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基础部分
1.下面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琴弦(xuán) 玉屑(xiè) B. 燕(yān)山 享誉(xiǎng)有盛
C. 沏(qī)茶 拎(līng)着 D. 活跃(yuè) 应(yìng)有尽有
2.划线字字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沉浸 沉静 B. 飞翔 飞跃 C. 宽慰 宽裕 D. 敏感 敏捷
3.写出反义词
常常—________ 陌生—________ 减少—________
4.词语搭配。
| ①拜见________ | A.景物 |
| ②会见________ | B.领导人 |
| ③接见________ | C.客人 |
| ④看见________ | D.来宾 |
A. 君子 B. 君主 C. 对人的尊称
6.扩句
①麻雀拍打着翅膀。
②红旗飘扬。
③蝴蝶落在身上。
7.我知道在空白的地方应该填上什么标点符号。( )
老师指着墙上的画说______这是原来画的都是日本人____现在____光复____了______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_______.
A. :“,“”。” B. :“,‘’。” C. ,“,‘’。” D. ,“,“”。”
8.依次选择修辞手法,正确的选项是( )。
①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_____
②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______
③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是在表白着自己的心。________
④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__________
A. 拟人、拟人、设问、比喻 B. 比喻、拟人、疑问、拟人
C. 比喻、比喻、疑问、比喻 D. 拟人、比喻、设问、拟人
9.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我们都应该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②每个小孩子都喜欢小动物。
10.古诗运用。
(1)西湖水波荡漾的晴天景色真好,烟雨迷茫的雨天景色更加奇特。我不禁吟诵:“________ ,________ 。”
(2)正当我苦思冥想想不出问题的答案时,爸爸走过来稍一提示使我豁然开朗,这真是“________ ,________ 。”
二、短文阅读
11.现代文阅读
天马
1983年,我国旅游局确定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
这个图形标记的形象是根据东汉时期的一件青铜雕塑工艺品描绘的。1969年,这件文物珍品在甘肃武威出土,立刻震惊全国.轰动世界。它是我国古代造型艺术和冶炼、铸造技术的结晶,是我国悠久文化历史的代表性杰作。
天马体态轻盈,神形兼备,_____从正面、侧面哪个角度去看,_____极为生动健美。天马昂首扬尾,四蹄腾空,自由奔放.动诈协调,_____使人感受到力量,_____激发人们的想象。
最令人惊叹的是,马的一只后腿,正踏在一只龙雀的背上.龙雀是整个艺术品的一部分,又是马的底座,从而使凌空的天马能巧妙地保持平衡,解决了主体形象的支撑问题。这个飞行时的瞬间形象无比神奇,其高超的设计构思,就是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也令人叹服叫绝。
马身上没有辔头、鞍镫、缰绳,头上却有一丝迎风飘动的璎珞,尾巴末梢还打了一个结。这种细微的艺术处理,有着浓厚的中国特色和风格。
开始人们称这件古代艺术品为“青铜奔马”,也有叫“马踏飞燕”的。“马踏飞燕”的称呼既形象又优雅,曾被普遍采用。但后来发现,马足踏的_____燕子,_____龙雀。龙雀是传说中的神鸟,也叫飞廉。古书上有“明帝至长安,迎取飞廉并铜马”的记载。我们不敢肯定明帝迎取的就是这件工艺品,但至少可以说,这种题材的工艺品在当时就是极为珍贵的。龙雀是风神,飞行疾速,马却踏着它,赛过它,这是匹神马了。
用这件中外驰名的古代艺术品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是颇有象征意义的: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中国,正在腾空飞速前进。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从文中找两个词语来概括天马的造型特点:________、________。
(3)天马令人叹服叫绝的设计表现在________
(4)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的原因是:
(5)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作用。
我们不敢肯定明帝迎取的就是这件工艺品,但至少可以说,这种题材的工艺品在当时就是极为珍贵的。
(6)这篇短文是一篇说明文,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个方面介绍了作为中国旅游图形标记的“天马”。
12.课外阅读。
天上的云
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落在空中; 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师,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1)找出中心句,在句子下面用横线表示。
(2)文中那些话写“姿态万千”?
(3)文中哪些话写“变化无常”?
