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黄志军,男,主任,研究方向:医院药学
通讯作者:李桃,女,主任药师,电话:020-*******-10140,E-mail:
gzlitao2006@163.com
某院2008年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调查与分析
黄志军,刘秋琼,李桃,曾英彤,林祖文(广东省人民医院药学部,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广州510120)
摘要:目的通过调查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促进和提高门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随机抽查我院2008年1~12月门诊处方共54078张,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归类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处方共1083张,占抽查处方总数的
2.00%。不合理用药发生频率较高的是不符合处方管理规定、溶媒不当、诊断与用药不符、用量超说明书、用法不合理。
结论我院门诊用药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定问题。关键词: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中图分类号:R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254(2009)09-1909-02
合理用药是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物,合理用药是提高药物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减少患者诊疗费用的关键。随着医药科技的迅速发展,用于临床的各类药物日益增多,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经济地使用药物,使病人身心健康早日痊愈,是药学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对我院2008年1~12月门诊处方进行抽查,并对处方中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旨在发现和纠正某些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促进和提高全院合理用药水平。
1资料和方法
笔者对我院2008年1~12月门诊处方进行抽样分析。每月随机各抽取1d 处方,共计54000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用药须知》、药品说明书、公开出版的医药学书籍以及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审查、统计分析。
2结果
在54078张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处方共1083张,占抽查处方总数的2.00%。不合理用药发生频率较高的是不符合处方管理规定、溶媒不当、诊断与用药不符、用量超说明书、用法不合理等。
3分析
3.1不符合处方管理办法
共228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21.05%,主要表
现为处方天数超量和不符合处方书写规定。根据处方管理办法第六条中的第(四)规定,药品用法可用规范的中文、英文、拉丁文或者缩写体书写,但不得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
3.2溶媒不合理
共216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19.94%,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桂哌齐特针320mg+生理盐水100ml 。桂哌齐特针药品说明书用于静脉滴注的用量为一次320mg ,溶于10%葡萄糖或生理盐水500ml
中。药物浓度过高,发生不良反应的机会可能增加。(2)参麦针50ml+生理盐水100ml 。参麦针药品说明书用于静脉滴注的用量为一次20~100ml ,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 稀释后使用。现处方药物浓度过高,发生不良反应的机会可能增加。本品为中药制剂,所含成分复杂,如用电解质溶煤可能产生结晶沉淀,导致不良反应增加。(3)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青霉素钠针160万u ,用法:免皮试,静脉滴注,每日1次。因青霉素的水溶液在pH 值6~7时最稳定,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均可加速其水解,10%葡萄糖注射液的pH 值为3.2~5.5,且葡萄糖是一种具有还原性的糖,会促进β-内酰胺类水解,且在pH 3.6的溶液中1h 抗菌效价损失10%左右,分解产物引起的过敏反应的几率就越大。故应选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尽量在短时间(50~60min )
注射完。
3.3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不符
共204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18.84%,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临床诊断:上呼吸道感染;处方:苯
磺酸氨氯地平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为钙通道阻滞药,临床用于治疗高血压。(2)临床诊断:咽痛;处方:伊贝沙坦片。伊贝沙坦片为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临床用于治疗高血压。(3)临床诊断:咽喉炎;处方:阿法骨化醇胶丸。阿法骨化醇胶丸为钙调节药,临床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4)临床诊断:气管炎;处方:格列吡嗪控释片。格列吡嗪控释片为磺酰脲类降糖药,临床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3.4用量超说明书规定
处方共180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16.62%,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某男,8岁,甲氧氯普胺针6mg ,用法:肌肉注射,立即。胃复安药品说明书用于肌
2009;29(9)南方医科大学学报(J South Med Univ)
1909··
肉注射的用量为6~14岁儿童一次2.5~5mg 。该患者为8岁儿童,用药剂量过大,可能导致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的机率增加。(2)美敏伪麻溶液,用法:口服,100
