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中国、印度和希腊-罗马
1.小学:中国传统语言研究,主要是抓住汉字,分析它的形体,探求它的古代读音和意义。即文字、音韵、训诂之学。
2.历史比较语言学标志着语言学不再是其他学科的附庸,已经成为一门的学科。
3.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
4.语言可分为语音、语法、语汇
5.理论语言学也称普通语言学,是关于语言的一般规律的理论研究。
6.语言学是一门基础研究。
7.语言学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系的桥梁。
8.语言学需要并正成为一门领先的科学。
9.语言学的应用价值1.为解读古代经典、继承传统文化提供基本保证。2.应用在语言文字教学领域。3.为文化交流,提供帮助。4.在科学技术中起到重要作用。5.为国家语文的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
第1章语言的功能
第一节语言的社会功能
1.语言的社会功能:信息传递功能 人际互动功能
2.运用语言的社会功能分析对话。P9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
1.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
定义:㈠在一个语言符号的结构里,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叫符号的组合关系。
㈡可以出现在语言符号结构的同一位置上的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是聚合关系。
2.运用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分析
我看书
他看书
小王买书
老师写文章
人们欢呼胜利
第3章语音和音系
1.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线性的语音单位。
2.音位是具体语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3.音位与音位变体P66(有张表,细看)
对立原则:凡是处于对立关系中而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几个音素必定分属于几个不同的音位。
互补原则:处在互补关系中的相似的音素彼此不对立,即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
条件变体:音位的变体的出现条件受环境的制约。
自由变体:自由的,没有条件。
第4章语法
1.p96层次分析法
2.P98树形图
3.形态:在有些语言中,词与词组合时形式要发生变化。同一个词与不同的词组合就有不同的变化。这种不同的变化形成一个聚合,叫做词形变化,或者叫做形态。
The report was good.(这个报道是好的)
The reports were good.(这些报告是好的)
4.语法范畴:词形变化是语法形式,每种变化都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词形变化所表现的语法意义的聚合就叫做“语法范畴”。
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时、体、态、人称等。
5.变换,主动句变被动句,陈述句变疑问句,陈述句变祈使句。
6.变换分析法:变换不仅可以有效地用来分析句法结构中的歧义现象,而且也有助于辨析句法意义之间的细微差别。
(1)台上坐着团。
(2)台上唱着戏。
名1+动+着+名2 变换成
(1)团坐在台上
(2)戏唱在台上(错)
经比较分析,它们的区别是,句中的“V着”有两种语法意义:
(1)表示静止状态的持续
(2)表示动态的动作或行为的“持续”
与上述(1)(2)格式相同的还有一种句子:
(3)台上摆着酒席。
它既可以变换成“酒席摆在台上”,也可以变成“台上正在摆酒席”,这说明(3)是个歧义句,既可以表示与(1)相同的语法意义,也可以表示与(2)相同的语法意义,究竟表示哪一种,要看更大的语境。
7.孤立语的主要特点是缺乏词形变化,所有的词几乎都由词根语素构成。
(汉语、彝语、壮语、苗语)
8.(1)屈折语中词与词之间的结构关系主要靠词形变化来表示,词序没有孤立语那么重要。
(2)一个屈折词缀可以同时表示好几种语法范畴义。
(俄语)
9.粘着语的主要特点是没有词内部的屈折,每一个语法范畴义都由一个黏附语素来表示,而一个黏附语素也只表示一种语法范畴义。
