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文学概论 (2)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3 09:59:34
文档

文学概论 (2)

文学概论18道问答题:一.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是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1.因为从事文学所需要的一切包括反映对象,动机以及反映者,作家所反映的都是由社会生活提供和造就的,所以说社会生活是文学的源泉。2.因为文学的源泉只有一个,不能有第二个除社会生活以外的其他方面,例如作家的心灵,例如古代和外国作品等,都只是流而不是源,所以说社会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源泉。3.因为社会生活在时空上是无限的,有丰富多彩不可穷尽的好处,所以说社会生活是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二.试论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
推荐度:
导读文学概论18道问答题:一.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是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1.因为从事文学所需要的一切包括反映对象,动机以及反映者,作家所反映的都是由社会生活提供和造就的,所以说社会生活是文学的源泉。2.因为文学的源泉只有一个,不能有第二个除社会生活以外的其他方面,例如作家的心灵,例如古代和外国作品等,都只是流而不是源,所以说社会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源泉。3.因为社会生活在时空上是无限的,有丰富多彩不可穷尽的好处,所以说社会生活是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二.试论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
文学概论18道问答题:

一.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是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1.因为从事文学所需要的一切包括反映对象,动机以及反映者,作家所反映的都是由社会生活提供和造就的,所以说社会生活是文学的源泉。

2.因为文学的源泉只有一个,不能有第二个除社会生活以外的其他方面,例如作家的心灵,例如古代和外国作品等,都只是流而不是源,所以说社会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源泉。

3.因为社会生活在时空上是无限的,有丰富多彩不可穷尽的好处,所以说社会生活是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

二.试论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

1.二者有不可割裂的渊源联系,a要创造反映在作品中的社会生活,必须以实际的社会生活为依据和出发点。b要检验反映在作品中的社会生活,必须以实际的社会生活为尺度和归结点(举例)

2.二者除了有从遗传产生的联系之外,还有因变异而造成的区别。这种区别表现在:a反映在作品中的社会生活,比实际的社会生活更能体现出生活本身的规律性,因而也就具有更高的哲学意味b反映在作品中的社会生活,比实际的社会生活更能体现出社会自身的目的性,因而也就具有更高的道德和政治价值(举例)

三.比较文学与哲学与人文关系的异同(区别与联系)?

文学是社会意识,其实哲学和所有社会科学,例如政治学,法学,历史学,伦理学等,也都是社会意识,他们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而且都是通过人和人的心灵的能动的反映,都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必然性和能动性的统一。

文学和哲学社会科学毕竟属于同中有异的两类社会意识,具体的说,文学对于社会生活,是情感和形象的审美反映,应归入艺术一类;而哲学社会科学对于社会生活,则是思想和概念的非审美的理论反映,应归入人文科学一类。

首先,从反映的对象来看。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留心捕捉的是人和事物作为个体的审美特征,哲学社会科学就不同了,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着力研究的,是人和事物作为类型的认识属性。

其次,从反映的方式来看,文学既然把社会生活当作生发情感和形象的审美对象用的就必定是与之相适应的情感化和形象化的审美方式。而哲学社会科学既然把社会生活当作提取思想和概念的认识对象,用的则必定是与之相适应的思想化和概念化的理论方式。

文学区别与哲学社会科学,从纵的方面看,一在对象,二在方式;从横的方面看,一在情感,二在形象。

四  为何说形象大于概念?(举例)

    〈1〉文学形象在反映社会形象的同时,也要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因此,它们无一例外都由概念作为其内核。(形象包含概念)

<2> 真正的文学形象不是单一概念的化身,它们触及生活本质的诸多方面,包含多重概念的内核,因此而言,形象大于概念。

五 、谈谈语言形式对情感和形象内容的适应性。

<1> 所谓适应一是说文学作品的语言形式应是种有意味的形式,它必须把自己整个的用于情感和形象,全部的化为情感和形象,一字一句都充满情感和形象意味。

<2>二是说文学作品的语言形式应该是有分寸的形式,必须严格从内容需要出发,需要什么就采用什么,需要多少就采用多少,一定要采用的恰如其分.

<3>一个有意味,一个有分寸,前者是关于语言形式的质的规定,后者是关于语言形式的量的规定,把二者统一起来,即语言形式对于情感和形象内容的适应性.

六,如何正确理解文学的社会作用?

   1.文学的社会作用是一种审美作用,

   2.文学的审美作用与 社会具有三个特点:a,精神性的特点,也就是说作用是有限的,是无形的.b,见接性的特点,也就是说必须是通过一系列的中介才能发挥作用.c,综合性和感染性的特点,也就是说他不是单一的认识作用和教化作用,更多的以情感人,以形动人

    3,基于此,不应把文学的社会作用估计的过于夸大,过于直接,过于单一,

七.谈谈你对寓教于乐的看法.

