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卫生工程效果评价】Pre 2evaluati on of Occupati onal Hazards in The Constructi on Pr oject f or P AN -based Carbon Fiber
刘松涛1,眭国芳1,汤卫俊1,吴秋云2,杨红
2
L I U S ong 2tao,SU I Guo 2fang,TAN G W ei 2jun,WU Q iu 2yun,YAN G Hong
摘要 目的 识别、分析与评价某年产1200t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确定其职业病危害类别,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项目的设计提供必要的职业病危害防护对策和建议;为卫生行政部门对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审查提供科学的技术依据。方法 采用经验法、检查表法和综合分析法对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结果 该项目在产品的生产过程、检测维修和原料贮存运输等过程中,存在属于高度危害(丙烯腈、氰化氢、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氨)、中度危害(依康酸)、轻度危害(二甲亚砜、丙烯酸甲酯、偶氮二异丁腈、甲烷)的职业性毒物及噪声、高温等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以车间生产区域为主,经综合分析认定该项目属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该项目生产工艺先进,采用分散控制系统(DCS ),生产过程处于完全密闭的洁净空间,防止了毒物的逸散及泄漏。在平面布局、生产工艺、设备布局、辅助卫生设施、车间卫生防护和个人防护措施、职业卫生管理、个人卫生保健、应急救援等方面需完善。结论 该项目必须将基础设计中拟采取的各项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和预评价报告提出的各项建议落实到设计和施工中,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可以预防的,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项目是可行的。关键词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257(2009)21-2332-04
Subject Pre 2evaluati on of Occupati onal Hazards in The Constructi on Pr oject for P AN -based Carbon Fiber
Authors L I U Song 2tao,SU I Guo 2fang,TAN G W ei 2jun,et al 1(D anyang Center for D isease Control and P revention,J iangsu,
212300,China Abstract [O bjecti ve]To identify and analyze the potential occupati onal hazards and its har mful levels of a constructi on p r oject for P AN 2based carbon fiber with an annual out put of 1200t,t o deter m ine the categories of occupati onal hazards,and p r 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f or occupati onal hazard classificati on manage ment of this p r oject;t o put for ward counter measures and suggesti ons of neces 2sary occupati onal hazard p r otecti on;and p r ovide technical basis for health ad m inistrative depart m ents t o exa m ine the occupati onal health of the constructi on p r oject .[M ethods]Combinati on of e mp irical method,checklist method and comp rehensive analysis was a 2dop ted t o identify and analyze the potential occupati onal hazards .[Results]Thr ough comp rehensively analysis,this constructi on p r o 2ject was evaluated as the severe occupati onal hazard p r oject due t o existence of high har mful occupati onal t oxicant (acryl onitrile,hy 2dr ogen cyanide,carbon monoxide and a mmonia ),moderate har mful occupati onal t oxicant (I kon acid ),and slight har mful occupa 2ti onal t oxicant (di m ethyl sulfoxide,methyl acrylate,azobisis obutyr onitrile and methane )in p r oducti on p r ocess,detecti on and main 2tenance,and st orage and trans portati on of ra w materials;all t oxicant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p r oducti on areas .The dissi pati on and leakage of the t oxic could be efficiently contr olled by advanced p r oducti on p r ocess,distributed contr ol syste m (DCS ),cl osed and clean operati on mode in this constructi on p r oject .The p lant layouts,p r oducti on technique,arrange ment of the facilities,auxiliary hygiene equi pment,health p r otecti on in workshop and Pers onal p r otecti on measures,occupati onal health ad m inistrati on,pers onal health care,and e mergency rescue needed t o be i m p r oved .