(4)找出一个比喻句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的小河
小河又是地球母亲最珍爱的女儿。她A的身躯绝禁不起淤塞的折磨和污染的强暴。可令我不安的是,小河也往往难逃B了。流经城市的小河,往往也出现了污染,她们被迫吞咽着污垢 , 一些飘浮物随波逐流,玷污了小河清白的面容;还有一些人,自以为高明,把小河的水抽干,把河床用水泥砌起来,如同一个温柔美丽的少女,硬给她穿上一层厚厚而又冰冷的盔甲。小河于是就切断了与大地母亲的血脉,而变成了一个成一段一段的格子。如今,清澈美丽的小河越来越少了,不是被肢解,就是被渠化,而地处偏远的小河,随着人类的涉足,也面临着污染的威胁。
期待有一天,人类将停止一切污染的恶行,学会与大自然hé xié相处。期待那一天,鱼儿在小河中欢快地跳跃,垂柳在河畔的微风中婆娑起舞,鸟儿在枝头细细地诉说。
期待那一天,我们可以在家乡清激的小河里愉快地畅游,青山绿水装点着我们金色梦境,绿色的原野盛满了我们美好的希望。
期待那一天,碧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皎洁的月光撒满星夜,我和我的小河共同mù yù在温柔的月色下,相伴而行,直到永远..…
我是多么想念那天生丽质、自然朴素的小河,我又是多么珍惜那温柔动人,善解人意的小河啊!我要用毕生的精力去呵护那条永远属于我,在我心中不曾污染、永不干涸的小河!
(1)给下面划线字注音,读拼音写汉字。
| ________ | ________ | hé xié | mù yù |
| 污垢 | 淤塞 | ________相处 | ________ |
在A处该填的词语是________(①柔弱;②软弱;③脆弱)
在B处该填的词语是________(①命运;②厄运;③幸运)
(3)把下面句子改成反问句。
昔日被污染的肮脏不堪的小河又变得清澈关丽,大家都很高兴。
(4)模仿第三自然段的结构,以“大海”为主题,写几句话。
期待那一天, ,_____ ___ ________。
三、习作与生活
14.以“_________,我想对你说”为题,说说心里话,写一篇习作。要求内容真实,有真情实感。体裁不限。
参
一、 基础部分
1. B 2. D 3.偶尔;熟悉;增加 4.B;C;D;A 5. C
6.①一只从树上掉下来的麻雀无可奈何地拍打着翅膀。
②胜利的红旗在隆化中学上空飘扬。
③各色的小蝴蝶很亲热地落在客人身上。
7. B 8. D
9.①我们不能没有自我牺牲的精神。②不得不说每个小孩子都喜欢小动物。
10.(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短文阅读
11.(1)无论 都 既 又 不是 而是 (2)体态轻盈;形神兼备
(3)马足踏在龙雀的背上,龙雀是整个艺术品的一部分,又是马的底座,使领空的天马巧妙地保持平衡,解决了主题形象的支持平衡。
(4)“天马”象征历史悠久的中国正腾空飞速前进。
(5)这些词语表达非常严谨准确,传达给读者一种非常细致负责的态度。
(6)艺术价值;外形特点;名称由来 ;象征意义
12.(1)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2)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落在空中; 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师,像奔马。
(3)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4)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13. (1)góu;yū;和谐;沐浴 (2)柔弱;厄运
(3)昔日被污染的肮脏不堪的小河又变得清 澈美丽,大家怎能不高兴呢?