    文学的审美认识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和审美享受作用,这三个方面是统一的正象文学的真和善的内容,必然要统一在美的形式之中,文学的认识价值和教育价值,必然要统一在艺术价值当中一样,文学的审美认识作用和审美教育作用,也必然要统一在审美享受作用之中.古罗马学者贺拉斯所谓的“寓教于乐”,就是这个意思。

    正因为是寓教于乐,我们才能够把文学的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叫做审美的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正因为是寓教于乐,我们才能够把文学的审美认识作用和审美的教育作用,和哲学,道德等单一的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区别开来,我们不是说,文学的审美作用除了精神性,间接性之外,还有其综合性和感染性么?所谓的寓教于乐便是对文学的审美作用的这一特点的进一步阐明。

八.为什么说生活特征是文学创作的一个规律?

    1.社会生活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无限的,而作家及其手段是有限的,因此,反映社会生活只能从写代表性的局部和片段及生活特征入手,以有限展示无限,以局部展示整体,以片段展示过程。

    2.生活特征即属于个别偶然现象,又包含普遍必然本质。生活特征的这种二重性,正好可以满足文学创作的审美需要,是用以加工具体而又概括的文学形象和独特而又普遍的文学情感的最好材料。

九.怎样认识灵感的特点及其实质?

    1 所谓灵感指作家自我在偶然机缘出发下审美感受高度活跃,由瞬间直觉而造成突然感悟和顿悟的心灵状态。简单的说,即作家的自我顿悟状态。

    2 灵感与平时状态相比,具有以下三方的特点:a突发性b迷狂性c创造性

    3从哲学角度讲,灵感是作家自我长期感性积累的基础上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从心理学角度讲,灵感是作家自我在长期的无意识积淀的基础上由无意识到有意识的突然闪现,强调灵感突发的必然性,强调突发,是强调灵感发生的偶然性,就实质而言灵感发生在必然与偶然的交叉点。

十,如何从最高度的意义上理解典型?

  1 典型代表着情感表现和形象塑造的最高点。

  2 从作品看,典型是识别优秀作品的标记,一般作品所有的只是独特与普遍程度较低的情感,具体与概括程度较低的文学形象;只有优秀作品才拥有高度独特而又高度普遍的情感,高度具体而又高度概括的典型形象。

  3 从创作看,典型又是衡量作家对社会生活进行心灵化改造的尺度,如果心灵化改造停留在较低的水准,产生的只能是一般的情感和文学形象,如果心灵化改造达到了很高乃至于最高水准,产生的必然是典型情感和典型形象。

  十一  举例说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特点。

  现实: 1 现实主义的特征是形象塑造的现实性,情感表现的客观性,语言运用的再现性(选材:普遍人的生活及命运,生活环境)

 2  以鲁迅《祝福》为例,其中所写的祥林嫂的故事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平常事,作者对她的同情和关切都是通过故事的叙述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的,显得客观而且冷静;作品多用白描,语言朴实,再现性强。

浪漫:1 浪漫主义的特征是情感表现的主观性,形象塑造的理想性,语言手法的表现性。

2拿屈原的《离骚》来说,作者上天入地,奔愤呼号,情感热烈而且奔放,其中写到神话传奇,美人芳草,形象奇特,充满理想色彩,语言绮丽华美,富于表现性。

十二   谈谈作家创作个性与生活个性的关系。

  1作家的生活个性与创作个性二者有联系又有区别:说他们有联系是因为作家常常不免在创作中表现自我,说他们有区别,又是因为作家有时也可以在创作中修饰自我,隐蔽自我,甚至伪造自我

a 像我国古代文论家们一样只看联系不看区别,把人品与文品加以对应,是把问题简单化,像西方结构主义文论家那样只看区别不看联系,认为生活个性与创作个性完全不同也同样是把问题简单化了。

b 正确的看作家的生活个性是其创作个性的基础,而作家的创作个性正是其生活个性的改造和体验,要看到二者的联系,但不应混为一谈,要看到二者的区别,但不能割成两半。

十三 、 试论文学形象中的共鸣(共鸣和人共同美感之间的关系)

1人的美感是二重性的结构,一方面,作为个体心理结构因人而异,有个别差异性;另一方面,又体现群体的心理结构,凡人相通,有普遍一致性,但后者即人的共同美感。

2 正因为人与人之间有共同美感,所以在文学欣赏中读者和作家,读者和读者可以围绕同一个作品发生情感共鸣。

3  究其是,人的共同美感是共鸣赖以发生的心理根源。

十四 、文学批评为何要以社会实践为标准?

