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人游于乡校①,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②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选自《左传》)
【注】 ①乡校:地方学校,又是公众聚会议事的场所。②子产:名公孙侨,郑国大夫。然明也是郑国大夫。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①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②不知木兰是女郎 ③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 ④是吾师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与“郑人游于乡校”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C.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D.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3~5题。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 )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袄( )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 )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3.文中括号内应填的虚词是( )
A.遂 而 则 B.乃 而 故
C.乃 以 则 D.遂 以 故
4.下列四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惟其言而莫之违 ②援琴撞之 ③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④左右请除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两个“莫”字意义不相同。
B.“师旷侍坐于前”“琴坏于壁”“有小人言于侧者”中三个“于”字意思相同。
C.“寡人也”“是非君人者之言也”中两个“也”字作用相同。
D.“以为寡人戒”的“以为”与《出师表》中“愚以为宫中之事”的“以为”意思相同。
三、阅读下列短文,回答后面的题目。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孟子•梁惠王下》)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齐人伐燕,胜之②句读之不知 B.①箪食壶浆,以迎王师②以弱天下之民
C.①取之而燕民不悦②吾从而师之 D.①人力不至于此②月出于东山之上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8题。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魁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宋史•黄庭坚传》)
7.下列句中加点的“其”的用法与“则或咎其欲出者”中的“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 B.其词有“魁伟之文……”
C.其重之也如此 D.乐其林泉之胜
8.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学甫而不为者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①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②樊哙覆其盾于地
C.①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②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D.①其重之也如此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0题。
魏文侯过段干木之闾而轼,其仆曰:“君何为轼?”曰:“此非段干木之闾乎?段干木盖贤者也,吾安敢不轼?且吾闻段干木未尝肯以己易寡人也,吾安敢高之?段干木光乎德,寡人光乎地;段干木富乎义,寡人富乎财。”遂致禄百万,而时往问之,国人皆喜,相与诵之曰:“吾君好正,段干木之敬;吾君好忠,段干木之隆。”居无几何,秦兴兵欲攻魏,司马唐且谏秦君曰:“段干木,贤者也,而魏礼之,天下莫不闻,无乃不可加兵乎?”秦君以为然,乃案兵而辍,不攻魏。文侯可谓善用兵矣。夫君子善用兵也,不见其形,而攻已成,其此之谓也。野人之用兵,鼓声则似雷,号呼则动天,尘气充天,流矢如雨,扶伤舆死,履肠涉血,无罪之民,其死者已量于泽矣,而国之存亡,主之死生,犹未可知也,其离仁义亦远矣!(选自刘向《新序》)
9.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吾安敢不轼________
(2)且吾闻段干木未尝肯以己易寡人也________
(3)遂致禄百万,而时往问之________
(4)野人之用兵,鼓声则似雷________
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为”的用法与另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其仆曰:“君何为轼?”
B.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C.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孙泰,山阳人,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泰妻即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姨卒,泰娶其姊。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众皆伏泰之义。尝于都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中和中,将家于义兴,置一别墅,用缗钱二百千。即半授之矣,泰游吴兴郡,约回日当诣所止。居两月,泰回,停舟徒步,复以余资授之,俾其人他徙。于时,睹一老妪,长恸数声,泰惊悸,召诘之。妪曰:“老妇尝逮事翁姑于此,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故悲耳!”泰怃然久之,因绐曰:“吾适得京书,已别除官,固不可驻此也,所居且命尔子掌之。”言讫,解维而逝,不复返矣。
(选自王定保《唐摭言•节操》)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市之,而命洗刷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 B.泰怃然久之顷之,烟炎张天
C.所居且命尔子掌之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将家于义兴乃设九宾礼于廷
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3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修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曾巩、王安石、苏洵、洵子轼辙,布衣屏处,未为人知,修即游其声誉,谓必显于世。苏轼叙其文曰:“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识者以为知言。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节)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更若役,复若赋
D.奖引后进,如恐不及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至以荻画地学书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B.因取旧案反覆观之因拔刀斫前奏案
C.未为人知若属皆且为所虏
D.谓必显于世得复见将军于此
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15题。
齐伐燕,用田子之谋,通往来,禁侵掠,释其俘而吊①其民,燕人皆争归之矣。燕王患之,苏厉曰:“齐王非能行仁义者,必有人教之也。臣知齐王急近功而多猜,不能安受教;其将士又皆贪,不能长受禁,请以计中之。”乃阴使人道②齐师,要③降者于途,掠其妇人而夺其财,于是降者皆畏,弗敢进。乃使间④招亡民,亡民首鼠⑤,齐将士久欲而惮禁,则因民之首鼠,而言于王曰:“燕人叛。”齐王见降者之弗来也,果大信之,下令尽收拘降民之家。田子谏,不听,将士因而纵掠,燕人遂不复思降齐。
【注】 ①吊:慰问丧家或遭遇不幸者。②道:从;由。③要:要挟。④间:离间。⑤首鼠:亦作“首敦”,踌躇,进退不定。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释其俘而吊其民
A.而言于王曰 B.臣知齐王急近功而多猜
C.掠其妇人而夺其财 D.齐将士久欲而惮禁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将士又皆贪 B.掠其妇人而夺其财
C.释其俘而吊其民 D.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九、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17题。
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①之中,萧然自得。时人莫之知也。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问驿吏曰:“此有好客乎?”驿吏白以嘉贞。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及命表,又出意外。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己官让之。则天曰:“卿能举贤,美矣。朕岂可无一官进贤耶?”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嘉贞仪貌甚伟,神采俊杰,则天甚异之。(选自《大唐新语》)
【注】 ①环堵:四围墙,常形容居屋狭小简陋。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则天以问循宪
A.因请以己官让之 B.驿吏白以嘉贞
C.张循宪以御史出 D.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则天甚异之
A.布衣环堵之中 B.时人莫之知也
C.嘉贞随机应之 D.意颇病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