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科技大学资土学院
吉 林 建 筑 工 程 学 院 教 案 用 纸
| 章节题目 | 绪论 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1.1 土的组成与土的结构构造 | 课型 | 讲授 | |||
| 教学目的 | "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土的三相组成,土的颗粒特征、土的结构和构造 | |||||
| 重 点 | " 土的三相组成,土的颗粒级配曲线,土具有成层性的构造特点 | |||||
| 难 点 | " 土的颗粒级配曲线及其表示方法 | |||||
| 参考书目 | 高大钊 袁聚云 主编 《土质学与土力学》第三版 人民交通出版社 洪毓康 主编 《土质学与土力学》第二版 人民交通出版社 | 教具 | ||||
| 教学后记 | ||||||
| 教 学 过 程 | 备注 | |||||
| " 1、绪论:土质学与土力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与专业的关系以及学习本课程的必要性 2、土的三相组成 3、土的颗粒特征及其表示方法 4、土的结构及构造 | ||||||
| 章节题目 | 1.2 土的三相比例指标 | 课型 | 讲授 | |||
| 教学目的 | " 使学生掌握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 |||||
| 重 点 | "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的定义及指标的换算 | |||||
| 难 点 | " 指标的换算 | |||||
| 参考书目 | 高大钊 袁聚云 主编 《土质学与土力学》第三版 人民交通出版社 洪毓康 主编 《土质学与土力学》第二版 人民交通出版社 | 教具 | ||||
| 教学后记 | ||||||
| 教 学 过 程 | 备注 | |||||
| " 1、实验指标 2、换算指标 3、三相比例指标的换算 4、例题 | ||||||
| 章节题目 | 1.3 土的物理状态 | 课型 | 讲授 | ||||
| 教学目的 | " 使学生掌握土的物理状态及评价方法 | ||||||
| 重 点 | " 粘性土和无粘性土的物理状态及评价方法 | ||||||
| 难 点 | " 粘性土和无粘性土的物理状态不同,评价其物理状态的指标也不同,影响其工程性质的因素也不同 | ||||||
| 参考书目 | 高大钊 袁聚云 主编 《土质学与土力学》第三版 人民交通出版社 洪毓康 主编 《土质学与土力学》第二版 人民交通出版社 | 教具 | |||||
| 教学后记 | |||||||
| 教 学 过 程 | 备注 | ||||||
1、无粘性土的密实度 2、标准贯入实验 3、粘性土的状态与界限含水量 4、粘性土的塑性指数与液性指数 | |||||||
| 章节题目 | 1.4 土的工程分类 1.5 土的压实性 | 课型 | 讲授 | ||||
| 教学目的 | "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土的工程分类,通过简单的鉴别标准能初步了解土的工程性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土在动力荷载下的压实特点,指导实际工程。 | ||||||
| 重 点 | " 土的工程分类及压实特性 | ||||||
| 难 点 | " 土的压实特性及工程应用 | ||||||
| 参考书目 | 高大钊 袁聚云 主编 《土质学与土力学》第三版 人民交通出版社 洪毓康 主编 《土质学与土力学》第二版 人民交通出版社 | 教具 | |||||
| 教学后记 | |||||||
| 教 学 过 程 | 备注 | ||||||
| 1、分类的目的和原则 2、分类体系与方法 3、击实实验与压实原理 4、土体压实特性在工程中的应用 | |||||||
| 章节题目 | 第二章 土的渗透性与渗透问题 | 课型 | 讲授 | ||
| 教学目的 | "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土中水的运动规律,渗透力,渗透变形,渗透引起的工程问题及其处理措施 | ||||
| 重 点 | "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渗透引起的工程问题及处理措施 | ||||
| 难 点 | " 流砂、管涌的形成机理和治理措施 | ||||
| 参考书目 | 高大钊 袁聚云 主编 《土质学与土力学》第三版 人民交通出版社 洪毓康 主编 《土质学与土力学》第二版 人民交通出版社 | 教具 | |||
| 教学后记 | |||||
| 教 学 过 程 | 备注 | ||||
| " 1、达西定律 2、渗透系数及其确定方法 3、渗透力与渗透变形 4、渗流工程问题与处理措施 | |||||
| 章节题目 | 第三章 土中应力计算 3.1土中自重应力计算 3.2基底压力的分布与计算 | 课型 | 讲授 | ||
| 教学目的 | " 使学生掌握自重应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基底压力的简化计算方法 | ||||
| 重 点 | " 成层土的自重应力计算,基底压力的简化计算方法 | ||||
| 难 点 | " 基底压力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基底附加压力 | ||||
| 参考书目 | 高大钊 袁聚云 主编 《土质学与土力学》第三版 人民交通出版社 洪毓康 主编 《土质学与土力学》第二版 人民交通出版社 | 教具 | |||
| 教学后记 | |||||