(4)鱼儿在海面上快乐地飞跃;水母在粼粼的海水中翩翩起舞;鸟儿在天空悄悄地表白
三、习作与生活
14.略
六、(2019·湖南小升初模拟)课外阅读。
心愿
雨后,静静的山林里,开了一朵、两朵、三朵……金黄、银白、鲜嫩的蘑菇。远远地一望,像是散落在草丛里银白色的小星星,闪闪烁烁,又好像草根儿撑起的一柄柄小白伞,遮住风风雨雨。
忽然,一顶小草帽一闪,出现了一个娇小、轻盈的身影——是一个小姑娘。她那灵巧的小手轻轻地把一棵棵小银星、一柄柄小白伞放进挎着的小竹篮里。偶尔,还回头望一望山脚下那间白色的房屋。
我猜想:妈妈今晚会夸奖她的,因为她给饭桌上添了一道新鲜的山味。
我猜想:同学们明天会羡慕她的,因为她从集市上换回了一个好看的文具盒。
她回头望着山脚下那间白色的房屋。好久,我听见她喃喃自语地说:“老师,您喝了我熬的鲜蘑菇汤,病,一定会好些的。”
啊,我不必再猜度了,我已经觉得一股股暖流淌过心间。
我慢慢地走过去,弯下腰也采起一朵又一朵鲜嫩的蘑菇,小心翼翼地放进了她的竹篮里。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喃喃自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心翼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3.“我”看到小姑娘时,产生了哪些联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姑娘的心愿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答案】
1.小声地自己跟自己说话。
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2.画出:远远地一望,像是散落在草丛里银白色的小星星,闪闪烁烁,又好像草根儿撑起的一柄柄小白伞,遮住风风雨雨。
3.①妈妈今晚会夸奖她的,因为她给饭桌上添了一道新鲜的山味。②同学们明天会羡慕她的,因为她从集市上换回了一个好看的文具盒。
4.采蘑菇给老师做鲜嫩的蘑菇汤,让老师的病早点好。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积累运用。(45分)
1.读拼音,写词语。(12分)
(1)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一进là yuè( )道路两边就开始有许多xiǎo fàn( )bǎi tān( )了。
(2)我国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发射第33、34颗北斗导航卫星,美国人cāi xiǎnɡ( )中国将会把这项技术用到武器上。“北斗之父”孙家栋的一番话jiě shì( )了中国会将这项技术运用到和平共处中,fěn suì( )了各种谣言。
2.下面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便炮 饺子 间断 燃放 B.眨眼 一律 骆驼 通肖
C.彩绘 搅和 浓绸 分外D.搅和 外套 染缸 彼此
3.下面句子中画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元宵之夜,大街小巷悬灯结彩,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人们世代相沿的习俗。
B.你把这根木材截然不同成两段,一段长一段短。
C.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要在食品中加入防腐剂。
D.喜剧演员的精彩表演逗得我们哄堂大笑。
4.下列诗句不是写传统节日的是( )。(2分)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
5.补充仿写下面小诗,并拟一个合适的题目: 。(11分)
过年就是贴对子,红红火火,把祝福和吉祥带回家;
过年就是吃饺子, ,把 和 带回家;
过年就是放鞭炮, ,把 和 带回家;
过年就是 , ,把 和 带回家。
6.补充诗句。(4分)
(1) ,寒食东风御柳斜。
(2) ,脉脉不得语。
(3)今夜月明人尽望, 。
(4) ,老大徒生悲!
7.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12分)
(1)《北京的春节》详写的部分有( )(多选),这篇文章是按( )顺序写的。
A.腊八 B.腊月二十三 C.除夕 D.正月初一
E.正月初六 F.正月十五 G.正月十九 H.时间
I.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 J.事情发展
(2)《腊八粥》主要写了( )和( )两件事,详写的部分是( )。
A.等粥 B.想粥 C.喝粥 D.评粥
(3)《藏戏》以( )为序,课文的结构是( )。
A.时间 B.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
C.事情发展的先后D.总—分—总
E.总—分 F.分—总
(4)下面对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寒食》描写了古代寒食日禁火的习俗。
B.《迢迢牵牛星》记叙了古时候人们在七夕节望月的习俗。
C.《十五夜望月》描写了中秋节赏月的习俗。
D.《十五夜望月》分别写了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
二、阅读能力。(25分)