[Conclusi on]The occupati onal disease p reventi on and p r otecti on meas 2ures p resented in basic design and all suggesti ons menti oned in the p re -evaluati on report must be carried out,the potential occupa 2ti onal hazards in p r oducti on p r ocess can be p revented and the p r oject is feasible fr om the pers pective of occupati onal health .Key words P AN 2based carbon fiber;Constructi on p r ojects;Occupati onal hazards;Pre 2evaluati on
作者简介:刘松涛,男,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职业卫生工作。通讯作者:杨红
作者单位:11江苏省丹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12300;21东南大学公共
卫生学院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P ANCF )是当前碳纤维的主流,产量约占世界碳纤维总产量的90%,在建筑补强、石油工业、海洋开发、交通运输及体育娱乐业等方面应用广泛,用量很大。我国碳纤维生产能力仅占世界高性能碳纤维总产量的0.4%左右,用量的90%以上依靠进口[122]。该年产1200t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项目的建成将突破我国碳纤维工业规模化生产的瓶颈。由于在P ANCF 的生产过程中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了从源头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劳动中的安全、健康及相关权益,我们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和相关法律,对该新建项目在
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进行了识别、分析及评价,为行政部门对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审查、监督管理提供科学的技术依据。
1 内容与方法
1.1 评价内容及范围 某年产1200t 聚丙烯腈(P AN )基碳纤
维项目的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要求、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辅助用室基本卫生要求、应急救援、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卫生专项经费预算等。评价范围包括该项目的生产工艺装置(原丝车间、炭化车间)、原辅仓库、中间品仓库、成品仓库、综合维修、动力站、污水预处理站、废气
处理车间等辅助生产装置,综合办公楼、食堂、职工宿舍等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1.2 评价方法 采用经验法、检查表法和综合分析法对该项目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1.3 评价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质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
办法》等法律、法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 BZ 1-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 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
物理因素》(G BZ 2.2-2007)、《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
级》(G B 5044-85)、《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G BZ/T 196-2007)等标准、规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基础资料。
2 结果
2.1 项目基本概况 该项目拟建3
条原丝和一条碳纤维生产
线,年产3500t P AV 原丝和年产1200t 碳纤维。年生产时间
280d,各生产车间采用四班三运转制连续生产,每班工作8h 。全厂总定员680人。使用的主要原材料为丙烯腈、丙烯酸甲酯、衣康酸,主要辅助材料为二甲亚砜、偶氮二异丁腈、碳酸氢铵、丝束油剂。
生产工艺流程,如图1示。
图1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生产流程
2.2 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该项目生产过
程中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见表1。
2.3 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程度分析 由于该项目采用最先进的亚砜法生产工艺,在国内没有相同规模的企业进行类比,不能根据已有的检测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因此,在对项目的工程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基础上依据国家、行业、地方等职业卫生标准、规范等,结合职业卫生防护设施配置情况,运用经验法,预测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是否符合相关卫生标准,并对职业病危害的危害程度、职业病危害暴露及接触水平进行分析。
该项目可能接触的生产性毒物中,丙烯腈、氨、氰化氢、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均属于《高毒物品目录》中列举的高毒物品,对人体的健康危害较大。丙烯腈作为主要原料使用量大,存在于原丝车间、罐区、废水废液处理等多处场所,可能接触的工人数量较多;氨、氰化氢、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均为P AN 原丝炭化分解产物,在废气废液中含量较高,氨还存在于污水处理站、废氨水装卸、冷冻机组等场所,泄漏可造成急性中毒。
