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长是多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 46-47 页
教材分析:《周长是多少》是一节综合与实践课,它旨在让学生通过
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相互交流,进一步加深理解平面图形周长的含
义,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语言表达能力,并使学生熟练灵活地掌握
计算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方法。
学情分析:小学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掌握
了周长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有能力解决有关长方形和张方形周长的实
际问题,并且有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然而三年级学生的数学
思维从形象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注意力保持时间一般是
20-30 分钟。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
注意力,借助动手操作,游戏闯关,希沃白板的互动功能将抽象知识
具体形象化,引导学生“做中学”,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和分享交流的
意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拼图形、围图形以及估计和测量周长等活动中,进
一步丰富对周长含义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提高计算平面
图形周长和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初步体会图形转化的一些方法,在圆等
图形周长的测量比较中感受化曲为直、平移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3、使学生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
第 1 页 共 8 页
学习的乐趣,形成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周长含义的认识,巩
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在操作实践、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发
展数学思考。
教学准备:组织四人学习小组,每组四根细线、学习单、小正方形、
奖章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周长,那你们会计算哪些平面图形的周
长?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计算周长的方法,那有没有信心接受熊二
发出的挑战呢?接下来就跟随熊二进入今天的闯关之旅吧!(板书课
题:周长是多少)
【设计说明: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已经认识的平面图
形,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周长的意义,并通过具体的计算,回忆计算周
长的方法。借助音频和动画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
二、操作实践,解决问题
1.第一关:拼一拼
(1)课件出示:用 6 个边长 1 厘米的正方形可以拼出怎样的图
形?
(2)学生拼图后小组交流,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3)全班汇报交流作品。指名学生利用希沃图片克隆、拖拽功
能拼图。根据生成板贴图形。
第 2 页 共 8 页
(4)利用白板书写功能分类交流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
算方法。
(5)引导学生比较拼出图形的异同处。
(6)小结:用 6 个边长是 1 厘米的小正方形可以拼出许多不同
的图形。拼成的这些图形周长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
(7)播放第一关闯关音频。
【设计说明:空间观念的培养和发展离不开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 在
这个环节的设计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识的活
动,使学生在丰富感知的基础上建立正确的概念,利用希沃白板图形
“克隆”“拖拉”功能,请学生在白板上自主拼出图形,有利于学生
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能有效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充
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建立空间想象力的同时,发展数学思维,
渗透初步的比较思想。】
2.第二关:比一比
跑道的周长各是多少米?它们的周长相等吗?(每个小方格
的边长表示 1 米)
第 3 页 共 8 页
(1)课件出示两个图形后设疑。
(2)学生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3)反馈交流两个图形的周长,请生上台触屏拖拉不规则图形
的边,直观呈现图形的转化过程。
(4)猜想、验证第 3 个图形的周长。
(5)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异同之处。
(6)小结:不同形状的图形周长可能相等(板贴结论)
(7)播放第二关闯关音频
【设计说明:通过“跑步比赛是否公平”,启发学生比较三个跑道的
周长。这个阶段学生经历了猜想与验证的过程,通过数格子和计算,
学生知道周长相等。指名学生到白板上来移一移。通过移动学生很容
易发现这里的两个图形形状不同,但两个图形的周长是相等的。紧接
着出示“比一比”里的第三个图形。看看这个图形,和刚才的两个图
形相同吗?能猜猜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吗?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把猜
想变为直观,再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课堂总结,培养了学生思维的
周密性,通过形象的画面,有助于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和难点内容
的突破。】
3.第三关:画一画
第 4 页 共 8 页
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周长是 20 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吗?能画
出不同的长方形吗?(每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 1 厘米)
(1)学生组内交流后画一画,指名上台利用希沃绘图功能画图。
(2)交流长方形和正方形画法,引导学生有序列举长方形的长
和宽,利用希沃授课助手拍照学生作品反馈。
(3)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异同之处。
(4)小结:周长相等的图形形状可能不同。(板贴结论)
(5)播放第三关闯关音频
【设计说明::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借助操作素材,有效
的组织活动,在整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有序思考、观察、总结并体
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多种感官协同作用,从
而理解题意,明确图形之间的联系,有效的形成空间思维。】
4.第四关:量一量
以下 3 个奖章,谁的周长最长?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1)小组交流估算方法。利用希沃授课助手直播学生估算时的
操作过程。
(2)小组合作测量出三枚奖章的周长。利用希沃授课助手直播
测量圆周长的方法。
第 5 页 共 8 页
(3)视频介绍刘徽割圆术。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解决了每
枚奖章的周长,为了便于测量,我将奖章制作成了卡片。测量圆形周
长时,学生想到利用绳测法和滚动法,很好的体现化曲为直的数学思
想。通过适当的探究活动,结合具体情境和动手操作,引领学生逐步
归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通
过播放刘徽割圆术,有效的渗透数学文化。】
三、全课小结
回顾闯关的过程,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周长是多少
第 6 页 共 8 页
《周长是多少》学习单
班级: 姓名:
第一关:拼一拼
请同学们将拼出的图形用固体胶固定在下方空白处,并算出所画
图形的周长。
第二关:比一比
三个图形的周长各是多少?它们的周长相等吗?(每个小方格的
边长表示 1 米)
第 7 页 共 8 页
第三关:画一画
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周长是 20 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吗?能画
出不同的长方形吗?写出你的思考过程。(每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 1
厘米)
我是这样想的:
第四关:量一量
将估计和测量的数据记录下来。
估计(
测量(
)厘米
)厘米
估计(
测量(
)厘米
)厘米
估计(
测量(
)厘米
)厘米
第 8 页 共 8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