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事故特征
1、事故类型和危险性分析
在生产作业过程中,有的施工现场涉及煤气作业区,有的施工 现场使用丙烷、氧气、乙焕等气体,有的施工现场存在有限空间作 业,由于长时间焊接、气割作业可导致一氧化碳浓度过高引起人员 一氧化碳中毒和窒息;烤炬、割炬接口处、气带漏气或作业后开关 未关,长时间在有限空间进行涂装作业等,有限空间内氧气浓度过 低,人员再次进入有限空间内易造成缺氧窒息或有毒气体中毒。因 此,在有限空间内焊接、气割、打磨或涂装作业时,由于通风不良, 有毒气体泄漏,粉尘、油漆在有限空间内聚集,极易导致作业人员 昏倒、急性中毒和窒息等伤害。
2、事故征兆及条件:作业空间相对封闭、气体阀门损坏漏气、 操作失误、气体泄漏后无报警装置、有相关气体气味、人员头晕等 中毒迹象。
二、预防措施
1、对从事有中毒和窒息风险的作业人员,必需进行防毒急救安 全知识教育,其内容应包括所从事作业的安全知识、有毒有害气体 的危害性、紧急状况下的处理和救治方法等。
2、在有中毒和窒息危险的岗位,要制定应急救援预案,配备相
应的防护器具。
3、有限空间作业时要依照危险作业流程进行审批,经有关部门 批准后方可作业。
4、作业前,认真检查各类设备设施(使用防爆工具),确保安 全可靠。
5、作业过程,要做好强制通风,保证足够的新鲜空气Q
6、进入有限空间动火作业时,要在外面点火后再进入作业,作 业完毕后要移出气带、烤、割据和焊。
7、从事由中毒和窒息风险的作业人员要佩戴防毒面具等个体防 护用品。
8、有限空间内至少要有2人同时作业,要按时轮换,每人连续 作业时间不得超过40分钟。
9、要安排专人负责有限空间作业的监护,随时与作业人员保持 联系,做好有效的安全、报警、撤离等双向信息交流。
10、进行有限空间作业的场地要设立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作 业现场要进行封闭管理。
11、场地内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严禁焊接和涂装交织作业, 严禁烟火并配备消防器材。
12、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需对作业环境的氧含量、可燃气体 含量、有毒气体含量进行分析,作业过程要每2小时对有限空间内 空气进行检测,发现异常当即中止作业。
三、应急组织及职责
1、应急组织机构
2、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成员
应急总指挥由工程负责人担任;副总指挥由工程安全员担任; 其他小组组长由施工员、班组长等担任,具体由工程部实际状况而 定。
3、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1)总指挥职责:负责组织制定突发事件的预警、救援方案, 全面指挥应急预警、应急程序响应工作。
(2)副总指挥职责:协助组长工作,负责下达应急处理指令, 落实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救援、善后处理的具体指挥工作。
(3)救治组职责:负责应急准备时动能设施、水、电等预防措 施的准备;组织对设备、动能设施、管路、线路等的抢险,并负责 伤员的医疗抢救工作。
(4)保障组职责:负责事故发生后保证应急处置的通讯、药品 等物质供给、资金保证及其他后勤保障等。
(5)善后组职责:负责事故操纵后生产的恢复及事故的善后处 理、保险理赔、安置伤员和接待家属、慰问等工作。
四、现场应急处置程序
1、应急响应程序
(I)在作业过程中发生突发事故的第一时间,现场人员要在保 护好自身安全的同时,当即将事故信息报告班组长。
(2)班组长接到报告后,在确认安全的前提下迅速组织危险区 域内人员撤离,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事故危害和损失,并向安全员或 工程负责人报告。
(3)安全员和工程负责人接到报告后,要对事故现场状况进行 确认,启动应急处置方案,出现轻伤以上事故要当即报告公司安环 部,并在事故发生1小时内视状况报工程当地安全监视管理部门, 并对现场实施封闭管理和必要的保护。
(4)若工程负责人确认无法操纵险情,要迅速组织人员撤离危 险区域,并向相关部门报告后等待救援(国内报警电话:消防:119; :110;医疗:120) O
(5)涉外工程工程发生轻伤以上事故,公司临时指派专门人员 出国指导事故处理的,按股份公司《涉外产品安全管理方法(暂 行)》办理相关出国手续。
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在可能或确已发生有毒气体泄漏的作业场所,当突然出现 头晕、头疼、恶心、无力等病症时,必需想到有发生中毒的可能性, 此刻应憋住气,迅速逆风跑出危险区。如遇风向与火源、毒源方向 一致时,应往侧面方向跑;假如是在无围栏的高处,以最快的速度 抓住东西或趴倒在上风侧,尽量避免坠落;如有可能,尽快启用报 警设施,同时,迅速将身边能利用的衣服、毛巾、口罩等用水浸湿 后,捂住口鼻脱离现场,以免吸入有毒气体。
(2)当施工现场发生中毒和窒息事故后,现场的人员不要惊慌 失措,当即暂停现场的生产活动,保护好事故现场,当即将现场状 况报告现场管理人员,同时切断毒物来源,当即使患者中止接触毒 物,对中毒地点进行送风输氧处理,同时报告现场主管速派有经验 的救治人员佩带防毒器具进入事故地点将患者移至空气流通处,使 其呼吸新鲜空气和氧气,并对患者进行紧急抢救;对负伤人员作必 要的处理,处理后速送医院救治。
(3)抢救伤者时对遇呼吸、心跳中止者,应当即进行人工呼吸, 胸外心脏挤压,但病人呼出的气,急救者应尽量转过头去,避免毒 气吸入。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恬静、保暖、平卧、少动,并 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五、本卷须知:
1、抢救人员要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依照“先救人,后救物〃 的原则进行现场应急处置。
2、在切断毒物来源之前,任何人未佩带防毒器具不准进入现场 抢救。
3、救援人员应从上风、上坡处接近中毒和窒息事故现场,严禁
盲目进入。
4、出现有人中毒和窒息的紧急状况,在场的领导应主动负责指 挥,抢救人员必需佩戴隔离式防护面具进入设备,并至少有一人在 外部做联络工作。
5、佩戴氧气呼吸器时,必需根据空气呼吸器的供气能力,操纵 应急处置的时间。
6、采取通风换气时,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以防止氧气中 毒。
7、若有限空间内中毒气体比空气略轻,故浮于梁内上方,救援 人员应尽量压低身形。
8、现场处置后,须派专人监护,注意保护好现场,协同有关部 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
9、调查处理完毕后,工程负责人要当即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清理, 确保能够满足安全生产要求,经有关部门确认后方可恢复作业。
10、突发事件后,班组要结合实际对本方案进行完善、修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