ml ,每日3次。药品说明书中美敏伪麻溶液的用量是一次10ml ,每日三次。本处方中用量是药品说明书中用量的10倍,毒性和不良反应可能增加。3.5用法不合理
共120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11.08%,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生理盐水100ml+青霉素钠针0万U ,用法:皮试,静脉滴注,每日1次。青霉素钠
属时间依赖型抗生素,其疗效取决于血药浓度大于
MIC 的时间,若血药浓度大于MIC 的时间占两次给药间隔的40%~50%,可达满意杀菌效果。青霉素钠的
血浆半衰期约为半小时,故应一日多次给药,才能使大部分时间的血药浓度大于MIC ,达到满意杀菌效果。(2)华法林片3mg ×100片,用法:口服,3mg ,每日
3次。华法林片服药后12~18h 起效,36~48h 达抗凝高峰,维持3~6d ,半衰期约37h ,故宜一日1次给药。华法林使用过程中需监测INR 调整剂量,每日9mg 的剂量偏大,应警惕出血的风险。(3)双氯芬酸钠缓释片75mg ×3片,用法:25mg ,口服,每日三次。双氯芬
酸钠缓释片是缓释制剂,缓释制剂要求整片吞服,不能嚼碎或掰开服用,否则破坏药物结构,达不到缓释作用,从而影响疗效或副作用增大。同时缓释制剂半衰期一般为8~12h ,故用法应改为75mg ,口服,每日
1次。(4)辛伐他汀片20mg ×48片,用法:顿服,20mg ,每日3次。辛伐他汀片的作用机制是在体内竞争
性地抑制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羟甲戊二酰辅酶A 还原酶,使胆固醇的合成减少。据研究此类药物午夜最为活跃,白天活性低,并且胆固醇的合成午后
2~4时最为缓慢,夜间合成高,故建议该药晚上睡前
顿服。
3.6重复用药
共72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6.65%,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茶碱缓释片+复方甲氧那明胶囊+
氯苯那敏片。复方甲氧那明胶囊为复方制剂,每粒胶囊含盐酸甲氧那明、那可丁、氨茶碱、马来酸氯苯那敏,处方中茶碱和氯苯那敏片的成份均有重复,建议尽量不要合用,避免中毒或加重不良反应。(2)头孢他美酯片+双歧三联活菌散剂+双歧三联活菌片。双歧三联活菌散剂和双歧三联活菌片是同一种药,只是剂型不同而已,两者合用起不到协同作用,反而增加患者负担,故不建议合用。(3)氟罗沙星针+左旋氧氟沙星针。氟罗沙星针和左旋氧氟沙星针均属喹诺酮类抗菌药,作用机制相同,抗菌谱相似,联合应用达不到协同增效作用,可能使毒性和副作用增大,建议不宜合用。(4)地氯雷他定片+氯雷他定分散片。地氯
雷他定是氯雷他定的活性代谢物,两者在体内均以地氯雷他定发挥拮抗外周H1受体作用,缓解过敏性鼻炎或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相关症状。(5)多沙唑嗪控释片+特拉唑嗪片。两药均属于α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联合用药最好选择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联用。
3.7药物配伍不当
共48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4.43%,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司帕沙星片+复方新诺明片。两药
均有光敏反应,合用可能发生光敏作用的相加,故应避免合用。(2)芦氟沙星胶嚢+碳酸氢钠片。芦氟沙星片是长效广谱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给药量的38%
~50%经肾从尿中排出,碱化尿液可减少本品在尿中
的溶解度,导致结晶尿和肾毒性发生,而碳酸氢钠片为碱性药物,故两药不宜合用。(3)贝那普利片+米多君片。米多君片是一种前体药,并经酶促水解,代谢为药理学上有活性的物质脱苷氨酸米多君。脱苷氨酸米多君选择性地刺激外周α1-肾上腺素能受体,使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而贝那普利片是ACEI 类降压药,故两药合用存在药理性拮抗作用。
3.8给药途径不合理
共15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1.39%,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倍他米松/二丙酸倍他米松针和维生素B1及人参多糖针针,用法为静脉滴注。这三种
药的说明书上用法为肌内注射。供肌内注射与静脉给药的药品在制剂工艺上的要求有所差别,可能含有不适合进入静脉的成分,故不能随意改变给药途径。(2)鹿瓜多肽冻干粉针,用法为静脉注射。药品说明书中鹿瓜多肽冻干粉针可用于静脉滴注但不能用于静脉推注。(3)某男,2岁,罗痛定针30mg ,用法:肌肉注射,每日1次。该药说明书上注明肌肉注射禁用于学龄前儿童。本品为非麻醉性镇痛药,具有镇痛、镇静、催眠及安定作用,镇痛作用较一般解热镇痛药强。学龄前儿童身体器官还未发育成熟,易引起药物蓄积中毒,发生不良反应的机会可能增加。
4讨论
1985年内罗毕国际合理用药专家会议提出合理
用药的要求是:对症开药,供药适时,价格低廉,配药准确,以及剂量、用药间隔和时间均正确无误,药品必须有效、质量合格、安全无害[1]。目前,不合理用药已成为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主要杀手。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调查资料表明全球每年约有近1/3的患者死于不合理用药,而非疾病本身所致。
通过这次调查,发现医生处方中存在不合理现象,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医师因素。少数医师业务水平欠佳,对病情诊断不明确以致无法选择适当药物
(下转1913页)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J South Med Univ)第29卷
1910··
芙、低分子肝素的使用剂量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在此剂量使用是安全的。通过凝血功能监测发现两药同时应用凝血机能下降明显[4-5]。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药物剂量,同时监测凝血及纤溶指标,减少出血事件发生。
应用低分子肝素不明显延长PT ,避免普通肝素易出血的缺点,不良反应小、安全,未见颅内出血或其他部位出血情况[6]。因此认为低分子肝素联合东菱迪芙进行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后的神经功能维护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低分子肝素是具有快速和持续长效作用的抗血栓剂,动物实验证明其在发挥抗凝作用下其出血副作用明显减少[7]
。