岁时的寄托
①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节日体系,除夕、春节、端午、中秋、重阳……从古至今,中国人都是通过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活动来寄托自己在岁时中的希望和情怀,于是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节日饮食风俗。
②中国人对春天有着深厚的感情,春季的节日也格外多,如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等。人们对春天的希望,对人生的畅想全在这些岁时节令中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③春节是农历的大年初一,是中国一年之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节气中大年初一这一天也称“元日”,也就是过年。北方人都会包饺子以贺春节,饺子内还要包上一些钱物,吃到的人在今年就会有格外好的运气。南方人则吃年糕,取的是“年年高兴、年年高升”的吉祥之意。春节之时,亲朋好友还要互相拜年,吃年节酒,这个习俗古已有之,《法苑珠林》中提到,唐朝时,长安城内“每至元日以后,递饮酒相邀迎,号‘传坐酒’”。古人在大年初一时还会喝屠苏酒、柏味酒、椒华酒以贺新年,趋吉避邪。
④正月十五元宵节,除了看花灯、猜谜语等节日活动外,吃汤圆是万万不能少的。汤圆在北方多称元宵,在南方则称汤圆。相传吃汤圆始于春秋时期,宋代时已经称其为“圆子”“团子”,取“团团圆圆”之意。流传甚广的民谣《卖汤圆》,“吃了汤圆好团圆”,这对中国人来说是最吉祥美好的祝福了。
⑤到了夏天,五月初五端午节也是中国民间比较重大的节日。千百年来,人们为纪念屈原而独创了端午节必食的美味——粽子。粽子,古称“角黍(shǔ)”。如今粽子的制作更是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多用糯米制成。
⑥中秋节和重阳节为人们在金秋时节平添了几分愉悦。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是团圆之节。赏月、吃月饼、饮桂花酒都是这个节日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九月九日重阳节又称“敬老节”或“老人节”。重阳时节,秋菊盛开,相聚、登高、赏菊、饮菊花酒、吃菊花糕,人们在避邪祈福中享受着生活的无限欢娱。
⑦冬天的节日中以冬至、腊八和除夕最为重要。大年三十为除夕之夜。除夕之夜家家举宴,谓之合家欢、团年饭。从古代起,人们就极为重视除夕之夜。《清嘉录》即云:“除夜家庭举宴,长幼成集,多作吉利语,名年夜饭,俗呼合家欢。”南方人将这晚的团年饭称为“年夜饭”“宿年饭”“合欢宴”等,佳肴美馔(zhuàn)应有尽有;北方必吃饺子,“年年饺子年年顺”。总之,除夕食俗是合家团圆、收、贺岁迎新的象征。
(选自《中华美食的前世今生》,有改动)
1.根据第③④自然段内容,查找相关信息,用简洁的语言填表。(4分)
| 节日饮食风俗 | 寄托的希望和情怀 |
| 农历大年初一,北方人饺子里包一些钱物 | (1) |
| (2) | 团团圆圆、吉祥美好 |
3.请从用语准确的角度,品析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8分)
(1)相传吃汤圆始于春秋时期,宋代时已经称其为“圆子”“团子”。
(2)正月十五元宵节,除了看花灯、猜谜语等节日活动外,吃汤圆是万万不能少的。
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吃年糕,寄寓“年年高兴、年年高升”之意;吃菊花糕,寄寓避邪祈福之意。
B.从元日至元宵之间的这段日子被称为春节。
C.冬天的节日中以冬至、腊八、除夕和重阳最为重要。
D.古人从除夕之夜开始,就相邀饮酒,被称为“传坐酒”。
5.第⑦自然段中引用了古籍《清嘉录》中的话,请结合语境简要分析其作用。(5分)
三、习作。(30分)
我们每年都要经历好多节日,比如传统的春节、端午……还有充满现代气息的劳动节、儿童节、妇女节……更有举国同庆的国庆节。我们也总有自己的方式度过一个个欢乐、祥和的节日。选择你印象最深刻的节日活动,完成一篇习作,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要写出节日的特色,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参
一、1.(1)腊月 小贩 摆摊
(2)猜想 解释 粉碎
2.D 3.B 4.C
5.示例:过年 白白胖胖 温馨 团圆
花花绿绿 喜庆 欢乐
走亲戚 高高兴兴 亲情 问候
6.(1)春城无处不飞花 (2)盈盈一水间
(3)不知秋思落谁家 (4)少壮不努力
7.(1)ABCDF H (2)A C A
(3)B D (4)B
二、1.(1)吃到钱物的人今年有格外好的运气
(2)正月十五元宵节吃汤圆
2.时间顺序。 先介绍春节和元宵节的食俗,接着介绍夏天端午节、秋天中秋节和重阳节的食俗,最后介绍冬天除夕的食俗。
3.(1)“相传”准确地说明了“吃汤圆始于春秋时期”的说法没有得到证实。
(2)“万万”表程度,强调了在元宵节吃汤圆的重要性。
4.A
5.引用古籍《清嘉录》中的话再现了古人除夕吃年夜饭的情景;为“从古代起,人们就极为重视除夕之夜”作佐证,使文章语言典雅。
三、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