表1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各生产岗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
车间作业岗位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原丝车间
聚合
丙烯腈、二甲亚砜、丙烯酸甲酯、依康酸、 偶氮二异丁腈、噪声、高温凝固及牵伸
二甲亚砜、噪声、高温牵伸噪声、高温卷绕
噪声
炭化车间
预氧化氰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气、 氮氧化物噪声炭化甲烷、氰化氢、氨气、噪声表面处理
氨气、噪声其他辅助岗位
包装检验噪声
原料罐区
丙烯腈、二甲基亚砜、丙烯酸甲酯、衣康酸、偶氮二异丁腈、碳酸氢铵、油剂、柴油、氨、
噪声等污水预处理
丙烯腈、二甲亚砜、氨、氰化氢空分空压氨、噪声综合维修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氮氧化物、 噪声、紫外辐射等化验分析
有毒物质及噪声
该项目为连续性生产,自动化、密闭化程度较高,采用集散控制系统(DCS )控制,工人的作业方式以日常巡检为主,在生产装置区停留时间较短。但部分原料需要人工投加,聚合釜清釜操作,更换滤布、原料及废液装卸,原料或中间产品取样,污水池清淤等作业有直接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机会,存在急性职业中毒、化学性灼伤等隐患。如果设备管线密闭不严,长期低浓度接触某些有毒物质,存在慢性职业中毒的隐患。部分设备噪声强度较大,长期接触存在职业性听力损伤的可能。
该项目存在并产生的丙烯腈、氨、氰化氢、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属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和《高毒物品目录》所列化学物质,通过对以上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的分析,确定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严重
的建设项目。
2.4 职业病危害评价 采用检查表法进行评价。
2.4.1 选址、总平面布置及设备布局、建筑物卫生学要求 该
项目周围无居民及环境敏感区域,考虑了工业废气、废水、废渣
排放等问题。生产工艺先进,主要生产过程实现自动控制技术,减少了工人近距离接触有毒有害因素的机会。生产车间白天利用建筑物两侧窗户自然采光可以满足生产需要,在特殊情况下辅以人工照明,夜间采用人工照明,在工人观察反应釜内情况时使用灯光照射。该项目选址与其所在区域的功能定位基本正确,总体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生产工艺与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均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要求。
2.4.2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 该项目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及DCS 控制系统,DCS 系统将过程参数进行数据处理和实时控
制、报警。生产过程处于完全密闭的洁净空间,防止了毒物的逸散及泄漏。对空调和洁净区,按照设计参数进行设计,对微小气候进行控制,保证供应足够的新风量,空调房间室内每人补充新风量≥30m 3/h,洁挣间室内每人补充新风量≥40m 3/h 。化学品存放间设有事故排风,通风换气次数不少于12次/h 。各生产工序设置有局部机械通风装置,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通过集气罩收集排出到焚烧炉集中焚烧。选用低
2.5 评价结论 该建设项目选址合理,生产工艺先进。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丙烯腈、氰化氢、氨气等生产性毒物及噪声、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按照《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经综合分析认定该项目属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该项目在平面布局、生产工艺、设备布局、辅助卫生设施、车间卫生防护措施、个人防护措施、职业卫生管理、个人卫生保健、应急救援等方面有待完善。建设单位必须将基础设计中拟采取的各项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和预评价报告提出的各项建议落实到设计和施工中,该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可以预防的,该项目从职业病防治的角度来考虑是可行的。
2.6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措施
2.6.1 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 厂区内主要车间建筑排列朝向不一致,原丝车间为东西纵向,炭化车间为南北横向排列,可能使厂区总体通风效果打折或车间散热效果不佳;原丝车间和炭化车间在生产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较多,在开放性设备地点分布的危害因素,为无组织排放;该项目中建筑物卫生学方面缺少洁净厂房设计内容。建议对有危害因素扩散的开放性生产设备加装通风换气系统,对各车间厂房添加机械通风设施,控制生产区域中有害因素的扩散。在各生产区域、行政生活综合区域之间增加绿化隔离带,整理厂区地面使之平整,防止有毒物质在低洼坑地聚集。厂区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应按国家标准要求设置相应的警示标志,厂区内应急疏散通道及道路应有警示(指向)标志,在厂区内最高建筑物上设立风向标。
2.6.2 辅助卫生设施 该项目的淋浴室、女工卫生室、休息室等辅助卫生设施的设计不够明确。建议建设单位应当设置紧急喷淋和洗眼设施,以便皮肤、眼污染后及时冲洗。明确员工休息室、厕所等,按照方便、集中、卫生的原则按员工数量设计浴室、车间冲洗设施。