1 社会实践是检验一切社会意识形态的唯一标准,文学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要检验它,自然只能以社会实践为标准。

2 文学批评的社会实践标准是个辨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标准,它不以任何个人意志为转移,可以排除种种偏见、谬误和想当然的成分。

3 如果文学批评不以社会实践为标准,就必然滑向主观唯心主义,过去流行过的语录标准、权力标准、风向标准等便是例证。

十五  怎样解释两种不平衡性?

1 .先谈文学发展过程与社会生活发展过程的局部不平衡问题。我们认为作为文学发展的情况是复杂的。作为社会意识,文学一方面要依存于社会生活,另一方面又有他的相对性,缘于此,文学的发展,除了要以他与社会生活的矛盾运动为条件之外,还要以其自身的历史继承性,及所谓创新与继承的矛盾运动为依据。前者,即所谓文学发展的外部原因;后者,即所谓文学发展的外部原因。一个外部原因一个内部原因,以上二者通过文学创作与鉴赏的矛盾运动这一中介原因,从外到内衔接到一起,环环紧扣,层层传递,构成为一个力的齿轮传动器。正因为如此,在社会生活发展过程与文学发展过程之间,往往不是表现为直线的因果联系,而是表现为曲折的递进关系,也正因为如此,社会生活发展过程与文学发展过程,在总体保持平衡的大前提下,往往有局部不平衡的现象发生。

2. 再谈文学发展过程与经济发展过程的局部不平衡问题。撇开内部原因和中介原因不谈,单就作为外部原因的文学与社会矛盾的运动来说,情况也是复杂的。作为核心的上层建筑,也对文学发展起着强大的干预制约作用;其他如社会心理、道德、宗教、哲学以及艺术等等,做为形形色色的社会意识也都同样对文学发展起着渗透作用。一个最终决定作用,一个干预制约作用,一个渗透影响作用,以上几者通过社会生活的整体结构综合在一起,相互冲撞,彼此抵消,合成为一个力的平行四边形。正因为如此,经济发展过程最终决定文学发展过程,往往不带直接性和单一性,而带间接性和综合性;也正因为如此,经济发展过程与文学发展过程,在总体保持平衡的大前提下也往往有局部不平衡的现象发生。

十六、怎样看待文学继承的批判原则?

 1 . 我们必须把经过社会实践检验证明是真善美的文学和经过社会实践检验证明是假恶丑的文学鉴别区分开来。

 2 .我们必须把真善美文学中的精华部分和糟粕部分鉴别区分开来。

 3 .我们必须把精华部分中于今天有用的因素和于今天无用的因素鉴别、区分开来。

总之,我们在文学传统和文学遗产中所要继承的,主要是真善美文学的精华部分中于今天有用的因素。

十七 如何理解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在生活”

1. 社会生活作为人类合规律又合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本身就是美

2. 社会生活的美既是现实的美又是理想的美

 3. 社会生活的现实美在于其生活整体;社会生活的理想美在于其生活过程。

4. 社会生活的整体与过程之美是通过审美因素相对集中的局部和片断,即所谓生活特征显示出来

 5 .文学创作作为审美活动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美,必须从生活特征入手,所以,写生活特征是文学创作的一个规律。

十八 如何从整体上把握文学的发展规律?

1. 文学发展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文学与社会生活的矛盾运动是外因,文学创作与鉴赏的矛盾运动是中介,文学创作中创新与继承的矛盾运动是内因。外因是条件,内因是依据,外因通过中介 过渡转化为内因而起作用。

2. 在文学与社会生活的矛盾运动中,社会生活以其自身的发展造就了新的人物和新的故事,从而为文学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还造就了新的读者和新的审美需求,从而又向文学提出了发展的必要性,发展的可能性指创作而言,必要性指鉴赏而言,因此,文学与社会生活的矛盾运动实际就是文学创作与鉴赏的矛盾运动

3. 要解决文学创作与鉴赏的供求矛盾必须繁荣创作,进行内容和形式的创新,而要创新又必须对传统遗产进行内容和形式的批判继承,于是文学创作与鉴赏的矛盾运动就变成了创作中创新与继承的矛盾运动。

4. 文学的发展正是这样,由外因推动经中介过渡,有内因完成,最后在文学创作自身创新与继承的矛盾运动,即所谓推陈出新中一步步的向前发展。

文档

文学概论 (2)

文学概论18道问答题:一.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是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1.因为从事文学所需要的一切包括反映对象,动机以及反映者,作家所反映的都是由社会生活提供和造就的,所以说社会生活是文学的源泉。2.因为文学的源泉只有一个,不能有第二个除社会生活以外的其他方面,例如作家的心灵,例如古代和外国作品等,都只是流而不是源,所以说社会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源泉。3.因为社会生活在时空上是无限的,有丰富多彩不可穷尽的好处,所以说社会生活是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二.试论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