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姓名: 得分:
一、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在括号内打“×”,每题2分,共50分)。
1、过高或过强的声音有可能损害我们的听力。( )
2、骨骼可以运动。( )
3、人体的躯干包括胸部、腹部、肩背部、腰部等。( )
4、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使我们的骨骼粗大、肌肉发达、关节灵活。( )
5、并不是所有的消化器官都有消化功能。( )
6、能用测量体温的温度计测量气温。( )
7、食物消化是从口腔的,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 )
8、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根据小旗被风吹动的情况,用简化的风速等级:0、1、2来划分无风、微风、大风。( )
9、大音叉比小音叉发出的声音高。( )
10、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 )
11、我们时刻都在呼吸,如果运动量增加了,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也会增加。( )
12、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每次饭后都刷牙会更有利于牙齿的健康。( )
13、溶解在水中的物质能用过滤或沉降的办法分离出来。( )
14、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
15、在做过滤实验时滤纸一定要高于漏斗口。( )
16、水除了能溶解液体、固体外还能溶解一些气体。( )
17、骨骼既可以支持身体又可以保护内脏器官。( )
18、高锰酸钾刚进入水中时有的颗粒溶解了,有的颗粒则沉入了水底。( )
19、盐的水溶液在太阳光下晒,盐会随水分一起蒸发掉。( )
20、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
21、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 )
22、食物在人体内是按顺序进入消化器官的。( )
23、心脏在不停地跳动,没有时间休息。( )
24、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器官。( )
25、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 )
二、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空2分,计50分)。
26、振动物体有长有短,长的与短的比较,哪个声音高?( )
A、长的 B、短的
27、声音的强弱是指( )。
A、音量 B、音高
28、中国气象局规定( )小时内的降雨量称为日降雨量。
A、12 B、24
29、要想让皮筋发出更高的声音,应该让皮筋( )。
A、松 B、紧
30、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 )进入血液,同时排出( )。
A、氧气 B、二氧化碳
31、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 )引起鼓膜振动。
A、能 B、不能
32、大肠要比小肠( )。
A、长 B、短
33、风速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 )来计算的。
A、米 B、千米
34、成人一般有( )颗恒牙。
A、22 B、32 C、48
35、食物的营养主要是在( )里被吸收的。
A、 胃 B、小肠 C、大肠
36、常温下100毫升的水大约能溶解( )食盐。
A、25克 B、35克 C、50克
37、下列器官中不属于消化器官的是( )。
A、食管 B、肾脏 C、盲肠
38、下列器官中属于呼吸器官的是( )。
A、口腔 B、食管 C、肺
39、关于“胶水进入水中状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先浮在水面,再一丝丝地下沉,然后一缕缕地扩散 ]
B、迅速扩散,充分溶解
C、完全不溶解
40、在观察身体的内部组成时,哪个描述更真实客观?( )
A、在胸部听到咚咚的声音 B、摸到了心脏 C、看到了骨头
41、在呼吸器官中,( )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A、鼻腔 B、气管 C、肺
42、声音传递的路径正确的是( )。
A、声源→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
B、声源→耳廓→鼓膜→外耳道→听小骨→耳蜗→听神经
C、声源→听神经→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
43、在口腔中能将食物磨碎的是( )。
A、门齿 B、犬齿 C、臼齿
44、小苏打在水中溶解后,会分布在水的( )。
A、上部 B、下部 C、中部 D、各个地方
45、一个杯子,一边慢慢往杯子里加水,一边用一样的力连续敲击杯子上部的杯壁,杯子发出的声音会( )。
A、越来越高 B、越来越低 C、一样高
46、把高锰酸钾溶解到水中,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液体的颜色很均匀 B、放置一会儿,没有沉淀 C、用肉眼能看到高锰酸钾的颗粒
47、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 )个等级。
A、13 B、12 C、10
47、土电话实验说明声音可以通过( )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A、固体 B、液体 C、气体
49、一杯浓盐水的底部还有未溶解的盐,可以用( )使杯底的盐溶解。
A 、不断搅拌 B、往杯子里加水 C、使杯子里的水蒸发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