我国的干香菇出口

主要贸易壁垒和存在问题

当前,我国食用菌出口面临的首要问题是食品安全问题,其次是进口国的关税和配额。

自日本实施“肯定列表”制度以来,我国输日食用菌产品共被检出65批次农残超标,其中仅木耳就有23例。由于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食用菌的许多生产环节必须依赖广大农户一家一户完成,这就给标准化生产带来大难题。我国现有的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起步晚、数量少、规模小、日常管理还不够科学,因此不能适应现有产业发展的需要,这给食用菌出口行业带来隐患和风险。

目前,我国蘑菇罐头出口受制于欧盟的配额管理,美国、澳大利亚和墨西哥等国都曾对我蘑菇罐头进行反倾销,除少数胜诉企业之外,绝大多数企业对其出口需缴纳高额反倾销税。此外,欧盟成员国不断增加,但欧盟每年给予我国的配额数量只有3万吨,远远低于我对欧盟10余万吨的实际出口量。

文档

工厂化鲜品食用菌市场调查报告

第一部分工厂化鲜品食用菌市场调查报告1、生产模式的发展趋势  目前食用菌生产的模式有三种:①传统农户种植模式;②企业+农户模式;③工厂化生产模式。在产品品质、安全卫生、周年化供应能力和品牌效应等方面,工厂化生产模式具有其他两种生产模式不可比拟的竞争优势,是最具现代农业特征的产业化生产方式,另一方面,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模式是近十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模式,2009 年其市场份额仅占2.2%,市场空间巨大。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模式符合食用菌行业的发展趋势,具备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将逐步替代传统农户生产模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