| 教 学 过 程 | 备注 | ||||
| " 1、土中自重应力计算 2、成层土的自重应力计算 3、基底压力的分布形式及其简化计算方法 4、基底附加压力 | |||||
| 章节题目 | 3.3 土中附加应力 3.4 有效应力原理 | 课型 | 讲授 | ||
| 教学目的 | "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土中附加应力的计算方法,了解太沙基的有效应力原理 | ||||
| 重 点 | " 分布荷载下土中附加应力的计算 | ||||
| 难 点 | " 梯形分布荷载下土中附加应力的计算 | ||||
| 参考书目 | 高大钊 袁聚云 主编 《土质学与土力学》第三版 人民交通出版社 洪毓康 主编 《土质学与土力学》第二版 人民交通出版社 | 教具 | |||
| 教学后记 | |||||
| 教 学 过 程 | 备注 | ||||
| " 1、竖向集中荷载下土中附加应力的计算 2、竖向分布荷载下矩形基础地基土中附加应力的计算 3、竖向分布荷载下条形基础地基土中附加应力的计算 4、例题 5、有效应力原理 | 4学时 | ||||
| 章节题目 | 第四章 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计算 4.1 土的压缩性 | 课型 | 讲授 | ||
| 教学目的 | "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土的压缩性实验及指标 | ||||
| 重 点 | " 土的压缩实验,土的压缩指标 | ||||
| 难 点 | " 压缩曲线的绘制 | ||||
| 参考书目 | 高大钊 袁聚云 主编 《土质学与土力学》第三版 人民交通出版社 洪毓康 主编 《土质学与土力学》第二版 人民交通出版社 | 教具 | |||
| 教学后记 | |||||
| 教 学 过 程 | 备注 | ||||
| " 1、土的压缩性的本质 2、土的压缩性实验,压缩曲线的绘制 3、土的压缩性指标:压缩系数、压缩指数、压缩模量 | |||||
| 章节题目 | 4.2 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 | 课型 | 讲授 | ||
| 教学目的 | " 使学生掌握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的两种方法 | ||||
| 重 点 | " 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推荐的应力面积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 | ||||
| 难 点 | " 应力面积法中平均附加应力系数的概念 | ||||
| 参考书目 | 高大钊 袁聚云 主编 《土质学与土力学》第三版 人民交通出版社 洪毓康 主编 《土质学与土力学》第二版 人民交通出版社 | 教具 | |||
| 教学后记 | |||||
| 教 学 过 程 | 备注 | ||||
1、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 2、应力面积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 3、两种地基沉降计算方法的比较 4、例题 | |||||
| 章节题目 | 4.3 饱和粘性土地基沉降与时间的关系 | 课型 | 讲授 | ||
| 教学目的 | "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饱和粘性土地基沉降发展的三个阶段 | ||||
| 重 点 | " 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利用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进行工程实用计算,饱和粘性土地基沉降发展三分量 | ||||
| 难 点 | " 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的推导 | ||||
| 参考书目 | 高大钊 袁聚云 主编 《土质学与土力学》第三版 人民交通出版社 洪毓康 主编 《土质学与土力学》第二版 人民交通出版社 | 教具 | |||
| 教学后记 | |||||
| 教 学 过 程 | 备注 | ||||
| " 1、饱和土的渗透固结 2、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 3、利用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进行工程实用计算 4、例题 5、饱和粘性土地基沉降发展的三个阶段 | |||||
| 章节题目 | 第五章 土的强度理论 5.1 土的强度理论 | 课型 | 讲授 | ||
| 教学目的 | 使学生掌握土的抗剪强度的计算方法,土的摩尔库仑强度理论,土的极限平衡条件 | ||||
| 重 点 | " 土的抗剪强度的计算方法,土的强度理论,土的极限平衡条件 | ||||
| 难 点 | " 土的抗剪强度的总应力表示法和有效应力表示法 | ||||
| 参考书目 | 高大钊 袁聚云 主编 《土质学与土力学》第三版 人民交通出版社 洪毓康 主编 《土质学与土力学》第二版 人民交通出版社 | 教具 | |||
| 教学后记 | |||||
| 教 学 过 程 | 备注 | ||||
| " 1、土的抗剪强度的计算方法:库仑公式 2、土的抗剪强度的组成及其影响因素 3、土的摩尔库仑强度理论 4、土的极限平衡条件 5、例题 | |||||
| 章节题目 | 5.2 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的实验方法及其应用 | 课型 | 讲授 | ||