(土耳其语、维吾尔语、芬兰语、日语、朝鲜语)
第5章语义与语用
1.(分析题)词的语义特征基于这样的假设,词义还不是最小的语义单位,它还可以分析为更小的一小束语义特征或语义成分。语义特征不具有语音形式。语义特征还可以更清晰地看出词义间的关系。
Woman [+FEMALE] [+ADULT ] [+HUMAN]
Man [-FEMALE] [+ADULT] [+HUMAN]
Boy [-FEMALE] [-ADULT] [+HUMAN]
Girl [+FEMALE] [-ADULT] [+HUMAN]
这样具有相同的语义特征的词义所构成的集合就叫做语义场
比如,汉语中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可以构成一个亲属义场,它们共同的语义特征是同胞亲属,同时在性别和长幼上又各自具有不同的语义特征,彼此区别。
哥哥 +同胞 +男性 +年长
弟弟 +同胞 +男性 -年长
姐姐 +同胞 -男性 +年长
妹妹 +同胞 -男性 -年长
可见,语义场的构成是以共同的语义特征为基础,同时,语义特征的提取也离不开同一义场中词义的比较和辨析,二者相互依存。
2.与动程相配,“物体”则有如下常见的大类:
施事 自主性动作、行为的主动发出者。
受事 因施事的动作行为而受到影响的事物
与事 施事所发动事件的非主动参与者
主事 性质、状态或发生非自主变化的主体
致事 事件或变化的引发者
3.话题和说明
一个句子中句义信息所关涉的那个实体是句子的“话题”,针对话题展开的句子其他部分是“说明”
话题的有定性:所谓有定,是指说话者认为句中的某名词性词语是听说双方都能够确定其具体所指的。
话题的句法表现:不同的语言中,话题的句法表现不同。最常见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用专门的虚词来标记,一种是用句子中的特定位置来标记。
话题的意义:句子是句子所传达的信息所关涉的实体,选择不同的句子成分做话题则所传递的信息也不同。
话题链:由整篇话语中各个句子的话题内在的联系(篇章话题,段落话题、主话题、次话题、次次话题)组成。
话题与施事:话题体现说话者选择哪个句法成分作为向受话者传递信息的基点,并且与整篇话语的组织有关;施事则只体现句法成分与现实世界中的物体—运程关系的对应关系。
话题与施事都落到句子中同一个成分上的情况比较多,但也有很多情况下两者不一致。
“小王昨天去了北京”小王既是施事又是话题,而“昨天,小王去了北京”这句话中,小王仍是施事,话题却换成了昨天。
他是个日本女人
这场为幸亏消防队来得早。
前一句“他”与“是”或“日本女人”没有语义角色的关系,但全句信息是关于“他”的;后一句“这场火”与谓动词“来”也没有语义意在语义角色的关系,但全句信息是关于“这场火”的;所以“他”和“这场火”分别是这两个句子的话题,而不是主语。
4.文学作品的言内意外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第一,萤火虫出没在野草丛生的荒凉的地方如今竟在宫院中飞来飞去,说明宫女生活凄凉。
第二,从扑萤的动作可以想见她的孤独与无聊,借扑萤来消遣那孤苦的岁月。
第三,轻罗小扇象征着她被遗弃的命运:扇子本来是夏天用来扇风取凉的,到秋天就搁置不用了,所以在古诗中常用来比喻弃妇。
第8章语言的接触
1.多项选择题
葡萄、石榴、苜蓿、菠萝、狮子、玻璃,是汉代从西域借入的词
佛、菩萨、罗汉、阎罗、魔、僧、尼、和尚、塔是汉代以后从印度借入的佛教用词
胡同、站、蘑菇,是元代时借入的蒙古语词。
2.文白异读:指一个方言中不少汉字(记录的是一个语素)有两个或多个有文雅/俗白风格区别的语音形式,形成成系统的层次。
1.乔姆斯基:美国语言学家,生成语言学创始人。代表作《句法结构》。
2.语言的谱系分类:
3.递归性:语法的组合结构一层套一层,所以同样的结构规则尽可以重复使用而不致造成结构上的混乱。同样的结构可以层层嵌套,借用数学的术语来说就是递归性。
4.语言中枢(四大功能区):说话中枢、书写中枢、视觉性语言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
5.韵律层级的四级单位:音质、音高、音强、音长
6.名词的“格”:格表示名词、代词在句中和其他词的关系,它的意义是直接和句法相关的。
名词语法范畴
名词与句种七大成份关系:
7.蕴含关系:
8.语言演变的原因:(1)社会变化——>语言变化
(2)语言系统内部各种因素相互促进
特点:渐变性,不平衡性
9.语言分化的原因与形式:
10.划分词类的三个依据:句法位置,句法,形态
11.语音演变的材料(举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