2.6.3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卫生保健、职业卫生组织管理和经费概算 建设单位对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工程防护措施及个人防护方面缺少关注,可行性报告中无具体的防护措施;无应急救援预案及设施;未提及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及经费概算方面相关内容。建议建设单位在中控室、配电室等火灾危险场所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生产装置的易燃易爆场所设置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泄漏检测系统;为了便于管理和监视危险场所的主要生产设备、操作环境安全性,设置电视监视系统;原丝生产车间和灰化车间均设有事故通风,通向室外主通道处设事故排风的启动按钮;化工产品的运输采用汽车槽罐车,避免物料跑冒滴漏造成的污染;液体原料及产品的运输全部采用罐装或桶装包装,固体状物料则采用袋装,避免物料散落、逸出造成危害。制定有职业病事故处理和应急救援措施,在易发生中毒事故的生产场所设置相应的事故应急照明设施,并配备防毒口罩、防毒面具、呼吸器、急救药品与器械等事故应急器材。建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助预案并定期演练。应当采用有针对性的防护用品,如防毒口罩、工作服、手套、防噪声耳塞等。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并配备专人负责,管理并监督公司的职业安全法规的实施;建立职业卫生健康管理体系,进行必要的职业病防治培训,为每个直接接触有害因素的作业员工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定期进行职业病健康检查;建立安全管理制度,严格制定和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操作规程,坚持企业、车间、班组的三级安全教育等。
3 讨论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对建设项目中存在或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确定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或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分布及其危害劳动者健康的方式、途径、程度。即识别和分析拟建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产生环节,预测危害程度并指出关键控制点,是预评价报告的重要内容[3]。由于该预评价是在项目的可行性论证阶段完成的,主要依据的工程资料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职业卫生专篇,尚未进入初步设计,很多工程措施比较简单,不够具体,影响了预评价的准确性;同时,该建设项目采用当代国际先进技术装备,生产工艺过程融合了多领域技术,建设单位出于技术保密等原因,只提供了有限的生产工艺过程及原辅材料的资料,难以全面、深入地识别项目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产生环节;再者,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规范》中要求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中利用同类和相似工作场所监测、统计数据,类推拟评价的建设项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职业危害后果和应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4]。但是,在该项目的评价过程中,难以找到具有一定可比性的同类企业。针对上述问题评价组在评价过程中制定了科学的预评价方案,召开了专家组会议,对建设项目进行工程分析,并与建设单位积极沟通,取得配合和合作,确定了项目中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使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更全面、分析更准确,减少了工作疏漏。在不能采用类比法的情况下,采用检查表法进行评价,编制组分析建设项目可能存在或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参考职业病危害的类别,确定编制依据及检查项目,编制全面、完整、针对性强的检查内容,科学编制检查表,力求评价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使评价结论客观、全面、科学。
通过本预评价工作,有以下体会和问题:①预评价常采用的几种方法各有所长和不足[426],现有的这些评价方法,无法评价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布、变化、对周边岗位的影响,不能评估职业危害事故的风险与影响[7]。笔者认为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中,可否借鉴安全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的风险评价方法,以弥补现有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法的不足。②针对项目中的化验分析岗位,由于生产科研、产品试制或者检验的需要,虽然规模较小,作业人员可能接触到的有毒有害物质的量很少,接触的人员数也较少,但是所涉及使用的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很多,而且物质种类呈阶段性变化,未来可能接触的物质的种类与数量难以预测和估计,因此,难以将作业人员可能接触的物质列举完全,这给职业危害评价中原辅材料的分析带来了困难[8]。王鑫等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微生物和危险化学品的种类繁多,实验过程危险,防护设施及个体防护存在缺陷[9]。这也是评价工作中值得关注的问题。③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结论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类别及相应的分类管理级别[10]。经
综合分析认定该项目属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笔者认为这一危害分类过严或过于笼统,未考虑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量与生产方式。为避免预评价结论的扩大化,建议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结论进行区域划分,实行区域管理;对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进行量化分级,明确“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和“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概念上的不同;区分生产过程中有毒化学物质“使用”和“产生”概念上的不同以及“量”的不同。
4 参考文献
[1]良友.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生产应用与市场分析.精细化工原料及
中间体,2008,(2):20-25.