| 教学目的 | "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测定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的常用实验方法,不同排水条件下实验指标的应用 | ||||
| 重 点 | " 直接剪切实验,三轴压缩实验,不同排水条件下实验指标的应用 | ||||
| 难 点 | " 不同排水条件下实验结果在工程实际中的具体应用 | ||||
| 参考书目 | 高大钊 袁聚云 主编 《土质学与土力学》第三版 人民交通出版社 洪毓康 主编 《土质学与土力学》第二版 人民交通出版社 | 教具 | |||
| 教学后记 | |||||
| 教 学 过 程 | 备注 | ||||
| " 1、直接剪切实验:快剪,固结快剪,慢剪 2、三轴压缩实验:不固结不排水,固结不排水,固结排水 3、其它测定抗剪强度指标实验方法简介 4、不同排水条件下实验结果在工程实际中的具体应用 | |||||
| 章节题目 | 第六章 土压力计算 6.1 静止土压力计算 6.2 朗金土压力理论 | 课型 | 讲授 | ||||
| 教学目的 | "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土压力的概念,土压力计算在工程中的重要性,土压力的分类,静止土压力的计算,朗金土压力理论计算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 | ||||||
| 重 点 | " 土压力的概念,工程中土压力计算的应用,朗金土压力理论 | ||||||
| 难 点 | " 朗金土压力理论的推导 | ||||||
| 参考书目 | 高大钊 袁聚云 主编 《土质学与土力学》第三版 人民交通出版社 洪毓康 主编 《土质学与土力学》第二版 人民交通出版社 | 教具 | |||||
| 教学后记 | |||||||
| 教 学 过 程 | 备注 | ||||||
1、土压力的概念及工程中的应用 2、土压力的分类 3、静止土压力的计算 4、朗金土压力理论:适用条件,理论依据,推导过程 5、几种情况下土压力的计算 6、例题 | |||||||
| 章节题目 | 6.3 库仑土压力理论 6.4 土压力计算方法讨论 | 课型 | 讲授 | ||
| 教学目的 | "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库仑土压力理论,两种土压力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影响土压力的各种因素 | ||||
| 重 点 | " 库仑土压力理论,两种土压力计算方法的比较 | ||||
| 难 点 | " 影响土压力的因素 | ||||
| 参考书目 | 高大钊 袁聚云 主编 《土质学与土力学》第三版 人民交通出版社 洪毓康 主编 《土质学与土力学》第二版 人民交通出版社 | 教具 | |||
| 教学后记 | |||||
| 教 学 过 程 | 备注 | ||||
| " 1、库仑土压力理论:适用条件,理论依据,推导过程 2、朗金土压力理论与库仑土压力理论的比较:适用条件,理论依据,计算结果 3、影响土压力的因素:挡土墙位移的影响,地下水渗流的影响,土体蠕变和松弛的影响 | |||||
| 章节题目 | 第七章 土坡稳定分析 | 课型 | 讲授 | ||
| 教学目的 | "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土坡稳定分析的意义,土坡稳定分析的工程具体体现,影响土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无粘性土土坡稳定分析的方法,粘性土土坡稳定分析的主要方法 | ||||
| 重 点 | " 影响土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无粘性土土坡稳定分析的方法,粘性土土坡稳定分析的主要方法 | ||||
| 难 点 | " 粘性土土坡稳定分析的条分法 | ||||
| 参考书目 | 高大钊 袁聚云 主编 《土质学与土力学》第三版 人民交通出版社 洪毓康 主编 《土质学与土力学》第二版 人民交通出版社 | 教具 | |||
| 教学后记 | |||||
| 教 学 过 程 | 备注 | ||||
1、土坡稳定分析的意义,土坡稳定分析在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2、影响土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3、无粘性土土坡稳定分析 4、粘性土土坡稳定分析:瑞典圆弧滑动法、条分法、泰勒图表法 5、例题 6、土坡稳定分析的几个问题 | |||||
| 章节题目 | 第八章 地基承载力 | 课型 | 讲授 | ||
| 教学目的 | "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地基承载力的概念,地基的破坏形式,确定地基承载力的主要方法 | ||||
| 重 点 | " 地基承载力的确定 | ||||
| 难 点 | " 临塑荷载与临界荷载的计算,地基承载力的构成 | ||||
| 参考书目 | 高大钊 袁聚云 主编 《土质学与土力学》第三版 人民交通出版社 洪毓康 主编 《土质学与土力学》第二版 人民交通出版社 | 教具 | |||
| 教学后记 | |||||
| 教 学 过 程 | 备注 | ||||
| " 1、地基承载力的概念 2、地基破坏的三种形式 3、按塑性区发展确定地基承载力:临塑荷载、临界荷载 4、按极限承载力确定地基承载力:普朗特尔极限承载力公式,太沙基极限承载力公式,汉森极限承载力公式 5、例题 6、关于地基极限承载力的讨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