本试验组在溶栓后12h 应用低分子肝素0.4ml 皮下注射后神经功能评分有显著差异,证明低分子肝素可预防溶栓后再梗死[8]且选用较安全的皮下注射方式,在容易发生再梗死的时期有效抑制了血栓形成和残存血栓的增大,又避免了溶栓后出血的高发时段,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但还需进一步对比观察,应用肝素的最佳时间也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从治疗的安全性来看,尿激酶溶栓后给予东菱迪芙及低分子肝素治疗发现1例出血,与尿激酶组比较出血率相同,提示在尿激酶溶栓基础上使用东菱迪芙和低分子肝素治疗脑梗死是安全的,并没有增加出血。实验组使用的东菱迪芙是从蛇毒中提取的糖肽,除能降低血中FIB 的含量,静脉给药后,能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使血管阻力下降,增加血流量外,还具有降低血栓素A2、清除自由基、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出血发生率等作用[9-10]。
综上所述,本课题静脉溶栓后应用降纤、抗凝药
物可以提高溶栓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少再闭塞的机率,而并未增加出血等并发症机率。参考文献:
[1]Collins GS,Altman DG.An independent external validation and
evaluation of QRISK cardiovascular risk prediction:a prospective open cohort study [J ].BMJ,2009,339:b2584.
[2]Klein J,Weiehe1O,Hilgert M,et al.Excitotoxic hippocampal
membrane breakdown and its inhibition by bilobalide:role of
chloride fluxes [J ].Pharmacopsyehiatry,2003,36(Suppl):578-83.[3]杨林.东菱迪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 ].医学检验与临
床,2008,19(3):79-80.
[4]Liu XH,Eun BL,Silverstein FS,et al.The 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
antagonist BN 52021attenuates hypoxic-ischemic brain injury in the immature rat [J ].Pediatr Res,1996,40(6):797-803.
[5]Celnik P,Hummel F,Harris-Love M,et al.Somatosensory stimulation
enhances the effects of training functional hand task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stroke [J ].Arch Phys Med Rehabil,2007,88(11):1369-76.
[6]Sandercock P,Gubitz G,Foley P,et al.Antiplatelet therapy for acute
ischaemic stroke (Cochrane Review)[M ]//The CochraneLibrary.Chichester:John Wiley &Sons,2004.
[7]Sherman DG.Antithrombotic therapy in the acute phase:new appro-
aches [J ].Cere brovasc Dis,2001,11(Suppl 1):49-54.
[8]范廷俊.低分子肝素钙和降纤酶联合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进
展[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60-1.
[9]Less KR.Thrombolysis:a study of recent clinical trials [J ].Br Med
Bull,2000,56:3-400.
[10]Delgado-Mederos R,Ribo M,Rovira A,et al.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after thrombolysis in acute stroke [J ].Neurology,2008,71(8):552-8.
(上接1910页)
对症治疗;有少数医师知识信息更新慢,缺乏药物信息及用药动态,对药物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知之甚少。(2)药师因素。药师药学综合知识水平与责任心不够,在调配处方时没能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制度,不愿主动深入临床,指导或协助医师合理用药,对患者的用药指导也是流于形式。(3)患者因素。盲目相信进口药品和贵重药品,这也使得不合理用药发生率增加[2]。
通过以上原因分析提出几点建议,防范医院不合理用药:(1)病情的正确诊断是合理用药的前提。因此落实查房制度、病历讨论制度及会诊制度是防范不合理用药的根本所在。(2)在医师工作站或药师工作站安装合理用药监测系统,监测患者用药剂量、相互作用等,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帮助专业人员因药物知识不全面造成的不合理用药。(3)充分发挥药师职能,积
极开展临床药学及药学服务工作。药师参与查房对本院用药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对药学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与发布。同时药房应开设药学咨询窗口,详细向患者交待药品的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以期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总之,对不合理用药的各种干预必须综合实施,单靠哪一种都难以奏效,促进合理用药的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医药管理部门、医生、药师、药品生产企业等多方面的协同努力[3]。参考文献:
[1]陈莉,杨国江,段少军,等.某医院2007年第2季度门诊处方不
合理用药分析[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5(1):44-5.[2]谢幸.我院2007年急诊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J ].中外医疗,
2008,8:61.
[3]卢晋,殷艳.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及防范措施[J ].实用全
科医学,2007,5(5):1.
!!!!!!!!!!!!!!!!!!!!!!!!!!!!!!!!!!!!!!!!!!!!!!!
李军,等.溶栓后应用降纤、抗凝药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作用的安全性评价
第9期19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