[2]王强华,谢薇.P AN 基碳纤维的全球市场.玻璃钢,2008,(1):
44-46.
[3]李晓岚,汝玲,陈俊华,等.对某大型迁建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结
论的反思.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8,21(6):392-394.
[4]唐涛,张华东.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中常见问题的探讨.现代
预防医学,2006,33(7):1265-1266.
[5]钱均琪,吕敏,陈阳,等.有关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中难点
的商榷.职业与健康,2007,23(1):57-58.
[6]项橘香.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质量控制工作探讨.浙江预防
医学,2008,20(11):39-40.
[7]赵阳,樊晶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法探讨.中全科
学学报,2006,16(11):81-85.
[8]邱曼.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中的关键问题探讨.中全生产
科学技术,2007,3(1):70-72.
[9]王鑫,陈永青,周安寿.七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职业危害及
职业防护调查.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7,20(5):360-361.
[10]张露新,郎胜喜.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应注意的几个问
题.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7,20(4):270-271.
(收稿:2009-05-26)
(本文编辑:方弘)
某橡胶厂特胎生产厂房建设项目【卫生工程效果评价】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Evaluati on of Occupati onal Hazards Contr ol on A Constructi on Pr oject of Special Tire Pr oducti on Workshop in A Rubber Fact ory
刘勇,沈航,王利
L I U Yong,SHEN Hang,WAN G L i
关键词 轮胎生产;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257(2009)21-2335-03作者简介:刘勇,男,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职业危害评价工作。作者单位:辽宁省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0031
随着国防军工的飞速发展,集团化、机械化对特种安全防护轮胎的要求无论品种、数量,还是性能、质量都越来越高;另外,随着国民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民用安全轮胎的需求也是发展迅速。生产特种安全防护轮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某橡胶有限公司为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从源头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委托我们对该特胎生产厂房项目进行了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1 评价内容与方法
1.1 评价内容 主要包括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建
筑卫生学要求、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效果、应急救援措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辅助卫生用室要求、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及落实情况、职业健康监护等。1.2 评价依据、方法 主要的评价依据为项目的批准文件、初步设计报告等技术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等标准、规范。本评价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和检查表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定性、定量评价。
2 结果与评价
2.1 主要生产工艺 该项目采用国内成熟的生产技术,已在
国内大部分轮胎公司生产中投入使用,基本工艺如下。
2.1.1 胎面、胎侧、内胎及各种型胶制备 公司有3条挤出生
产线:用于生产大规格、小规格特种胎及型胶的生产及内胎及航空胎的密封胶条。各生产线均采用开炼机供胶。
2.1.2 压延 该项目一共采用4组压延机组。完成导开、储
布、干燥、压延、冷却及卷取等工序及进行帘布热贴擦胶及航空胎胶片。
2.1.3 裁断 完成胎体帘布裁断、胎圈包布和缓冲层裁断。2.1.4 胎圈制备 完成钢丝圈挤出挂胶卷成、三角胶贴合、胎
圈包布等工序,制好的胎圈需要进行预硫化。
2.1.5 外胎成型 特种胎的成型方法采用套筒法成型工艺。2.1.6 硫化 分别采用轮胎定型硫化机、水胎硫化机、内胎硫
化机及平板硫化机等设备进行特种胎、水胎及内胎的生产。
2.1.7 成品试验 包括轮胎耐久性试验、轮胎强度与脱圈试
验、水压爆破试验等。
2.2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通过现场调查和生产工艺
分析,该项目生产区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压出压延工序产生噪声、高温、橡胶烟气。橡胶烟气具有刺激性的臭味,根据文献[1]报道,结合原辅材料分析,识别橡胶烟气中含有苯、甲苯、二甲苯、正己烷、二氧化硫、硫化氢、二氧化氮等。外胎成型工序产生噪声、溶剂汽油,硫化过程中产生硫化烟气及高温,硫
